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珠三角哪个城市未来发展前景最大?

Sultan看世界


个人认为珠三角未来发展前景最大的城市是惠州,当前珠三角城市当中,广州和深圳已经是发展最不错的城市,而佛山和东莞也是经济强市,唯独处在深圳东部的惠州,经济还处在发展期,当前越是发展,较为一般的城市,未来的发展前景越大,毕竟珠三角是我国定位未来成为世界一人弯曲的地方,所以环绕珠三角城市的发展,都会变得非常不错。

当前,东莞已经在建设地铁,而深圳、广州、佛山,地铁已经在运营,但是东莞是超越佛山是新一线城市,未来地铁建成后深圳联通东莞,再联通广州,再联通佛山,4座城市的地铁未来应该是可以无限制接驳。从一定程度上讲这4座城市的城镇化水平,交通水平已经超越了惠州太多,所以惠州未来建设空间非常大。
从地图上我们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深圳与惠州基本是要融合在了一起,深圳东部与惠州相交界,原先深圳就是从惠州划分出来的,未来深惠州如果建设地铁,那么首先会融入深圳,然后再与珠三角实现联通。深圳的腹地比面积比较小,这是我们人尽皆知的,所以在深圳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必将向北部东莞以及向东部惠州扩展延伸。
其实抛开珠三角不谈,惠州本身的地理位置也是相当不错的,惠州除了拥有庞大的面积以外,也有深水良港,唯独就是市内山区众多,开发上面会有些许的弊端,但是凭借我国基建狂魔的格局,这些都不是问题。其实从前段时间深汕特别合作区的设立就能看出为什么深圳要舍近求远,在汕尾设立一个特别合作区呢,原因就是惠州未来自身的定位,不需要通过成立特别合作区来提升城市发展。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珠江三角洲范围很大,也囊括了很多城市,其中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汕尾、清远、云浮、河源、韶关在内的14各城市。

要说发展前景,不论是之前还是将来,深圳的经济发展速度就像坐火箭一样嗖嗖的向上窜。

根据最新出炉的数据来看,深圳的GDP直逼香港,还有人说在未来十年内深圳的生产总值将会成为全国第一。

交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深圳现在有8条地铁线运行,三条地铁线在建,贯穿南北。等到全线建成的那一日,东莞、松岗、沙井等地将会迎来脱胎换骨的改变。

商业方面,深圳临海,与香港对接,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经济贸易等各方面实力足以支撑其独立自主的发展,国家还提出了湾区经济战略发展,深圳所在的珠江口湾区东岸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未来的深圳很有可能会变成中国的黄金西海岸。

教育方面,虽然深圳的教育领域一直有所缺失,和遍地学府的香港来比更是明显不足。不过深圳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短板,据了解,深圳在未来十年将新建高校23所,还将与香港、国际等知名大学联合办校。有了香港教育力量的鼎力相助,相信深圳的教育业会在不久的将来迎头赶上。

最重要的一点,二十一世纪是数字化的时代,我国也紧紧跟着智能产业的步伐,而深圳正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城市,毫不夸张的说,深圳的数字化程度领先了上海十几年。深圳拥有中国最多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在电子计算,设备生产等多个行业都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截止至2017年底,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收入2.41万亿元,成为了IT产业重镇。

所以未来深圳的发展速度不但不会放慢,反而会因为借助这些优势更加迅猛。


镁客网


15城人均GDP达发达经济体标准,珠三角除广深还有一城想不到——


据报道,中国内地15城人均GDP达到发达经济体标准。其中,可能你有两个想不到。

其一,东营、鄂尔多斯排在二三名,仅次于深圳。这两个城市分别是以石油、煤炭等矿产起家的资源型城市,人口刚过200万,人口基数小。

其二,15城市中珠三角占了3座,当然包括两个一线城市广州、深圳,那么第三个又是谁呢?不是佛山,不是东莞,也不是惠州、中山等,而是珠海!

