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呂布派張遼攻打劉備,關羽如不阻止張飛,二虎相爭會如何?

腹黑的小憂鬱王子璇


呂布派張遼攻打劉備,關羽如不阻止張飛,那麼張遼必敗,不過他應該也有打上幾十個回合的能力。

在《三國演義》第十八回,呂布命高順和張遼率軍攻打劉備,張遼攻打西門時被關羽說走,轉到東門時張飛出城應戰,不過被趕來的關羽阻止。關羽在勸阻時對張飛說了一句“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不過根據張遼的歷史單挑戰績來看,只不過是關羽說的客氣話。

張遼曾經和張飛打過一次,就是在赤壁之戰敗退時,張遼和許褚、徐晃三人一起阻擊張飛,結果還是大多帶傷,雖然此時張遼等三人人困馬乏,狀態不是很好,許褚的馬又沒有備鞍影響了發揮,不過三人一起上還是被擊敗,顯然張遼和張飛之間還是有些差距。另外這也可以從張遼在其他戰鬥中的表現得到驗證。

張遼的單挑記錄應該說也不錯了,第一次是在濮陽遇到夏侯惇,兩個人戰成平手,之後擊敗呂虔,歸順曹操以後在官渡之戰中與張郃激戰四五十合打平,平定河北時敗袁尚、射沮皓、斬蹋頓,合肥之戰與東吳名將太史慈七八十合戰平,濡須之戰又與淩統打五十個回合不分勝敗。

在和張遼戰平的夏侯惇、張郃、太史慈、淩統四人中,只有張郃和張飛交過手,第一次是張郃進攻巴西時,和張飛打了二十多合沒分勝負,第二次則是張飛進攻宕渠山,張郃劫寨中計,被張飛堵在寨子裡大戰三五十合,張郃沒有救兵敗走。

這兩次看似張郃和張飛戰平,不過第一次張飛派了雷銅去抄張郃的後路,不急於將他擊敗,第二次則是張郃被堵在寨子裡不得不拼命,最後還是敗走。而且此戰以後張郃遇到張飛兩次,都是不敢正面迎戰,而是選擇敗走,顯然張郃要弱於張飛一截。

此外夏侯惇曾經負於呂布,而淩統還和樂進戰平過,而樂進和于禁雙戰呂布還是被擊敗,相比曾經和呂布大戰一百多合不分勝負的張飛,表現都要遜色的多。

所以綜合張遼的歷史戰績,他比張飛要差一些,不過如果在公平環境下, 他應該和張郃一樣,與張飛打上三五十個回合以後還是有機會逃走的。


不沉的經遠


關羽若不阻止張飛, 張飛出戰,正中了張遼誘敵之計,則沛城危矣。

張遼不可能和張飛單挑

人說呂布有勇無謀,但呂布絕非智力低下。關羽、張飛的勇武,他自己親身體會過。又怎麼會讓愛將張遼前去單挑呢?

張遼更不傻,大家做了這麼久鄰居,相愛相殺這麼多年,對方水平他可不會不知道,放著兵力優勢不用,上前去和張飛一對一?

此次作戰,呂布中了離間計,叫高順、張遼前去攻打沛城。到後來,呂布又是帶高順、張遼軍又一起打破劉關張大軍,奪了沛城。可見,對劉備軍,呂布軍壓根沒想要單挑。

因此,此戰,兵對兵,將可不對將!

呂布、張遼,素知飛勇,怎麼可能讓張遼來和張飛單挑!


張遼在沛城城下表現,疑似誘敵之計

讓我們回顧下這一節的劇情。

呂布令高順、張遼來攻沛城。高順已攻了一夜,劉備閉門堅守。

次日,張遼引軍來攻。先到西門,關羽好言相勸,張遼退兵。退到東門時,張飛見張遼正退軍,想出去追擊,被關羽急忙勸阻。

至於關羽所說的什麼“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什麼的,今天我們就不討論了。

但是,張遼的所作所為卻十分奇怪,疑似誘敵之計。

卻說張遼領軍來擊劉備。至西門,關羽在城頭大呼“見你儀表不俗,何故從反賊?”張遼面有慚色而退。

張遼退,卻並未徑直退兵,而是引軍至東門。這點令人困惑不已。

若是面慚而退,哪裡來的回哪裡去,直退就是,為何還要從西門到東門,繞著對手城池走呢?

