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他为相四十年,推行以民本为题旨的一系列治国之策,从而使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因而,可以说,没有管仲,就没有齐国的霸业,没有管仲,就没有齐桓公的王者地位。事实上,在春秋以来的诸多历史典籍中,对于管仲功绩的记载,类似这样的评价不可胜数。
管鲍之交
关于管仲担任齐国宰相的过程,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鲍叔牙。管鲍从小就是挚友,然而,成年以后,鲍叔牙做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老师,他推荐管仲做了另一个公子纠的老师。当时,两个公子都作为人质生活在国外,小白在莒国,纠在鲁国。两个人各为其主,尽心尽力地发挥着自己的才干。正在这个时候,齐国的国君齐襄公死了
为了继承君位,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听到消息立即启程回国。管仲带领一支队伍,到公子小白的必经之路上去截杀小白。管仲亲自射箭,射中了小白的衣服带钩,小白装死骗过管仲,使得公子纠放松戒备,放慢了前进的速度。
这边的小白和鲍叔牙,快马加鞭昼夜兼程,抢先回到了临淄。公子小白在群臣的拥戴下,继承了王位,他就是后来一统中原、称霸诸侯的齐桓公。齐桓公刚刚即位,立即命令大将率领精兵攻打曾协助公子纠的鲁国,并要严惩管仲。鲁国看到公子小白成就了大业,再帮助公子纠已经没有什么意义,索性卖个人情,杀死了公子纠,并把管仲囚禁了送给齐国的军队。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高义让贤的故事,就在此时的齐国上演了。此时的鲍叔牙,在齐桓公面前的地位如日中天,但他做出了一个惊世之举:他对齐桓公说,自己才学远在管仲之下,管仲先前帮助公子纠,是尽分内职责,他没有什么过错。作为一个贤明的君王应该不计前嫌重用人才,才会让天下人佩服。
作为一代雄主的齐桓公,自然有这样的胸怀和容量。他问鲍叔牙,让管仲担任什么职务。鲍叔牙说,宰相之位非管仲莫属,自己心甘情愿在管仲之下。
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劝告,任命管仲为齐国的宰相,为自己成就了一世英名,更使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之下成就了一匡天下的霸业;而管仲、鲍叔牙的故事也成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让贤高义的经典美谈。
一个贤明的君王与一个旷世之才组合在一起,从而有了后来齐国四十年的“管桓之治”,这中间起决定因素的人物毫无疑问是后来渐渐从齐国的历史中隐去的鲍叔牙。对于这一点,齐桓公和管仲都是清楚的,所以,他们不仅仅让鲍叔牙安享齐国大治的快乐,而且告诉后代的君王要让鲍叔牙的后人永远享有俸禄。事实上,在齐国存在的几百年里,鲍叔牙以后的十几代子孙,在齐国都是有名的大夫。他们不仅仅享受着国君给他们的各种待遇,更享受着人们对祖先鲍叔牙荐才举贤美名的尊敬。
閱讀更多 鐵漢話滄桑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