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返本笃行:建行广东省分行“三力”支撑普惠金融

返本笃行:建行广东省分行“三力”支撑普惠金融

2019年9月27日,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正式发布个体工商户经营快贷、抵押快贷、交易快贷等普惠金融系列产品

2019年2月22日,中央政治局在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并强调,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这样的论断在经济面临更大下行压力的当下,显然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在推动技术创新与稳增长、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普惠金融业务而言,2019年的关键词当属“返本笃行”:通过时刻谨记金融初心,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机制,让金融的“血液”流入实体经济的肌体,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商业生态,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这一年,更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群体从建行获得金融支持:普惠金融贷款和客户增速双双突破50%。

这一年,企业在建行获得的金融支持更加有力:截至2019年11月末,建行广东省分行普惠金融当年累计投放1700亿元,余额突破1100亿元,普惠金融贷款当年新增占各项贷款新增的30%,超过30%是信用类贷款,增长规模与业务总量均在市场中遥遥领先。

这一年,建行广东省分行在普惠金融上的触角向四方延伸:覆盖全省1118家网点的“劳动者港湾”在社区、街道、企业等不同场景服务广大社会群体;开办“金智惠民”课程,为湾区大众送课886场、惠及8.6万人次。

2019年步入尾声,但对于建行广东省分行而言,普惠金融绝非止于当下的硕果累累,在一元复始的2020年,他们仍将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坚定践行有“魄力”:

首创“税务流”“技术流”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从宏观来看,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是促进市场活力的有效保障;而从微观来看,普惠金融政策的落地是每一家企业发挥能动性的关键前提。

因此,民之所盼、民之所需、民之所急,恰恰是当下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指向。而民营及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恰恰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而随着我国将在2020年消灭贫困人口,实现全面小康,“普惠金融”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2019年12月13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在京召开。这场会议紧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同时普惠金融再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会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决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为企业家营造大胆创业、安心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就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做强做优做精。

在建行广东省分行看来,践行普惠金融,一定要在“普”字上下功夫,实现“覆盖广、易获得”。

“在践行普惠金融的过程中,离不开紧贴市场、围绕客户大胆创新。”在建行广东省分行普惠金融部门相关负责人看来,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和大企业并不一致。特别是科创企业,他们大多重专利而轻资产,这种缺乏“砖头”的运营方式,让他们在过去的信贷体系中获得的帮助十分有限。

“作为一家初创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云贷’带来的20万元循环贷款额度,成为我们运营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清远市巨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灿在介绍时指出,在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之后,通过建行的“技术流”评分,完成线上操作,马上就获得了20万元的循环贷款额度。“所有的申请和日常的使用,都可以直接通过APP实现,一次也不用跑银行。”

黄灿所享受到的便利源于建行广东省分行的“科技云贷”以及创新的“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主要根据知识产权的类别、数量、取得时间等多维数据进行综合评价,企业不再需要单靠“砖头”,代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专利技术也可以成为企业获得运营资金的重要来源。

从“重资产”到“重科技”,背后是建行广东省分行对于普惠金融的坚持与践行。

2017年,建行广东省分行在全国银行业率先推出了“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累积多年的全国企业专利数据,从专利数量、技术领先程度、公司科技创新实力等多个维度,动态地、持续地判断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传统“资金流”评价模式的有效补充,为企业进行授信。

除了“技术流”,建行还积极接入政府其他数据,推动普惠金融实践不断创新。

例如,建行普惠金融的拳头产品“云税贷”,就通过与广东省税务局强强联合,首创“税务流”专属评价方式,实现客户精准画像,并通过线上银税直连模式,实现了线上自动化审批及全流程在线自助办理,大幅提升了业务流程效率。

“我们最初是在政府举办的银企对接会上了解到建行的‘云税贷’产品。”东莞市钢之旺不锈钢有限公司负责人赵积炳介绍,“云税贷”主要依据企业纳税情况进行审批,“而且我们去年的额度只有70万元,但由于去年的纳税规模增大,今年的额度已经涨到90万元。我们预计,明年的贷款额度还会再涨。”

从银行整体来看,践行普惠金融的“魄力”也创造了业务蓝海:截至2019年11月末,建行广东省分行的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超过1100亿元,当年新增超过400亿元,增速超过58%,其中“云税贷”累计投放近千亿元,贷款余额超过200亿元,累计为近6万户纳税等级为A级、B级、M级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信贷资金支持。

返本笃行:建行广东省分行“三力”支撑普惠金融

2019年8月29日,建设银行在广州举办全国重点产品客户推介会

完善服务要“能力”:科技赋能,缓解“融资难”

“事异则备变。”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在《五蠹》中强调,当事物出现变化之时,法律也要随之而变。事实上,这个颇有唯物主义意味的观点在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中值得更加关注:建行广东省分行专门沉下心来做调研,摆在小微企业融资面前,最迫切的“痛点”是效率,其重要性甚至在利率和贷款金额大小的前面。毕竟,商业市场的机会总是稍纵即逝。面对市场的需求,银行必须改变自己的传统做法,探索新的金融解决方案。

小微企业融资呈现“小、频、急”的特征。过去申请一笔贷款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磨练”,但层层审核之下,资金到账的时候,企业的资金需求可能已经不复存在了。

