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想挽回老公或者前任,那就让子弹飞一会

01 挽回有时候不仅是时间问题,也是抗焦虑的过程

不要小看了这个过程的心态建设,对方能不能逃避你,完全看的是你这段时间的表现。

有些小伙伴能做到对于焦虑的容忍,有些人则做不到,而且更甚会转化为强烈的焦虑或恐慌。

在很多有心理障碍者身上,往往能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缺乏一种容忍焦虑的能力。

他们似乎会有一种完美主义的倾向。就像处女座一样。

比如:

学习时不能容许一知半解的存在,一定要强求理解;

微信留言没有被回复时,出现强烈的不满和愤怒;

当别人欠着自己钱时,总是念念不忘,纠结于对方不还该怎么办;

遇到困难时,迫切想要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会因为睡不好、头晕、状态不佳而惴惴不安,总想「彻底」解决问题。

有些人还会纠结于职业发展,总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哪怕为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他们抱有的信念是:一步错,步步错。

但现实生活中,或大或小的变化,尤其是挽回的变化或偏离无处不在,于是,他们时刻生活在因为安全框架被打破而带来的焦虑之中。


想挽回老公或者前任,那就让子弹飞一会


02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他们容忍焦虑能力的欠缺?

深入剖析,他们在幼时的成长历程中,往往有一个焦虑不安,或者有强迫人格特点的母亲(或父亲)。

他们的父母同样有焦虑容忍力的欠缺,当孩子出现身体不适、哭闹、生病、害怕等负面状态时,这些父母不像健康父母那样淡定而温暖地安抚孩子,而是唤起了他们自身的焦虑和恐慌。

于是,孩子的痛苦得不到安抚,反而内化了父母的焦虑。

过度焦虑的孩子试图用回避或对抗的方式去解决焦虑,反而陷入与焦虑的斗争之中。

就像房间里的灰尘,它们是无处不在的,永远无法被清理干净,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减少它们,而不是完全消失。

焦虑者发展出了偏执的理念,渴望完全消除焦虑,结果却陷入持久的焦虑之中,这可谓是心理上的悖论。

对焦虑缺乏容忍力的人,往往会以分裂的方式去处理无法整合的自体中糟糕的部分。

这些坏的自体会被投射到别人身上,留下好的自体部分,因此,他们往往是挑剔的、不满的。

当进入一段关系,选择某个专业或者一份职业,加入一个团体,他们往往会发现很多不满意的地方,或一些令他们讨厌的人,他们为此焦虑不安或者愤愤不平,并想要远离。

所以,他们的关系往往是不稳定的,职业上的投入是不够的(经常换工作或者只是混日子),对娱乐的投入也不够的(没有稳定持久的娱乐爱好)。

由于自体还没有很好地整合,他们难以稳定一致地投入到某个活动、关系、职业之中。

跟这些小伙伴咨询时,他们经常会对咨询有很多不满,常见的抱怨是:看不到效果,进展太慢,咨询师不够厉害,咨询师太冷漠,等等。通过贬低咨询(师),他们把自体中糟糕的部分投射了过来。

咨询师有一种认同的压力,真的会有「我不够好」、「咨询确实不太有帮助」、「你应该去选择一个比我更好的咨询师」的想法,然后会逐渐怀疑从事这份工作的价值。

对于来访者的贬低和怀疑,咨询师重要的态度是不着急、不放弃,也不通过攻击把责任抛给对方,而是容忍和理解这些负面体验。

咨询师不紧不慢和理解性的态度会慢慢被来访者内化,他们会逐渐发展出一种不着急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相当于在提升他们的焦虑承受力,并伴随着自体整合的完成。

他们会逐渐领悟到,所谓不好的,糟糕的东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他们可以允许别人有这部分,也可以允许自己身上有这一部分。

当有足够的焦虑承受力之后,未解决、未知的情况所唤起的焦虑在可控的范围内,那么,这些未解决的问题会能够变成一种由前意识来解决的内容,直到有一天,突然有了一种顿悟和改变。

因此,不紧不慢是更有利于成长的态度。

缺乏焦虑容忍力的人,当他们慢慢习得了「让子弹飞一会儿」的能力和习惯,不再陷入因为焦虑而焦虑的恶性循环,那么,他们更能得到潜意识的帮助。

想挽回老公或者前任,那就让子弹飞一会


03 同样的问题如果出现在一个焦虑者身上会怎么样呢?

