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讓“學在永康”成為一張響亮的金名片

2019年,是永康教育實現“先騰飛”的關鍵節點。

這一年,市教育局以戰略決勝千里,蹄疾步穩。瞄定“教育現代化強市”目標,市教育系統上下只爭朝夕,奮勇爭先,高分創評省教育基本現代化市,省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監測居金華市第一,教育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這一年,市教育局以實幹篤定前行,高歌猛進。教育教學質量邁上新臺階,縣管校聘改革邁出大步子,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加速度,學生放學後託管有了新保障,教育事業打開嶄新局面。

2020年,市教育局將繼續按照市委“永康新騰飛,教育先騰飛”的部署,踐行“辦好老百姓家門口學校,為永康教育振興努力奮鬥”的初心和使命,努力辦好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讓“學在永康”成為一張響亮的金名片。

让“学在永康”成为一张响亮的金名片

全市教育大會

一、黨建引領有成效

主題教育全面推進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市教育系統2019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市教育局組織開展了“六個一”活動(建立一個“初心陣地”、開展一次“初心訪談”、組織一輪“基層宣講”、設計一場“在線測驗”、開展一次“主題黨日”、宣傳一批“先進典型”),全市各校也在紮實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結合平安校園建設、清廉學校建設等要求,創新開展了“自選動作”,增強主題教育的針對性和感染力,推動主題教育深入紮實開展。

黨建基礎全面夯實

黨風廉政建設,一直都是各校的一把手工程。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同時,市教育局在幹部隊伍建設上下功夫,開展了中小學違規補課、在職教師有償家教等整治工作,對存在違規現象的教師進行談話教育、組織處理、政務處分。

在此基礎上,市教育局有計劃地組織各校開展“示範黨支部”建設,2019年申報“紅旗支部”4個;引領各校加強“清廉學校”建設,2019年申報10所。通過清廉氛圍營造、師德師風建設、小微權力規範等舉措,推動教育迴歸本心。

让“学在永康”成为一张响亮的金名片

永康市中小學藝術節參展作品《化繭成蝶》

二、質量提升有作為

教學質量突飛猛進

永康市基礎教育各學段齊頭並進,態勢喜人。高考成績8年連升,2019年普通類上一段線人數達750人(永康一中首破400人大關),3人被北京大學錄取,1人被中國科學院大學錄取。職業教育一如既往地表現突出,2019年單獨考試招生60人進入本科線,佔金華市43.2%;市職技校師生斬獲6個國賽一等獎、3個國賽二等獎、4個國賽三等獎,國賽一等獎總數居全國第11位。學前教育改薄提質成效顯著,新培育二級幼兒園8所,撤併薄弱幼兒園15所。特殊教育學校被評為浙江省第一批特殊教育標準化學校。

素質教育百花齊放

2019年,我市中小學做亮“一年四節”品牌載體,深入推進校園文化建設。讀書節活動浸潤全年,學生經典誦讀大賽決賽網絡直播點擊量達38.2萬。10月,市中小學藝術節引發萬人空巷。展會因參展作品太多而“被迫”擴容3次,2萬餘件作品把五金之美、永康之美、藝術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慕名前來參觀的本地市民及外地遊客在會展中心排起長隊,朋友圈被一件件精美的藝術作品刷屏。《中國教育報》《學習強國》《新華社》等主流媒體紛紛報道,其中《新華社》網絡版瀏覽量達106.6萬,進一步打響我市教育品牌。

得益於平時的紮實基礎,永康學子在體育、藝術、科技等各級各類賽事中成績斐然,2019年獲獎人數、檔次均創歷史新高。唐先小學女籃包攬甲乙組雙冠浙江“稱王”,實現省賽三連冠;永康中學女籃獲省二等獎、男籃獲省三等獎;古麗小學、世雅小學獲省中小學生藝術節一等獎;大司巷小學摘取全國機器人奧林匹克大賽3金2銀,囊括3項冠軍,實現三連冠;3位足球小將入選全國青少年足球夏令營……