虽说珠海人口少,人口尚未上到200万,但你仍可能会吃惊!因为珠海虽是经济特区,但在人们的印象中经济向来是“嘛嘛地”(粤语:一般般),经济总量在珠三角9个市排名比较靠后,似乎始终扶不起来。

如果我们从大湾区的角度来看,人均GDP达发达经济体标准的城市当然少不了香港、澳门。也就是说大湾区9+2城市中,有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和珠海5座城市人均GDP达到发达经济体标准。另外还有一个候补,那就是十分接近这一标准的佛山。

我们再看看大湾区这5座城市具体的人均GDP排行榜:澳门:7万美元+,香港4万美元+,深圳接近3万美元,珠海略领先广州,二者都在2万美元+。

从人均GDP这项重要指标来看,互为邻居的澳门、珠海都比较低调啦。

前些年,有几个在珠海居住、学习的亲朋好友,感觉珠海发展空间比较小,离开珠海或北上发展,或出国读书。

从个人发展来说,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选择,各有各的兴趣,取舍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们看一个地方发展,主要看“天时地利人和”,主要看经济好不好,生态好不好,配套好不好,精神素质好不好。

其实珠海不仅非常让人喜欢,而且非常令人看好——宜居宜业宜游。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上处在上升趋势。珠海近些年经济社会发展势头都比较好,GDP年增长在9%左右。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之下,珠海拥有8个国家一类口岸,拥有广东三个自贸区之一的横琴,借助比邻港澳的优势,大力发展软硬联通,特别是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等发展,获得崭新而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教育方面发展迅猛。历史上,珠海出了“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教育文化底蕴深厚。近些年珠海吸引了不少高校入驻,中山大学、北师大、吉林大学、暨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遵义医学院以及香港浸会大学等纷纷开设分校分院,澳门大学也在横琴开辟了新校区。有了教育氛围,就有了人才氛围。珠海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青年人前来读书就业。

第三,文化方面也是蒸蒸日上。有山有海有人文——得天独厚的滨海自然风光,良好的城市管理,以及浓郁浪漫的人文气息,使珠海获得十多项国家级城市荣誉称号,包括“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花园城市、幸福之城、园林城市等,有“百岛之市”、“浪漫之城”的美誉。近年来,珠海国际航展、长隆国际马戏节蜚声海内外,助力打造珠海旅游升级版。珠海国际航展集贸易性、专业性、观赏性于一体,为世界五大航展之一,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纷纷前来一睹为快。长隆集团则强势打造长隆海洋王国项目,推出了长隆国际马戏节,成为集观赏、游玩、娱乐、特色餐饮于一身的文化旅游龙头项目。珠海还建有标志性文化建筑——日月贝大剧院,该剧院已成为高雅艺术活动的代表性场所。除此之外,圆明新园、珠海渔女、情侣路等早已是名闻天下的人文景观。

作为山海城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珠海看得见“诗”,看得见“远方”。

最前沿,先行者总部——生命本悟,快乐本心。天人本一,智慧本光。——经行天下光未央欢迎交流,欢迎关注


经行天下光未央


本来是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的,但看到这珠海地图画的这个样子,忍不住过来吐槽一下。

虽然我不是珠海人,但是很清楚地知道珠海市是特区之一,地图绝不是这样。

珠海市未来珠三角地区比较有发展潜力的一个地级市,近年来GDP增长迅猛,很有超过中山之势。

1.珠海濒临澳门特别行政区,有着先天的优势。

2.珠海市是特区之一,有着先天的政策优势,比如航展就在珠海举行。

3.珠海的制造业不可小觑,有着格力、金山等世界知名品牌的世界级企业。

4.珠海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珠海吸引外来人口的能力越来越大。


郜聃


在珠海建市40年短暂的历史上,有两个好时机,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一个就是设立特区,第二个不是横琴设立自贸区,而是最近的珠海横琴和澳门设立粤澳合作区。

在网上经常看到有些网友酸着说珠海给澳门人太多福利之类的,却没想过,珠海在发展之初的时候,澳门资本对珠海的强大支持,也没有好好想过,澳门人入驻珠海后,带动一系列的产业发展,会对珠海后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站在宏观的发展角度看,珠海和澳门的融合,是一盘大棋,这个机遇,比珠海40年前设立特区的机遇还要大。

澳门这个市场很奇特,体量不大,人口不多,然后富裕程度令人惊叹。民间和官方强大的资本,以及开放的全球化市场,给澳门成立证交所提供支持动力。

面对这样的历史机遇,国家提出的是珠海澳门建“粤澳合作区”而不是“珠澳合作区”,一字之差,却有着巨大不同。这个差别,赋予了珠海更多的能量。

珠海在大湾区的地位越来越强大珠海的面积广东省最小,和深圳相当,澳门的面积却比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面积还小。这两个地方的面积加起来,还没有深圳的大。发展的地面空间就这么多,又如何去承担整个大湾区的未来呢?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文章说珠海的交通联通了广州和深圳,也连接了广东西部哪些城市,在广东省内越来越便利了。但是我们忽略了珠海澳门独特的地理区位,面对的是更为广大的国际市场。在珠海机场年吞吐量超过国内更大大型城市时,在澳门珠海强强联合建立完善的合作区时,我们已经清楚看到,粤港澳大湾区辐射的不仅是全国,而是全球这块大蛋糕。

