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流淌千年的美味,品味舌尖上的大運河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大運河從南到北,自然地理的多樣變化、人文環境的千差萬別,讓生活在這一流域的運河兒女,享受到截然不同的美食。大運河的出現,使這千百年來的飲食傳統巧妙地發生著變化。

美食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積澱,也是旅遊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的重要內容,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正如江蘇文旅廳巡視員周旭所言:“吃”是旅遊重要要素,美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旅遊吸引物,打造好、宣傳好、傳承好、創新好運河美食,有助於提升旅遊與文化的融合度。

流淌千年的美味,品味舌尖上的大運河

汩汩大運河孕育至美淮揚菜

任何一段古老文化,都必然依託於一段大河流域,這是自然造物的規律,也是記錄在案的歷史。而淮揚菜的形成和興盛,離不開身邊流淌的大運河。

淮揚菜與魯菜、川菜、粵菜並稱中國四大菜系,是以淮安和揚州為中心的地域性特色佳餚。作為唯一用省以下城市稱謂的菜系,它的特別之處究竟在哪裡?

早在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通邗溝後,淮安就成為長江文明和黃河文明交融的連接地,一種菜系這時正在慢慢滋生。公元610年,隋唐大運河全線貫通後,使淮安、揚州成為南北交通樞紐。明清時期,遷都北京後,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把負責漕運的最高管理機構,不是設在國都,而是設在淮安。達官鉅商、富紳名士雲集聚居,淮安大行盛饌奢靡之風。此時,全膳席、全羊席的誕生使得淮揚菜烹飪技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較於川菜的麻辣、魯菜的大氣、粵菜的精緻,淮揚菜最大的特點就是講求“原味”。四大菜系中,與大運河關係最為密切的就是淮揚菜。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淮揚菜吸收了南北方不同的烹調技術和地方食材;而淮揚菜的烹飪技藝也隨著流淌的大運河,影響著南北的飲食習俗。

大運河成就了淮安城,運河水孕育了淮揚菜。運河沿岸的人們相信,水也能滋養人的靈性。軟兜長魚,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淮揚菜。淮安人稱黃鱔為長魚,經過春夏兩季滋養,黃鱔最肥美的季節到了。選用小嫩的活黃鱔,取其脊背肉。猛火急攻,儘可能縮短烹飪時間,才能保持食材的原味。油的掌握對於淮揚菜至關重要,油和食材瞬間碰撞出美味。盛入盤中,色澤烏亮,綿軟鮮嫩。軟兜長魚曾經在開國第一宴上率先登場,贏得“共和國第一菜”的美名。

淮安有句老話“無蒲不成宴”,開洋蒲菜也是淮揚菜中的一道名菜。蒲菜是香蒲的嫩莖,多生於沼澤河湖及淺水中,淮安的蒲菜最為鮮美。漢代辭賦家枚乘在《七發》中用:“芻牛之腴,菜以筍蒲”來形容蒲菜的清香脆嫩。當蒲菜遇到雞湯和蝦米,產生了清香四溢、鮮嫩可口的化學反應。一旦注入人類的智慧,任何食材都能變幻出獨特的美味。

流淌千年的美味,品味舌尖上的大運河

尋找運河邊的味道

運河沿岸的揚州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鹽業中心,同時這裡富商雲集,也成就了這片美食勝地獨一無二的繁華和奢侈。而揚州菜餚就是這座城市作為奢侈的體現。雖然近代以來揚州並不是中國最繁華的都市,但是在五百年之前,這裡商販雲集,熱鬧非凡。揚州廚師的刀工以追求細膩與精緻而著稱,與揚州這座城市的奢侈形成了緊密的聯繫。揚州的乾絲便是揚州廚師技藝最重要的體現。

揚州人喜愛以煮乾絲作為早茶的必點菜餚。廚師會以最精準的刀工,把乾絲切成最精細的模樣,直到放入清水之後才真正散開,想切這樣的乾絲,不僅要心思細膩,而且手中要“遊刃有餘”“剛柔相濟”。手臂手掌與菜刀的融為一體,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更飽含了廚師常年累月的艱辛。除此之外,煮乾絲的湯汁也非常講究,用老母雞熬湯,加入新鮮的香菇和各式佐料,這樣的原汁原味被保留在鍋當中。

每天的清晨,對於揚州人來說是最熱鬧的時候,街頭巷尾的老人、孩子,包括上班族都會早早地來到茶樓,廚師會把預先切好的乾絲加入各式新鮮蔬菜,如胡蘿蔔絲、木耳、肉絲、蝦仁、薑絲等各式佐料,再澆上預先備好的濃濃高湯。而燙乾絲的口味是非常清淡的,揚州的老人頗為喜愛,有養生健身之功效。它的主要食材有新鮮的醃製嫩姜和花生米,加上芹菜和青翠的大蒜,最後淋上特製的醬汁,口味清淡,入口鹹甜。

揚州的美食遠不止早茶,作為國宴菜名角之一的獅子頭就是揚州美食的一朵奇葩,當年接待尼克松訪華的國宴頭盤就是它。之所以稱為獅子頭,是因為此菜形態豐滿,猶如雄獅之首。

獅子頭真正讓人佩服的功夫還在調味上,必須加高湯“上勁”。高湯,即豬腿骨、老母雞、老鵝、火腿等料經8小時以上文火吊出來的湯,是獅子頭的鮮味來源。骨為湯底、雞為清鮮、鵝為濃香,三者皆為高湯靈魂,且味型有別,自然鮮得有層次。做成功的獅子頭,應該是肉香醇厚與清鮮怡人,兩者兼備。上桌以後細觀其形,一疙瘩一疙瘩的凹凸有致,那是因為肥肉丁和瘦肉丁在湯裡燉久了以後變形程度不同的緣故。如果把它盛在小碗裡,仔細搖一搖再放在桌子上,這獅子頭應該在碗裡出現一陣輕微抖動,那身形如獅頭甩水一般。

流淌千年的美味,品味舌尖上的大運河

流淌千年的美味,品味舌尖上的大運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