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知乎超10W阅读:11个生活中会用到的心理学小知识

知乎超10W阅读:11个生活中会用到的心理学小知识

知乎超10W阅读:11个生活中会用到的心理学小知识


大家好,我是君佳。

现在我们接触到东西,其实大部分都是相同的。

某个领域的小白,也可以从很多方面接触到这个领域的宏观知识,而且那种似懂非懂的感觉还莫名的感觉不赖。

我自己就经常有那种错觉,老是觉得自己掌握了一些不得了的东西,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并不是说宏观的知识不好,只不过在完全小白的阶段,我们并不适合花太多的时间在这些东西上面,不然只会混淆自己的视听,影响自己的思考的执行。

多聚焦自己手头的事情,在任何时间点都扮演一个执行力极强的角色,这样才有可能厚积薄发。

其实心理学一直是我最看重的知识之一,因为实际指导意义真的是太强啦。

后台一直有粉丝聊到,所以今天就小总结一波,都是一些实用的小技巧,但小归小,一定对你有所帮助。

知乎超10W阅读:11个生活中会用到的心理学小知识

1、巴纳姆效应

认清这个效应,可以避开很多很多套路,它指的是,当你面临一个非常模糊的人格描述时,你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代入进去。

比如这句话:你看似一直在追求世间繁华,实际上你更喜欢的是旋转木马。

是不是代入感很强?

再比如周三那天,一个君君咨询我的意见:

知乎超10W阅读:11个生活中会用到的心理学小知识

我稍微看了一下,这个课程的公司已经有各种报道说涉嫌诈骗了,但这个君还是很想报课,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她傻,其实那种情景下,销售的话术一洗脑(巴纳姆效应是销售必学的哦),你去你也中招。

负责销售的师兄师姐说了那么多,但实际上什么也没说,那些东西,放到谁身上都适用。

只要不是相关从业者,又去参加那类型交流会的,大部分人都不会认为自己口才好,身边就那几个死党跟同学,也没有谁会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有多强。

我那当学生会主席的朋友,也经常觉得自己社交能力不行,更何况人脉是个伪概念,你技巧再好,架不住价值的推敲。

这些东西确确实实没有衡量标准,又符合大部分人的心理预期,所以他们卖课的话术,一说一个准,你不懂,可能就跟着入坑了。

千万不要被这些表面的东西给唬住了,还有很多什么星座学算命之类的,感兴趣的,了解一下就好,别主动代入。

2、自我羊群效应

所谓自我羊群效应,指的是,即使影响你决策的情绪已经消失了,你日后的决策也会参考第一次的结果,从而持续受到最初那个情绪的影响。

比如说女朋友生日前几天,你刚好打麻将赢了不少,心情非常畅快,于是平时只舍得送露华浓的,这次居然买了香奈儿。

而下次她生日的时候,即使你已经不记得赢钱这回事了,你也很大可能不会再送露华浓,而是改送YSL还是阿玛尼了。

所以啊,在面对新环境或者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一定不要轻易下决定,因为一次决定并不是只影响一个结果。(不是怂恿男同学不送口红啊,保命要紧)

3、首因效应

听起来挺高级的,但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第一印象,指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一个事物或者人的时候,产生的第一印象对以后认知的影响作用。

发小们都知道,我是个挺内向挺安静的人,但在很多大学同学眼里,却是个很不要脸很能搞笑的人,就是因为在军训的时候,在第一次班会的时候,我又唱歌又讲段子。

首因效应就是这么神奇,在公共场合,一定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形象,否则,第一印象的烙印可是很难洗的哦。

4、逆向合理化效应

人是相当奇怪的自我合理化机器,这个效应指的是,当一件事你做久了之后,你就会为这件事找到一个合理的原因,以此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很多时候这效应很麻烦,之前我还没戒烟的时候,学生物的我哪能不知道抽烟的危害啊,但就是老为自己抽烟找逆向合理化的理由,抽烟的姿势很帅,喜欢的明星也抽烟之类的。

