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事业和企业退休标准是否相同?有什么依据?

地之北1


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标准是否相同?这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现就根据我的经验和大家做个一个简单的分享。

第一,事业单位纳入社保体系时间短,退休养老金按照四种种办法计发。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参加社保缴费体系是从2014年10月开始的,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即国发(2015)2号文件,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则、目标任务、待遇领取条件等进行了规范,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计算退休养老金的主要政策依据。

按该照文件精神,其养老金计发办法分为四种情况。

决定实施前退休的人员。按照原国家规定的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决定实施后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但养老保险缴费不足15年的人员。其基本养老金发放办法按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执行;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养老保险缴费累计满15年(含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除了计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外,还要按照视同缴费年限的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累计缴费满15年的人员。按照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第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计算的相同之处。

一是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决定实施后退休的人员,都有过渡性养老金。事业单位人员如果是2015年之前参加工作,养老保险缴费(含视同缴费年限)达到15年以上,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企业单位1996年之前参加工作,养老保险缴费(含视同缴费年限)达到15年以上,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在办理退休时,除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外,都有过渡性养老金。但是由于企业退休人员1996年之前的社会平均工资和缴费工资与2015年之前的社平工资和缴费工资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其过渡性养老金要远远低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过渡性养老金。

二是退休金的计算方式相同。事业单位2015年参加工作的人员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和养老保险缴费达到15年以上的人员,办理退休后,其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是一样的,都是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第三,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依然存在较大差异。

一是基础养老金的差异。虽然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人员缴费比例都一样,都是用人单位缴纳16%,个人缴纳8%,但是由于事业单位是按照职工工资总额来缴纳,职工是按照本人实际工资来缴纳,由于事业单位职工本人实际工资普遍比企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高,所以每月缴纳的实际金额也就比较高。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为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事业单位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远远高于企业职工,导致基础工资差距非常大。

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差异。由于事业单位缴费基数、缴费指数都比较高,导致在相同缴费年限的情况下,事业单位职工的个人账户也是远远高于企业单位职工个人账户的资金总额,同样按照60岁来办理退休,事业单位职工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也要远远高于企业单位职工。

三是职业年金。由于事业单位职工从204年10月开始,在缴纳养老保险的同时,即开始缴纳了职业年金,职业年金单位缴费比例为8%,个人缴费为4%,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作为企业职工,即没有职业年金,也没有企业年金,这部分的差异也是非常大的。企业单位如果有企业年金的单位,那差距可以大幅缩小,但是有企业年金的单位毕竟是极少数。

综上所述,由于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都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要求,按月缴纳养老保险,全部按照缴费年限达到15年,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办理退休,但是由于缴费基数、缴费指数、职业年金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别,所以最终的养老金差别也是非常巨大的。


帮兄爱唱歌


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计算双轨制,一直被大家诟病了很久。机关事业退休人员一般比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要高出1到2倍。

但是说来也奇怪,国家已经实现养老保险并轨了,为什么差距还那么大呢?

从2014年10月开始,国家实施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开始参加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待遇新办法是按照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的计算办法来进行的。

虽然说国家还有十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实行老办法、新办法比较退休待遇,但多数情况下还是新办法退休待遇高,所以要发放新办法比老办法高出的一定比例。

但是计算结果仍然是事业单位退休待遇,比企业高出一倍以上。一种待遇计算方式为什么会算出两种结果呢?

首先,就是我们的缴费指数了。缴费指数等于当年的本人缴费基数比当年的社会平均缴费基数。

机关事业单位都是按照本人的应发工资扣除国家规定的不属于缴费基数范围的补贴津贴后,来交纳社保的。缴费基数的范围一般在60%到300%的社平缴费基数之间。

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一般工资待遇比较低,大家会按照低于百分之百,甚至60%的基数交纳社保。而且还有一些违法单位,即使高工资已按照60%交社保。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高一些,国家也按照法律规定交纳社保。多数情况下,缴费指数会非常高,副高级职称的教师的缴费指数能达到1.5到1.7。

