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葛优最被低估喜剧片,可比《夏洛特烦恼》爆笑多了

众所周知,内地贺岁档概念真正始于冯小刚。

追溯上世纪九十年代,即便华语电影正值繁盛造就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霸王别姬》《活着》等传世经典,但多数佳作或难以上映、或票房惨淡,更别说用贺岁档概念谋划票房了。

所以开始贺岁档始终鲜有提及,直到1995年成龙主演《红番区》以“贺岁片”名义引进内地,并凭成龙招牌式插科打诨跟合家欢类型,一举成为当年内地票房亚军,由此贺岁档才在内地占据一席之地。

可碍于内地影视创作趋于文学性,或陈凯歌、或张艺谋及主流导演,电影主题均立足时代核心,电影风格更充斥强烈反教条、反枷锁人文寓意,呈现方式上亦擅用镜头语言跟色彩着墨阐述时代与命运的叩问,华语电影最璀璨年代,就这样将商业片弃之如敝履。

葛优最被低估喜剧片,可比《夏洛特烦恼》爆笑多了

其实第五代导演意图并非形成与商业对比,不过当他们曾经历过历史动荡、亦被裹挟到时代漩涡里,经历铸就了他们创作上要探究民族文化跟民族心理的欲望、呈现上更是充斥不羁与反叛的母题。

大环境电影创作严肃化,也成了贺岁档的瓶颈。相较彼时香港贺岁成了兵家必争地,演员上除了“双周一成”兵刃相见,类型上更形成了贺岁电影“系列作”,如《福星高照》《家有喜事》《八星报喜》,便是衍生贺岁档并形成了群星璀璨、年年来袭的特别类型。

可在内地到新世纪贺岁档依旧满眼凋零,此中虽《红番区》打响一炮,但大环境下当第五代导演嗤之以鼻,将其当做电影低级形态看待,其他导演纵心有所想,也未敢忤逆大导主动尝鲜喜剧贺岁片。

在这方面,唯有导演冯小刚首当其冲吃了螃蟹。

葛优最被低估喜剧片,可比《夏洛特烦恼》爆笑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虽冯小刚跟第五代导演属于同个时代,亦曾被卷进过历史漩涡里,其作品中亦有对时代母题的试探。但碍于其出身大院也未曾受过影视教育,却未能被列入第五代导演序列。

当然也是因长久以来,第五代导演过度强调时代与人文核心,如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艺谋的《活着》,均是将艺术精准浓缩、将时代与命运牵扯,此中从未将商业化戏剧结构摄入其中。

很显然痞气的冯小刚没那种悲怆情怀,倒不是说他没有对时代及社会的关怀,只是其生长环境导致他厌恶作品过度悲情色彩表达,所以创作上冯小刚始终特立独行,始终诙谐幽默、轻松幽默,绝不谄媚时代刻意严肃悲情化表达。

从创作《编辑部的故事》到执导《北京人在纽约》,九十年代冯小刚创作重心始终在电视剧领域,风格亦是掺杂王朔般嬉笑怒骂、飞扬跋扈风格,很少对深沉命题进行试探。

葛优最被低估喜剧片,可比《夏洛特烦恼》爆笑多了

可即便如此,冯小刚始终在导演圈占据一席之地,尤其其执导的《北京人在纽约》在当年包揽多项大奖,更令他在导演序列中名声鹊起。

到了1998年,冯小刚开始拍摄生涯第四部电影,同时也开始朝着喜剧类型片进行转型,没想到他的转型阴差阳错间却造就了《甲方乙方》,更造就了当年三千万的票房奇迹!

这是谁也未曾料到的事,《甲方乙方》里冯小刚只是将影视剧中冯氏的妙语连珠跟插科打诨风格延续,却未料想这次竟一炮而红,从而开启了贺岁档的真正坦途。由此贺岁档成为必争之地,众多佳作不绝如缕。

此后冯小刚跟葛优更成了最佳拍档,两人借着如法炮制了《不见不散》《大腕》《天下无贼》等喜剧作品,而风格上形成了冯小刚加葛优的化学反应外,票房上更是成为受到观众喜爱、票房攀红。

葛优最被低估喜剧片,可比《夏洛特烦恼》爆笑多了

也就是在这种浪潮下,其他导演才开始跟进贺岁档。

此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香港导演北上,新世纪之初香港经济下行,曾经峥嵘的亚洲四小龙电影市场亦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当香港弹丸地市场日趋萎缩,也就爆发了香港导演北上抢滩内地市场情形。

其中周星驰率先拔得头筹,在时代前沿下星爷携转型作《功夫》占据内地市场,而《功夫》上映后也未曾让人失望,除了内地票房迅速破亿,更是引爆了内地贺岁档大片饕餮的盛宴。

到后来内地贺岁档才真正百花齐放,除了冯小刚跟葛优黄金搭档年年相约,成龙星爷作品占据地形,更有张艺谋、陈凯歌、吴宇森等大导演随着时代巨变扭转航帆。

他们逐渐剔除对文艺片偏爱,开始跟随潮流拥抱商业片新世界,也就是那时候,中国内地导演热衷打造中国式商业大片。

葛优最被低估喜剧片,可比《夏洛特烦恼》爆笑多了

此中张艺谋《满城尽带黄金甲》、陈凯歌《无极》、吴宇森《赤壁》均为新世纪后贺岁档代表作,可纵然贺岁档类型片百花齐放、不绝如缕,喜剧却依然占据票房重心。

重要原因在于葛优跟冯小刚十余年紧密合作,已让大家形成贺岁档必看喜剧潜意识概念,由此葛优跟冯小刚即使面对众多导演对贺岁档的蚕食掠取,却依然占据着贺岁档票房有利阵地。

