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让“学在永康”成为一张响亮的金名片

2019年,是永康教育实现“先腾飞”的关键节点。

这一年,市教育局以战略决胜千里,蹄疾步稳。瞄定“教育现代化强市”目标,市教育系统上下只争朝夕,奋勇争先,高分创评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居金华市第一,教育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这一年,市教育局以实干笃定前行,高歌猛进。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县管校聘改革迈出大步子,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加速度,学生放学后托管有了新保障,教育事业打开崭新局面。

2020年,市教育局将继续按照市委“永康新腾飞,教育先腾飞”的部署,践行“办好老百姓家门口学校,为永康教育振兴努力奋斗”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学在永康”成为一张响亮的金名片。

让“学在永康”成为一张响亮的金名片

全市教育大会

一、党建引领有成效

主题教育全面推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市教育系统2019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建立一个“初心阵地”、开展一次“初心访谈”、组织一轮“基层宣讲”、设计一场“在线测验”、开展一次“主题党日”、宣传一批“先进典型”),全市各校也在扎实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平安校园建设、清廉学校建设等要求,创新开展了“自选动作”,增强主题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推动主题教育深入扎实开展。

党建基础全面夯实

党风廉政建设,一直都是各校的一把手工程。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市教育局在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开展了中小学违规补课、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等整治工作,对存在违规现象的教师进行谈话教育、组织处理、政务处分。

在此基础上,市教育局有计划地组织各校开展“示范党支部”建设,2019年申报“红旗支部”4个;引领各校加强“清廉学校”建设,2019年申报10所。通过清廉氛围营造、师德师风建设、小微权力规范等举措,推动教育回归本心。

让“学在永康”成为一张响亮的金名片

永康市中小学艺术节参展作品《化茧成蝶》

二、质量提升有作为

教学质量突飞猛进

永康市基础教育各学段齐头并进,态势喜人。高考成绩8年连升,2019年普通类上一段线人数达750人(永康一中首破400人大关),3人被北京大学录取,1人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职业教育一如既往地表现突出,2019年单独考试招生60人进入本科线,占金华市43.2%;市职技校师生斩获6个国赛一等奖、3个国赛二等奖、4个国赛三等奖,国赛一等奖总数居全国第11位。学前教育改薄提质成效显著,新培育二级幼儿园8所,撤并薄弱幼儿园15所。特殊教育学校被评为浙江省第一批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

素质教育百花齐放

2019年,我市中小学做亮“一年四节”品牌载体,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读书节活动浸润全年,学生经典诵读大赛决赛网络直播点击量达38.2万。10月,市中小学艺术节引发万人空巷。展会因参展作品太多而“被迫”扩容3次,2万余件作品把五金之美、永康之美、艺术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慕名前来参观的本地市民及外地游客在会展中心排起长队,朋友圈被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刷屏。《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其中《新华社》网络版浏览量达106.6万,进一步打响我市教育品牌。

得益于平时的扎实基础,永康学子在体育、艺术、科技等各级各类赛事中成绩斐然,2019年获奖人数、档次均创历史新高。唐先小学女篮包揽甲乙组双冠浙江“称王”,实现省赛三连冠;永康中学女篮获省二等奖、男篮获省三等奖;古丽小学、世雅小学获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大司巷小学摘取全国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3金2银,囊括3项冠军,实现三连冠;3位足球小将入选全国青少年足球夏令营……

办学条件日新月异

2019年,我市教育投资约9.37亿元,56个教育类项目有序推进,其中职技校教学楼等15个项目已完工,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初中等1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永康五金技师学院、永康中学、大司巷小学江南校区、民主二小、金塔小学、花川小学、古山二小、芝英小学、方岩新区小学等项目前期审批手续顺利推进。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完成人民幼儿园、城西新区第二中心幼儿园、龙山镇第二中心幼儿园等7个公办幼儿园建设,西城街道、方岩镇、芝英镇等6所公办幼儿园开工建设。

让“学在永康”成为一张响亮的金名片

实验学校“同步课堂”

三、克难攻坚有创新

县管校聘改革落地落实

2019年,市教育局联合编办、人力社保局、财政局等部门,在全省创新性实施县管校聘改革“五级遴聘”制度,全市75所中小学校自上而下完成校长、副校长、中层、班主任、教师“五级遴聘”。据统计,中层岗位总人数从759人减到501人,统筹安排完成跨校竞聘教师131人。

随着县管校聘改革深入实施,我市教育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班子结构得到调整、中层队伍得以“瘦身”,教师资格证与岗位不匹配的现象得到改善,班主任队伍活力被激活,老教师重燃工作激情,部分交流到外校的教师以全新姿态面对新岗位。大家争课上、抢活干,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近两年,永康二中精准教学改革已广为人知。2019年,我市又部署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在省内率先尝试“互联网+同步课堂+网络直播”模式。开课短短半日,在线观看、参与互动的人数最多时超过10万人次。一年下来,共有21所学校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开展城乡同步课堂386次、教师网络研修活动214次,有效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

