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孩子為什麼要讀非虛構類作品?終於有一位資深編輯把它說清楚了

本文作者:張貴勇,中國教育報的編輯和記者,文學博士,專欄作者,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

虛構與非虛構類作品如何區分?

說到非虛構類閱讀,很多父母可能比較陌生,中國更常見的分法是:繪本、橋樑書、圖畫書、兒童文學、科普、漫畫等等,很少區分虛構與非虛構。
虛構與非虛構是一種圖書分類方法,北京開卷、豆瓣讀書、乃至歐美的圖書都會經常用到這種方法。
《少年時》第46期《寫作》中一篇文章,給出瞭如下定義:

虛構類作品:是作者以想象為基礎創造的作品,人物是虛構的,故事情節也是虛構的。具體門類包括小說、戲劇、電影劇本、詩歌。最早的虛構類作品應該是遠古神話。雖然是虛構,但作品裡的人物、情節、生活環境、情感內容等,都能真實、凝練地反映現實世界,有一定的可信度,不過是以某種方式體現著作者對現實世界的看法、態度或展望。
非虛構類作品:是虛構類寫作之外的其他寫作,包括各類應用文、散文、報告文學、傳記、隨筆,雖然文學性比較強,但也屬於非虛構類寫作。經典散文,如盧梭的《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洪邁的《容齋隨筆》都屬於非虛構類作品。

孩子為什麼要讀非虛構類作品?終於有一位資深編輯把它說清楚了

《少年時46·寫作 為文思開另一扇窗》

維基百科給出的非虛構類定義如下:基於真實事實和信息的作品。作者認為它們是客觀的。這些作品的範圍包括一些論文、新聞報道、回憶錄、日記、文獻、科學研究報告、圖片、自傳、旅行指南、藍圖、技術文件、使用手冊、圖表等等。

涵蓋的領域從自然科學到如地理經濟研究、歷史研究、社會觀察研究、戰爭、社會制度、政治制度、宗教、哲學、還有藝術等多個專門領域。
判斷一個作品是虛構類還是非虛構類有很多標準,臺灣英文繪本閱讀講師廖彩杏提出了M&M原則,即通過材料「Materials」與方法「Methods」,能得出一個結論,這樣的作品往往是基於真實的,是非虛構類作品,相反即是虛構類作品。

孩子為什麼需要加強非虛構類閱讀?

兒童閱讀有許多內在規律,其中一個重要規律是,文理打通,也就是虛構類和非虛構類相結合。
我們常把書籍比作精神食糧,費爾巴哈曾經說過:“人就是他吃下去的東西。”如果孩子虛構類和非虛構類都讀一些,他的精神世界就更不容易失衡,不同的作品也會在孩子的心裡沉澱下不同的東西。

孩子為什麼要讀非虛構類作品?終於有一位資深編輯把它說清楚了

虛構類與非虛構類作品,看似指向不同的方向,其實不可分割,只讀某一類都有天然的缺點。
虛構類作品影響心靈、把握做人大方向。有的家長不主張孩子過多接觸文學作品,認為讀得多了,孩子容易多愁善感。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多愁善感的背後,是柔軟的、知冷知熱、有情有義的心靈。
另外,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都有著立得住的正確的積極的三觀,就像納尼亞傳奇、哈利波特系列、草房子等,尤其是中西方的經典童話,都能讓孩子們奠定最早的正義戰勝邪惡、善良有回報、尊師敬親是美德等觀念。
非虛構類作品指向現實,講述世界萬物運轉的秘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科學原理與技術發展,幫助孩子窺見真實的世界,瞭解腳下的土地、世界的本來模樣。

孩子為什麼要讀非虛構類作品?終於有一位資深編輯把它說清楚了

通過閱讀非虛構類作品,孩子還能掌握許多專業術語、學會運用材料,學會基礎學術研究的方式,培養科學精神,紮下生活之根。

畢竟未來生存需要一技之長,這個一技之長更多的是以科學知識為基礎,即使當作家,也要有專業知識打底。

加強非虛構類閱讀,也是學校教育的大趨勢

中國家長要幫助孩子加強非虛構類閱讀,一方面是孩子自身成長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未來學業的要求。
教育部新規:小學新版的語文教材要學習129篇古詩文;初中已經開始要求閱讀整本課外書並進行考查;高考語文卷面字數已經從原來的7000字漲到10000字,閱讀能力要求大大提升。

這意味著不閱讀,在考場上連題都做不完!
北大培文賽上,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老師說:“未來語文將成為中高考的殺器,高考要實現15%考生做不完卷子。”還有人說,“語文為王的時代已經到來。以後所有科目都將考驗語文水平,確切地說是閱讀水平”。