由此到了现在没有葛优贺岁档,似乎总显得缺点什么。

从新世纪以来从《不见不散》《非诚勿扰》,再到最近上映的《两只老虎》,不知不觉间葛优已盘踞贺岁档二十年余年,而每次他主演喜剧,也总能引发众多影迷的翘首以盼。

葛优最被低估喜剧片,可比《夏洛特烦恼》爆笑多了

可细数葛优贺岁档佳作,却有部被大众遗忘了。

这部作品就是1999年冯小刚执导,由葛优、傅彪、吴倩莲参与主演的喜剧电影《没完没了》,影片讲述了一个出租车司机为报复拖欠他工资的旅行社老板,然后将老板的女朋友绑架的故事。

此中有诙谐、有黑色、有笑料、更充斥着聚焦社会、折射人情冷暖的主题,从全方面看这都是部无可挑剔的喜剧佳作,更是冯小刚贺岁档喜剧中的翘楚,可如今却鲜被提及。

从叙事结构上,影片也贯穿着冯小刚一如既往风格。主线清晰、叙事明了、表达诙谐、逻辑通畅,整部电影里影片没利用蒙太奇或多线叙事混淆主线、更未尝试以悲情底色反映时代弊病。在表现上它还是一如既往嬉笑怒骂,只是这份怒骂里多了柔情。

葛优最被低估喜剧片,可比《夏洛特烦恼》爆笑多了

故事开始影片以出租汽车司机韩冬(葛优饰)被旅行社老板阮大伟(傅彪饰)拖欠包租费为引,然后利用人物设计上的冲突,展现了韩冬被逼之下绑架其女友小芸(吴倩莲饰),只为拿回费用救自己亲姐性命。

其实这种人物关系下,冯小刚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矛盾上的激化,尤其是主题上过多追寻、更会彰显社会的弊端、阶级上的分明,而这让影片内核会更突出的同时,也会扒下喜剧外衣,观众也很难笑了。

以往此类喜剧片导演,都很难控制影片的“黑化”,尤其是这种挟带浓墨的社会跟阶级色彩,就更容易就走上黑色的结局。

可在这部影片中冯小刚却相当克制,在这里面拖欠并未形成两人阶级对立、而绑架更是以一种滑稽手段繁衍生息,于是呈现下本该严肃走向的设定,则成了韩冬跟他女友联合捉弄阮大伟的喜剧作。

葛优最被低估喜剧片,可比《夏洛特烦恼》爆笑多了

这样的戏剧化称呈现自然没了拖欠工资、拿钱救命等沉重命题,而是衍生出一段荒唐闹剧、其中更孕育出另一段温馨爱情。

冯小刚相当聪明他懂得如何去克制收敛,更懂得如何将严肃内核柔情化、幽默化、让观众在即将被触碰到防线时会心一笑。而这也不会造成双方阵营不失衡的对立。

其实演员选择上冯小刚就剔除了压榨与非压榨的可能,如拖欠工资的老板由傅彪主演,其憨态可掬、分外滑稽的形象自然不会让观众将其当做反派,再如为他出谋划策的损友张涵予、何冰,他们这种京味演员纵然戏谑、吹牛,但却也并不带有攻击性。

所以在这种反派相当有趣的设定下,也注定了这场绑架只是场闹剧,只是双方施展喜剧本领的方式而已。

葛优最被低估喜剧片,可比《夏洛特烦恼》爆笑多了

于是电影中除了插科打诨、就只剩演员们京腔式相互扯皮,于是闹剧开始上演,喜剧笑料更在巧妙设计下不断惊现!

最后以一场冲突、一场谅解、一场姻缘、一场充斥人情味的惩罚作为结局,此中除了美好结局、也表达了冯小刚合家欢的创作结构、以及对北京人仗义疏财的群体​展现。

在当下,也唯有冯小刚能将喜剧做的如此纯粹、毫无敌意。

不掺杂过多情绪、不黑化电影主题,纯粹以平民视角的幽默与调侃实现对电影呈现,此中未亦步亦趋朝第五代导演看齐,也未曾放弃表演跟社会的母题,只不过他是将那种悲情底色给化解了。

葛优最被低估喜剧片,可比《夏洛特烦恼》爆笑多了

于是再多的冲突、对立、控诉、挣扎。

都以种轻松、放荡、诙谐、滑稽的方式尽情施展。

此中我们不能说电影没有内核,只是说冯小刚喜欢将这些内核模糊化,然后揉碎了再放进观众嘴里。

相较于其他沉重话题苦大仇深的演绎,这种方式也最能辐射更多人、最能被观众所接受、同时也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而且这种方式还不损害演员的表演、不制造与表演细节上的冲突。

这就好像那苦口良药,冯小刚选择了将药掺糖喂给你,但这并不代表你吃的只是糖块,因为病好没好身体不会说谎。

我们也终将将这种药片吸收消化到骨子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