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油画的写生与国画的写生有哪些区别?

影影圈圈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油画的写生,国画的写生的区别

个人拙见,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油画一直是客观写实的绘画媒介

无论是静物,人物,风景油画写生,传统意义上说是客观写实,在画布上再现一个写实的人物,再现三维空间的风景,三维空间的写实静物,塑造油画典雅的色彩气氛

国画,自古以来,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国画写生,不是油画那般客观写实,国画把自然山水,人物,花鸟,化成笔墨的趣味,经过画家的主观情感,对客观物象的主观重组,创作气韵生动的国画,国画并不是单纯照搬照抄自然的

但是个人拙见,虽然说油画创作核心是写实客观再现物象

国画创作是重视意象,意境,笔墨

比如油画的空间是利用焦点透视,再现三维立体的真实空间

而国画中的山水,是散点透视,为了营造画面咫尺千里的博大气势,可以把不在同一焦点,不同立足点的山水,重组在一幅画面上,所以国画写生是画家的主观意识营造的意境

国画中的笔墨,构图,笔墨,运笔,意境,色彩都是画家借助风景,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主观情感才华的写生

但是,千万不能一概而论,油画写生,就是客观写实地模仿自然,全盘照搬自然

甚至照抄自然风景,模特的构图,色彩,结构

其实不然

对于油画写生,特别是构图,也是画家主观意识的体现

比如画家面临一处风景,不可能照着抄在画布上

画家肯定要去粗取精,主观组织成有规律的构图

比如营造S形构图,风景中影响S形构图的场景画家一定会在画面上去掉

所以油画中也有画家主观的意识营造

比如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其粗犷激情的笔触,都是画家莫奈主观意识意识营造的艺术效果





现在兴起的意象油画,中国画的元素,比如散点透视,意境,气韵生动的中国文化意境,融入到油画创作中,所以,油画也可以是主观营造的意境



如果是国画,油画写生的区别

那就是色彩的不同

1 国画,自古以来提倡素雅,淡雅的境界,所以不提倡用五彩缤纷的浓艳色彩,不然格调高雅的国画容易落入低俗,艳俗的氛围

国画就算着色,也只用简单的几种淡雅的色调营造意境

油画,由于油画的灵魂是色彩,所以油画可以表现丰富多彩的缤纷色彩

2油画艺术特性是厚重,可以层层覆盖,营造厚重,真实的艺术效果

国画的艺术特性是稀薄,所以不宜层层覆盖

虽然国画也可以营造写实的艺术效果,比如南海岩的国画作品

但是国画的稀薄特性,确实不太容易达到油画般写实客观的艺术效果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粉丝们,条友们,你们有什么高见呢?


艺术狂人2


二者没有可比性,油画注重外光,可以写生的很写实属于照像写实主义,也可以很抽像抒发内心的感受,早上,中午,黄昏三个时间画同一个地方画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中国画是平光效果,善于表达画家内心的思想,写实非常难,表达方式以线条为主,色彩为辅,属于随类赋彩。




张灝石


邓老师说,为什么大家都说黄宾虹厉害,因为黄宾虹画的画师没有删减东西的,他能将画面上所有的物象井井有条的安排在一起,想一家人一样和和美美,这就是黄宾虹厉害的原因。只有到过现场写生,对生活中的东西有了感触之后,才能画出自己的东西,画面才丰富,否则就平淡无味,流于行画。每处的风景都自己独特的地方,虽然技法相同但是手法是不一样的,只有到了现场写生,才知道什么风景有什么样的手法去表现。比方说 ,如果用画桂林山水的手法去画太行山的石头,去皴皴点点,那手法明显就是错误的。

以上,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最后来一组邓老师写生的图片镇楼。


小莫聊桂林国画


艺术、艺术、艺术,只要有关绘画艺术的话题,人们十之八九都会将国画与油画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两者的关系太“亲密”了,油画的素描,国画的素描,即便如此,油画和国画两者之间,不同之处还是更多,例如:油画的写生与国画的写生有哪些区别?