張遼為人,善通過對手臉色判斷形勢。他與昌豨交手時,即以對手面色判斷對手要降,乃成功勸降對手。

張遼雖勇武非凡,但不喜盲目逞強;察言觀色,用兵使計,謀定而後動,智將風範!

因此,張遼不攻西門,應該是看出關羽氣定神閒,信息十足,硬打必不利。

但他退軍卻不返回,而是到了東門。而且,到了東門也不攻打,而是慢慢退軍。

這番操作,疑似誘敵!

張遼此次打的是攻城戰!攻城戰鬥中,引敵軍出城野戰,在野戰中殲滅敵軍有聲力量,這是常見套路。

因此,這極可能是張遼誘敵之計。張遼素直知張飛性急,所謂“怒而撓之”,張遼就是想引誘張飛出戰,尋找野戰殲敵機會。


戰事推想,張飛出戰,沛城危急

張飛這幾日好生惱怒。他最恨呂布這噁心小人,常想與之大戰。怎料,呂布居然派了部下來攻大哥的城池。大哥窩囊,閉門不出,任由連夏侯惇都打不過的那個高順揮兵攻,實在窩囊!

正惱怒間,卻見一支敵軍自西門繞城而來。張飛頓時大怒!匹夫,大丈夫要打便打!繞城而不攻,辱我太甚!遂點兵上馬直出城去!

這邊雲長聞聽張飛出戰,大驚,直追過來,卻不想翼德已追了出去。

張遼見狀,心中大喜。張飛,我等此來,就為誘你出城。辛苦繞城,只因不知道你守的是哪個門呀。功夫不負有心人,爾上當矣!遂吩咐部下,如此如此。

翼德領軍追上,但見張遼回身,橫搶而立。張遼說:“環眼賊,你數次侮辱我家主公,今日,讓你曉得曉得我張文遠的厲害!"翼德大怒,挺矛來殺。張遼並不迎敵,翻身又退。翼德愈加憤怒,”匹夫,大丈夫要打便打,要退就退,你打又不打,囉嗦不已!“

文遠馬快,跑不多遠,又回身來罵,翼德追又追不上,打又打不上,暴跳如雷!

正此時,翼德只見周邊盡是呂布兵馬。原來,張遼誘張飛在此打轉,卻以優勢兵力殲滅張飛兵!

張遼提前按搬出了後來勸關羽投降的那套道理來了,大呼:“張飛,你擅自出城,致使東門兵少不足用,沛城已被高順將軍攻破,玄德已不知所蹤,你何不先暫歸我主,待你探明玄德去向,再去投奔?”

土城勸降關羽,雖是曹操主意,但張遼能以非凡口才執行到位,也非常人能及。

張飛大驚,只想尋得大哥,遂大喝一聲,殺退張遼兵,直退回沛城。

張遼素知飛勇,也不敢追趕太甚!

張飛回到沛城時,正見沛城大門半開,裡外殺聲震天!

原來,雲長見翼德追出,知道翼德武藝,必不至於有生命危險。所憂慮的,東門城防兵力不足!遂上報玄德,調撥各門兵馬前來補防。但調防未完,高順已引軍殺來!雲長只得在東門帶兵血戰!

高順軍,也知此時正是破城最佳時機,遂揮動大軍,拼死向前!

雲長英雄氣概,氣貫長虹,各軍無不鼓舞,死戰不退!

高順所帶陷陣營,各個勇武非凡,視死如歸,奮勇而前!

高順陷陣營,堪稱當時最強軍隊之一。

一時間,飛矢如豪雨,似要刺破蒼天。喊殺如雷鳴,似要震破天際!所謂天地為之變色,不過如此!

高順兵多,附蟻而上。玄德知不可守,遂決意組織撤退。正此時,卻見高順軍陣後混亂不已。

原來,翼德趕回,望見攻城,知自己闖下大禍,遂大喝一聲,自高順陣後決死突擊!

