12.17 二甲、四甲……说说南通通东地区地名中的“甲”

通州东部地区地名中的“甲”,与清代盐民烧盐时所在的地方有很大关系。烧盐时,有一些南北走向的河,称为“甲河”,有一(头)甲、二甲、三甲、四甲等之分。甲河通往运盐河,如通州的二甲镇就有一条二甲河,其名称至今仍在使用。现海门市四甲镇(原属通州)境内有个“头甲”,头甲向西到余西共七甲,二甲镇所在位于第二甲,故称“二甲”。现二甲镇下属各村中有“三甲村”、“八甲村”、“六甲镇村”、“九甲坝村”等含“甲”字的村名。

二甲、四甲……说说南通通东地区地名中的“甲”

二甲镇街景

“甲”的名称见诸文字记载的,有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重修的《两淮盐法志》,书中载有的《余西场图》上就有“三甲镇”、“六甲镇”等名称,并且标明了甲河的位置。

“甲”的地名又与“坝”有着密切关系,如二甲镇有“二甲坝”(亦称西坝)。二甲东面的海门市四甲镇,亦称“四甲坝”。二甲西面有“九甲坝”等,而九甲坝再向西,其地名中就含有“港”了,如袁灶港、姜灶港等。二甲的北面是运盐河,运盐河以北也有“甲”的地名,如“二甲岸桥口”、“五甲苴”等等。

二甲、四甲……说说南通通东地区地名中的“甲”

四甲镇一角

另外,原属南通县(今通州区),现在分别属启东海门两市的吕四、刘浩(原名六甲镇)等镇辖区内,也有六甲、三甲、头甲的地名。

二甲、四甲……说说南通通东地区地名中的“甲”

通东地区

一甲之间的距离有长有短,并不固定,如二甲至西面的七甲只有四里多路,而二甲至东面的四甲却有一二十里路。有趣的是二甲镇南边却没有“甲”的地名,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成陆的年代比二甲等地还要迟。看来,“甲”这个地名与成陆的年代也有关系,当需进一步考证。


文 / 王士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