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看三國,夏侯惇到底在哪些地方被黑了,沒有什麼戰功卻一路加官?

小人物F


夏侯惇(?-220年6月13日),字元讓,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西漢開國元勳夏侯嬰的後代。

題主這個問題,就是騎著驢找驢。

看三國說得就是看《三國演義》,豹眼對演義看得少,對夏侯惇的印象不多,好像也沒怎麼被黑。真正被黑的地方,就是題主所言,沒有什麼戰功卻一路加官。

這是真黑夏侯惇,歷史上的夏侯惇,的確敗仗吃的不少,勝績不多。但仔細分析一下,就清楚夏侯惇是在啥情況下吃的敗仗,為何卻仍然被曹操信任,也就清楚為何不斷加官進爵了。

戰鬥分為進攻和防禦,如果是防禦戰,往往是以少對多,即便成功防禦,也往往損失慘重;經常的情況是損失慘重還頂不住,最後敗退。看似是敗仗,並非沒有戰功。

豹眼有一個感覺,曹操親自出戰,一般是勝多敗少;而曹操不親自出戰,往往是勝少敗多。夏侯惇之所以勝少敗多,就是在多數情況下單獨出兵。

曹操一出動就是大的行動,猛將跟隨,謀士全員值班,這陣勢一般會打勝仗。

夏侯惇出戰,就沒有那麼多戰將、謀士跟隨了,僅依靠他自己的能力和謀略,取勝的幾率就少了。

為啥不派別人去,夏侯惇屢屢吃敗仗還派他去呢?因為信任。

曹操派遣劉備、朱靈去截殺袁術,劉備半道上跑到徐州去了;朱靈回到了曹操陣營,曹操再也不信任了。

張遼、張郃、徐晃等都是投降而來,曹操怎敢讓他們獨自率領大軍外出呢?誰敢保證不是下一個劉備呢?

襄樊之戰,關羽水淹七軍,于禁率領三萬人馬投降了關羽。這讓曹操極度傷悲,曹操說:“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于禁會在關鍵時刻投降。”

于禁是鮑信的部將,鮑信為了曹操力戰身亡,之後于禁跟隨了曹操,由於治軍嚴明,屢屢得到曹操的讚賞和信任。想不到于禁也會投降,也難怪曹操傷感。

曹操想親自去督戰,大臣們也都說,曹操不趕緊去解救,恐怕徐晃頂不住,此戰必敗無疑。桓階講了一大堆道理,曹操沒有親自出馬,調集了十二營兵力交付徐晃指揮,大敗關羽,解襄樊之圍。

其實,曹操並非不懂這些道理,他是在擔心,徐晃與關羽關係很好,如果再出現于禁的情況,曹操就徹底歇菜了。

曹操之所以從漢中主動撤軍,後來沒有親臨襄樊前線,在豹眼看來,是曹操身體出了故障。因為此後不久,關羽被殺,曹操也病逝了。

由此看來,夏侯惇屢屢戰敗,獨自作戰是很重要的原因。而且是曹操不能親自出戰的情況下才派遣他前往代命。因而,不管勝敗如何,曹操都會記上他的戰功。

任何人得到老闆如何信任、賞識,委以重任,不升官都難。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東征陶謙,留夏侯惇守濮陽。張邈、陳宮等反叛,迎接呂布入主兗州牧。曹操家眷在鄄城,夏侯惇率領輕騎前往救援,殺退呂布,夏侯惇進入鄄城。呂布乘機進入濮陽,突襲獲得了夏侯惇的軍用物資。

夏侯惇部下挾持了夏侯惇作為人質,想要投靠呂布。部將韓浩指揮軍隊按兵不動,不顧人質安全,最終逼迫叛軍放棄了人質夏侯惇。

夏侯惇與荀彧、程昱力保三城不失,給曹操保住了立錐之地。夏侯惇在反擊呂布時被射中左目,被人稱作“盲夏侯”。

之後,夏侯惇的敗績也大多是如此的情況。在危急時刻,曹操不能親自出戰,別人帶兵去還不放心,就只好派遣夏侯惇。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派遣高順和張遼進攻劉備。曹操派遣夏侯惇救援,被擊敗,劉備逃走,劉備妻子再次被擄獲。

劉備老婆孩子都不顧,自顧自地逃跑,哪裡還顧得了你夏侯惇哦。夏侯惇能夠活著回去,曹操就開心地不得了。高順、張遼是個啥角色哦,大耳朵不打招呼就逃跑,一般人還不容易解套,看來夏侯惇不是一般的角色。

文丑很厲害吧,曹操率領關羽、張遼解了白馬之圍,只帶領不足六百騎,被文丑、劉備帶領的五六千騎兵、步兵數萬追擊到了南阪。結果文丑被斬殺,劉備又溜了。

遇到比泥鰍還滑的劉備做隊友,不被坑死就是燒高香了。有誰還會去責怪夏侯惇吃敗仗呢?