油画的写生与国画的写生

作为绘画艺术的国画和油画,在创作前都是要进行写生的,其目的是为了让作品的物象显的形象逼真,而又情感丰富,画作具有画风画骨,国画达到极度“写意”,油画达到极度“写实”的效果,写意是国画的灵魂,写实是油画的灵魂,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写生,

由于国画与油画各自的属性不一样,所以写生也就不一样,对同一场景下的同一种事物的写生都是不一样的,何谓写生呢?通俗的说就是对作品现实中的物象的形态及神态特征,进行观察,然而再通过记忆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刻画表现出来,



要注意的是,国画与油画写生时对物象的观察方式、思考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表现出来的结果,完全不一样,我们举例说明一下:在一幅人物画中,国画表现出来的人物,完全是神态(人物内在要有气韵);油画表现出来的人物,完全是形态(人物外在要逼真),


或许有人会说,抽象派油画人物的形象就不逼真啊,其实,这是对抽象派不了解,抽象派油画只是人物的整体效果不逼真,因为它是将每个物象的某个部分“拼凑”而成一个新的整体,那“某个部分”都是逼真的;国画的写生,是不能带有任何情绪,是以大自然为师,完全的模仿搬运;油画的写生,是要带着情感情绪,这是一个“借物喻人”的思考,要用画作反映现实寓意,


诗夜城主


油画与中国画无论写生,创作区别都很大。首先绘画原材料的区别众所周知,在此就不必说明了,我们针对主题来谈谈油画写生与创作,油画艺术是属于西方绘画艺术的其中一种,西方绘画艺术是建立在建筑艺术的基础上而衍生的艺术形式,固西方的传统艺术讲求科学,对造型,色彩,透视,光影,结构比例等等要求比较高,注重对景还原,这就定义了油画写生艺术的写实形式。所以,油画写生越像越好。

而中国画的传统艺术形式是建立在远古时代东方文明的生活,宗教等领域的艺术,远古时代东方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宗教信仰的崇拜的情感抒发,远古时代东方人通过点线面的方式在石头,木头,崖壁等等这些载体刻上需要表达的艺术语言形成了中国画最早期的东方绘画艺术。 所以,中国画无论写生或创作都是为了抒发情感而做,中国画讲求似是而非,在似与不似间寻找平衡点,达到最美的意境。

一切以自我情感抒发为绘画标准,讲究意境。简单阐述了解中国画的由来之后我们切入主题,中国画的写生就必然不会依景而做,而是抓住写生对象的主要特征,在表现物象特征的基础上,尽情发挥内心感受,在写生的时候会乾坤大挪移,取其精华,按心中最美的画面去完成创作过程,作品既能表现物象特征又能给人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中国画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东方艺术的典型特征。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追求的一定不会是照景还原,而是融入了道家,儒家,佛家以及禅宗,哲学等美学思想而写意创作。

以下第一幅作品是我三月份在西塘古镇的写生作品,请各位读者老师多多指教。 多谢关注和分享。











周修镇金陵水墨画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在回答这两者区别之前,先来强调一下写生的重要性,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徒手绘的一种绘画方式。写生也是绘画专业人士常态化习作。可以根据作者的喜好或专攻题材类型自由选取对象。写生不仅能提高创作者眼手的配合能力,同时锻炼了创作者的观察、理解能力;使得创作者“理性”与“情感”,“现实”与“理想”得以个性化的“完美”体现。(艺术家一般追求完美)也为日后创作提供手边参考资料。

一:先简明讲讲国画技法理论概述。

“什么是中国画技法”?中国画的技法,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中国画家运用毛笔的方法,也就是因毛笔而产生的“用笔”、“用墨”的技法,其中墨法中包含了色彩的技法。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到了元代以后文人画家的介入,中国画的抒情意味越来越浓。中国画的笔墨的含义,已不是简单的技法问题,而是中国画的代名词。在中国画的笔墨观中,渗透了中国画的精神。

