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英国为什么要脱欧?

null147198478


英国要脱欧,这不是第一次。其实早在1975年,英国在加入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2年后,就曾动过脱欧的念头。当年度关于是否脱欧的民意测验中,68%的人回答yes,其中包括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官员。中左翼的工党,差点因此而分裂。

二战期间,欧洲各国遭受巨大创伤,战争结束10年后,经济上依然举步维艰。法国曾数次向英国提出要求,或者双方合并为一个国家,或者加入英联邦,尊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为国家元首,但最终都被英国拒绝。

为了抱团取暖,1957年,法国找到西德、比利时、意大利、卢森堡和荷兰,在罗马签署协议,成立了如今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他们希望通过经济和贸易合作,建立起统一的大市场共同发展,更重要的是,避免互相之间再次开战,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话。

当时美苏之间的对峙,战争的阴影无处不在。1963年,英国第一次申请加入欧共体,但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戴高乐认为,英国总是会和美国站在一边,而与欧洲离心离德。戴高乐对身边的人说,欧洲的游戏,只能欧洲人自己玩,不能带着假欧洲人英国玩。

戴高乐去世后,蓬皮杜上任。英国继续申请,终于在1973年加入了欧洲经济共同体。但是1975年,英国已经在是否退出欧洲经济共同体这一问题上摇摆不定。虽然英国最终留在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内,但是两者之间早已貌合神离。

1984年,英国与欧盟的紧张关系正式浮出水面。保守党首相撒切尔夫人,态度强硬地要减少向共同体缴纳的费用预算。当时,英国是欧洲经济共同体诸国中算不得富裕的国家,但每年缴纳的费用,却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

因为当时的英国农产品高度依赖欧洲进口,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农产品补贴,占总支出的70%。受到民众激烈批评的撒切尔政府,自然要大大缩减这笔预算。由此引发的矛盾是,英国的产品遭到共同体成员国的抵制,贸易摩擦时时发生。

1993年,欧洲经济共同体诸国,在荷兰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宣告欧盟成立。欧盟的目标,是要在政治、经济、贸易、外交、国防、公民身份和权利上,整合各个国家的政策,建立自由统一的大市场,并发行单一的货币―――欧元。

从欧盟成立之初,英国就没有打算进入这个统一自由的大市场,所以既没有加入欧元区,也非申根成员国家,并缺席欧盟许多统一行动。撒切尔夫人之后的英国首相约翰·梅杰,秉持的是相同的政策,与欧盟仍然若既若离。

其间,英国和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战,连续不断。如因疯牛病引发的牛肉大战,及后来的巧克力大战、蔬菜及植物油大战等等。在一些贸易战中,虽然欧洲法庭判定欧盟不得拒绝英国产品,但不少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和卢森堡,坚持贴上特制的标签,或限制销售。

2007年,“欧洲宪法条约”被否定,成员国不得不签署极负争议的《里斯本条约》,该条约给了欧盟更广泛的权力。时任英国首相戈登·布朗没有和其他26国的领袖一起,出席签字仪式及随后的庆祝仪式。英国人认为他没能在谈判中,最大限度地保护英国的利益。

英国与欧盟的分歧,日益扩大。到2013年,英国国内脱欧之声,已越来越成为主流。加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形势持续动荡,移民冲突越演越烈,几乎成为整个欧洲的危机。卡梅伦政府虽然与欧盟就相关问题展开了新的谈判,但成效不大。

激烈的争议之中,2016年,英国开始脱欧公投。超过3000万英国人参与了投票,51%的微弱多数主张脱欧。就地区而言,北爱尔兰和苏格兰赞成留在欧盟, 英格兰和威尔士主张脱欧。就这样,英国脱欧进入了倒计时。


世界真的很大


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来解释啊。

2007年 1英镑换15块多人民币,当时英国人来中国旅游,想买一个30块钱的东西只需要2镑钱。2019年1英镑换9块。那么同样来中国买一个30块钱的东西要花3磅多。