但我们也可以把它用在正途上,比如说打赏自己喜欢的学习博主啊,经常分享某个减肥博主的推文啊,这样一来,就你就会潜移默化地朝着他们的方向去用力,因为这合理地解释了你的行为。

5、赋能效应

知乎超10W阅读:11个生活中会用到的心理学小知识

这张图你应该很熟悉了,就是所谓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但实际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你可能没有注意到,就是下面这张图:

知乎超10W阅读:11个生活中会用到的心理学小知识

不同内容的遗忘程度,也是不同的,艾宾浩斯总结出来,我们的大脑,最容易忘记那些没有意义的音节,有意义的东西,留存率会更高。

所以,在学习一个技能或者知识点之前,就要不断在心中赋予这个技能或知识点意义。

比如说摄影,很多人说喜欢摄影,但真的拿个相机,没几天新鲜感就没了,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我一直告诉自己,摄影不仅能增加个人魅力,还可以为以后的浪荡买单。

这样学起来就非常带劲了,留存率也会高很多。

6、登门槛效应

这个效应也叫得寸进尺效应,一个人如果接受了他人的请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失调,或者是出于想保持人设的心理,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请求。

在生活中,如果你要请别人帮一个可能会被拒绝的忙时,就可以先多叫对方帮帮无所谓的小忙。

这个小心机,让我很多朋友都很愿意帮我做些麻烦事哈哈。

7、人们会倾向于在当前的选项里做选择,而不是考虑有没有其他选项。

如果你要约人,最好不要说“诶,你周六有没有空?”

因为如果对方原本就没有什么打算跟你出去,那ta会倾向于选择成本低的那个,没空;

但如果你说“周六出去还是周日?”那ta无论选哪个,你的目的都得逞啦。

8、从来没有体验过失去的人,对于拥有是什么滋味的认知,往往也非常有限。

总是无条件地帮别人的忙,别人一喊你就到,长此以往,你的付出就会沦为应该,深藏不露,偶尔出手相助,反而能让大家记住你的好。

9、出丑效应

又称仰巴脚效应或缺点效应,是指太过完美的人,经常不太讨人喜欢,因为无论谁,站在你身边都无所适从,自愧不如,还怎么做朋友嘛。

最讨人喜欢的人,往往都是精明之中又带点小缺点的。

真的不要动不动就像给别人完美的人设,你试想一下,如果你奉为大神的小恶魔提利昂要不是侏儒,这个角色会不会就没那么高人气了?

知乎超10W阅读:11个生活中会用到的心理学小知识

(妈呀,演技炸裂的一幕)

10、破窗效应

一个屋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及时修补,隔段时间,其他的窗子也会被打破,这个现象就是破窗效应。

一个坏习惯你放着不管,迟早会滋生出更多的坏习惯;对方如果一开始欺负你的时候,你没有反抗,后面就会变本加厉。

11、皮马利翁效应

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用人话来讲,就是当一个人获得了别人的信任跟支持之后,ta就会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应大家的期望,从而增强了自我的价值,变得自信,变得更加积极向上,并且尽力达到大家的期待,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关于这个效应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我记得是中学的时候了解到的。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告诉加州一所学校的两位教师,他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他们班里的学生比同龄孩子智商要高,请他们务必与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对待。

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而其实这两位教师是被随机挑选出来的,所教的孩子们也与其他孩子无异。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这句话我以前以为是鸡汤,现在知道了,先人诚不我欺。

只不过有前提,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环境真的非常重要,一个人或者圈子,如果经常打压你,无论关系再铁,也要及时说再见。

说到这又啰嗦了3000字了,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小知识很好玩又很实用,但我知道有很多君君是很难坚持看完的,就先到这吧。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帮到大家。

可以的话带它去朋友圈转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