总的说来,中国画的技法是由“笔法”/“墨法”2部分组成。

(1)笔法又分为:“点、染、皴、擦、勾”5大要诀。

首先,着重介绍毛笔线条(勾)的运用,在历来传统中有线条是国画中的“骨”,“水墨”和“染彩”是国画中的“肉”之说。好的国画功底———要求良好的书法底子!这就是为什么要讲“书求画意,画求书会“艺术基因”的相互融合。客观地说国画笔法中的 “写” 与 “画” 动作是有微妙区别的。比如;国画中花鸟类的“写兰叶”/“画兰花”的通俗术语(一笔“写”出兰花叶子的神形,一笔“画”出兰花花瓣神形)再比如;画白描写生时,要求勾勒出的线条讲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丰富变化。 具体用笔有;中锋运笔、侧锋运笔、 顺锋运笔、逆锋运笔等。

毫不夸张地说———线条是中国画的艺术生命。勾勒线条分别在“花、鸟、虫、鱼、人物、山水”6大类别对象中具体应用是灵活多变的。大家可以看一看当下著名画家 “范 曾” 的古人物山水画。其勾勒人物和衣着线条非常有底蕴,颇有艺术造诣。

其它“点,擦,皴,染”几项笔法在6大类别中也是灵活多变的,这里就不一一详细介绍了。

(2) 接下来再着重介绍一下中国画“墨法”的使用。国画“墨法”,就是利用水的作用,产生了浓、淡、干、湿、深、浅不同的变化。

中国画与西画相反,主张黑白分明,“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把纯黑的墨色作为统帅画面的骨架和基调,色彩处理要在墨骨的基础上考虑,特别是水墨画的色彩,基本上是在墨的基调上进行,以求得单纯中的变化。即使是重彩画,也是在大块面固有色之间以墨骨的线进行统一协调,以求得变化中的和谐。

因此,中国画的用色受着用墨的制约,用色与用墨是分不开的,关键在于解决好色和墨的关系。

墨法又分为:a 色墨重叠法

b 色墨对比法

c 色墨混合法

a色墨重叠法

在较为完整充实的墨稿基础上,解决画面调子。用透明度强的颜色(如花青、藤黄、赭石、曙红等)在墨稿上罩染,不可能一次完成,要多次层层积染,使画面逐步形成统一调子,或冷或暖,或青或赭。关键的一点是水分要充足,用色和用墨不同,要有滋润感,不可干涂、干擦,把墨的韵味盖掉,要“色不碍墨”。

b色墨对比法

在绘制墨稿时,有意识、有计划地空出一部分(或山或树叶部分),留待用强烈的颜色完成,以使色和墨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如墨的树干树枝,用石青、石绿、石黄、朱砂等不透明的矿物颜色点染树叶部分;或用墨画山石与重色的树相衬。这样画面上就会色墨互映,相得益彰。

c色墨混合法

此法花鸟画多用,山水画中的没骨法也常使用。如花青或赭石调以少许淡墨画远山或云水,也很别致,色墨混融,合二而一,笔中即有微妙的色墨变化,比单用色显得有分量,比色墨两次罩染显得鲜活生动。在画没骨山水时此法特别显著。但初学者较难掌握,一下笔后不易更改。要“成竹在胸”然后挥毫,一气呵成。

二:接下来简要谈谈自己国画写生(实操经验),写生不同于临摹,创作,面对的是实物,实景。在合适的时间,场地,备好画材器具,同时深思熟虑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

(1)选择什么类型画法?

小写意/大写意/工笔画/白描/水墨等

(2)如何高水准的布局谋篇(构图)?

常见常用几种构图法则有:

少而精取势法/居中取势法/均衡取势法/疏密取势法/分段取势法/满幅取势法等

(3)如何启墨稿?

选画对象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不熟的对象(画工笔,白描)可以使用2B以上铅笔或木炭条轻轻地打个简略“隐线稿”,隐线稿辅助墨稿的正确稳定形。“隐线稿”全部掩盖在墨稿中。画写生是“师法自然”而不囿于自然对象。发现美,塑造美是画家的首要任务。

国画墨稿的不可修改性,最直接地,考核着作者的概括,理解与表现能力,国画写生不应照搬生活中的对象,提炼自然对象,意到笔到概括地画,“稳、准、狠”3字诀。尽量避免“败笔”!