不以成敗論英雄,恰恰說得就是夏侯惇。史書也是如實記載夏侯惇的敗績的,但怎麼看就是你自己的事了。好在曹操心裡明白是咋會事,沒有虧待他。

曹丕繼位後,任命夏侯惇出任大將軍。不久後,夏侯惇病逝。

不管後世是不是在黑夏侯惇,起碼曹操父子沒有黑他,對其格外寵信,說明曹操父子還是實事求是的。


豹眼看歷史


要了解夏侯惇,還是要看正史,而不能看演義和小說。由於現在影視劇以及神書《三國演義》或者遊戲的廣泛傳播,讓大家有一種夏侯惇沒有謀略和戰功呀,為什麼知名度和地位會那麼高,曹操傻嗎?識人有問題嗎?哲學家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夏侯惇的軍事能力確實沒有想象中的高,但是其綜合能力絕對是超乎常人的預料的。下面我簡單說說歡迎討論。

夏侯惇是曹操的族弟,夏侯家族和曹氏家族自西漢開國以來就是相互聯姻的關係,經歷了幾百年依然如此,因此夏侯惇和曹操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的,一直在最後,曹操和夏侯惇都並非簡單的主僕關係。

在曹操還未起兵討黃巾的時候,夏侯惇就一直在曹操左右,就像兄弟兩個闖江湖一樣,在曹操起兵之後,夏侯惇實際上一直是作為曹操集團的二當家為曹操保駕護航的,曹操出征,夏侯惇就在家,夏侯惇出征,曹操就在家,比如,曹操徵陶謙,夏侯惇就守在兗州,後來張邈和陳宮反叛聯合呂布來奪兗州,夏侯惇與荀彧程昱一同堅守,最終守住了大本營。

後來夏侯惇眼睛受傷,就很少出徵了,但只要夏侯惇在,曹操就能放心的出征,夏侯惇雖然在家,但也沒有閒著,多次率軍民修整水利,築陂塘灌農田,在軍民中口碑非常好,並且夏侯惇人品忠厚,威望很高,並且常拜名師,虛心求教,在軍隊、朝中、士族之間威望非常高,後來曹操升夏侯惇為前將軍、假節鉞,督二十六軍,就是看中夏侯惇的品質和威望,曹操和夏侯惇也不存在主臣之禮,夏侯惇與曹操可同車,不經通傳可自由進入曹操的臥室,進臥室什麼概念,只有家人才可以進臥室,夏侯惇是名副其實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後來曹操升魏王,所有將軍大臣自動轉編為魏臣,唯有夏侯惇一人仍為漢臣,夏侯惇去問曹操緣由,曹操說:你和我是同僚,應同為漢臣,怎麼能讓你屈尊成為曹氏的臣子呢。不過夏侯惇情商比較很高,懂得為人處事之理,最終曹操被迫答應了他的請求,要不然曹丕稱帝了,如何安置他這位叔叔?

所以我們總認為夏侯惇是個將軍,就應該戰功卓著才對,但實際上夏侯惇卻是搞行政的,在小說演義或者遊戲劇本中,你一個搞行政的不好寫呀,要打要殺才有亮點,結果就讓大家覺得夏侯惇是個明顯武藝高強卻沒個戰功的角色,太不合理,但是你想一想,一個獨眼,騎馬狂奔估計都能問題,你試試閉一隻眼騎自行車看看,打仗那在現實中就不切實際的。

至於黑夏侯惇,無非就是夏侯惇被綁架過一次,但那有如何,衛青不也被綁架過嗎?你再厲害,突然來十幾個人,挾持你那也沒有辦法。


曹老師xixi


三國時期曹魏集團的夏侯敦,在作戰方面並沒有什麼輝煌的戰功,但卻一路加官進爵,這是什麼原因呢?

其一、夏侯敦與曹操本是同宗兄弟。

曹操本姓夏侯,因父親過繼給宦官曹騰,故姓曹。他與夏侯敦是堂兄弟,兩人在年紀上也是相差無幾。而夏侯敦又是夏侯家族的族長,所以很受曹操的尊重。

況且曹家與夏侯家都是沛國的大族,又一直保持著通姻的聯繫,更是親上加親。曹操本人對於有親屬關係的人,在軍中都是大加提拔,而夏侯惇有這樣的關係在裡面,不免曹操會厚待。

