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七旬老人說靠一門手藝,在物質匱乏年代娃們也沒受委屈,是啥手藝


圖片中開心大笑的兩位老人,男的叫趙少波,今年76歲了,女的叫蘇春英今年74歲了。老兩口居住在是山西省晉南山區一個叫做沙坡的小村子。育有一兒三女都已成家另過。目前家裡就老兩口在村子裡生活。

我們跟隨老人來到家中,蘇大媽熱情地又是拿蘋果又是砸核桃,忙的不亦樂乎。趙大爺則和我們聊起了家常。趙大爺說自己和老伴結婚53年了,一直住在這個小山村,孩子們都成家立業,在縣城有了住處,常常讓他們上去住,他們不願意抹孩子面子,也就隔三差五的去住幾天,可城裡沒有鄉下自在呀!老兩口還是更喜歡住在村子裡,總覺得村裡空氣好,沒有汽車喇叭的噪音。

聊到興處,趙大爺起身走到門口,指著一口箱子說,這口箱子就是你大媽當年的嫁妝,整整54年了,現在還在為我家出力。趙大爺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學的就是木匠,那時候是生產隊,誰家要打傢俱了,必須主家去和生產隊請假說明,生產隊同意了,自己才能去。一天工錢1.5元,要給生產隊交1元,自己落5毛,比一般種地工分要高的多,因此許多村民都嫉妒自己,千方百計阻撓自己,但畢竟生產隊拿大頭,隊上也從沒阻撓過自己。


到了改革開放後,自己就開始單幹了,從80年代初期的每天4塊,到後期的每天10塊、20塊,再到90年代的30塊40塊,收入更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因為自己有手藝,即便是在七十年代初,物質匱乏的時候,孩子們也沒有受過啥委屈。直到2009年,自己65歲了,幾個孩子說啥也不讓幹了,老趙才正式收山。也就是那年,自己的女兒和女婿帶著倆孩子和自己駕車外出旅遊了一圈,這是在桂林象鼻山拍的,遺憾的是車子只能坐5個人,老伴沒能一起去。

蘇大娘也樂呵呵拿過一張合影,笑著對我們說,這是兒子當兵時我們照的,這幾年不興洗照片了,出去都是用手機拍,孩子們孝順,我和你趙叔從他不做木匠這些年,外出旅遊的地方可真不少,只是都在孩子們的手機上存著,我們不會用,拿的是老年機。

趙大叔說自己現在在村裡種了幾畝麥子和穀子,還有寫花椒樹和柿子樹。小麥就是保障自己和孩子們吃麵,穀子也基本上是給了孩子和幾個親家們,只有少部分拿到市場賣掉了。自己平時在家沒事就喜歡看看書,聽聽戲。沒事去親家坐坐,撇撇閒。孩子們常常回來帶些保健品和好吃的,每個月每家都給幾百元贍養金,再加上我倆都有養老金,錢根本就花不完,都留給小孫孫和外孫買東西了。


我和趙大叔閒聊的時候,蘇大媽也沒閒著,她包好了餃子,非要留我在家吃飯,我連忙說,要回大隊部,駐村的幾個同事還等我回去呢。

看我非要走,大叔和大媽就讓我嚐個柿餅。我推辭不過,先拿了一個嚐了嚐,果然甜軟爽口,味道不錯。

我已走到院子,不曾想趙大叔把桌上的柿餅和柿疙瘩裝在一個袋子裡,追到院子,你們天天住在村裡,也挺辛苦,拿回去讓你的同事們也嚐嚐。我看大叔那樣真誠,不好拒絕,就問大叔多少錢,算我們買了行不?大叔哈哈笑道:“自己家樹上接的,要什麼錢,再說這幾個東西也不值幾個錢,就是我兩口的一天心意,再提錢就是小看我們老兩口了”。

是呀,幾個柿子不值啥錢,但大叔和大媽的這片心意還是讓我感到心裡暖暖的,山裡人善良淳樸的品質就在這點點滴滴中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