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珠三角哪個城市未來發展前景最大?

Sultan看世界


個人認為珠三角未來發展前景最大的城市是惠州,當前珠三角城市當中,廣州和深圳已經是發展最不錯的城市,而佛山和東莞也是經濟強市,唯獨處在深圳東部的惠州,經濟還處在發展期,當前越是發展,較為一般的城市,未來的發展前景越大,畢竟珠三角是我國定位未來成為世界一人彎曲的地方,所以環繞珠三角城市的發展,都會變得非常不錯。

當前,東莞已經在建設地鐵,而深圳、廣州、佛山,地鐵已經在運營,但是東莞是超越佛山是新一線城市,未來地鐵建成後深圳聯通東莞,再聯通廣州,再聯通佛山,4座城市的地鐵未來應該是可以無限制接駁。從一定程度上講這4座城市的城鎮化水平,交通水平已經超越了惠州太多,所以惠州未來建設空間非常大。
從地圖上我們就可以明顯的看出,深圳與惠州基本是要融合在了一起,深圳東部與惠州相交界,原先深圳就是從惠州劃分出來的,未來深惠州如果建設地鐵,那麼首先會融入深圳,然後再與珠三角實現聯通。深圳的腹地比面積比較小,這是我們人盡皆知的,所以在深圳發展到一定規模以後,必將向北部東莞以及向東部惠州擴展延伸。
其實拋開珠三角不談,惠州本身的地理位置也是相當不錯的,惠州除了擁有龐大的面積以外,也有深水良港,唯獨就是市內山區眾多,開發上面會有些許的弊端,但是憑藉我國基建狂魔的格局,這些都不是問題。其實從前段時間深汕特別合作區的設立就能看出為什麼深圳要捨近求遠,在汕尾設立一個特別合作區呢,原因就是惠州未來自身的定位,不需要通過成立特別合作區來提升城市發展。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珠江三角洲範圍很大,也囊括了很多城市,其中包括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汕尾、清遠、雲浮、河源、韶關在內的14各城市。

要說發展前景,不論是之前還是將來,深圳的經濟發展速度就像坐火箭一樣嗖嗖的向上竄。

根據最新出爐的數據來看,深圳的GDP直逼香港,還有人說在未來十年內深圳的生產總值將會成為全國第一。

交通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重中之重,深圳現在有8條地鐵線運行,三條地鐵線在建,貫穿南北。等到全線建成的那一日,東莞、松崗、沙井等地將會迎來脫胎換骨的改變。

商業方面,深圳臨海,與香港對接,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經濟貿易等各方面實力足以支撐其獨立自主的發展,國家還提出了灣區經濟戰略發展,深圳所在的珠江口灣區東岸將起到決定性作用,未來的深圳很有可能會變成中國的黃金西海岸。

教育方面,雖然深圳的教育領域一直有所缺失,和遍地學府的香港來比更是明顯不足。不過深圳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短板,據瞭解,深圳在未來十年將新建高校23所,還將與香港、國際等知名大學聯合辦校。有了香港教育力量的鼎力相助,相信深圳的教育業會在不久的將來迎頭趕上。

最重要的一點,二十一世紀是數字化的時代,我國也緊緊跟著智能產業的步伐,而深圳正是我國最具有代表性的數字城市,毫不誇張的說,深圳的數字化程度領先了上海十幾年。深圳擁有中國最多的智能製造產業基地,在電子計算,設備生產等多個行業都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截止至2017年底,深圳電子信息產業實現收入2.41萬億元,成為了IT產業重鎮。

所以未來深圳的發展速度不但不會放慢,反而會因為藉助這些優勢更加迅猛。


鎂客網


15城人均GDP達發達經濟體標準,珠三角除廣深還有一城想不到——


據報道,中國內地15城人均GDP達到發達經濟體標準。其中,可能你有兩個想不到。

其一,東營、鄂爾多斯排在二三名,僅次於深圳。這兩個城市分別是以石油、煤炭等礦產起家的資源型城市,人口剛過200萬,人口基數小。

其二,15城市中珠三角佔了3座,當然包括兩個一線城市廣州、深圳,那麼第三個又是誰呢?不是佛山,不是東莞,也不是惠州、中山等,而是珠海!