辦學條件日新月異

2019年,我市教育投資約9.37億元,56個教育類項目有序推進,其中職技校教學樓等15個項目已完工,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初中等14個項目已開工建設,永康五金技師學院、永康中學、大司巷小學江南校區、民主二小、金塔小學、花川小學、古山二小、芝英小學、方巖新區小學等項目前期審批手續順利推進。加快推進公辦幼兒園建設力度,完成人民幼兒園、城西新區第二中心幼兒園、龍山鎮第二中心幼兒園等7個公辦幼兒園建設,西城街道、方巖鎮、芝英鎮等6所公辦幼兒園開工建設。

让“学在永康”成为一张响亮的金名片

實驗學校“同步課堂”

三、克難攻堅有創新

縣管校聘改革落地落實

2019年,市教育局聯合編辦、人力社保局、財政局等部門,在全省創新性實施縣管校聘改革“五級遴聘”制度,全市75所中小學校自上而下完成校長、副校長、中層、班主任、教師“五級遴聘”。據統計,中層崗位總人數從759人減到501人,統籌安排完成跨校競聘教師131人。

隨著縣管校聘改革深入實施,我市教育生態發生了顯著變化:班子結構得到調整、中層隊伍得以“瘦身”,教師資格證與崗位不匹配的現象得到改善,班主任隊伍活力被激活,老教師重燃工作激情,部分交流到外校的教師以全新姿態面對新崗位。大家爭課上、搶活幹,工作積極性大大提高。

信息化建設再上新臺階

近兩年,永康二中精準教學改革已廣為人知。2019年,我市又部署推進“互聯網+義務教育”中小學校結對幫扶工作,在省內率先嚐試“互聯網+同步課堂+網絡直播”模式。開課短短半日,在線觀看、參與互動的人數最多時超過10萬人次。一年下來,共有21所學校開展“互聯網+義務教育”結對幫扶工作,開展城鄉同步課堂386次、教師網絡研修活動214次,有效推進教育均衡化發展。

更令人驚喜的是,2019年,我市精準教學改革走出永康,向省內外延伸。5月,我市為四川省阿壩州理縣中學送去精準教學設備,組建精準教學改革試點班,搭建起理縣中學與永康二中的同步課堂。6月高考過後,理縣就傳來了好消息,該縣高考9人裸分(剔除少數民族加分)考上本科線,改寫了2008年以來無人裸分考上大學本科的歷史。這一教育精準扶貧成果也被《中國教育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等“國字號”媒體爭相報道並點贊。

安全管理改革優化升級

保衛24小時輪流值班、統裝紅黃藍三色預警校園訪客系統、安裝宿舍無線報警系統和校門口一鍵視頻報警系統、制定“五分鐘侯課制度”、實施老師家長陪餐制……隨著這一項項安保措施不斷完善,我市織密校園管理防護網。

為加強源頭管控,全市各校尤其重視對師生的安全教育,除打造安全教育文化牆外,還積極組織防溺水、校園擁擠防踩踏、火災逃生、防暴恐等培訓或演練,並邀請法院、檢察院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進校園為學生上安全教育課。

此外,市教育局聯合市公安局踏遍全市100多所公辦學校,檢查安全防護措施和器材,手把手教導應對暴恐的方法等,增強校園安保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聯合市綜合執法局、市場監管局加強對校園及周邊的食品安全治理。同時也提醒家長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安全監管和安全教育工作。

让“学在永康”成为一张响亮的金名片

青年教師業務知識考試

四、隊伍建設有提升

教師組成不斷優化

教育要持續快速發展,關鍵還要有一支過硬的教師隊伍。自2010年以來,我市通過公開招考共招聘教師1296人,其中2019年新招聘教師142人,引進應屆畢業生47人。自2013年以來,我市還引進了573名高層次教育人才,其中2019年引進骨幹教師14人,進一步優化了教師隊伍結構。

