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王小蘭: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為民企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2日訊 最近,《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公佈出臺。在當前形勢下一個新版的28條出臺,無疑要表達幾個觀點:一是,改革開放40年,民營企業在推動發展、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和擴大開放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是我黨堅定的發展理念。二是,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市場化發展道路,不斷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和法制環境,只有這樣中國才能走出一條在共產黨領導下社會主義市場化的發展道路。

新版28條在八個方面闡述了建立良好環境的要求,貫徹28條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增強全社會的統一共識。

一、准入不是目的,建立市場競爭機制,有規則地准入才是根本。

28條中第三條明確提出進一步放開民營企業市場準入特別是在電力、電信、鐵路、石油、天然氣等重點行業和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進一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支持民營企業以參股形式開展基礎電信運營業務,以控股或參股形式開展電配電售電業務。支持民營企業進入油氣勘探開發,煉化和銷售領域,建設原油、天然氣、成品油儲運和管道輸送等基礎設施。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原油進口、成品油出口。在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大幅放寬市場準入。上述行業要制定准入的具體經驗和方式,我認為這一條把准入與規則說清楚了。

其實,這些年民營企業也曾在一些領域靠“官商勾結”的方式被准入到了壟斷領域,“稀裡糊塗”地進去,又被“稀裡糊塗”地清場,原因就在於不是有規則地准入。之所以鼓勵民企進入壟斷領域,並不是要讓你去分一杯壟斷利潤,而是要通過競爭的方式推進壟斷領域市場化改革,建立更加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比如建鐵路,既是市場需求,又是政府公共服務的要求,所以無論誰做,都應當滿足公共服務與市場需求的目標,在統一的目標約束下,各類主體都可以進行充分地競爭,但如果建設主體都是國企,就不適合建立充分競爭的環境。因此,各類主體包括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共同參與競爭,可以“博弈”出一套市場規則。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放開民營市場準入,是建立市場規則的最好做法。當然對民營企業來講,一定要認識到,准入的目的就是建立市場規則,一切違背這個目的的准入,都不可能持久。

二、大力發展民企是中國改革40年高速度增長的重要因素。

40年來我們黨深刻總結國內外正反面的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氣主動調整生產關係適應民企生產力發展,使中國經濟實現了高速發展。實踐表明,哪個時期哪個區域堅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哪個時期(區域)就能具有市場活力,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我們建立各種所有制經濟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市場環境,一切與之相違背都是在走回頭路。

我相信,在黨的領導下,在我們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的探索中,我們一定能找到並使之發揚光大的既有利於解放生產力,又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從這個意義上講,公平是個奢侈品,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踐行的理想。(王小蘭 時代集團公司總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