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凤仙郡中将玉帝的指令做完却又反复了,是不想下雨还是作弊行为?

韵的化身


凤仙郡是西游记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情节。

话说唐僧师徒路经凤仙郡,此处乃天竺外郡,地名凤仙郡。得知此地连年干旱。民众想要放榜求雨。被孙悟空得知,叫来龙王,老龙道:“启上大圣得知,我虽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辈。上天不差,岂敢擅自来此行雨?”

从地理位置,和龙王回话可以看出,凤仙郡属于天竺。归龙王行云布雨范围,但是要听宣于玉帝。可以看出此处乃佛道的边界处。

再看为何三年不雨。

悟空上天去请玉帝下旨降雨,到天门口就被天王,天师阻拦说那个地方不应该下雨。最后面见玉帝。玉帝道:“那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披香殿内。汝等引孙悟空去看。若三事倒断,即降旨与他;如不倒断,且休管闲事。”西游记中玉帝,可以说是当下皇上。玉帝被冒犯了,降罪于全郡百姓,放在古代是说的通的,古代哪个冒犯皇帝不被灭九族?不灭全郡,可能因为此地乃天竺外郡。所以三年不雨,让其慢慢泯灭。

之后天师告知孙悟空“但只作善可解”。猪八戒得知要米山,面山,锁链三事时候说出了吃光米山,面山,弄断锁链的方法。但被悟空阻止,行者道:“呆子莫胡说!此乃上天所设之计,你怎么得见?”这里和西游记续电视剧是不一样的。

之后行者对郡首道:“你若回心向善,趁早儿念佛看经,我还替你作为;汝若仍前不改,我亦不能解释,不久天即诛之,性命不能保矣。”郡守依照悟空的方法全郡吃斋念佛,自此时,一片善声盈耳。感动上天。

最后悟空上天求雨时,面见玉帝,看那所立米面山俱倒了。霎时间米面皆无。锁梃亦断。玉帝立马降旨下雨。

所以从西游记小说来看,并没有电视剧《西游记》续。演的剧情那么多。电视剧中就是把猪八戒说的那几句延伸到剧情发展中了,原文玉帝也并没有反复,百姓向善后立马降雨。可以说是一位比较开明的玉皇大帝。

西游记整部书,有人说是尊佛,但是对于道家,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并没有像电视剧演的那么差。

所以回答此问题只能问杨洁导演了,西游记小说,吴承恩老爷子可没有说玉帝是反复之人。更不是什么作弊行为。不想下雨。

古代是讲究迷信的。天意不可为。玉帝所立的规矩。不可能因为自己私心而改。再说能当玉皇大帝者,定非等闲之辈。之前如来降服悟空时候也说过:“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而且原文大闹天宫如来是玉帝让二圣去请的,让其救驾。如来闻诏,即对众菩萨道:“汝等在此稳坐法堂,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如来连坐禅的事都放下,立刻去救驾。更是可以见小说中玉帝在如来之上。而不是电视剧情节哦。

至于杨洁导演,我认为也是想增加戏剧效果。添上猪八戒吃面山,米山,断锁等等情节。让整部电视剧有了更好的喜剧情节,也更耐看。

所以我认为真正的尊佛抑道的不是《西游记》这本书。而是西游记这个电视剧。







最爱周慧敏


《西游记》中凤仙郡是唯一一个没有出现妖怪的章节。这是一个凄惨的地方,比起有妖怪横行的地方更荒凉,它曾三年未下雨,要知道《西游记》全书的故事都是发生在农业是第一生产力的农耕时代。百姓颗粒无收,无以裹腹。

敝地大邦天竺国,凤仙外郡吾思牧。草子不生绝五谷,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两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可想当时景象是有多么的凄惨!

孙悟空找玉帝去讨要施雨圣旨,玉帝却说“鸡吃完十丈高的米山,狗添完二十丈高的面山,灯火烧毁金锁”才给凤仙郡下雨。

究其原因竟然是郡守三年前对玉帝不敬,将供奉的供桌推倒喂狗,一人所为为什么要惩罚全郡百姓呢?这个只不过是作者对明朝的统治者的一种讽刺罢了,所以《西游记》在当时就成了禁书。

再从宗教上来分析,当时的凤仙郡所属地域在灵山附近,属于西方佛教管辖,在佛祖灵山脚下的百姓,肯定是尊佛贬道的,所以就不把身为道教的玉帝放在眼里了,郡守推倒供桌属于对道教的一种蔑视。那玉帝还不找个由头好好的收拾一下,这也是玉帝对付佛教的一种手段。要知道《西游记》整书都是讲述了东西方宗教信仰的对抗。



品茶谈子午


作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