因此,建行广东省分行创新“惠懂你”APP工具,通过手机实现信贷业务的全网上办理,让企业能够迅速、方便地获得金融支持。

“我一开始并不知道建行的‘惠懂你’APP,是我的朋友使用后推荐我的。”中山市米爱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梁文勇在谈起建行金融服务时相当兴奋。“当时由于公司需要运营资金,我就下载了一个‘惠懂你’APP,通过我公司的综合数据,测出我的企业可以获得200万元的贷款,与其他银行需要提交企业流水等资料相比,便捷不少。”

梁文勇介绍,不过几天时间,他就完成从申请到放款的所有程序,“之后我还通过抵押快贷获得了一笔贷款。目前,我企业一共有600万元的运营资金是通过建行的金融服务获得”。

截至2019年11月末,该行“惠懂你”APP下载量已突破了150万次,注册用户91万户,企业访问量450万次。通过“惠懂你”APP放款近百亿元,在建行的数据监测显示屏上,这些数字还在不停地跳跃增长,恰似实体经济在获得“血液”后的有力脉动。

但单单靠着践行普惠金融的“一腔热血”,没有办法完全避免在贷款经营中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

同时,尽管普惠金融在服务上侧重弱势群体,但是它并非不计成本、不顾风险。联合国在2005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时,亦特别强调“普惠金融”应当在可负担的成本之上开展。

为此,建行广东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主动研究新打法,力求在普惠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下好新型风控的“先手棋”:对于大数据、科技化的线上产品,要建立起相应的智能化风控工具;通过用好预警、监测、可视化图谱等工具,做好风险信息的核查,增强风险预判的主动性。

“过去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方式已经没有办法在现在的环境下控制好风险,如果一味守旧的话相当于是‘穿新鞋走老路’。”建行广东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的相关负责人指出,大数据和互联网、智能技术提供了新的风控技术条件,希望借助新技术,在普惠金融探索前行的路上走得更踏实、更稳健。

在相信大数据风控的同时,建行广东省分行并不盲从数据:线上业务要多借助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建立起新型的风控管理体系和机制,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把握业务风险点。还要通过线下的融合去判断风险程度,并据此制定对策。尽管在风控打法上不断推陈出新,但信贷管控的原则和理念并未改变。

作为国际化的课题,普惠金融所指向的,是对于传统银行体制机制的自我革命,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要对于风险防控的“能力”。

保持战略靠“定力”:不止为企业节约13亿成本

风物长宜放眼量。

早在2014年建行成立60周年之际,“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建设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就已经成为建行全体员工的不懈追求。

2018年,连续3次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累计为10.3万家普惠金融客户节约3.56亿元利息支出。

2019年,建行广东省分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11月,小微企业加权平均年化利率比2018年下降0.77个百分点,累计为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13亿元。在真金白银让利于小微企业的同时,建行广东省分行严格执行“七不准”“两禁两限”等规定: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除贷款利息外,坚决不收任何担保、过桥等费用,免收贷款承诺费、财务顾问费等26项服务项目,对对公一户通、组合印鉴管理等7项服务均给予优惠。忠实践行普惠金融,体现国有大行的责任和担当。

但普惠金融并不只限于金融服务,针对增强“三个能力”,建行广东省分行针对制造业推出“伞式服务”模式,旗帜鲜明提出为制造业“遮风挡雨”:除了做强做优信贷扶持,更是聚焦制造业留住人才、稳定队伍、企业成长与员工提升等痛点,利用民工惠、住房租赁、建行大学等特色产品和平台给出解决方案,全方位为企业降成本,让金融养分进入到每一个产业链条之中。

例如拥有8.5万员工的格力电器,也一直受困于如何破解“租房难、租房贵、租房差”的困扰,从而留住人才。

建行广东省分行从近年来总行力推的住房租赁战略中受到启发,创新打造“房贵+人才公寓计划”模式,构建起产业人才住房供给体系。

运用该模式,建行签下位于珠海界涌万科城项目的200套回迁房,专门为格力电器1200名员工创新定制的“好房子”,不仅可以享受3年长租期,租金更是低于市场价,为企业大大降低了成本。

“按照建行目前的租金设计,格力电器1200名员工住下来月总租金75万元,平均算下来每个人一个月625元,与周边散租每月1500元租金报价相比,一年可为企业节约租金1260万元。”建行广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此举不仅能降低企业成本,更为企业留住人才,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向前发展。

在践行普惠金融的道路上,产业耕耘者的上升空间同样受到关注:2019年4月,成立后的建行大学大湾区金融创新学院举办的第一期“金智惠民”培训班,就受到了40多名来自工地一线的工友欢迎。

企业家们同样受邀来建行大学学习关于宏观经济、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等内容。2019年6月,建行大学大湾区金融创新学院还组织50余名科创企业负责人走进复旦大学、上交所,瞄准科创板的学习显得未雨绸缪。

值得称道的是,其中两位学员所在的企业一个月后就成为了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恰是建行的普惠金融服务想企业所想,切实为改善产业生态作出不懈努力的最佳注脚。

“为国为民分忧”,见证的是建行践行普惠金融的初心;累累硕果,见证的是建行在践行普惠金融时的笃行致远。返本笃行,建行广东省分行在普惠金融的实践之路上,仍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