他可能不断去思考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到答案,否则无法进入下一阶段。反反复复,却无法进入正常的工作或生活。

他的理念可能是:我一定要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否则,走错了路,那么一切都是零。

由于这个糟糕的理念,他们会让生活陷入一个又一个的纠结之中。

真正的原因并非方向到底对不对(虽然这并非不是一个问题),而是容忍焦虑的能力,以及背后自体整合的程度。

有了人格上足够的整合,焦虑容忍力自然就能提升,此时,未解决的问题能够交给你的潜意识去处理,你也更能体验到潜意识的力量。

在意识与潜意识的交互摆动中,自然会有问题解决的那一刻;或者,即使问题没有解决,也允许它的存在,就像房间里无处不在的灰尘那样。

有安全感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对于具有或不具有安全感的人,马斯洛分别是这样描述的:

"具有安全感的人往往能感受到爱,也具有爱人的能力,会把他人乃至世界知觉为温暖的、友好的、惬意的,ta能感受到被人接受,也能对别人抱以友好、信任、宽容的态度。遇到坎坷时,ta能沉着冷静分析、乐观对待。"

"不安全感的人往往不能感受到他人的爱,也失去了爱人的能力。在ta的意识里,世界就像是一个充斥着威胁的丛林,丛林中布满了危险的陷阱,人们往往是自私的。因此,ta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遇到问题时,ta倾向于消极归因、悲观应对。不安全感的人会持续不断地追求安全感。"

大家有没有发现,似乎一个人的人生已经被“安全或不安全感”给定义了,如果你是具有安全感的人,那么你的人生就势如破竹;如果你不具有安全感,那么你的人生就一波三折。因此很多人把自己的困境归咎于缺乏安全感,甚至归咎于童年经验让我们缺乏安全感。

因为缺乏安全感,所以我很难相信别人……

因为缺乏安全感,所以我处理不好亲密关系……

因为缺乏安全感,所以我焦虑、抑郁、强迫……

大家有没有发现,似乎一个人的人生已经被“安全或不安全感”给定义了,如果你是具有安全感的人,那么你的人生就势如破竹;如果你不具有安全感,那么你的人生就一波三折。因此很多人把自己的困境归咎于缺乏安全感,甚至归咎于童年经验让我们缺乏安全感。

因为缺乏安全感,所以我很难相信别人……

因为缺乏安全感,所以我处理不好亲密关系……

因为缺乏安全感,所以我焦虑、抑郁、强迫……

在恋爱关系中,更为独立的一方,或者说更少依赖关系和对方的个体占据支配地位,也就是在亲密关系中拥有高权力。而依赖性较强的一方,拥有较低的权力。这就好比两个人合伙开了一个公司,名曰平等合作,实质上却因为个人能力、投资股份等的不同,无形之中一人变成了“boss”,一人成了“下属”。boss为了让公司运作下去,自然而然就会对“下属”提出要求。

不难发现,一段关系中往往是一方长时间扮演“要求的施加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爱情里掌握主动权的boss,ta通过提要求这种方式来控制另一半,好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变和成长,而另一方则长期“被迫改变”。试着回想一下:在一段关系里,是不是总有一方掌握主动权?总会对另一方提出各种要求和条件?比如希望对方去健身、多读书、戒掉游戏……

尽管要求的施加方在亲密关系中拥有高权力,可他们却往往给出低关系承诺。用Rusbult 等人的话来讲,关系承诺是一种对关系依赖的主观体验,包括对伴侣的依赖、关系的长期维持倾向以及继续关系的意图。

低关系承诺,也就是想要维持和继续关系的欲望比较低。因为高权力者对另一半和这段关系的依赖性比较低,更容易做到放弃这份感情,因此为了有动力维系这份感情,高权力者会“要求”对方提高吸引力,增加感情在心中的重量,暗示自己:这份感情还是值得的,不要轻易离开。

所以我们先要学会爱自己,先要学会给自己安全感,才能去爱别人,才不会受别人的掌控,别人才不会利用你的焦虑去逼迫你做你不喜欢做的事情。感情的事情很简单,就是礼尚往来,你麻烦麻烦我,我麻烦麻烦你,但是内在自我成长的事情却很难,因为需要你拨茧抽丝一点点的改造自己。


想挽回老公或者前任,那就让子弹飞一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