2019年,我市教師資格認定辦理量達346件,教師資格定期註冊達1428件。此外,我市還設立了教師管理服務中心,僱員制教師與中心簽署勞動合同,實現“中心+學校”雙線管理。

教師培訓不斷加強

封閉式軍事化培訓,是每位新教師的“入職第一課”。此外,市教育局每年都要組織3000多名青年教師進行業務知識考試,2019年首次將民辦幼兒園青年教師也納入其中,並首次將幼兒園教師培訓納入省培訓平臺。

除“崗位大練兵”外,我市每年舉辦的各類教師培訓項目達60多個,舉辦優質課評比、說課比賽、錄像課評比、教學論文評選等技能比武活動達30多項。市教育局還轉變培訓理念,從原先各學段、各學科共同上課的“大雜燴”轉成了分年級、分學科、分崗位的個性化培訓。

教師水平不斷提升

2019年,我市繼續深入實施名師培養工程,組建名師名校長工作站,構建“金字塔”式名師培養機制,還創新性地對名師工作室開展考核,使其更多地發揮示範、引領、輻射作用。

隨著教師隊伍不斷優化,我市也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師。2019年,13人被評為金華市教壇新秀,4人被評為省教壇新秀,37人成為金華市名師名校長人選或培養人選。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浙江省特級教師11人,浙江省教壇新秀22人,浙江省春蠶獎60人,浙江省師德楷模6人,浙江省農村突出貢獻獎6人,金華市名師名校長19人,金華市最美教師5人,金華市優秀班主任107人,金華市教壇新秀81人。

让“学在永康”成为一张响亮的金名片

校外培訓機構整治

五、利民舉措有力度

重拳整治校外培訓機構

自2018年12月起,市教育局聯合市綜合執法局對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地毯式排查,全面完成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工作。

2019年,市教育局又制定出臺了《培訓機構規範管理十條規定》,在證照、師資、消防、收費、教學、安全等方面嚴格規範管理,要求各機構上牆公示,定期對照自查自糾。

通過建立部門聯合執法檢查機制和非法辦學案件移交對接機制,通過日常巡查、隨機抽查、專項檢查、突擊檢查,2019年我市約談辦學者75人、拆除非法廣告牌99塊、關停無證機構130家、正式審批42家。同時,市教育局還向社會公佈了校外培訓機構“黑白名單”。

“最多跑一次”持續深化

對於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取消“戶籍所在地無監護條件證明”“父/母在城區務工證明”;對於無法提供房產證原件及複印件的C類招生對象,家長可利用“浙裡辦”APP自主打印《不動產權屬證明》;完善“高中招生諮詢取號系統”APP,把取號、填報、錄取三系統合為一體;與市人力社保局聯合開通學校“外來民工社保查詢系統”,與市公安局聯合開通“積分排名查詢系統”;成功研發義務教育無紙化報名系統,今年家長可通過手機進入相關平臺,便可以完成網上報名、信息查詢、錄取和註冊,不需要提交任何紙質材料……這些,都是市教育局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強有力舉措。2019年,該局聚焦民生熱點,將41項事項清單列入“最多跑一次”改革,清理證明材料12項。

開啟“放學後託管”模式

小學放學後託管服務工作是2019年市政府“十大民生實事”。為解決小學“放學早、接送難”的矛盾,2019年下半年,我市正式開展“放學後託管”服務工作,全市近2萬名小學生參與託管。

以實驗學校為例,該校託管服務採取“1+3”模式,即一週內一天學生可參加自主選擇的社團活動,其餘三天以自主作業、自主閱讀等為主。不少家長私底下都算過“三筆賬”——孩子安全賬、家庭和諧賬、經濟支出賬。目前,我市各小學託管費用每生每學期不超過600元,家長表示這只是校外託管班費用的零頭,既減輕了經濟負擔,又保障了孩子的安全,社會反響效果良好,切實解決放學後“接送難”的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