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杜拉斯的《情人》:不要害怕自己老去,老年才是人生巅峰


杜拉斯的《情人》:不要害怕自己老去,老年才是人生巅峰

1.

如果,年轻时的杜拉斯写下这个故事。

如果,年轻时的王道乾来翻译。

同样的故事,同样的人来写、来译,仅是时间不同,是否还会有今天的《情人》这本书?是否它还能在文学史留下这样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然不能。

是阅历、是年岁、是沉淀成就了这本书。

那时我还没开始写作,第一次读杜拉斯的《情人》,怀着一种刻意追逐名作的文艺情结。

还记得在《盖茨的紧身衣》里王小波评价:“凭良心说,除了杜拉斯的《情人》之外,近十几年来没读过什么令人满意的小说。”

你能想象,一个常年行走于工地钢筋混凝土之中的女子,就是在这样很大的期望里,以敬慕之心打开了这本书。但越看越失望。

错乱,破碎,读不明白到底好在哪儿?

“这写的是什么啊?”,“呵,还可以这样写啊?还能得奖?”

在一个阴雨天的午后,我坐在工地的活动板房里,边读边念叨。

可她就是这么写了,还拿了奖,而且在世界文坛得到了如此追捧和地位。我很不明白,在当年。觉得它不值得读,放在书架上再没动过。

杜拉斯的《情人》:不要害怕自己老去,老年才是人生巅峰

2.

今年我又重读了它,全书正文只有139页。很简短,内容情节也相当简单的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

一个15岁的法国白人少女和中国富家少爷的爱情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法属殖民地西贡。因种族歧视和现实差异,在一起一年半之后分开。她被送往法国读书,而他回到中国。有了各自的婚姻和生活。

多年之后,他和妻子来到巴黎,给她打电话。

他对她说,和过去一样,他依然爱她,他根本不能不爱她,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他死。


他说,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倍受摧残的面容。

这就是书的结尾和开头了,也是最为经典之处,更是全世界女人都想要的一种浪漫而至死不渝的爱情。

年过古稀的杜拉斯知道女人们最想要的爱情,最想听的情话,她都写给了你听。这是老人的智慧。这也是这本书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吧。

迷蒙中的豁亮,跋涉后俯瞰一生的超然,卸去枷锁的恣意不拘……像个赤裸孩童无惧无畏也不羞涩地面向世界,伸展手脚,咿咿呀呀,在她的世界里用她的方式表达。

这大概就是我重读后的感受。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个观点,他认为——老年才是人生的巅峰,是人生所能达到的极致。

以前我阅历受限,还以为这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合上杜拉斯的《情人》那晚,我才彻底领悟和认同了伊壁鸠鲁的观点。像是一瞬间全身脉络被打通的那种通透,高远。

抬头望见——月华如霰撒天地,灯光如纱抚脸庞,我在温柔夜色中脸上挂着笑想起伊壁鸠鲁写在《梵蒂冈语录》里的一句话——

“幸运的不是年轻人,而是生活美满的老人。”

杜拉斯的《情人》:不要害怕自己老去,老年才是人生巅峰

3.

《情人》的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我已经老了。

王小波说,无尽沧桑尽在其中。他说这本书的绝顶美好之处在于,写出了一种人生韵律。

可这沧桑也好,韵律也好,都是岁月和阅历的礼物。

如果你是奔着精彩跌宕的小说情节或是华丽深邃的语言来读这本书,那么一定会失望。

以前我也还年轻,没有经过什么事和坎儿,不懂得如何度年岁过生活,也不懂得怎样读一本书。无非是人云亦云,看着销量好书评好就跟着读;看有人批判一本书也就跟着带了偏见。捧捧踩踩,闹闹哄哄,最终读了一堆的书,从未有过自己的见解和智慧的启发。

后来明白,我不是评论家,更不是批判家,我读书是为了学习和精进,所以既然打算读完某一本书,就只关注——它有益于我的部分,能为我所用的部分。

1984年,70岁高龄的杜拉斯这样写《情人》:

“衰老的过程是残酷无情的,我眼看着衰老在我颜面上步步紧逼,一点点侵蚀,肆意践踏。”


“那时我是硬要我顾及羞耻心的情况下拿起笔来写作的,现在写作似乎已经成为无所谓的事了。”

……

当你读这些黑白铅字,却看到电影般的画面感,海藻般蓬松却茂密的文字,不经意间丝丝缕缕缠绕人心,晃动灵魂。突破了技法、经验,不拘形式,毫无章法。大概,只有走过漫漫一生的杜拉斯才敢如此放肆地写,才能如此豁亮地写,不遮不掩,直面内心,直抵灵魂。

谁说老年是暮气沉沉夕阳西下呢?老年才是岁月馈赠的人生巅峰啊。如盘玩多年的包浆手串,温润如玉,浑厚至臻。

你看呐,70岁高龄的杜拉斯凭着这本《情人》,终大器晚成。

杜拉斯的《情人》:不要害怕自己老去,老年才是人生巅峰

4.

