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書協副主席徐利明:書法是一門“規矩學”,一定要打好基礎


徐利明先生主攻行草,而且出道很早,良好的院校氛圍也為他的藝術發展提供了更好的空間。幾十年的刻苦研習,他的書法作品獲中國書法蘭亭獎金獎,第五屆全國展“全國獎”,篆刻作品獲全國篆刻評比一等獎。

徐利明,1954年2月生於南京,漢族,祖籍江蘇江都,筆名徐午,號存我閣主,文學博士,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標準草書學社副社長、南京印社社長、西泠印社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院和篆刻院研究員、江蘇省藝術品鑑定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徐利明先生的外祖父、曾祖父都是晚清秀才,他學習書法是受他舅舅的影響。他舅舅身為中醫,卻精通詩文,愛好京劇,寫得一手好字。小時候每年寒暑假都去舅舅家度過,看他用毛筆給病人開藥方,聽他說古論今,看他作詩寫字,潛移默化,養成了他對古典文學、傳統藝術的愛好。


徐利明老師的草書用筆沉穩厚重且不乏靈動,章法處理上既體現了自己的特點又循規蹈矩。用筆和結體處理還是比較傳統的,沒有其他書家的過於張揚隨性。

明代的書法家傅山曾說:“不知篆籀從來,而講字學書法,皆寐也。”弘一法師也說:“學字需由篆字下手,每日至少500字,再學隸書、楷書、草書。”徐利明老師紮實的書法功底,寫出來的草書體現出那種入紙三分的力道和沉穩。

在全世界的文字中,中國漢字形態、結構的變化最豐富;它能表情達意,有很多可以想象的空間,有美學價值。

中國文字從刻劃符號、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再經過篆、隸、楷、行、草最後演變到狂草的過程放在一起,文字演變的過程環環相扣。

書法就是人生,裡面蘊含著許多做人的道理。比如我們知道毛筆字是有變化的,它講究個“度”,我們平時做事也要有度,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中庸之道。

每個字有它的姿態、虛實,一筆一劃中有輕重、有緩急,有重點,有輔助,跟我們平時處理工作是一樣的道理。

非書法專業的普通人為什麼要練習書法?因為它能提高人的修養,這是書法最大的社會功能。而對於從事藝術工作的人來說,書法是畫的基礎,也是篆刻的基礎。

非常欣賞徐利明先生說過的一句話: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書法入手是一條捷徑。書法本身就是一門“規矩學”,學習之初,老師就會要求你“正手腳”。這句話適合如今絕大多數學習書法的人。

關注書畫類資訊城市書畫,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