孩子為什麼要讀非虛構類作品?終於有一位資深編輯把它說清楚了

即使參加國外考試,也要有完善的知識結構和廣博的科學知識打底。而這正是需要通過打通虛構類和非虛構類閱讀來實現的。

《少年時》第46期《寫作》中刊登了2007年法國的高考作文,題目分為文科生考題和理科生考題。

孩子為什麼要讀非虛構類作品?終於有一位資深編輯把它說清楚了

文科生考題(三道任選其一):
1、觀察是否足以瞭解。
2、我有權做的一切是否都是對的。
3、請以法國思想家哲學家盧梭於1755年的著作《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的節選寫一篇論文。

從這三個問題可以看出,雖然是文科題,解答時需要孩子運用材料來解釋題目,關鍵是立論、論據、論證方法是否能做好。這裡考驗的就是非虛構類的寫作方法。

理科生考題:
1、請就英國哲學家托馬斯·霍布斯在《利維坦》中的節選寫一篇評論。
2、請就法國哲學家米歇爾·福柯1978年的著作《言論及寫作集》中的節選寫一篇論文。

這兩本書都是比較難的,也都屬於非虛構作品,如果孩子沒有讀過或者沒有掌握論文寫作的方法,很難把題答好,拿到高分。

加強閱讀是大方向,非虛構類閱讀能力尤其需要加強。語文是一門學科,但語文還是母語,母語能力對文學以外的學科,如小學接觸的科學,初中要接觸的地理、生物、歷史、物理、化學關係極大。

孩子為什麼要讀非虛構類作品?終於有一位資深編輯把它說清楚了

如何安排孩子的閱讀時間?

虛構類與非虛構類作品都需要在合適的時機進入到孩子的書單中。
小學中段之前,以虛構類作品為主,非虛構類作品慢慢加入,用正確的三觀、美麗的語言、優美的故事為孩子的精神和心靈世界打底,埋下愛的種子,讓孩子感受到愛、溫暖。


小學中段,虛構類與非虛構類作品達到平衡,到小學高段,轉向以非虛構類閱讀為主。
需要指出的是,認知類繪本其實就是非虛構類作品的一部分。比如《小威向前衝》《呀,屁股》這類都是偏知識類的,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由來和身體。

孩子為什麼要讀非虛構類作品?終於有一位資深編輯把它說清楚了

我的看法是,學前和小學中段之前可以讀非虛構類作品,但最好不作為主要閱讀內容。

給他們讀非虛構類作品時,要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強調對事物的認知,認識是什麼、有什麼特點就好。背後複雜的科學原理,不妨等到小學中段以後再開始。

引導孩子進行非虛構類閱讀,還需要注意什麼

從現實來看,孩子閱讀文學作品其實不用過多指導,但非虛構類的作品需要父母幫助和引導,例如做實驗、找方法等,這方面許多家庭做的還不夠,對非虛構類作品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1、把閱讀與觀察日記、實地考察等結合起來。
在哲哲小時候,我和他一起養蠶和其他小動物,他寫了很多觀察日記,這種觀察日記就是對非虛構寫作一種很好的訓練。有一些觀察記錄,比如《觀鳥日記》《筆記大自然》《自然筆記》等書籍也是給孩子走進非虛構閱讀很好的入門書。

孩子為什麼要讀非虛構類作品?終於有一位資深編輯把它說清楚了

2、讓非虛構類作品與生活相結合。沿著某一專題深化。尤其是閱讀與寫作、閱讀與科學探究相結合。
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把他觀察到的東西通過小論文的形式寫出來。首先,做一些立論和假設。然後通過科學的方法去驗證,最後得出正確的結論來。這個過程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訓練。
3、選書很重要。
在孩子小時候可以多讀一讀DK兒童百科、作者包括加古裡子在內的日本精選科學繪本、五味太郎的低幼數學啟蒙繪本、漢聲數學圖畫書、小牛頓科學館、HOW&WHY系列、可怕的科學、科瓦奇講植物、動物、天文與地理,希利爾講世界地理、世界史、藝術史,中國國家地理都是很好的非虛構類閱讀文本。
4、尊重孩子的提問,最好能和孩子一起去探究。

孩子為什麼要讀非虛構類作品?終於有一位資深編輯把它說清楚了

我家的小傢伙曾經問我一個問題:一卷衛生紙有多長。我也不知道有多長,於是我倆就把一卷衛生紙打開,在地上滾來滾去量了出來。還有一次他問我:電有沒有重量。我也不知道有沒有重量,後來我們就用電子秤來量了一下。
雖然結果不一定準確,但是這個過程能很好的培養孩子科學探究的精神和能力。這對於保持孩子對非虛構類閱讀的興趣、提高非虛構類寫作的能力都十分重要。
最後,非常感謝大家的傾聽,希望大家都能成為懂教育、愛閱讀的父母。


孩子為什麼要讀非虛構類作品?終於有一位資深編輯把它說清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