雖說珠海人口少,人口尚未上到200萬,但你仍可能會吃驚!因為珠海雖是經濟特區,但在人們的印象中經濟向來是“嘛嘛地”(粵語:一般般),經濟總量在珠三角9個市排名比較靠後,似乎始終扶不起來。

如果我們從大灣區的角度來看,人均GDP達發達經濟體標準的城市當然少不了香港、澳門。也就是說大灣區9+2城市中,有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和珠海5座城市人均GDP達到發達經濟體標準。另外還有一個候補,那就是十分接近這一標準的佛山。

我們再看看大灣區這5座城市具體的人均GDP排行榜:澳門:7萬美元+,香港4萬美元+,深圳接近3萬美元,珠海略領先廣州,二者都在2萬美元+。

從人均GDP這項重要指標來看,互為鄰居的澳門、珠海都比較低調啦。

前些年,有幾個在珠海居住、學習的親朋好友,感覺珠海發展空間比較小,離開珠海或北上發展,或出國讀書。

從個人發展來說,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選擇,各有各的興趣,取捨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們看一個地方發展,主要看“天時地利人和”,主要看經濟好不好,生態好不好,配套好不好,精神素質好不好。

其實珠海不僅非常讓人喜歡,而且非常令人看好——宜居宜業宜遊。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首先,經濟上處在上升趨勢。珠海近些年經濟社會發展勢頭都比較好,GDP年增長在9%左右。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之下,珠海擁有8個國家一類口岸,擁有廣東三個自貿區之一的橫琴,藉助比鄰港澳的優勢,大力發展軟硬聯通,特別是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產業、旅遊業等發展,獲得嶄新而廣闊的發展空間。

其次,教育方面發展迅猛。歷史上,珠海出了“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教育文化底蘊深厚。近些年珠海吸引了不少高校入駐,中山大學、北師大、吉林大學、暨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遵義醫學院以及香港浸會大學等紛紛開設分校分院,澳門大學也在橫琴開闢了新校區。有了教育氛圍,就有了人才氛圍。珠海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青年人前來讀書就業。

第三,文化方面也是蒸蒸日上。有山有海有人文——得天獨厚的濱海自然風光,良好的城市管理,以及濃郁浪漫的人文氣息,使珠海獲得十多項國家級城市榮譽稱號,包括“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花園城市、幸福之城、園林城市等,有“百島之市”、“浪漫之城”的美譽。近年來,珠海國際航展、長隆國際馬戲節蜚聲海內外,助力打造珠海旅遊升級版。珠海國際航展集貿易性、專業性、觀賞性於一體,為世界五大航展之一,吸引了國內外遊客紛紛前來一睹為快。長隆集團則強勢打造長隆海洋王國項目,推出了長隆國際馬戲節,成為集觀賞、遊玩、娛樂、特色餐飲於一身的文化旅遊龍頭項目。珠海還建有標誌性文化建築——日月貝大劇院,該劇院已成為高雅藝術活動的代表性場所。除此之外,圓明新園、珠海漁女、情侶路等早已是名聞天下的人文景觀。

作為山海城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城市,珠海看得見“詩”,看得見“遠方”。

最前沿,先行者總部——生命本悟,快樂本心。天人本一,智慧本光。——經行天下光未央歡迎交流,歡迎關注


經行天下光未央


本來是不想回答這個問題的,但看到這珠海地圖畫的這個樣子,忍不住過來吐槽一下。

雖然我不是珠海人,但是很清楚地知道珠海市是特區之一,地圖絕不是這樣。

珠海市未來珠三角地區比較有發展潛力的一個地級市,近年來GDP增長迅猛,很有超過中山之勢。

1.珠海瀕臨澳門特別行政區,有著先天的優勢。

2.珠海市是特區之一,有著先天的政策優勢,比如航展就在珠海舉行。

3.珠海的製造業不可小覷,有著格力、金山等世界知名品牌的世界級企業。

4.珠海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珠海吸引外來人口的能力越來越大。


郜聃


在珠海建市40年短暫的歷史上,有兩個好時機,對其產生深刻的影響。第一個就是設立特區,第二個不是橫琴設立自貿區,而是最近的珠海橫琴和澳門設立粵澳合作區。

在網上經常看到有些網友酸著說珠海給澳門人太多福利之類的,卻沒想過,珠海在發展之初的時候,澳門資本對珠海的強大支持,也沒有好好想過,澳門人入駐珠海後,帶動一系列的產業發展,會對珠海後續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站在宏觀的發展角度看,珠海和澳門的融合,是一盤大棋,這個機遇,比珠海40年前設立特區的機遇還要大。