其二、夏侯敦最早追隨曹操,是魏國的開國元勳。

夏侯惇少時即以武勇聞名鄉里,自幼拜師學藝,練就了一身的好武藝。

在曹操剛剛開始創建軍隊的時候,夏侯惇就帶著夏侯淵一起來投奔,不僅帶來了自己的軍隊和人馬,更是給了曹操更大的信心。如果沒有夏侯惇的加入,曹操想要進行最早的班子組建,必然還需要很長時間,因此夏侯惇作為資歷最深的一批人,自然而然地會受到曹操的優待。

曹操

其三、夏侯敦對曹操忠心耿耿。

在曹操自封魏王時,給手下各將領都授予了魏國的官,唯獨夏侯惇因在軍中地位特殊,仍保留了漢官名號。

當時“魏”僅代表一屬國,而“漢”代表著天下,同樣的職位,漢官地位是要高於魏官的。曹操沒給夏侯惇封魏官,也是考慮到夏侯惇身為軍中二把手,在漢庭擔任要職,怎能屈尊為魏官。

但夏侯惇忠心於曹操,為了表明其一心向曹而非一心向漢,強烈要求改任魏官。最終曹操只好答應,封了夏侯惇魏國前將軍。當時朝堂上仍有許多官員忠於漢室,反對曹操稱王,而夏侯惇一心向魏的做法為曹操積攢了人心,在關鍵時刻站出來挺了曹操,讓曹家在代漢之路上又邁出了一大步。

其四、夏侯敦的品格十分高尚。

夏侯惇能夠在家族裡一呼百應,說明其在家族內部具有很高的威望。不同於貪財好色的曹洪、剛愎自用的夏侯淵,夏侯惇在軍民之中的名譽、聲望一直都很好。

大旱年間,夏侯惇帶領軍民截斷太壽水,用河水斷流形成的池塘作為田基,親自擔土,帶領軍民開墾、耕種,平穩度過了災荒,受到百姓的愛戴。

夏侯惇一生得到的封賞頗多,但他將所得封賞都分給了手下將士,一生不留私財、不置辦產業,至死也家無餘財。他也因此受到軍人的擁護,在曹魏軍中威望甚高。他的種種做法,很大程度上代表著曹軍的形象,為曹操籠絡了人心。

曹丕

而最終曹家也沒有虧待夏侯惇。曹丕稱帝后,封夏侯惇為大將軍,算是給夏侯惇的人生畫上了圓滿句號,二個月後夏侯惇病逝,諡號忠侯,而夏侯惇本人也確實受得起這個封號!

就此問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留言,感謝您順手關注點贊。


李易陽風水命理


夏侯惇是曹操手底下一個非常厲害的大將,雖然他沒有什麼厲害的功勞,沒有在戰場上和張飛關於這些人打過仗,但是對於曹操來講,這就是他最信任的將領之一,能夠為他出生入死,而且他們的關係特別的好,有血緣關係這一層關係的話,就只能曹操去用它。


當時曹操是一無所有的,但是他得到了他這個兄弟的幫助,並且是跟著他一起去打天下,就像是開國元老一樣,在曹操身上投了資,現在曹操建立了強大的勢力,自然是要分給他紅利的,這個讓很多人感到羨慕,但是畢竟他是先來到的,而且是有功勞,所以他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嫉妒。

夏侯惇的功勞其實是最大的,很多人都不知道,他雖然沒有上戰打仗,但是他卻為後勤打好了基礎。

三國魏人,曹操手下大將,自曹操陳留起兵起,便跟隨征伐,歷任東郡、陳留、濟陰太守、河南尹等職;在曹操出兵征討之時,夏侯惇總是負責防守後方,曾親自搬運泥土修太壽陂,鼓勵將士種田,發展農業,多有功勞。濡須口之戰後,夏侯惇留守居巢,統領26支軍隊,為魏國東線主帥。曹操對夏侯惇格外親近,經常邀請他一起乘車外出,並允許他自由出入自己的臥室,其他將領都得不到這種待遇。曹丕繼位後,夏侯惇被封為大將軍,不久病逝。


當初曹操起兵之後一直是攻打董卓,但是董卓最後是太強大了,連袁紹都搞不定,最後曹操選擇了四處流浪,也經歷過一個暗無天日的日子,但是自他打仗以來,就是夏侯敦一直幫助他,默默支持他,並且是在他身邊一直待著。


直到有一天曹操是慢慢成長起來了,在董卓死後袁紹是非常強大的曹操,和袁紹弄了矛盾,最終是和袁紹開了戰,並且是將袁紹打的落花流水,當時他對打袁紹是沒有信心的,可是有很多人支持他,其中就是夏侯敦在後勤搞得非常的好,讓曹操是有力量繼續駕駛。

