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致敬!这位为盐通铁路建设添砖加瓦的东台人

  12月16日,苏北地区老百姓期盼已久的徐宿淮盐铁路、连淮铁路开通运营,苏北5市一举迈进高铁时代,区域出行结构发生质的变化。眼下,备受盐阜儿女关注的盐通高铁建设正如火如荼。在造船行业打拼近30年的他,积极响应国家绿色环保政策,放弃旧业“驶”离蓝海,转型创办新型建材企业---盐城市万桩预制构件有限公司。如今,由该公司生产的总价值达5000万元的先张法预应力实心方桩,正陆续“注”入盐通高铁工程建设。这位有幸为盐通高铁供应基础桩的人名叫吉永海,曾是五烈镇乃至全市造船业的“先行者”。

致敬!这位为盐通铁路建设添砖加瓦的东台人

  上世纪80年代,他在原郭顾中学任教,6年的教书育人经历,锻造了他如今温文尔雅的气质。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1989年底,他离开学校开启创业之路,在原郭顾村联户创办了一家水泥造船厂,一时间引起不小的轰动。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大胆实践推行股份合作制,大办造船工业。不久,全村造船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发展到100多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造船第一村”。

致敬!这位为盐通铁路建设添砖加瓦的东台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而来,国内造船工业陷入低迷,吉永海的造船厂也遭遇订单危机。“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寻求出路!”吉永海暗下决心,主动出击探新路,从夹缝中寻得商机。第二年,他只身来到山东微山湖畔,以个人独资的形式创办了一家钢质船厂,3年多的苦心经营,让他的造船事业如日中天。

  2001年,在家乡东台“引凤还巢”的召唤下,吉永海毅然放弃已站稳脚跟的微山地盘,回到五烈镇张岳村成立东台市永海造船厂。然而,随着造船吨位日益增大,内河已无法满足生产需要,他于是将造船厂辗转搬到广山境内泰东河边发展,当年他承建船舶的最大吨位提升至4000吨,并取得了年销售2000万元的喜人业绩。

  两年后,政府组织实施泰东河整治工程。这让吉永海再度搬厂,移至东台、大丰、兴化三市(区)交界处经营至今,并获得令同行艳羡的中国船级社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一举成为中国船级社定点生产厂家。

致敬!这位为盐通铁路建设添砖加瓦的东台人

致敬!这位为盐通铁路建设添砖加瓦的东台人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理念,造船产业对节能环保的要求也日益严苛。吉永海越发意识到,传统造船业面临着加速转型升级的重要挑战,船舶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造船业的主流趋势。而他的造船厂已无法胜任环保新要求和未来竞争,必须转型新上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新项目。

  经过一年多的市场调研论证,今年5月,他抢抓国家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投资5000万元创办盐城市方桩预制构件有限公司,在五烈镇甘港村新上新型建材生产项目,并以专利入股的方式引进国家专利技术,从事先张法预应力实心方桩生产。

致敬!这位为盐通铁路建设添砖加瓦的东台人

致敬!这位为盐通铁路建设添砖加瓦的东台人

  与管桩相比,预应力实心方桩在与承台连接时,无需放钢筋笼、无需灌芯,可节省整体基础造价,一次成型。

  吉永海介绍说,公司生产工艺完全符合国家新型建材生产环保标准,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铁高架建设、河道治理、房地产建设等多个领域。

  投产短短半年,公司订单已排至2021年,先后与中石化、中石油、宝钢集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其中与宝钢集团签订了价值2亿元的桩基供货合同。

致敬!这位为盐通铁路建设添砖加瓦的东台人

  “对于市场销路,我一点都不愁,因为有大企业做后盾。预计明年公司可实现销售1亿元、税收1300万元。

  下一步,我将继续践行绿色环保理念,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做优产品品质,早日实现年产先张法预应力实心方桩100万米的目标,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添砖加瓦。”吉永海信心满怀地憧憬道。

致敬!这位为盐通铁路建设添砖加瓦的东台人

致敬!这位为盐通铁路建设添砖加瓦的东台人

(图文\\五烈镇党委宣传办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