澳門這個市場很奇特,體量不大,人口不多,然後富裕程度令人驚歎。民間和官方強大的資本,以及開放的全球化市場,給澳門成立證交所提供支持動力。

面對這樣的歷史機遇,國家提出的是珠海澳門建“粵澳合作區”而不是“珠澳合作區”,一字之差,卻有著巨大不同。這個差別,賦予了珠海更多的能量。

珠海在大灣區的地位越來越強大珠海的面積廣東省最小,和深圳相當,澳門的面積卻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面積還小。這兩個地方的面積加起來,還沒有深圳的大。發展的地面空間就這麼多,又如何去承擔整個大灣區的未來呢?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文章說珠海的交通聯通了廣州和深圳,也連接了廣東西部哪些城市,在廣東省內越來越便利了。但是我們忽略了珠海澳門獨特的地理區位,面對的是更為廣大的國際市場。在珠海機場年吞吐量超過國內更大大型城市時,在澳門珠海強強聯合建立完善的合作區時,我們已經清楚看到,粵港澳大灣區輻射的不僅是全國,而是全球這塊大蛋糕。

珠海和澳門兩地融合度之高,這是深圳和香港無法企及的。國家必定會注入更多的支持給珠海澳門。

在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的未來裡,之所以說深圳沒有希望,不是意味著深圳發展不行。未來深圳依舊會有強大的發展,依舊會有矚目的成績。只是在大灣區裡,珠海和澳門的未來更加值得期待,更加具有變革性和創造性,更加能夠成為大灣區更為強大的支撐。


珠海樓市視野


珠三角成為超級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東莞,佛山,江門,肇慶,惠州9個城市,新的規劃擴容汕尾、清遠,雲浮,河源,韶關5個城市,一共14個城市形成的珠三角城市群,還有香港、澳門

,目前是中國最大的城市群。

珠三角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2015年1月26日,世界銀行發佈報告說,珠三角超越日本東京,成為世界人口和麵積最大的城市群,是繼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世界第四大灣區。

珠三角9個主要城市,你最覺得那個城市發展最大?

廣州


廣東的省會,國家中心城市,國家超大城市,世界一線城市。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有現代文明。經濟實力雄厚,有非常好的工業基礎,也有發達的現代服務業,也是華南地區的金融中心。這裡有適合富人居住的珠江新城,也有適合打工一族的城中村。交通設施便利,有眾多的旅遊景點,如白雲山、廣州塔,天河城、花城廣場、大夫山、珠江夜遊、北京路、上下九、火爐山等等。

深圳

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廣東省省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已發展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同時享有“設計之都”、“鋼琴之城”、“創客之城”等美譽。市內著名的景點有:甘坑客家小鎮 、世界之窗、東部華僑城、錦繡中華、歡樂谷、鶴湖新居 、大鵬所城、中英街、大梅沙、楊梅坑、西衝、深圳灣公園、深圳鹿嘴山莊度假村等 。

珠海

珠海,廣東省地級市,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東南沿海重要的風景旅遊城市。珠海是全國唯一以整體城市景觀入選“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的城市,中國海濱城市。2013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報告珠海綜合排名全國第一,珠海為新型花園城市;珠海屬國家新頒佈的“幸福之城” ,有“浪漫之城” 的稱號。2016年1月,珠海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為首批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6月14日,中科院對外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顯示,珠海宜居指數在全國40個城市中排名第七。9月19日,珠海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中山

中山市是中國5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中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發祥於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國近代文化的重要源頭,享有廣東省曲藝之鄉(粵劇)、華僑之鄉的美譽。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80多萬人。中山連續多年保持廣東省第5的經濟總量,並與順德、南海、東莞一起被稱為廣東四小虎。