而且這個人是任勞任怨,本來以他的強大實力更適合去戰場上打仗,但是他卻做了這種默默無聞的事情,像曹操這樣的人,他對一切都是知道的,他把一切都看在眼裡也放在了心裡,等到功成名就的那一刻起,他就對於這個兄弟是非常的好,而且這個兄弟的話也是夏侯族的族長。都是他們關係最好的人,是他自己家族的人,所以就要好好的封賞,這個就是最大的功勞。

我認為曹操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歡迎在下面評論。


汪公說


從史料來看,夏侯惇確實沒什麼值得一提的戰功。但夏侯惇確實一路加官

裨將——司馬、遷折衝校尉、領東郡太守(東郡太守是原來曹操的官職,曹操任兗州刺史後讓夏侯惇擔任)——陳留、濟陰太守,加建武將軍,封高安鄉侯(當時諸文武都沒有封侯)——領河南尹——遷伏波將軍——封邑一千八百戶(張遼、于禁、張郃、徐晃四人皆亭侯,遠不如夏侯惇)——都督二十六軍(于禁七軍三萬人,這裡應在十萬)——前將軍(魏王國前將軍,正如關羽是漢中王國前將軍。夏侯惇遠在諸將之上。)——大將軍(武將最高職位)

而五子良將在夏侯惇擔作大將軍時他們分別是:張遼前將軍、張郃左將軍、徐晃右將軍

諸曹的官職都在夏侯惇之下。曹仁車騎將軍、曹洪衛將軍、曹休領軍將軍、曹真鎮西將軍


據曹瞞傳和世語曹操的父親曹嵩原來是姓夏侯氏,因為過繼給太監曹騰才改姓曹。而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則沒有查到曹嵩原姓。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但曹氏和夏侯氏都是豫州沛國郡譙縣人。公元190年曹操回到家鄉譙縣招集人馬,夏侯氏很多子弟跟隨。夏侯惇也是在這個時候跟隨曹操。在曹操得到兗州後任命夏侯惇為折衝校尉兼領東郡太守。東郡太守是曹操得兗州之前的官職。

公元194年曹操徵徐州,陳宮等叛迎呂布。當時夏侯惇留守濮陽,因為曹操的家人在鄄城,所以夏侯惇率軍前去救援,呂布退而佔據濮陽。雖然濮陽丟失,但夏侯惇保全了曹操家人。夏侯惇跟荀彧、程昱等人力保三城,不然曹操連家都沒有了。曹操從徐州返回後,夏侯惇也率軍一起征討呂布,被流失傷了左眼。當時軍中稱夏侯惇為盲夏侯,夏侯惇非常不高興。軍中號惇為盲夏侯。惇惡之,照鏡恚怒,輒撲鏡於地。曹操也許是出於安慰和嘉獎夏侯惇,封其為高安鄉侯。我認為安尉的成份更大。在曹操跟呂布爭兗州之際發生蝗災。夏侯惇帶領將士興修水利屯田以渡過難關,老百姓也因此得利。時大旱,蝗蟲起,惇乃斷太壽水作陂,身自負土,率將士勸種稻,民賴其利。



公元207年曹操按夏侯惇這些年的功勞增加食邑一千八百戶,加上封高鄉安侯七百戶,一共是二千五百戶。從公元194年——公元207年這段時間來說主要有:收復兗州、宛城張繡、徵徐州呂布、徵淮南袁術、官渡之戰、平定北方等。公元198年曹操派夏侯惇援救劉備,但被呂布手下高順擊敗。公元202年夏侯惇跟劉備交戰,敗於博望坡。公元206年高幹等人反,夏侯惇參與平叛。平定北方的戰爭中夏侯惇只是坐鎮後方。所以夏侯惇不如其他諸軍那麼出彩。太祖平河北,為大將軍後拒。在這段時間裡五子良將中的夏侯惇的封賞在他們之上。



公元207年——公元216這十年夏侯惇幾乎沒有做什麼事情。公元216年十月曹操徵孫權,公元217年三月退軍。曹操讓夏侯惇督二十六軍駐守居巢。二十六軍應該十多萬人。從徵孫權還,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曹操又賜給他各種樂器和有名的倡優,說:“以前魏絳聯合西戎有功,尚能得到鐘磬之類的樂器,何況將軍你呢!”但是夏侯惇並沒有這方面的政績。公元219年曹操任命夏侯惇為魏王國前將軍。就如在此之前劉備做了漢中王任命關羽為前將軍。當時曹操的手下將軍都在魏王國任職,但都在夏侯惇之下。魏書曰:時諸將皆受魏官號。論功勞名聲來說夏侯惇是遠不如五子良將的。而同時其五子將的官職是也是不如夏侯惇。張遼徵東將軍、樂進右將軍、于禁左將軍、張郃蕩寇將軍、徐晃平寇將軍



