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呼和浩特市:文明鄉風撲面來

“打竹板心裡亮,賽罕大地把歌唱。門前三包落實好,美麗鄉村人歡笑……”在賽罕區黃合少鎮石人灣村,文化站站長創作的《村規民約要牢記》被村民們改編成快板書,深受群眾喜愛。

敕勒川,陰山下,文明鄉風似絢麗彩霞,讓美麗鄉村入畫來。近年來,呼和浩特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深化鄉村文明建設,一個個文明村鎮為現代化首府增光添彩。

“過去,大操大辦、天價彩禮、厚葬薄養等不良風氣屢禁不絕。現在,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成了我們村的‘新規矩’”。如今,像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東棚子村一樣,呼和浩特市通過一手抓管理約束、一手抓服務引導,積極推進移風易俗、遏制農村陋習,大力培育新型農民、培育優良家風、培育新鄉賢文化,鄉風文明樂章中的不和諧音符越來越少。

走進呼和浩特玉泉區小黑河鎮姜家營村,一幅清新美麗的新農村畫卷盡收眼底。姜家營村作為玉泉區“千村示範、萬村行動”的示範村,按照玉泉區新時代農牧民提升“千村示範、萬村行動”統一安排部署,以鄉風文明創建為抓手,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建設文明鄉風,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村裡建起了頗具特色的鄉風文明宣傳塗繪牆。塗繪牆採用文字和圖畫相結合的表現形式,內容通俗易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等內容躍然牆上。

一幅幅精美的圖畫,一行行優美的書法,呼和浩特市將民風民俗、道德準則、科學知識、文明鄉風,通過通俗易懂接地氣的“牆頭文化”傳遞到農村的各個角落。這些文化牆,色彩鮮豔,形象鮮活,圖文並茂,即使目不識丁者也能一目瞭然。文化牆正在成為農民群眾的“文明禮儀牆”“道德教育牆”“政策明白牆”“科技指導牆”“模範宣傳者”,成為搞活農村文化、育實鄉風文明的好載體。

“如今,我們的村民通過‘鴻雁悅讀’圖書流動服務車就可以享受通借通還的便利。”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鴻雁悅讀”圖書流動服務車裝載著2000餘冊圖書開展城鄉聯動。這座“流動圖書館”功能齊全,設施先進,裝備自助借還機和坐席,有效地彌補了鄉村文化站圖書的不足。

享有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廣大農民群眾的殷切期盼。在呼和浩特市,文化惠民工程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深受農民朋友的歡迎。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基本實現了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全覆蓋”。例如 “鴻雁悅讀”計劃,就是依託圖書館總分館體系,構建了以呼和浩特市圖書館為中心館,旗縣區圖書館為總館,鄉鎮綜合文化站為分館,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為基層服務點的四級服務體系網絡。全市所有網點實行圖書資源統一採購、統一編目、統一調配、統一標準、統一服務,形成覆蓋全市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值得一提的是,呼和浩特市還將農家書屋體系中的草原書屋也納入圖書館總分館體系中,打造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終端。經過多年建設,截至2018年底,呼和浩特市有草原書屋966個,每個草原書屋都配有一定數量的書刊和電子音像出版物。

目前,呼和浩特市91個鄉鎮(街道)已全部建成建築面積不低於300平方米、設施設備先進、服務功能完善的綜合文化站。全市1242個村(社區)已建成集建築面積不低於200平方米的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034個,舞臺和小廣場1000餘個。全市建成達標村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856個,均配有專兼職工作人員,並保證免費開放時間,保證了村民文化活動有去處、有場地。截至6月中旬,在全市9個旗縣區全面展開的公益電影放映工作已放映1478場,觀影人次近8萬人。

通過組織開展一系列群眾文化活動和農民文化匯演等,呼和浩特市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也把“送文化”與“種文化”相結合。如今,呼和浩特市村村都有文藝人,人人都有拿手戲,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全面開花、多姿多彩。

隨著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深入推進,鄉風民風、人居環境、文化生活日益美起來。人們越來越驚喜地看到,呼和浩特市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農民精神新風貌、鄉村文明新氣象已成為首府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記者 劉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