(4)画面水分湿度适当把握很关键,处理不当很难把握理想化的“墨韵”效果

(5)切忌画成“行画”!这里简约地说说“行画”的特征,笔法基本功不够,结构不准,理解不超脱,用纯“素描”方法画国画等原因。

(6)国画“意境”中有2个常用专业术语“精气神”和“布白”。

注意虚实对比…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7)合理落款,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

完美结合。

三:油画的技法理论简述:

简单来说油画技法理论基础由:造形基础,油画色彩,画法风格3部分构成。

表现形式主要从造型、色彩、笔触、肌理、空间、构图、表达情感方面表达出来。

造型:造型上有的追求夸张。有的追求精细华丽等。

色彩:色彩是油画的灵魂。有的色彩绚烂,有的低沉暗淡,有的明亮快感。均显示出不同的作画风格和个人情感。写生时,我们看到的物体通常是“环境色”。因而对画家肉眼识色,辨色,调色精准是一大考验。所谓“色彩敏感”就是分得清“色相,饱和度,明暗度”。反复比对才能接近“物像”。

笔触:笔触的轻重缓急可以使一幅画表现出不同的感觉,列如梵高的火焰般的笔触,塞尚轻松惬意的笔触,虽临摹同一副画作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

肌理:又称作物体质感。肌理能使画面增加厚重感。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组织、排列、构造各不相同,因而产生粗糙感、光滑感、软硬感。肌理是理想的表面特征。人们对肌理的感受一般是以触觉为基础的,但由于人们触觉物体的长期体验,以至不必触摸,便会在视觉上感到质地的不同。我们称它为视觉质感。画面越写实质感越强。

四:油画写生实操经验

1、画素描稿。先勾出一个设想性的草稿,用铅笔在纸上画出大构图和人物大体表情,然后对照模特进行写生。画家在写生时多以感性因素为主,人物的外形和神态尽可能接近对象。

2、在写生过程中充分体味模特内在气质,紧紧地抓住这一开启性灵的契机加以强化。然后,画家根据写生稿进行加工、概括、提炼。

3、同时对局部的内容加以充实,画得更加肯定。

4、素描稿敲定之后,画家以极其严格的方法(方格放大法)将素描稿拷贝到画布上。

起素描稿是一个灵活的造型过程,它允许甚至鼓励不断修改和调整,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确定一个明确满意的视觉形象。

在任何油画的起步阶段,都有理由也有必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起素描稿。起素描稿并不一定上调子,可直接用线在画布上修改、调整,也可以用简单色来确定画面的主体色调与色彩关系。

5、透明覆色。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调色油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必须在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由于每层的颜色都较稀薄,下层的颜色能隐约透露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变化微妙的色调。

例如在深红的色层上涂罩稳重的蓝色,就会产生蓝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丰富效果,这往往是调色板上无法调出的色调。这种画法适于表现物象的质感和厚实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令人感到肌肤表皮之下流动着血液。

直接着色法:

在画布上作出物象形体轮廓后,凭借对物象的色彩感觉或对画面色彩的构思铺设颜色,基本上一次画完,不正确的部位用画刀刮去后继续上色调整。

这种画法中每笔所蘸的颜料比较浓厚,色彩饱和度高,笔触也较清晰,易于表达作画时的生动感受。19世纪中叶后的许多画家较多采用这种画法。

为使一次着色后达到色层饱满的效果,必须讲究笔势的运用即涂法,常用的涂法分为平涂、散涂和厚涂。

平涂就是用单向的力度、均匀的笔势涂绘成大面积色彩,适于在平稳、安定的构图中塑造静态的形体。

散涂指的是依据所画形体的自然转折趋势运笔,笔触比较松散、灵活。

厚涂则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颜料,有的形成高达数毫米的色层或色块,使颜料表现出质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强化。

问题有点复杂,呵呵~喜欢的书友请关注给赞。



心悦艺达


油画与中国画无论写生,创作区别都很大。首先绘画原材料的区别众所周知,在此就不必说明了,我们针对主题来谈谈油画写生与创作,油画艺术是属于西方绘画艺术的其中一种,西方绘画艺术是建立在建筑艺术的基础上而衍生的艺术形式,固西方的传统艺术讲求科学,对造型,色彩,透视,光影,结构比例等等要求比较高,注重对景还原,这就定义了油画写生艺术的写实形式。所以,油画写生越像越好。