更令人惊喜的是,2019年,我市精准教学改革走出永康,向省内外延伸。5月,我市为四川省阿坝州理县中学送去精准教学设备,组建精准教学改革试点班,搭建起理县中学与永康二中的同步课堂。6月高考过后,理县就传来了好消息,该县高考9人裸分(剔除少数民族加分)考上本科线,改写了2008年以来无人裸分考上大学本科的历史。这一教育精准扶贫成果也被《中国教育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国字号”媒体争相报道并点赞。

安全管理改革优化升级

保卫24小时轮流值班、统装红黄蓝三色预警校园访客系统、安装宿舍无线报警系统和校门口一键视频报警系统、制定“五分钟侯课制度”、实施老师家长陪餐制……随着这一项项安保措施不断完善,我市织密校园管理防护网。

为加强源头管控,全市各校尤其重视对师生的安全教育,除打造安全教育文化墙外,还积极组织防溺水、校园拥挤防踩踏、火灾逃生、防暴恐等培训或演练,并邀请法院、检察院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进校园为学生上安全教育课。

此外,市教育局联合市公安局踏遍全市100多所公办学校,检查安全防护措施和器材,手把手教导应对暴恐的方法等,增强校园安保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联合市综合执法局、市场监管局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的食品安全治理。同时也提醒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安全监管和安全教育工作。

让“学在永康”成为一张响亮的金名片

青年教师业务知识考试

四、队伍建设有提升

教师组成不断优化

教育要持续快速发展,关键还要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自2010年以来,我市通过公开招考共招聘教师1296人,其中2019年新招聘教师142人,引进应届毕业生47人。自2013年以来,我市还引进了573名高层次教育人才,其中2019年引进骨干教师14人,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

2019年,我市教师资格认定办理量达346件,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达1428件。此外,我市还设立了教师管理服务中心,雇员制教师与中心签署劳动合同,实现“中心+学校”双线管理。

教师培训不断加强

封闭式军事化培训,是每位新教师的“入职第一课”。此外,市教育局每年都要组织3000多名青年教师进行业务知识考试,2019年首次将民办幼儿园青年教师也纳入其中,并首次将幼儿园教师培训纳入省培训平台。

除“岗位大练兵”外,我市每年举办的各类教师培训项目达60多个,举办优质课评比、说课比赛、录像课评比、教学论文评选等技能比武活动达30多项。市教育局还转变培训理念,从原先各学段、各学科共同上课的“大杂烩”转成了分年级、分学科、分岗位的个性化培训。

教师水平不断提升

2019年,我市继续深入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组建名师名校长工作站,构建“金字塔”式名师培养机制,还创新性地对名师工作室开展考核,使其更多地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随着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我市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2019年,13人被评为金华市教坛新秀,4人被评为省教坛新秀,37人成为金华市名师名校长人选或培养人选。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浙江省特级教师11人,浙江省教坛新秀22人,浙江省春蚕奖60人,浙江省师德楷模6人,浙江省农村突出贡献奖6人,金华市名师名校长19人,金华市最美教师5人,金华市优秀班主任107人,金华市教坛新秀81人。

让“学在永康”成为一张响亮的金名片

校外培训机构整治

五、利民举措有力度

重拳整治校外培训机构

自2018年12月起,市教育局联合市综合执法局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地毯式排查,全面完成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工作。

2019年,市教育局又制定出台了《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十条规定》,在证照、师资、消防、收费、教学、安全等方面严格规范管理,要求各机构上墙公示,定期对照自查自纠。

通过建立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和非法办学案件移交对接机制,通过日常巡查、随机抽查、专项检查、突击检查,2019年我市约谈办学者75人、拆除非法广告牌99块、关停无证机构130家、正式审批42家。同时,市教育局还向社会公布了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

“最多跑一次”持续深化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取消“户籍所在地无监护条件证明”“父/母在城区务工证明”;对于无法提供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的C类招生对象,家长可利用“浙里办”APP自主打印《不动产权属证明》;完善“高中招生咨询取号系统”APP,把取号、填报、录取三系统合为一体;与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开通学校“外来民工社保查询系统”,与市公安局联合开通“积分排名查询系统”;成功研发义务教育无纸化报名系统,今年家长可通过手机进入相关平台,便可以完成网上报名、信息查询、录取和注册,不需要提交任何纸质材料……这些,都是市教育局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强有力举措。2019年,该局聚焦民生热点,将41项事项清单列入“最多跑一次”改革,清理证明材料12项。

开启“放学后托管”模式

小学放学后托管服务工作是2019年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为解决小学“放学早、接送难”的矛盾,2019年下半年,我市正式开展“放学后托管”服务工作,全市近2万名小学生参与托管。

以实验学校为例,该校托管服务采取“1+3”模式,即一周内一天学生可参加自主选择的社团活动,其余三天以自主作业、自主阅读等为主。不少家长私底下都算过“三笔账”——孩子安全账、家庭和谐账、经济支出账。目前,我市各小学托管费用每生每学期不超过600元,家长表示这只是校外托管班费用的零头,既减轻了经济负担,又保障了孩子的安全,社会反响效果良好,切实解决放学后“接送难”的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