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就能够相差50%以上了。

第二,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

实际上视同缴费指数,都是由省级部门统一制发的标准,按照退休时的职务职称级别来确定的。视同缴费指数,一般跟实际缴费指数差不多。

另一个就是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时间了。过渡性养老金一般是针对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时间进行计算。事业单位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时间是2014年10月之前。而企业退休人员,计算时间一般是1996年之前。相差18年。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指数是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而且还有特别保障作用。而企业退休人员多交的18年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于过去经济增长的相对贬值,拿不了多少钱。

所以,这一部分退休金待遇也非常大。待遇差距可能在40%到50%的社会平均工资之间。几乎相当于70%到80%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了。

第三,还有职业年金。职业年金相当于另一份个人账户养老金,你说企业也有企业年金,但是是企业主动建立,绝大多数退休人员是享受不到的。

第四,退休后还有一部分改革性补贴并没有被取消。一些地区的住房补贴等待遇,每月也有八九百,甚至上千元。

不过毕竟各地的经济情况千差万别,总体来看,事业单位跟企业退休人员相同工龄条件下对比退休待遇差距1到2倍是非常常见的。

毕竟各地的养老金计算都是有法律法规规定,这一点是不会出错的。因此,如果我们羡慕机关事业单位的高退休待遇,建议还是好好学习,努力通过公开招考,考取相应编制,然后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退休,就可以享受相应待遇了。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还是很难做到的。


暖心人社


楼主你好,目前来讲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标准的计算方式还没有完全跟企业单位的退休方式相同,因为事业单位从2014年10月份开始交纳基本养老保险的,那么在2014年10月份以后到2024年10月份之前这10年之内,有10年的一个过渡期限,那么在过渡期之内,有老办法计算事业单位退休金的标准,也有新办法计算退休金的标准,所以说并没有完全的统一。

但是过了2024年10月份以后,所有的事业单位人员在计算退休金的时候都采用新办法,也就是说都采用和现在企业单位职工计算养老金的方式完全相同的模式来计算自己的退休金,所以说从那个时候开始可以说计算方式是完全相同的,但是计算方式完全相同,不是说明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退休金会一样,只是说计算方式相同,实际上事业单位的退休金标准远远还是要超过企业单位。

因为事业单位的参保基数相对是比较高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人员都购买了职业年金,所以说两者相加基本上事业单位人员也可以获得一个较高的退休金待遇,那么反之我们的企业单位人员,一方面参保的缴费指数比较低,另一方面参保企业年金的并没有特别多,所以说导致我们企业方面的退休金并不是很高的一个原因。


社保小达人







一:2014年以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隐险个人不用交费,是由国家财政统一为个人交费;交费是按个人档案工资的100%交费;交费的档次是按中、高档次交纳费用;

企业交费:共交纳28%,企业(单位)交纳20%、进入社会统筹资金帐户,个人交纳8%、进入个人社保帐户;交费比倒、按本地上企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计算;交费档次、是根据企业效益好坏、由企业自定,大都是按低档次交纳,效益好的大型国企交纳的档次属中等档次;

二:2014年开始,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与企业并轨,个人开始按企业的标准交纳“五险一金”,国家财政不在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交纳“五险一金”;实现了制度上的公平、公正与平等;

三:2024年以前,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仍按原规定享受退休养老保险的待遇;

①:退休金是按本人档案工资的100%计算;他们在职时、工资是企业人员的2倍左右;

②:由于事业单位是由国家财政全额的比例交纳“五险一金”,因此、他们个人帐户上的资金高于企业人员150%左右,

企业人员:

③:1>:退休时计算养老金、是按本地上年度企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一60%计算;

2〉:由于企业交纳的20%社保费用打入社会保险统筹资金帳户内、不在职工个人帐户上,退休时企业职工个人帐户上的钱很少,计算退休金所占的份额就很少,退休金自然就很少;

三:2024年以后:

机关、事业与企业人员“五险一金”的交费制度同等,退休金的计算方法同等;所不同的就是你个人的工资高低差别、是个人交纳社保费用档次的高低不同,关健是企业的效益好坏与个人的收入水平、决定你退休时的退休金的高低!


