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張愛玲《封鎖》:當男人徹底瞭解一個女人,是不會愛她的

  張愛玲的《封鎖》裡,有這樣一句話:

  ——“生活就如電車,單調地、按部就班地,一天天過了。大多數人的一生,也就這樣過了……”

  是啊,何止生活,只是婚姻生活本身,就讓無數人深感無聊。

  就像《封鎖》裡的男主宗楨,在電車上第一次和女主翠遠聊天,就說起自己另一半的壞話:“你—你根本不知道她是一個怎麼樣的女人。”

  這話語裡,有不甘,有忍耐,也有悔恨。

  可是當初兩人結婚的時候,他是心動的,他回憶起婚前,是這樣說的:“她從前非常的美……”

  錢鍾書說的沒錯,婚姻就是一座圍城,讓無數男人想逃離。於是和年輕女子搭訕,和陌生人抱怨自己的妻子。

張愛玲《封鎖》:當男人徹底瞭解一個女人,是不會愛她的

  在《封鎖》裡,張愛玲似乎也給出了原因。

  翠遠是宗楨的傾聽者,而她自己是沒有多說話的,因為下意識地她知道:

  ——“男人徹底地懂得了一個女人之後,是不會愛她的。”

  是啊,就像張愛玲自己,將感情看得那麼重,被胡蘭成緊緊握在手心,最後,不免傷心一場。

  婚姻這座圍城裡,住著男人和女人,但住在一起,不代表合為一體。雖然是親密關係,但是讓關係持久有一個前提:不被徹底瞭解。

  由此可見,婚姻中有一個東西必不可少——分寸感。

  一:適時保持距離

  演藝圈裡,我最近欣賞的是劉若英的感情觀。

  單身時,她欣賞孤獨;結婚後,她享受自由。

  我們經常用如膠似漆來形容兩個人的感情,但是,劉若英和她的老公,兩人雖然感情好,但是卻“形同陌路”。

張愛玲《封鎖》:當男人徹底瞭解一個女人,是不會愛她的

  她曾在書中提起過自己的婚姻生活:

  ——“一起出門,去不同的電影院,看不同的電影,一起回家,一個往左,一個往右,臥室、書房獨立,只共用廚房和客廳。”

  他們兩個人是相愛的,但是各自擁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這種親密關係,雖然看似反常,卻讓彼此都很舒服,而這種舒服,就來源於“尊重”。

  想起曾看到過的一句話:“沒有信任,婚姻就是爾虞我詐;沒有尊重,婚姻就是一地雞毛”。

  深以為然。

  活在這人世間,每個人都是一隻刺蝟,離得越近,傷得越深,過分的干預,會讓人窒息,適當的尊重,才能讓人舒心。

  前段時間,鄭爽因為戀情頻繁上熱搜。

張愛玲《封鎖》:當男人徹底瞭解一個女人,是不會愛她的

  她攜男友錄製一檔綜藝節目,結果好多人吐槽男友,因為他不僅干涉女朋友的穿衣自由,還要把自己的審美強加在對方身上。

  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也太累了吧。

  網友們的反應沒有錯,如果兩個人在一起,連基本的審美尊重,喜好尊重都沒有。那在這段關係中,總會有人選擇失去自我。

  一段好的感情,是讓人可以做真正的自己,而不是配合另一個人演出,真正愛一個人,是給予她尊重和自由,而不是干涉和禁錮。

  如今,劉若英在自己的婚姻裡默默享受幸福,鄭爽則活躍在疑似分手的緋聞裡。

  沒有一段感情是無緣無故保持恆久的,也沒有一份感情是忽然之間毀掉的,將“互相尊重”貫徹到底,才可以避免互相傷害的結局。

  二:做事把握尺度

  曾看過這樣一個離婚的例子:因為一次吵架,丈夫提出了離婚。

張愛玲《封鎖》:當男人徹底瞭解一個女人,是不會愛她的

  或許很多人認為這個丈夫是在小題大做,但是在丈夫看來,妻子在發洩情緒的時候,說出的話太傷人。

  ——“也只有你的家庭能養成你這樣的兒子。”