東莞

又稱“莞城”,廣東省地級市,全國5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位於廣州東南、珠江口東岸,南鄰深圳,國際花園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籃球城市,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

三國時期建郡,有著1700多年的郡縣史,是嶺南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為“廣東四小虎”之首,號稱“世界工廠”。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和廣東歷史文化名城。

佛山

前身為管轄珠江三角洲的粵中行署、佛山專區,現廣東省省轄市,全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珠三角地區西翼經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佛山位於廣東省中部,地處珠三角腹地,毗鄰港澳,東接廣州,南鄰中山。是“廣佛都市圈”、“廣佛肇經濟圈”、“珠江-西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廣東重要的製造業中心,在廣東省經濟發展中處於領先地位。佛山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其市區歷史上是中國天下四聚、四大名鎮之一,是中國龍舟龍獅文化名城,粵劇的發源地,嶺南文化分支粵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以及傳承地之一。

江門

廣東省轄地級市,地處珠江三角洲西部,因位於西江與其支流蓬江的會合處,江南煙墩山和江北蓬萊山對峙如門,故名江門。江門市是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江門市區從元末明初形成墟集,有“中國第一僑鄉”、中國曲藝之鄉(粵劇)等美譽。

肇慶

古稱端州,乃中國四大名硯之首端硯的產地。肇慶之名的由來,全因為宋徽宗。——端王登上皇帝寶座,親筆御書“肇慶府”三字,肇慶之名至今沿用。從漢代到清代,肇慶多次成為嶺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中國傳統文明與西方文明交匯較早的地區之一。肇慶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星湖、西江小三峽、德慶盤龍峽、封開白石巖、封開千層峰、大斑石、懷集燕巖、廣寧竹海、四會貞山、鼎湖硯洲島各具特色,星湖(含七星巖、鼎湖山兩大景區)最負盛名。唐以來的七星巖摩崖石刻被譽為“千年詩廊”,與宋城牆、梅庵、德慶學宮、悅城龍母祖廟同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惠州

惠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隋唐已是“粵東重鎮”,一直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譽。2015年12月10日,在由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舉辦的第五屆香港論壇上,惠州連續第6次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第4次榮獲“中國十佳宜居城市”、第3次榮獲“中國最美麗城市”等稱號。2016年4月25日,《第一財經週刊》發佈了新的中國城市分級排名榜單,惠州被定義為二線城市,喜歡就請關注頭條號!


爆料長沙


珠三角城市群,中國三大頂級城市群之一,正在打造成世界級城市群。現在珠三角城市群這個概念已經不太火了,比較火的是粵港澳大灣區這個概念了,珠三角9市加上香港,澳門,一起構成粵港澳大灣區,將打造成和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齊名的世界級灣區。

珠三角城市群面積5.5萬平方公里,人口5874萬人,2016年GDP為6.8萬億元,人均GDP為115597元,地均GDP為12346萬元每平方公里,後面這兩項數據高據全國城市群之首。在珠三角城市群中,擁有兩座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 ,這也是珠三角兩座GDP超過2萬億元的城市,可謂珠三角的雙子星。

廣州CBD一景(東方IC)

深圳CBD一景。

2017年廣東省各城市GDP預測值,深圳GDP22000億元,超過廣州21500億元,成為中國GDP第三城,深圳的名義增長率達到9.57%,也超過了廣州市。個人認為,在珠三角城市群中,深圳的未來發展前景更大一些,當然,並不意味著深圳就全方位超過廣州,因為一座城市,除了GDP,還包括更多方面。


為什麼看好深圳這座城市?在深圳生活了二十多年了,這座城市的發展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就有前些年,深圳還曾經被多次質疑被拋棄了,很多人離開了這座城市。現在看來,有很多人離開,也有很多人來到這座城市,深圳,被質疑的同時,也在不斷髮展。


深圳經濟最強區南山區後海總部基地一景



如果說廣州沉穩大氣的話,深圳就更靈活創新,這或許是深圳的優勢。深圳面積僅有1997平方公里,在所有一線新一線城市中,這個面積是很小的,深圳擁有1190萬人,人口密集。正因為如此,前些年,深圳進行經濟結構轉型,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金融服務業,文化產業和新興產業,現在看來,這種轉型是比較成功的。