曹操對待夏侯惇遠在諸文武和曹氏子弟之上。曹操常讓夏侯惇跟自己同坐一車,也允許夏侯惇進入自己的臥室。以前曹仁想進入都讓許褚擋住了。召惇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曹操對夏侯惇也是無比尊敬。在曹操封魏公和封魏王后任命了一批文武擔任魏公國和魏王國官職。那些人就不在這裡詳述。本人曾統計過,那些人九成以上在三國志有傳的。只有夏侯惇沒有,所以他也請求曹操給他個魏王國官職。曹操回應:吾聞太上師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貴德之人也,區區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曹操的意思是講夏侯惇是眾臣的老師,其次是眾臣的朋友。作為大臣,你是尊貴且品質高尚的人。區區魏王國,怎能讓您屈就魏的官號?曹操的潛意就是把夏侯惇置於跟他同等的地位。曹操雖然同魏王,但也兼大漢王朝丞相和冀州牧。曹操是漢官,夏侯惇也是漢官。這樣兩人就是同意關係。一旦夏侯惇像其他人那樣在魏王國擔任官職,那夏侯惇跟曹操就是君臣關係。因為夏侯惇的堅持,曹操任命夏侯惇為魏王國前將軍。



我認為曹操獨尊夏侯惇,首先是因為兩家是世交,並且世代聯姻。曹操很有可能是跟夏侯惇及夏侯氏子弟從小玩到大。曹操的兒子曹丕等人就是跟夏侯惇的兒子從小玩到大。夏侯、曹氏,世為婚姻。比如劉備的從小玩伴簡雍,劉備對待他的禮敬不亞於諸葛亮。簡雍每次都要獨佔一榻,除了諸葛亮外誰的面子都不給。在先主坐席,猶箕踞傾倚,威儀不肅,自縱適,諸葛亮已下則獨擅一榻,項枕臥語,無所為屈。


曹操獨尊夏侯惇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有恩於他。公元190曹操起兵討董卓時,以夏侯惇為首的夏侯氏子弟紛紛跟隨。討董卓失敗後,夏侯惇跟隨曹操去楊州招兵買馬。雖然史書並沒有記載夏侯惇對曹操的恩惠,我認為是有的。比如劉備對待麋竺,給予的待遇在諸葛亮之上。益州既平,拜為安漢將軍,班在軍師將軍(諸葛亮)之右。麋竺雖然能力不強,也沒有什麼戰功和謀劃。但他確實對劉備有恩。公元196年呂布偷襲徐州,劉備不光丟了徐州,連家室都丟了。麋竺馬上獻上妹妹和家產資助,劉備得以重新振作起來。不久後曹操表薦麋竺兄弟為太守,兩人皆棄官跟著劉備流浪。所以我認為夏侯惇也有這樣類似的事情。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於時困匱,賴此復振。


有一些人認為夏侯惇並沒有什麼戰功是因為史書漏記。我認為這也許成立。但好像又不是很說的通。如果真的功勞這麼大,史書不應漏記。但可以肯定的是當時的人都認為魏國的建立,夏侯惇功勞非常大。魏主曹叡時,夏侯惇、曹仁、程昱三人配享太廟。詔祀故大將軍夏侯惇、大司馬曹仁、車騎將軍程昱於太祖廟庭。

夏侯氏成為僅次於曹氏的家族,而且繼續通婚。封侯的不下二十人。其餘皆官居刺史或大守、將軍。就連司馬炎帝都非常重視夏侯氏。公元266年因為夏侯惇的孫子無後,司馬炎下詔從夏侯氏親屬繼續夏侯惇的爵位及延續香火。詔曰:"惇,魏之元功,勳書竹帛。昔庭堅不祀,猶或悼之,況朕受禪於魏,而可以忘其功臣哉!宜擇惇近屬劭封之。"


小鴻哥


看三國,夏侯惇到底在哪些地方被黑了,沒有什麼戰功卻一路加官?

夏侯惇是曹操親友團中的大佬,是夏侯氏的族長,雖然戰功不顯,但卻是曹操最為信任的人,那麼為什麼表面上看夏侯惇沒啥戰績,卻一路加官,深受曹操信任呢,個人認為因為夏侯惇資歷高,有能力,人品好。

夏侯惇資格老,起點高

夏侯惇是最早投奔曹操,跟隨曹操創業的元老,而且身份特殊,是夏侯家的族長,而我們都知道曹操與夏侯家的關係,而當曹操當奮武將軍時,就封夏侯惇為司馬,而曹仁,夏侯淵是別部司馬,這裡也可以看出夏侯惇起點很高,資格很老。

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征伐。太祖行奮武將軍,以惇為司馬,別屯白馬,遷折衝校尉,領東郡太守。—《三國志》



