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学霸父母学渣娃”背后,这两个原因扎心了

我记得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有一个现象特别明显:大部分老师家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很不错,能排在班里的前几名。关于这种现象,那时候文化程度普遍不怎么高的家长将其归因为“老师家的孩子,遗传得好”。

所以在我的印象中,一直认为:父母中如果有一方是学霸,那么孩子学习成绩也差不了,如果父母都是学霸,那孩子就更厉害了。但后来,随着阅历和见识的增长,尤其得益于网络的发达,我这才知道,哪怕父母都是博士,生的孩子也有可能是学渣!下面就是部分网友的案例:

朋友是博士,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然而他的女儿在班里排倒数,每年光补课费用就十多万。


我一个学霸同学,自己是清华毕业的,硕博哈佛,老婆本硕博都是清华,现在儿子年年倒数第一,连第二都没有。我同学说,我这辈子没挨过老师的训,儿子上学后挨到了。


“学霸父母学渣娃”背后,这两个原因扎心了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这对学霸父母的无奈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为什么学霸父母偏偏生出了学渣孩子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1.遗传学上的“均值回归”

高个子父母生高个子孩子,矮个子父母生矮个子孩子,这是一条普遍的遗传规律,智商的遗传其实也差不多遵循这个规律。

但是,遗传还有另一个规律,弗朗西斯·高尔顿在其著作《遗传的天才》中指出,父母的极端特征不会完全遗传给下一代,后代的这一特征会慢慢向大众的平均值靠近,这就是“均值回归”

“学霸父母学渣娃”背后,这两个原因扎心了

智商超群的爱因斯坦,几个孩子不是精神病就是夭折,结局最好的一个也就是路人甲的水平

也就是说,父母的身高、智力、长相、或者在某一个领域的天赋如果特别突出,那么他们的后代能达到父母的水平的概率极低,即父母都很高,生的孩子比父母矮的可能性很大,相反也成立,矮个子父母生的孩子很可能比父母高。

正是因为有这个遗传规律,所以人类的智商、身高等,始终在一个差别不大的范围内波动,而不是变得越来越高或者越来越低。

所以,从遗传学上来说,特别聪明的学霸父母,是有可能生出智商一般的学渣孩子的。

“学霸父母学渣娃”背后,这两个原因扎心了

学霸父母看完这条遗传规律后的心情

2.智商高的学霸父母未必擅长教育孩子

无论哪一个领域,有一个事实就是,学和教是两回事。在NBA赛场,教练打球水平不如球员的现象比比皆是,而打球水平超凡的球员却往往当不好教练。在学校,自己上学时学习成绩一般的老师未必教不好学生,而上学时成绩很好的老师,有可能教学水平一般甚至差劲。

所以,别看学霸父母们自己的智商高,学习成绩好,但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有可能比不上普通的父母。

而且,学霸父母们由于自己智商高成绩好,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的知识和习题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简单的,所以他们在教孩子的时候,很可能会缺乏耐心,“这道题这么简单,你怎么都不会呢?”甚至会攻击孩子的智商,“简单的题都不会,太笨了!我怎么会生出你这么蠢的孩子?”

孩子的智商本来就不及父母,再加上父母的言语打击,自暴自弃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学霸父母的孩子是学渣也就不奇怪了。

“学霸父母学渣娃”背后,这两个原因扎心了

面对智商不如自己的孩子,学霸父母通常缺乏耐心,教育方法不得要领

“学霸+学霸=学渣”只是少数,但人们通常会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使其成为“典型”

有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父母的教育程度不高,孩子能考上大学的比例约为10%,而父母学历均在本科以上的,孩子考上大学的比例能达到80%。

所以,从大概率上来看,“学霸+学霸=学渣”毕竟是极少数,而正是因为概率低,“物以稀为贵”,加上普通人对此现象通常会有看热闹和“幸灾乐祸”的心态——“父母学习那么好又怎么样,生的孩子成绩还不如我家孩子呢!”因此这种学霸父母生出学渣孩子的案例,通常会被人们当做笑谈“广为传播”,从而加深了人们对于“学霸+学霸=学渣”的印象。

“学霸父母学渣娃”背后,这两个原因扎心了

学霸父母的孩子如果学习成绩不好,被嘲笑的概率更大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论是学霸父母还是学渣父母,无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鹤立鸡群,但是,“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终将平凡”,这个世界上,终归还是平凡的人远远多于卓越的人。

鸡娃固然有可能让孩子出人头地,但如果孩子确实资质平庸,或者志不在追求卓越,那么,父母能坦然接受孩子的平庸、让孩子能平凡快乐地度过一生,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和智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