作为绘画艺术的国画和油画,在创作前都是要进行写生的,其目的是为了让作品的物象显的形象逼真,而又情感丰富,画作具有画风画骨,国画达到极度“写意”,油画达到极度“写实”的效果,写意是国画的灵魂,写实是油画的灵魂,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写生,国画与油画写生时对物象的观察方式、思考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表现出来的结果,

完全不一样,我们举例说明一下:在一幅人物画中,国画表现出来的人物,完全是神态(人物内在要有气韵);油画表现出来的人物,完全是形态(人物外在要逼真)油画写生,主要考虑自然的色、光、点、线、面,写生主要训练用色彩语言表达的能力。

国画与油画区别,国画一般是散点透视,不受定点的约束。而油画的构图属焦点透视。



繪趣齋


油画写生与国画写生的区别,简单讲就是绘画材料、绘画技法和表现重点的不同。

简要说点绘画材料。油画是用油彩画在定制的画布上,国画是用毛笔绘制于宣纸上。绘画材料的不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绘画形式。

二是,正是由于绘画材料的不同,国画和油画写生在绘画技法上追求的目的和目标也有很大差异。油画写生强调表现人物和景物的形象体积、色彩和空间透视,用笔方式放在其次。而国画写生更强调画面的笔墨韵味,形体塑造上意向大于客观具象,讲究用线条表现人物和景物。

第三点,油画写生和国画写生的艺术表现重点不同。油画写生的重点,是艺术的描绘写生对象的真实形象,用色彩塑造形体和透视空间效果,而充分掌握、运用色彩是油画写生重中之重。

国画写生,重在抓取写生对象大的外在形象,强调神似,形体塑造讲究用笔用墨技巧,更追求画面的意境表达。国画写生的重点是取型与立意相结合,笔墨技巧是重点。


海洋的艺术空间


就两个画的类别的角度讲,二者从观感上来说,似乎是区别很大的。但就从写生上来讲,其实是一样的,造成观感巨大差异性的原因只是因为,文化环境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光从风景写生来说,却也都是同样的方式,同样的观察和描绘。

油画的方式和手法也是很多种的,就古典油画讲,精致和立体,意在尽力表现现实

的前提下,寻求艺术价值和艺术表现力。

国画的也分工笔和写意,而写意画的艺术表现力针对非专业内人士从观感上相对更高。

不过艺术的路走到一定的程度,还是殊途同归的,油画在国内的发展以冷军为首,兴起了写实的风潮,并不是说不好,也不是说没有艺术价值,但看国外的艺术家们,走到最后也都精简艺术语言,返璞归真,寻求抛除冗杂技法的艺术价值体现,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感受力,在某方面讲,这和国画写意山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举简单例子,譬如大卫霍克尼的油画,非专业内人士从观感上,就感觉和儿童画无异,可那种画给人一种感受力,那种感受力是无法在看到画第一时间说出口的,会让人驻足、凝视和思考。

而希施金的油画在非专业人士的的眼中就有一种,色调漂亮,精致,细节丰富的感觉,很具体,可以形容。

并没有说两者孰优孰劣,只是讲艺术价值体现在技法,但并不局限于技法,更多的,在于精神。

附上霍克尼和希施金的画作。








Ang2320


以油画风景写生对比国画山水写生可以区别出:



从观察景物的视觉方法不同。油画以焦点透视观察眼里的景物,国画却以散点透视观察所见到的景物。焦点透视近大远小,遵循自然规律,散点透视根据画面需要近可小远可大,遵从个人主观理念。

从构图布局上不同。油画严格按照眼里所见,真实客观反映物像,国画则是唯心的,高远、平远、深远构图,一切为了画面气息的需要。


从色彩运用方法上不同。油画颜料具有覆盖、堆砌的效果,使用起来丰富而鲜明,国画的色彩透明单纯,一张写生两到三种颜色既可,无覆盖性。

可以说,油画写生和国画写生从观察方法、构图布局、绘制过程等等完全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