夏侯惇有著不俗的內政管理能力

夏侯惇雖然打仗鮮有戰功,但在內政上卻有天賦,那年大旱,蝗災四起,於是夏侯惇決定斷太壽水做池塘,他親身上陣挑土,帶領百姓種稻,使百姓得以擺脫災害。這也是夏侯惇能力與素質的集中體現。而在曹操徵孫權回軍之時,令夏侯惇都二十六軍,防衛孫權,委以重任,這可是需要極大的威信跟能力的。

二十一年,從徵孫權還,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三國志》

而在建安十二年,曹操統計了一下夏侯惇的業績,決定給他補發工資,增封邑千八百戶,加上之前的共計二千五百戶。由此可見夏侯惇雖然沒有取得很令人矚目的戰績,但對曹魏來說功勞還是很大的。而曹操對夏侯惇也確實沒話說,在外面打仗的時候外出一同坐車,而且不用通報可以自由出入曹操臥室,地位相當之高。


夏侯惇人品值得信賴,忠誠度高

而夏侯惇能深得曹操信賴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品德很好,自己勤儉節約,但為人豪爽大方,將多餘財產都分給別人。而這樣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曹操怎麼會不喜歡,怎麼不會委以重任,步步高昇。

性清儉,有餘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於官,不治產業。諡曰忠侯,子充嗣。—《三國志》



總結:夏侯惇作為曹魏的元老,雖然沒有立下什麼名流青史的戰功,但他為曹魏做出的貢獻卻是極大的,加上他資歷高,能力強,人品好,所以深得曹操倚重,所以他雖無過人戰功,但一路加官也可以理解了。


臨石觀海


曹操在東武陽打黑山賊,夏侯帶分隊駐紮在後方的白馬。

曹操在東平和濟北兩郡大戰青州黃巾時期,夏侯作為後方的東郡太守鎮守濮陽。

兩次討伐陶謙時期,夏侯鎮守濮陽,結果張邈呂布之亂,夏侯一被調虎離山而濮陽失守,二被軍人綁架差點完蛋,三被流矢射中沒了一隻眼睛。

此後直到討伐袁紹時期,夏侯一直後方做太守,亮點是開發了一些水利工程。

討袁時期,夏侯負責“後拒”(估計就是後帶領後方軍團,防敵繞後)。

這一時期,劉備向北進攻,逼近潁川,夏侯惇和于禁抵擋,中了偽退之計,率兵追趕,結果中了埋伏,被李典支援救出。

鄴城攻破以後,夏侯就繼續回河南種田。

曹操第二次攻打濡須口,夏侯參與(具體職務不詳),之後與曹仁、張遼鎮守居巢,督二十六軍。後來樊城戰役,帶隊到摩陂旅遊了一趟,返回淮南。

轉到召陵(許都附近,中央地區)駐紮。

總而言之,夏侯惇生平真正指揮的像樣作戰只有兩場,一場兗州爭奪戰,一場博望進攻戰。兗州之戰,夏侯先是很輕易地被騙失了濮陽,後是被綁架黑點累累;博望之戰,在兵力優勢(劉備兵本來少,夏侯惇防區卻在靠近許都的中央地區)下被劉備擊敗。(不知此時諸葛亮或徐庶是否已加入劉備陣營)

魏國大將軍夏侯惇兒子中最有名的是假節、駙馬、鎮東將軍夏侯楙。

所以我個人的結論是,夏侯惇完全是靠著和曹操的親情和基情上位的。曹操深知夏侯惇能力有限(尤其是兗州之戰很挫的表現之後),所以後來就安排他專業種田了。

博望之戰,考慮到劉備勢力微薄,加上夏侯惇有名將於禁輔佐,又是防守戰,曹操想這下元讓總不能出岔子了。可誰想元讓自從被棄用後,深深地想證明自己的戰鬥力,不顧李典的苦諫(不知道于禁有沒有勸諫他),勇往直前地追擊,結果果斷上當,在叢林裡被伏擊,多虧李典開始沒和他一起來,才支援而救出他。

曹操想:真是扶不起的元讓啊......

於是後來駐守居巢,雖然名義上元讓是總督,但曹操實際上安排曹仁和張遼指揮部隊。曹仁的血緣、資歷和官階不比夏侯惇差多少(不同於李典),所以不會被元讓左右,而張遼又是個有血性的男人(不同於于禁),不會輕易屈服於元讓的錯誤指揮。(見博望之戰)曹和張可以說是當時內姓和外姓中最能打仗的將領了,讓這兩個人輔佐他,可見曹操對夏侯惇的溺愛。

關於夏侯惇的履歷,有所遺漏:

1)在兗州兩郡種田時期,夏侯惇被派去小沛營救被高順攻擊的劉備,結果被高順擊敗。

2)在河南種田時期,衛固、張琰、張白騎在弘農、河東叛亂,鍾繇請來馬騰的涼州軍幫忙平叛,夏侯惇作為鍾繇的下屬,也參與了這次平叛。鑑於衛固叛軍先被杜畿瓦解,賈逵用計重創了張琰叛軍,而張白騎賊軍在弘農被馬騰軍擊破,因此夏侯惇在這次平叛中最多隻有一點苦勞。

3)征討張魯時期,曹操帶上了夏侯惇,根據《魏名臣奏載董昭表》中“武皇帝意沮,便欲拔軍截山而還,遣故大將軍夏侯惇、將軍許褚呼山上兵還”,可知當時夏侯惇和許褚都在曹操中軍大帳。可推測,夏侯惇的職務是鎮守中軍,而非直接參與作戰。而漢中之戰的勝利完全在於前鋒誤打誤撞,嚇跑了張衛軍。

綜上,夏侯惇總共親自指揮了三場戰鬥(兗州、博望、小沛),全部兵敗。此外,在鍾繇麾下配合馬騰軍打弘農叛賊,有一點苦勞;在曹操麾下參與了濡須口和漢中兩場戰役,然而並沒發揮什麼作用。

所以夏侯惇的才能並不體現在軍事上,但是對於曹魏舉足輕重。曹操需要一個人坐正,宗室中有資格的無非夏侯惇、曹仁、曹洪。曹仁少時不修行檢,名聲不好。曹洪貪財吝嗇。夏侯惇常虛心好學,為人儉樸。這樣的人曹操用的放心,士人看得順眼。有時候沒有出彩事蹟也從側面反應夏侯惇治下矛盾不激烈。


萬古一瞬中


我們無論看《三國演義》或者是看正史的時候,都會發現夏侯惇很少有單獨帯軍的機會,但是夏侯惇的官位卻是一直在不斷提升的。

在《三國演義》中的夏侯惇可以說是一個常敗將軍,少數有的幾次帯軍經歷,幾乎都是以戰敗告終,印象較為深刻的兩次,一次失去了一直眼睛,一次成就了諸葛亮的名聲。

我們看一下正史中,夏侯惇的官位和爵位變化:

裨將→司馬→折衝校尉,東郡太守→陳留、濟陰太守,建武將軍,高安鄉侯→河南尹→伏波將軍,河南尹→前將軍→大將軍

《三國志》寫到的夏侯惇的功績,我簡單敘述一下:

  1. 征討董卓;

  2. 平定兗州;

  3. 征討呂布;

  4. 治理災害;

  5. 守衛後方;

  6. 征討孫權。

《三國志·諸夏侯曹傳》:
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征伐。
太祖自徐州還,惇從徵呂布。
時大旱,蝗蟲起,惇乃斷太壽水作陂,身自負土,率將士勸種稻,民賴其利。轉領河南尹。
二十一年,從徵孫權還,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

而在中間,夏侯惇有丟了兗州的罪責,雖然是被有心算無心,陳宮、張邈等人的背叛,奉迎呂布,但是差點讓曹操成為無家可歸之人這是不爭的事實。

從上面夏侯惇的功績來看,同時參照《三國志》所記載的,夏侯惇的官位有重大的提升有兩次。第一次是在曹操剛剛奉迎天子來許昌,夏侯惇的官位提高到陳留、濟陰太守,建武將軍,並封為高安鄉侯;第二次是曹操稱王后幾年,夏侯惇也成為了前將軍。

在建安十二年,夏侯惇的封邑因為之前的功績增加了一千八百戶,總和兩千五百戶。

《三國志·諸夏侯曹傳》:建安十二年,錄惇前後功,增封邑千八百戶,並前二千五百戶。

在建安十二年之前,夏侯惇的功績主要是守衛後方和治理地方。曹操每次出征有一個習慣,他永遠將當時曹操集團的大管家荀彧放在後方統籌兼顧,同時還有自己的親族將領夏侯惇,二者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此外,夏侯惇應該是曹操本家將領中最得他信任的一個。

《三國志·諸夏侯曹傳》:二十四年,太祖軍(擊破呂布軍)於摩陂,召惇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

這是多麼大的信任和恩賜。

不過得承認一點,在《三國志》中,陳壽對於夏侯惇的敘述的文字數量遠遠少於那個早死的夏侯淵的。這就是因為夏侯淵常年在外征戰,而夏侯惇常年守衛在後方的緣故。

雖然夏侯惇很少有戰功,但是他深得曹操曹丕父子的信任,並且常年守備在大本營,使得他的官位處在曹操集團的武將中的前列。


秋心談歷史


其實夏侯惇能一路加官,並非是沒有原因的。無論他的功勞還是和曹操的親疏關係、以及他的影響,都是能得到封賞和得到曹操器重的。比如蕭何對劉邦建立大漢的功勞,雖然蕭何衝鋒陷陣不多,但是他坐鎮後方,給劉邦穩固了一個能及時補給的後方,這正是蕭何能為功臣第一的原因。