海海147035523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科教文卫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企业单位是指自负盈亏的生产性单位。

就目前来讲,事业单位退休标准与企业单位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但国家正在努力消除这种差距。2014年10月1日推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并轨就是从根本上缩小差距的重要举措。

一是缴费基数的不同。自从2014年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标准与企业单位一样,都是28%,单位缴20%,个人缴8%。然而,仅管缴费标准相同,可是缴费基数却不相同。事业单位无论是单位缴纳部分,还是个人缴纳部分,都是自己工资总额的100%,这样进入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的钱都是100%的足额。而企业员工就不同了,只要企业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可达到100%足额缴费,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不要说达不到足额,一般都是按最低档次来缴纳。由于缴费基数的不相同,尽管缴费标准是相同的,最终事业单位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都会企业职工高出很多。

二是个人账户储存额不相同。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养老金的高低由退休时的社平工资、缴费基数、缴费年限、缴费工资、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等因素来决定,即使缴费年限相同,因为缴费基数、缴费工资不相同,个人账户储存额就肯定不相同,所以退休时计算的养老金待遇肯定不相同。

三是事业单位退休工资由本人缴费年限、退休、退职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特别是比企业人员企业退休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其中: 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退休时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一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现在正处于事业单位中人10年过渡期,计算养老金仍然按照2014年9月份的工资标准计算,主要是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按国家规定的比例计发的,也是我们说的事业单位中人的预发养老金。不过2018年下半年中人正式养老金应该可以补发和兑现。到时候中人正式养老金由于缴费基数、缴费工资等比企业高,养老金肯定要比企业人员更多。

四是企业年金和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也是不同的。由于企业员工在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时都没有按照个人工资总额的100%来缴纳,那么在缴纳企业年金时也不可能是100%来缴费,所以企业年金也会比事业单位人员的职业年金更低。

由此可见,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退休标准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没有区别的。但国家正在努力釆取措施逐步消除差距。作为退休人员要有一个好心态,有一副好身体,知足常乐,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叶公来帮忙


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工资标准比较特殊,确实有部分人的退休待遇与企业员工的退休待遇略有不同。但是,2015年参加工作的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员工的退休待遇计算公式是一样的。因为,2015年国家出台了“养老金并轨”方案,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01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明确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统一实行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按照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原则计发基本养老金。

但是,养老金并轨实行的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因此,是否相同具体还得看企业退休标准是与事业单位中的“老人”、“中人”,还是“新人”对比。其中企业与事业单位中的“老人”和“中人”的退休标准完全不同,而与“新人”的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是一样的。

大家好,我是并不是很想红的保叔。戳上方头像关注,或下载【家+社保APP】,更多社保问题找保叔准没错。

什么是老人、新人、中人?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老人”、“新人”和“中人”是如何定义的呢?区分他们很简单,主要看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还是改革后退休。

1、老人:指2015年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他们原待遇维持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养老金待遇调整;

2、新人:指2015年改革后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将来退休时,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之和;

3、中人:指2015年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是目前数量最大的群体。对他们“逐步过渡”的政策,主要有两条:

① 增加过渡性养老金:他们在改革前的没有实行个人缴费的工作年限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将来退休时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② 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行养老待遇的新老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随着“中人”逐渐退休、“新人”越来越多,过渡性的政策安排逐步弱化,新制度逐渐居于主体地位,体现了平稳过渡的改革方针。

企业员工的退休标准

以福建省(除厦门)的企业退休标准为例:

1、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一)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参保人员退休时本省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与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一年发给1%。

计算公式为: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本省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职工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按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确定。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为:

退休年龄应以周岁为标准确定计发月数。

2、过渡性养老金。1995年底前参加工作且1995年底前有缴费年限的参保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按月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本省上一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1995年底前缴费年限×1.3%

企业和事业的退休标准对比

1、企业与事业单位中的 “老人”的退休标准对比:

二者退休标准完全不同。“老人”是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他们原待遇维持不变,也就是继续按国家和我省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其中,基本退休费、生活性补贴两项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列支,其他项目原渠道列支。

2、企业与事业单位中的“中人”的退休标准对比:

退休标准也是截然不同。“中人”是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设立10年过渡期,过渡期内的退休人员,其养老金实行新老办法对比,保低限高。

新、老办法计算公式分别为:

新办法待遇月计发标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职业年金;

3、企业与事业单位中的“新人”的退休标准对比:

①相同点:二者的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是一样的。

②不同点:企业职工养老退休的,1995年底前参加工作且1995年底前有缴费年限的参保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按月发给过渡性养老金。而“新人”没有过渡性养老金这块。

③公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缴费基数、缴费年限、退休年龄,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存储额等都会影响到核算出来的养老金金额。

大家好,我是并不是很想红的保叔。更多退休金相关问题,欢迎关注保叔的头条号【家加社保】,或者下载【家+社保APP】找保叔哦。

家加社保


楼主您好,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退休标准是否相同有什么依据?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最近几年确实是有些复杂,为什么呢?因为企业单位的退休标准是取决于自己的累计参保年限,平均缴费指数和社会平均工资来决定自己的退休金待遇,那么事业单位的计算方式在最近几年退休的人员采用新办法和老办法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的。

也就是说作为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如果说采用新办法能够获得一个更高的养老金待遇,那么就采用新办法来计算自己的退休金,如果说采用老办法能够获得自己高高的养老金待遇的话,那么就要采用老办法来计算养老金的待遇,所以说事业单位它在最近几年是没有统一的一个计算标准。

正因为这样就推出了一个事业单位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的补偿办法。在2014年10月到2024年9月这10年期间退休的人群都被称之为是事业单位中人,如果说自己的退休金待遇出现了一定的差额,那么就通过这个过渡性养老金来给予补偿,所以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的计算相对是比较复杂一些的,但是到了2024年以后,那么所有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计算将完成新办法的计算,也就是说和现在的企业在职职工的计算办法是一致的。


懂社保


不公不正,谁来纠正?

以吉林省为例: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平均工资为6500元,企业单位退休工人工资才2000元上下。倘若按照今年涨工资计算:每人增加零点五,那么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堂而皇之的就是好几百,而企业退休人员按比例只有百元不到!不公不正,谁来纠正?因此,企业退休人员不愿让不平等的差距在涨工资中不断扩大化,使实际收入继续“贬值”,因此,我们不希望涨工资,只期望着国家今后调整一下物价,给这些2000元工资不到的企业退休人员留点尊严。

因此,相同的依据我根本找不出来,以上均为事业于企业退休人员的不相同依据。


刘年14


我国的养老保险统筹制度是循序渐进的,上世纪计划经济时代,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退休后都是在单位领退休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退休职工退休金由企业承担的制度已不适应改革的发展,养老制度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199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从1984年算起。一些企业合同制职工从1984年开始缴纳社保险统筹金。

199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3年企业所有职工开始缴纳社保统筹养老金并建立个人养老金帳户。从此,企业退休人员在单位领取退休金制度已成为历史。

随着企业职工缴纳统筹养老金方案的成熟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双轨制已不适应改革的需要。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金改革的方案》。2015年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开始和缴纳社保统筹金,和企业一样建立个人统筹帳户养老金。按照合理衔接接,平稳过渡原则,设立了十年过渡期(2014年10月1日~~2024年9月30日)。

2024年10月1日后一个更科学,更规范,更公平的养老保险制度将展示在国人面前。


龙泉居士abc


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待遇比企业退休金待遇高沒道理,那些个养鱼的,养鸡养鸭的,种草种树的,唱歌跳舞的,看门倒水的,打打针,吊吊药水瓶的,难道比企业造飞机密导弹的,造各种机械的,造各种轻重生产生活用品的贡献还要大吗?简直是本末倒置,乱了主次,除了有意造成混乱和分裂,又当作何解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