珠海和澳门两地融合度之高,这是深圳和香港无法企及的。国家必定会注入更多的支持给珠海澳门。

在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的未来里,之所以说深圳没有希望,不是意味着深圳发展不行。未来深圳依旧会有强大的发展,依旧会有瞩目的成绩。只是在大湾区里,珠海和澳门的未来更加值得期待,更加具有变革性和创造性,更加能够成为大湾区更为强大的支撑。


珠海楼市视野


珠三角成为超级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佛山,江门,肇庆,惠州9个城市,新的规划扩容汕尾、清远,云浮,河源,韶关5个城市,一共14个城市形成的珠三角城市群,还有香港、澳门

,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

珠三角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2015年1月26日,世界银行发布报告说,珠三角超越日本东京,成为世界人口和面积最大的城市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

珠三角9个主要城市,你最觉得那个城市发展最大?

广州


广东的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家超大城市,世界一线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现代文明。经济实力雄厚,有非常好的工业基础,也有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也是华南地区的金融中心。这里有适合富人居住的珠江新城,也有适合打工一族的城中村。交通设施便利,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如白云山、广州塔,天河城、花城广场、大夫山、珠江夜游、北京路、上下九、火炉山等等。

深圳

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广东省省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同时享有“设计之都”、“钢琴之城”、“创客之城”等美誉。市内著名的景点有:甘坑客家小镇 、世界之窗、东部华侨城、锦绣中华、欢乐谷、鹤湖新居 、大鹏所城、中英街、大梅沙、杨梅坑、西冲、深圳湾公园、深圳鹿嘴山庄度假村等 。

珠海

珠海,广东省地级市,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东南沿海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珠海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中国海滨城市。2013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珠海综合排名全国第一,珠海为新型花园城市;珠海属国家新颁布的“幸福之城” ,有“浪漫之城” 的称号。2016年1月,珠海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首批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6月14日,中科院对外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珠海宜居指数在全国40个城市中排名第七。9月19日,珠海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中山

中山市是中国5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中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祥于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享有广东省曲艺之乡(粤剧)、华侨之乡的美誉。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中山连续多年保持广东省第5的经济总量,并与顺德、南海、东莞一起被称为广东四小虎。

东莞

又称“莞城”,广东省地级市,全国5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位于广州东南、珠江口东岸,南邻深圳,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篮球城市,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

三国时期建郡,有着1700多年的郡县史,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为“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和广东历史文化名城。

佛山

前身为管辖珠江三角洲的粤中行署、佛山专区,现广东省省辖市,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珠三角地区西翼经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佛山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处珠三角腹地,毗邻港澳,东接广州,南邻中山。是“广佛都市圈”、“广佛肇经济圈”、“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广东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佛山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市区历史上是中国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之一,是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粤剧的发源地,岭南文化分支粤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以及传承地之一。

江门

广东省辖地级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因位于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烟墩山和江北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江门市是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江门市区从元末明初形成墟集,有“中国第一侨乡”、中国曲艺之乡(粤剧)等美誉。

肇庆

古称端州,乃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的产地。肇庆之名的由来,全因为宋徽宗。——端王登上皇帝宝座,亲笔御书“肇庆府”三字,肇庆之名至今沿用。从汉代到清代,肇庆多次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较早的地区之一。肇庆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星湖、西江小三峡、德庆盘龙峡、封开白石岩、封开千层峰、大斑石、怀集燕岩、广宁竹海、四会贞山、鼎湖砚洲岛各具特色,星湖(含七星岩、鼎湖山两大景区)最负盛名。唐以来的七星岩摩崖石刻被誉为“千年诗廊”,与宋城墙、梅庵、德庆学宫、悦城龙母祖庙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州

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誉。2015年12月10日,在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举办的第五届香港论坛上,惠州连续第6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4次荣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第3次荣获“中国最美丽城市”等称号。2016年4月25日,《第一财经周刊》发布了新的中国城市分级排名榜单,惠州被定义为二线城市,喜欢就请关注头条号!