同樣的夏侯惇也曾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讓曹操東征西討而無後顧之憂。曹操後方在他的治理下很穩定,所以曹操在前線打仗就算失利,但是對於全局而言,曹操的實力還是很強大的,從而為後來的曹魏政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故而夏侯惇後來可以不經通傳就可以進入曹操的臥室,後曹丕繼位,夏侯惇又被封為大將軍,夏侯惇去世後,曹丕親自穿素服,賜夏侯惇諡號為忠候,同時夏侯家亦獲得尊崇。

夏侯惇,字元讓,他是曹魏重臣,為西漢夏侯嬰之後,其很早就追隨曹操,是在曹操討黃巾軍時,夏侯惇就已經追隨曹操了。在為曹操鎮守後方時,曾屯田蓄水,讓百姓受益,故破洞得人心。

曹操以天子之名征討四方,其地位亦隨之提高,後來曹操為魏公,又晉位魏王。而夏侯惇對曹操忠心耿耿,當時曹操屬下將領都被任命的是魏的官號,但是隻有夏侯惇的官號還是漢朝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曹操覺得夏侯惇和他同是大漢的官員,如此他們之間就是同僚的關係,意思就是說夏侯惇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是不同於其他將領的。

曹操覺得夏侯惇和他說同僚的關係,如此又怎麼能封夏侯惇魏的官號,由此可見曹操對夏侯惇的信賴倚重。

然雖如此,夏侯惇為了表示他對曹操的忠心,故而多次請求封他魏的官號,在夏侯惇的堅持下,最終曹操是答應了夏侯惇的請求,封他為魏前將軍。

夏侯惇一路被加官獎賞如,在曹操迎漢獻帝后,夏侯惇轉任河南尹,之後又為伏波將軍,此時其可以受權能簡單從事,不用拘於制度。後因功增封邑一千八百戶。加上之前的有二千五百戶。在曹操徵孫權歸還時,讓夏侯惇督二十六軍,和曹仁、張遼等屯兵居巢,防衛孫權。

夏侯惇能得到曹操的器重,是因為夏侯惇的才能,夏侯惇能加官,也是因為他的功勞,再加上夏侯惇和曹操的親疏關係,就不難理解夏侯惇為何會一路加官了。


中孚鑑


夏侯惇此人有明顯的弱勢,那就是軍事謀略較差。他也算是領軍多年,卻幾乎沒有親自指揮取勝的亮眼戰績,敗仗反倒不少。

比如:

公元196年,劉備和曹操共擊呂布。夏侯惇奉命援助劉備,卻被呂布手下高順擊敗,沛城落入呂布之手,劉備逃走。

公元202年,劉表命劉備北攻曹操。夏侯惇在博望坡不採納李典建議,見劉備燒營逃走,與于禁追擊卻中伏兵之計,打敗而歸。

另外還有一些為人詬病的事例,如被呂布手下生擒和被流箭射傷左眼等。似乎也成為夏侯惇得人生汙點,讓他的名將形象有點打折。

夏侯惇是最早跟隨曹操的將領之一,加上血緣關係,曹操對他的信任遠超他人。而夏侯惇也沒有辜負曹操對他的信任,因為他最大的優點就是對曹魏忠心耿耿。有個典故說,當時許多將領都擔任曹魏的官職,只有夏侯惇仍為漢朝職務。他就上書曹操希望能被封魏官,多次強烈要求,曹操才封他為魏前將軍。

當然,對曹魏而言,夏侯惇不但是忠臣,更是功臣。

比如:

安撫地方:某年蝗蟲之災肆虐,天又大旱。夏侯惇派人斷水成塘,且親自擔土,帶領將士們向百姓宣傳種稻的好處,終於幫助百姓渡過嚴重缺糧的難關。

鎮守後方:曹操多次遠征,作為留守大本營的將領均是夏侯惇。曹操徵陶謙,夏侯惇守濮陽;徵呂布,留守陳留、濟陰,後為河南尹;徵孫權後,屯兵居巢,以防東吳。進攻雖然不是夏侯惇之長,但在駐地防守上,他絕對是個高手。曹操可以很放心把後方交給夏侯惇,而後者總是不辱使命。

總而言之,夏侯惇有其過人之處。儘管他不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絕世名將,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汙點或劣跡,但絕對不能掩蓋他戎馬一生為曹魏的付出和奉獻。

與其說是曹操對他的信任成就了夏侯惇,不如說夏侯惇穩定表現為自己爭取到了錦繡前程,甚至在他離世之後,還能萌蔭子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