这本书有两条线,像一颗扎根于泥土的树。原生家庭是她的根茎,那段爱情故事不过是一条脆细的枝桠。

因此她的大部分笔墨都在写贫穷如沙漠的家庭,支离破碎的生活,疯狂悲观的母亲,无所事事只会寻欢作乐惹是生非的大哥,破坏力毁灭性极强的大哥……

这样腐烂的根系上怎能长出美好的爱情枝叶呢?

所以杜拉斯没有单薄地去写这段故事,而是深究其根。在她年老之后,终于接纳、释怀了一切,就那样坦坦荡荡地写了出来,哪怕这其中有巨大的羞耻。

曾觉着难以启齿的过往,于她,于一位涉过高山峻岭、蹈过浩渺江湖的老人来说,不过是一帧帧的画面在眼前掠过。都已过去。是真的过去了。这一生也将要走完,这些画面将化为泡影,随风而去。

但重要的是——

一切都为时未晚,直至疲倦的心停止跳动,


卡托80岁学希腊文;索福克勒斯写就巨作《俄狄浦斯王》,西蒙尼德斯从他的同辈手中捧得诗歌的嘉奖时,可都年逾80。


而泰奥弗拉斯托斯,90岁高龄才开始动笔,撰写《人物志》。

这段出自于丹尼尔克莱恩书中的话,告诉我们——一切都为时未晚。

人生如四季,季季有风貌。

杜拉斯的《情人》:不要害怕自己老去,老年才是人生巅峰

5.

15岁年轻美丽却贫穷的杜拉斯是骄傲的、自卑的、屈辱的。

她不承认爱上那个中国情人。年轻的他们都不承认那是爱情,以为不过是她为钱,他为欲的一场各取所需。她在书中很多次用了“欲念”一词。

在一本访谈集《悬而未决的激情》里,她说:

我不喜欢他那中国人的身体,我爱这个男人对我的爱,还有那情欲。对,彻彻底底,超越感情,不具人性,盲目的欲望。

年轻时候,他们的欲望或许真如湄公河水滔滔汹涌,将人裹住,吞没。但千帆过尽步入老年的他们,定在这场回忆里看到了真相——欲念破尽,是爱情。

初次见她,他的胆怯,打颤的手;褪去她衣衫之后他的哭泣;她将心中隐秘家中困顿一一向他敞开;他们的相拥而泣……这些都是爱的痕迹。

安妮宝贝写过一句话:我们的一生,能够碰到在一起相对流泪而不觉得羞耻的人,还会有几个。

欲念破尽,才现爱情,方可长久。可惜,年轻时的我们被裹束太多,不够通透,没有破除欲望的智慧,跌跌撞撞行走到老年才明白这一道理。

老年啊,在专业领域里炉火纯青,在世间情爱里洞彻通透,也难怪伊壁鸠鲁说——老年才是人生巅峰。

杜拉斯的《情人》:不要害怕自己老去,老年才是人生巅峰

6.

前阵子看到一个做情人的女人用杜拉斯为自己辩解,她说:杜拉斯都不觉得肮脏,我为何不可?

因这句话我重读了《情人》。且先不说杜拉斯写的《情人》并没有破坏他人的家庭,你以为这本书仅仅是写了情爱,纵欲吗?那太肤浅了。

读一本书,应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情人》这本书当看到的是背后与过往的和解、自我救赎、一生脉络、年老之后趋于平静的超脱和智慧……

在生命规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你是容颜倾城还是长相平凡,不论你是富甲一方还是赤贫如洗,都会慢慢衰老,皱纹肆虐,白发婆娑。

但有什么关系呢?一切都为时未晚。

人生是一段又一段风景各异的旅程。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风貌。

杜拉斯70岁写下了这本《情人》,获得1984年龚古尔文学奖。

丹尼尔克莱恩说:七十岁出头的我们,可能正处在各自的领域巅峰,个个才思泉涌。他起身举杯:“能来此赴宴,是我的荣幸。”

然后笑着补充道:“其实,能活到这把岁数,本身就是莫大的荣幸了。”

杜拉斯的《情人》:不要害怕自己老去,老年才是人生巅峰

- 完 -

THANK U

作者:一紫。一个朝内探索的写字人。关注自我救赎与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