深圳是中國的科創之城,專得授權量全國領先,在科研上的投入比例也位居全國前列,是中國最具創新能力的城市。近些年,深圳通過各種途徑引入了大批人才,也引進了不少高等院校,深圳的人才吸引力增加,為後續發展夯實人才基礎。

深圳大梅沙一景。

深圳擁有一大批本土知名企業,比如說招商,華為,平安,邁瑞,騰訊,大疆,華大基因等等,這也是深圳的優勢。加上深圳交通條件也日益改善,海陸空交通十分暢達,正在修建的深中通道也將為深圳的發展增加推動力,深圳前海自貿區建設火熱進行,也將為深圳提供新的增長點。

當然,和老大哥廣州相比,雖然GDP暫時超過了廣州,但很多方面的差距還是明顯的。比如醫療教育等方面,在國際影響力方面,深圳還有差距。深圳和廣州,是兩座各有特點的雙子星城,在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的促進下,兩座城市很難說誰會更強一些,實力相當,互相發展,雙星閃耀,才是最好的結果。


途蟲的百味人生


錯過了廣州深圳一定不要錯過珠海,現在來珠海買房是下手的好機會。


陽光透過的早晨


粵港澳大灣區真正算得上沿海城市的只有香港,澳門,深圳,惠州,珠海,這五個!論空氣環境衛生,美食,旅遊景點,總之適合工作宜居宜業的城市只有香港,深圳,惠州,廣州,中山,珠海,順德,東莞空氣差環境衛生差是上不了榜的!廣州中山順德上榜是因為教育衛生資源,美食又多!


下雨天2971


1 協作原則從“為市場而生產”向“為市場而競爭”轉變

供不應求和短缺現象是粵港澳大灣區早期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只要能夠引進先進的技術,將更多的產品更快的生產出來,就能夠獲得豐厚的收益,競爭性市場的缺乏使人們很少有進行深層次的技術自主革新的積極性。但是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程度的提高,大部分領域逐漸面臨生產過剩和投資效率下降局面,就有必要強化人們為市場而競爭的積極性,打破行業和地區之間的壟斷格局,在更加廣闊的領域鼓勵人們加強市場競爭,實現對生產的投資向對競爭的投資的深刻轉變,從根本上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

隨著灣區特別是廣州、深圳等城市實力的迅速增強,經濟總量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了香港,趨同性開始顯現。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間的競爭逐漸增多,合作的空間似乎遭到擠壓。一些學者對粵港澳進一步深化合作的可能性持悲觀態度,亦有學者在區分粵港合作與競爭主體的基礎上指出,新時期下粵港競爭的領域多為政府和國有企業層面,而民營企業和社會領域仍然是合作多過競爭。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實際上,兩種爭論都刻意迴避了粵港之間基於市場競爭基礎的合作可能性。事實上,充分的市場競爭對於經濟運行效率的提升不可或缺。改革開放初期,恰逢世界分工格局演變和產業轉移,粵港之間的互補性極強,迅速形成了“前店後廠”的分工合作模式,儘管粵港兩地都從這種分工合作模式獲益匪淺,產業迅速發展,技術不斷革新,但是競爭的缺乏也導致技術效率較低,經濟發展的外生性特徵非常明顯。

隨著珠三經濟和社會發展程度的提高,粵港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這種競爭恰好能夠激發並迫使經濟與社會各界人士注重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基於競爭的深化合作對於粵港澳各地人民都是利大於弊,是新常態下經濟和社會轉型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粵港澳大灣區肩負的新使命。