爆料长沙


珠三角城市群,中国三大顶级城市群之一,正在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现在珠三角城市群这个概念已经不太火了,比较火的是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概念了,珠三角9市加上香港,澳门,一起构成粤港澳大湾区,将打造成和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齐名的世界级湾区。

珠三角城市群面积5.5万平方公里,人口5874万人,2016年GDP为6.8万亿元,人均GDP为115597元,地均GDP为12346万元每平方公里,后面这两项数据高据全国城市群之首。在珠三角城市群中,拥有两座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 ,这也是珠三角两座GDP超过2万亿元的城市,可谓珠三角的双子星。

广州CBD一景(东方IC)

深圳CBD一景。

2017年广东省各城市GDP预测值,深圳GDP22000亿元,超过广州21500亿元,成为中国GDP第三城,深圳的名义增长率达到9.57%,也超过了广州市。个人认为,在珠三角城市群中,深圳的未来发展前景更大一些,当然,并不意味着深圳就全方位超过广州,因为一座城市,除了GDP,还包括更多方面。


为什么看好深圳这座城市?在深圳生活了二十多年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有前些年,深圳还曾经被多次质疑被抛弃了,很多人离开了这座城市。现在看来,有很多人离开,也有很多人来到这座城市,深圳,被质疑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


深圳经济最强区南山区后海总部基地一景



如果说广州沉稳大气的话,深圳就更灵活创新,这或许是深圳的优势。深圳面积仅有1997平方公里,在所有一线新一线城市中,这个面积是很小的,深圳拥有1190万人,人口密集。正因为如此,前些年,深圳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业,文化产业和新兴产业,现在看来,这种转型是比较成功的。

深圳是中国的科创之城,专得授权量全国领先,在科研上的投入比例也位居全国前列,是中国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近些年,深圳通过各种途径引入了大批人才,也引进了不少高等院校,深圳的人才吸引力增加,为后续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深圳大梅沙一景。

深圳拥有一大批本土知名企业,比如说招商,华为,平安,迈瑞,腾讯,大疆,华大基因等等,这也是深圳的优势。加上深圳交通条件也日益改善,海陆空交通十分畅达,正在修建的深中通道也将为深圳的发展增加推动力,深圳前海自贸区建设火热进行,也将为深圳提供新的增长点。

当然,和老大哥广州相比,虽然GDP暂时超过了广州,但很多方面的差距还是明显的。比如医疗教育等方面,在国际影响力方面,深圳还有差距。深圳和广州,是两座各有特点的双子星城,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促进下,两座城市很难说谁会更强一些,实力相当,互相发展,双星闪耀,才是最好的结果。


途虫的百味人生


错过了广州深圳一定不要错过珠海,现在来珠海买房是下手的好机会。


阳光透过的早晨


粤港澳大湾区真正算得上沿海城市的只有香港,澳门,深圳,惠州,珠海,这五个!论空气环境卫生,美食,旅游景点,总之适合工作宜居宜业的城市只有香港,深圳,惠州,广州,中山,珠海,顺德,东莞空气差环境卫生差是上不了榜的!广州中山顺德上榜是因为教育卫生资源,美食又多!


下雨天2971


1 协作原则从“为市场而生产”向“为市场而竞争”转变

供不应求和短缺现象是粤港澳大湾区早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只要能够引进先进的技术,将更多的产品更快的生产出来,就能够获得丰厚的收益,竞争性市场的缺乏使人们很少有进行深层次的技术自主革新的积极性。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提高,大部分领域逐渐面临生产过剩和投资效率下降局面,就有必要强化人们为市场而竞争的积极性,打破行业和地区之间的垄断格局,在更加广阔的领域鼓励人们加强市场竞争,实现对生产的投资向对竞争的投资的深刻转变,从根本上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

随着湾区特别是广州、深圳等城市实力的迅速增强,经济总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香港,趋同性开始显现。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竞争逐渐增多,合作的空间似乎遭到挤压。一些学者对粤港澳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可能性持悲观态度,亦有学者在区分粤港合作与竞争主体的基础上指出,新时期下粤港竞争的领域多为政府和国有企业层面,而民营企业和社会领域仍然是合作多过竞争。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实际上,两种争论都刻意回避了粤港之间基于市场竞争基础的合作可能性。事实上,充分的市场竞争对于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不可或缺。改革开放初期,恰逢世界分工格局演变和产业转移,粤港之间的互补性极强,迅速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尽管粤港两地都从这种分工合作模式获益匪浅,产业迅速发展,技术不断革新,但是竞争的缺乏也导致技术效率较低,经济发展的外生性特征非常明显。