高順大驚,一邊組織繼續攻城,一邊組織陷陣營圍攻張飛,後面張遼追軍也到,正圍張飛而來!

張飛VS陷陣營,驚天對決!

結果如何呢?

正此時,小編聽得鬧鐘直響,遂翻身下床,直奔工地,搬磚裱窗去了。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論單挑,張飛勝張遼;論群毆,張遼可能勝張飛。

關羽阻止張飛追張遼,是在《三國演義》中呂布進攻劉備的劇情:

張遼引兵攻打西門。雲長在城上謂之曰:“公儀表非俗,何故失身於賊?”張遼低頭不語。……遼引兵退至東門,張飛便出迎戰。……張飛方出城,張遼軍已退。飛欲追趕,關公急召入 城……曰:“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因我以正言感 之,頗有自悔之心,故不與我等戰耳。”飛乃悟,只令士卒堅守城門,更不出戰。

如果沒有關羽阻止,張飛就追出去了。

如果追出去兩人交鋒,那麼論單挑當然是張飛贏。雖然關羽有“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的斷言,但以演義而論,張飛武藝是比張遼強得多的。張飛是標準的超一流武藝,而張遼只有一流或強一流,最好戰績是戰平太史慈、張郃。(嘉靖本張遼戰平趙雲,可以有準超一流)。所以,如果兩人單挑,張遼抵擋數十回合應該沒問題,能不能堅持到上百回合就很難說了。

但是,張遼本人是一個足智多謀之將,相對而言張飛則比較莽撞,當時還沒有修煉到粗中有細的程度。呂布進攻劉備,整體而言兵力是有優勢的。所以如果張遼真心想搞張飛,完全可能用詐敗誘入圈套的戰術。張飛一旦中計,則可能兇險。當然,憑藉張飛的武藝,就算中了埋伏,一般而言最多損兵折將,殺出重圍還是應該沒問題的。


巴山夜雨涮鍋


瀉藥。

這就是猜想張遼戰張飛了。

先上戰績比較。

此時張遼是呂布手下小將,之前從未獨自領兵過;而之後歸屬曹操後,多為從攻戰績,獨自領兵就刷刷山賊和合肥之戰。

再看張飛戰績,《英雄記》記載張飛守下邳被呂布偷掉的戰役,而《三國志》記載的,益州之戰張飛破嚴顏和巴西之戰張飛破張郃。

如果按同時期的張飛和張遼,一個是從攻小將,另一個守城被偷,兩人勝率五五開。

而要是比較後面的張飛與張遼。

張郃與張遼同算五子良將,歸為一個水平的;而孫權是文聘睡一覺都能退走的經驗怪。

另外,張飛與關羽被同稱為萬人敵,而關羽能在樊城之戰同時和三個五子良將對打,還俘虜了一個。張飛亞於關羽,那就少打兩個,所以巴西之戰打個張郃沒問題,那麼打張遼問題也不大。


想語冰的夏蟲


打久了一定是張遼輸,只不過估計要在一百回合之後見分曉。


泠朔


按照正史的話張飛可能打不贏張遼,張遼可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將軍,肥水能夠用八百人衝擊孫權10萬大軍,最終攪亂孫權軍隊陣營,差點活捉孫權。這樣的人張飛想贏有點困難。


鵬49219826


爭之無益,關公素知張遼英雄,好言相告


平之於


事情是這樣的:關羽剛“奉”羅貫中之命勸走同樣“奉”羅貫中之命來攻城的張遼,就看見羅罐子一嘴酒氣跌跌撞撞的跑來對他說:你快去欄一下,老子喝了酒後順手瞎編,張遼和張飛快打起來了……千萬別讓他們打,否則老子以後沒法編了!


心雨隨風77678117


張遼敗不了!但可引起事端!當時劉備兵微將領少!看書看熱鬧的人不這麼看只看張聲勢能勝張遼!錯!


王醫5


如果論武力張遼肯定不如張三爺門神大將.如果是真得二人打鬥,恐怕張遼也是難逃張飛的矛槍,因為張飛的武力值是在馬超之上,張遼在馬超的槍下走不過二十個回合就有些吃力退下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