2 協作重點從“硬實力”向“軟實力”轉變尋求新的合作基礎之外,粵港澳大灣區不同構成部分的差異化發展事實也必須得到重視,這也是大灣區差序格局形成的原因。新的發展階段和發展環境中,各個城市面臨相應的問題和困境,調整的重點因而有所不同,能夠率先創新突破制度瓶頸,轉變經濟和社會發展方式的城市必將獲得新一輪的發展優勢。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1)第一梯隊:香港、澳門作為中國最早進入發達社會的經濟體,香港和澳門的發展程度遠遠領先內地,儘管在經濟總量上,中國沿海一些城市已經接近甚至實現了趕超,但在人均收入水平上依然顯著落後。此外,這種領先並不侷限於產業和經濟發展方面,同時也體現在社會和政府治理等更加廣泛的領域,例如在專業服務和公共治理等體現軟實力的方面,香港和澳門更是獨具優勢,而這恰恰是一個經濟體從外延式增長轉向內涵式發展的關鍵,也是經濟與社會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2)第二梯隊:廣州、深圳廣州和深圳的人均收入水平已經接近甚至超越一般的高收入國家,相對於大灣區其它城市,這兩個城市的技術高度顯著佔優。由於產業層次業已達到相當高度,通過承接發達國家和地區產業轉移的空間已經很小,也就意味著廣州、深圳繼續提高‘硬實力’的空間沒有早期那麼大,進一步的發展一方面依靠技術邊界的外移,實現新的技術突破,與世界其他發達國家和地區展開直接的競爭,另一方面,技術邊界的外移卻並不容易實現,且較為緩慢,這就需要著力提高該地區的‘軟實力’,包括社會治理體系、公共政策供給、文化環境等方面,以此吸引更多優質要素的集聚。在提升軟實力的過程中,香港和澳門(尤其是香港)在專業服務、城市治理、公共政策等領域,無疑將為粵港澳開拓新的合作空間。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3)第三梯隊:珠海、東莞、惠州、佛山、肇慶、江門、中山

相比於以上四個城市,第三梯隊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略為滯後,但與國內其他許多城市相比,其產業層次並不遜色。這幾個城市的主要問題在於較低的經濟運行效率,也就是外生性的技術進步。這意味著這些城市仍然具備一些承接發達國家和地區產業轉移的空間,儘管空間已並不如早期那麼大。更為關鍵的是,由於過分追求產業高級化而忽略了產業合理化,導致產業之間的互補性不足,無法發揮協同效應。

因此,對於這些城市而言,繼續追求產業高級化並不可行,通過產業合理化實現產業之間的協調互補才是關鍵。這些城市需要重點推動資源要素的跨部門流動,通過技術外溢效應增加各個行業的技術強度,最終提高整個經濟體系的技術水平,這也是該類型城市繼續追求高新技術產業和技術邊界外移的基礎和前提。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因此,為了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合作,經濟結構調整首當其衝,儘管調整的重點有所不同。對於大灣區的大部分城市而言,更為妥善的發展策略並不是加大技術研究與開發力度,有限的資源更應該用於提高企業治理水平、教育、人力資本、生產和生活環境和醫療等“軟”的方面,以吸引更多優質人才,提高當地經濟運行效率。即使較為發達的地區也需要結合自身實際,在提高當地經濟運行效率的同時,有選擇的、有針對性的實施技術創新活動。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合作並不意味著排斥競爭,高度發達的大灣區更要主動展開競爭,倡導當地企業主動走出國門,在水平市場與其它國際企業展開競爭,只有依靠激烈的世界範圍的市場競爭才能真正實現內生性技術進步和內涵式發展。

3 協作領域從“經濟領域”向“社會和行政領域”全方位擴展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中國經濟發展正面臨一些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及體制性矛盾和問題,引致經濟增速下降、實體企業盈利下降、以及經濟風險上升等現象。廣東作為經濟大省,如何化解困難將在全國起示範作用,廣東政府也在積極研究推進結構改革,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港澳政府對於市場的管理並非直接的控制和行政干預,而是通過明確的法律、規章去引導企業自律,企業在法律留白的廣大範圍中完全自主,而企業一旦有出現違反法律的行為,則根據法律對之進行明確的懲戒,以維持健康的市場秩序。這些制度經驗皆有利於廣東推進供給側改革、深化行政體制改革。

廣東近年積極推進政府轉型,探討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務,這方面香港的多元社會治理經驗對廣東有重要的借鑑意義。例如,在社會治理方面,香港和澳門一直保持著較為自由的社會形態,擁有豐富的社會協同治理經驗,高度自治的社會組織、行業協會成為了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業自律的同時也為社會提供很多公共服務。香港也是世界上非政府組織(NGOs)最密集的城市,非政府和社會組織的發展可以緩解政府有限資源的限制,更能可持續地應對複雜的社會治理需求,這些都是粵港澳三地政府未來協作過程中可以思考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