随着珠三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提高,粤港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这种竞争恰好能够激发并迫使经济与社会各界人士注重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基于竞争的深化合作对于粤港澳各地人民都是利大于弊,是新常态下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肩负的新使命。

2 协作重点从“硬实力”向“软实力”转变寻求新的合作基础之外,粤港澳大湾区不同构成部分的差异化发展事实也必须得到重视,这也是大湾区差序格局形成的原因。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中,各个城市面临相应的问题和困境,调整的重点因而有所不同,能够率先创新突破制度瓶颈,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城市必将获得新一轮的发展优势。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1)第一梯队:香港、澳门作为中国最早进入发达社会的经济体,香港和澳门的发展程度远远领先内地,尽管在经济总量上,中国沿海一些城市已经接近甚至实现了赶超,但在人均收入水平上依然显着落后。此外,这种领先并不局限于产业和经济发展方面,同时也体现在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更加广泛的领域,例如在专业服务和公共治理等体现软实力的方面,香港和澳门更是独具优势,而这恰恰是一个经济体从外延式增长转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也是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第二梯队:广州、深圳广州和深圳的人均收入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越一般的高收入国家,相对于大湾区其它城市,这两个城市的技术高度显著占优。由于产业层次业已达到相当高度,通过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空间已经很小,也就意味着广州、深圳继续提高‘硬实力’的空间没有早期那么大,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依靠技术边界的外移,实现新的技术突破,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展开直接的竞争,另一方面,技术边界的外移却并不容易实现,且较为缓慢,这就需要着力提高该地区的‘软实力’,包括社会治理体系、公共政策供给、文化环境等方面,以此吸引更多优质要素的集聚。在提升软实力的过程中,香港和澳门(尤其是香港)在专业服务、城市治理、公共政策等领域,无疑将为粤港澳开拓新的合作空间。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3)第三梯队:珠海、东莞、惠州、佛山、肇庆、江门、中山

相比于以上四个城市,第三梯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略为滞后,但与国内其他许多城市相比,其产业层次并不逊色。这几个城市的主要问题在于较低的经济运行效率,也就是外生性的技术进步。这意味着这些城市仍然具备一些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空间,尽管空间已并不如早期那么大。更为关键的是,由于过分追求产业高级化而忽略了产业合理化,导致产业之间的互补性不足,无法发挥协同效应。

因此,对于这些城市而言,继续追求产业高级化并不可行,通过产业合理化实现产业之间的协调互补才是关键。这些城市需要重点推动资源要素的跨部门流动,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增加各个行业的技术强度,最终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技术水平,这也是该类型城市继续追求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边界外移的基础和前提。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因此,为了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合作,经济结构调整首当其冲,尽管调整的重点有所不同。对于大湾区的大部分城市而言,更为妥善的发展策略并不是加大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有限的资源更应该用于提高企业治理水平、教育、人力资本、生产和生活环境和医疗等“软”的方面,以吸引更多优质人才,提高当地经济运行效率。即使较为发达的地区也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在提高当地经济运行效率的同时,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实施技术创新活动。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合作并不意味着排斥竞争,高度发达的大湾区更要主动展开竞争,倡导当地企业主动走出国门,在水平市场与其它国际企业展开竞争,只有依靠激烈的世界范围的市场竞争才能真正实现内生性技术进步和内涵式发展。

3 协作领域从“经济领域”向“社会和行政领域”全方位扩展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及体制性矛盾和问题,引致经济增速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以及经济风险上升等现象。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如何化解困难将在全国起示范作用,广东政府也在积极研究推进结构改革,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港澳政府对于市场的管理并非直接的控制和行政干预,而是通过明确的法律、规章去引导企业自律,企业在法律留白的广大范围中完全自主,而企业一旦有出现违反法律的行为,则根据法律对之进行明确的惩戒,以维持健康的市场秩序。这些制度经验皆有利于广东推进供给侧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广东近年积极推进政府转型,探讨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这方面香港的多元社会治理经验对广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例如,在社会治理方面,香港和澳门一直保持着较为自由的社会形态,拥有丰富的社会协同治理经验,高度自治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成为了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自律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很多公共服务。香港也是世界上非政府组织(NGOs)最密集的城市,非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可以缓解政府有限资源的限制,更能可持续地应对复杂的社会治理需求,这些都是粤港澳三地政府未来协作过程中可以思考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