  身為妻子,她比誰都清楚丈夫的弱點,所以在兩人吵架的時候,她故意說出那些戳心的話,揭丈夫的短。

  或許,丈夫選擇離開,是蓄謀已久,畢竟誰也受不了有人在耳邊提醒心底的脆弱,往自己的傷口上撒鹽。

  親密關係裡,爭端、矛盾不可避免,但是縱使是吵架,也要有分寸。

  婚姻有兩種人最可怕,一個是經常翻舊賬的人,一個人是得理不饒人的人。

  前者,每次吵架,必定會不可開交,明明是一個小問題,卻可以產生蝴蝶效應,明明是道歉就能解決的事,非要上升到離婚。

  長此以往,惡性循壞,婚姻的穩定,岌岌可危。

  後者,看似是佔了上風,其實傷人害己,咄咄逼人,只能把愛自己的人推得越來越遠。

  婚姻需要博弈,何時進攻,何時妥協,都是一種智慧。

張愛玲《封鎖》:當男人徹底瞭解一個女人,是不會愛她的

  一個成熟的人,一定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把鋒芒展示給那個陪自己餘生的人。

  一個聰明的人,一定會學著後退,給彼此一個緩衝的餘地,不直接讓這段關係走上絕路。

  親密關係裡,懂得分寸很重要。什麼時候防守,什麼時候寬容,以什麼方式解決問題,最後產生的結果都不盡相同。

  一段好的關係,不僅在考驗兩人的忠誠,也在鍛鍊兩人的情商,情商高的人,絕不會輕視婚姻裡說話做事的尺度和分寸。

  三:婚姻,永遠不是全部

  每個人身邊幾乎都會有這樣的女性:有了男朋友後就沒有了自我,關注點永遠在男友身上;結婚後就開始患得患失,把心思全部放在婚姻上。

  可是,婚姻是生活的一部分,並不代表全部的生活。感情是人生的某一要素,並不能起決定作用。

張愛玲《封鎖》:當男人徹底瞭解一個女人,是不會愛她的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裡的羅子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且不說她沒有自己的事業,每天的任務就是盯著丈夫身邊的可疑女性,還委託自己的閨蜜去查崗。

  婚姻有時候就像手裡的沙,握得越近,流失得越快。

  當一個人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婚姻上時,那麼就失去了發展自己的慾望,就算一時守住了婚姻,也會被另一半狠狠甩在了身後。

  所以,羅子君防不勝防,在婚姻裡繳械投降,自己又沒有能力,無奈之下,只能走進社會從底層做起。

  這,就是把婚姻當做人生的結果。

  李銀河說:“我們發現有很多女人,在結婚後喪失自我。作為一個妻子,作為一個母親,她可以很稱職,都可以是一個標準的賢妻良母,但是與此同時她卻丟了自我。”

  一語中的。

  為什麼婚姻是墳墓,因為太多人埋葬了自我,活成了一個角色。

  但身為女性,首先要有自我,才會有魅力,否則只能活在婚姻的圍城裡,逐漸黯淡無光。

  什麼是婚姻裡的“分寸感”?

張愛玲《封鎖》:當男人徹底瞭解一個女人,是不會愛她的

  一:保持親密關係的同時,互相尊重,允許存在不同。二:說話做事的時候,進退有度,維持最基本的體面。三:重視婚姻,但也不要用力過度,丟了自我。

  多少人期待婚姻,就有多少人在圍城裡迷茫,多少婚姻歸於平淡,就有多少關係有了裂痕。

  這像極了一個可怕的規律,但又不是無法解決。

  至少,身體力行去營造“分寸感”,可以讓彼此擁有自己的空間,可以不再產生致命的爭端,也可以讓自己享受自由。

  婚姻裡的自由,不是選擇放手,而是對彼此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