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奋斗考古一线,她忠于国家一生未嫁,遗体却被放破棺材,埋至角落

奋斗考古一线,她忠于国家一生未嫁,遗体却被放破棺材,埋至角落

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李光四

李光四的这一句话,道尽了无数为了祖国伟大复兴的热血儿女的心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的这首诗也描绘出了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的人。为了心中大义和高尚情怀,毅然决然的选择坚守,在是非不分的岁月里坚守正道,这是家门之风,也是个人的高尚品格。

我国的第一位女考古学家曾昭燏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心底的理想,她选择了一个人孤单的坚守,为了祖国的未来,她在艰苦卓绝中奋勇前进,名门之后的她,正义大于一切,内心的满足才是自身追求的最高向往。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晚年的结局却凄凉无比。

曾昭燏先生,出生在一个显赫世家。虽说生下她的时候,家里已经逐渐没落,但仍然有浓厚的家风底蕴。不得不说曾氏一门人才辈出,曾昭燏先生的曾祖父是曾国藩的二弟曾国潢,父亲还是晚清时期的举人,兄长也均为海外留学的博士、硕士,还有

曾昭燏先生的堂姐亦创办了长沙艺芳女校,可能最初她在其堂姐所创办的学校读书,所以也受其影响,一生忠于自己的事业而至终身未嫁。

奋斗考古一线,她忠于国家一生未嫁,遗体却被放破棺材,埋至角落

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熏陶,让曾昭燏如何不优秀,内心又如何会没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她的一生是辉煌的,曾氏一门的家训与教导也让她的内心充满家国情怀,满是事业的重任,这也让她在后期的选择中做出精准的判断,为我国的考古事业谋取更多的福利。

曾昭燏上研究生的时候,受到家里兄长的影响在国外留学,学习考古专业。回国后,曾昭燏只身参与到国家的考古工作中。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战时期,但就是在这样的危险关头下,曾昭燏与一行考古人员前往洱海进行考古发掘工作。也正是这件事让她声名大噪,也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后来,彭山汉墓的挖掘中曾昭燏更是表现出了她卓绝的考古能力。做好每一项挖掘工作,和工作笔记,她的笔记甚至受到了国际关注,被称为超时代的范畴。可当时正是抗战的紧要关头,资金短缺国家吃紧,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但她丝毫没有被艰苦的环境吓到,反而走在考古最前沿。

抗战胜利后,曾昭燏担任南京博物院的院长,负责清点国家在抗战时期文物的损失与战时文物的保护工作,这个博物馆的一砖一瓦都像是她的孩子一样被她精心呵护,为了丰富自身的考古经验,曾昭燏甚至多次参加考古活动。

奋斗考古一线,她忠于国家一生未嫁,遗体却被放破棺材,埋至角落

内战结束后,国民政府的一些人企图将博物馆里的珍贵文物运送到台湾去。听到这个消息,曾昭燏联合多位文化名人联名上书据理力争,明确反对并表示,运出文物,在途中或到达台湾后万一有任何损失,则主持此事者,将成为永远的民族罪人。在他们的努力下,先后分三批运送到台湾的

八百五十二箱文物终于全部都完好无损的运回了大陆。

曾昭燏的生活十分的节俭,吃的也只不过是粗茶淡饭,穿的衣服也不讲究。给亲友写信,她都会将用过的信封拆开再次使用,但是她却对员工非常慷慨,她的所有钱财都用到了接济困难同志和公务招待上了。

曾昭燏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考古事业,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也蒙受了巨大的冤屈。因为她的祖父是清末时曾国藩的弟弟,在担任院长期间常常会听到曾氏一族是镇压太平天国刽子手,是通敌叛国的汉奸之类的言论。这令她痛苦不已,她的思想里家族不应该承担这种无端的骂名与世人的非议。在那混乱不堪充满动荡的十年里曾家也被认定为了“反派的历史家族” 。

她的二哥,担任当时的高等教育部副部长与在南京担任戏剧理论工作的侄子都被打成了右派,这也让曾昭燏心里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这此后的的几年时间里,曾昭燏的精神高度紧张,身心俱疲,身体也拖垮了得上了癌症并且还患上了严重的

抑郁症

奋斗考古一线,她忠于国家一生未嫁,遗体却被放破棺材,埋至角落

对于曾昭燏而言旧式大家族出身始终成为她的“枷锁”。她身居要职又力求完美,在那种文化巨变的时代里,她总是不断地忏悔。精神也高度紧绷但是家人的出事,打破了他维系生命的信心。

那是一个寒风萧瑟的冬日,临近岁末,灵谷塔也更显萧瑟,曾昭燏站在塔下,把上衣交给司机只说了一句,我去塔上散散心。

大约十几分钟后,她在塔上一跃而下与世长辞了。而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那个时代会被视为某种“对抗”或者“背叛” ,更何况是在有蒋先生题词的灵谷塔上自杀的呢。

为了避免事态的恶化,地方政府决定不开追悼会,不登报,秘而不宣,一切从简,争取尽快处理。遗体被收敛在一个廉价的薄木棺材中,在一个星光黯淡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悄无声息的运出城外,在一个人迹罕至的角落匆匆掩埋。

奋斗考古一线,她忠于国家一生未嫁,遗体却被放破棺材,埋至角落

一个才华横溢的大家就这样默默无闻的逝去了,她的逝去是那个时代的损失,也是我国考古事业的损失。曾昭燏是一个有气节的女子,她刚毅的性格铸就了她的事业,也结束了她的生命。

我认为曾昭燏的离去令人惋惜,国家也失去了一个考古学界的人才,少了一个拼搏者。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她所热爱的祖国,但是晚年的结局却无比的凄凉,她身后空无一人。

但这个国家会记得她,南京博物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会记得她,灵谷塔也会记得这个充满风骨,巾帼不让须眉永远拼搏在考古一线的女子。中国考古史的名册上永远都会记载她最为光辉的一笔,她不仅是女子更是,考古界的女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