英国在欧美呆的时间越长,货币会被欧盟的经济拉的越低。等有一天拉平了,英镑就没用了,还不如用欧元呢。那整个英联邦加入欧元区吗?那个时候更麻烦。

不如赶紧脱欧,英镑对人民币可能能回到11或者12的样子。英国很多老百姓就是这么想的。而且这只是和中国比。



北京土著大叔陆先森


主要是加入欧盟后,英国人不但没有获得更多利益,反而出现的一些问题,使许多利益受到了损失。

一是要缴高额的会员费。英德法都是相当富裕国家。加入欧盟后,每年要拿出一大笔“会员费”,用以帮助和扶持经济条件较差的成员来发展和建设。而这笔款项是随着加入欧盟的时间增长而增加。2008年,英国拿出27亿英镑,到了2013年高达113亿英镑,合当时美元174亿。英国人觉得拿这么多钱划不来,如不在欧盟,可用这笔钱为英国国民搞福利。

二是限制了英国优势产业发展。加入欧盟后,对外贸易英国不占优势。英国的优势产业是金融与服务业,其中的一个大客户就是中国。但欧盟在与中国谈判中,首先考虑的是制造业,这样英国就没有制造业发达的德国占优。2014年德国对华出口总额超过74亿欧元,是英国对华出口的五倍多。所以,英国想脱欧,要求用“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来代替欧盟内的“区域自由贸易体系”,使英国的优势产业有优势。

三是移民问题突出。欧盟条约规定:凡是成员国必须遵循贸易自由、资本和服务自由以及人身行动自由的三项原则。这样一来欧盟穷国的民众,向条件好的欧洲国家偷渡,因此产生大量非法移民。这些年有超过1400万的欧盟成员国公民,生活在不是出生国的土地上。英国一直饱受移民涌入之苦,移民使犯罪等社会问题加剧。而且按欧盟法律他们可以合理合法地在英国生活和工作,并且按照欧盟的规定有权享受英国公民同样的福利。这是英国人难以接受的。

四是法律问题困扰。加入欧盟之后,英国的法律体系受到欧洲人权法院的挑战。按照欧洲人权法院的规定,英国无法向以前一样快速驱逐外国的犯罪者。英国政府要求,将英国法律体系同欧盟的法律分离,保护英国的法律独立性。

五是欧盟政策引发的社会性问题凸显。比如货币方面,次贷危机使欧元区国家的经济联系更紧了。这也就使依然持有独立货币的英国和瑞典这样的国家在货币问题上的话语权严重下降,更使英国不能充分发挥在金融方面的优势。

【下午历史茶】观点,请关注讨论!


下午历史茶


为什么英国要脱欧呢?

第一,英国作为老牌的日不落帝国,一直有着历史优越感,但是加入盟后,整个欧洲成为了一个整体,所有国家都是平等的,再也显不出英国高贵的头。

第二,一方面英国和其它欧洲发达国家一样,近年经济下滑,人们收入降底,引发不满。另一方面,英国作为发达国家,在欧盟会费分摊比例上却很高。引发英国民众不满,认为加入了欧盟吃了亏。

第三,近年来,美国和欧盟出现裂痕,并且渐行渐远。美国对欧盟的指责越来越多,做为美国的忠实盟友,英国脱离欧洲,有利于和美国保持良好关系,防止美国制裁欧盟时,把英国也夹带其中。

第四,英镑和美元在国际上有着同等的地位,加入欧盟,欧盟内部使用欧元结算,难以体现出英镑的优越性。

第五,在欧盟内部也存着分歧和矛盾。不光是英国要脱欧盟,另外还有别的国家有脱欧的打算。原因是老欧盟和新欧盟存在矛盾,欧盟统一后,许多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在内在欧盟内部自由流通。于是,东欧(新欧盟成员)低收入劳动力就向西欧(老欧盟成员国)高收入发达国家流动,侵占了老欧盟成员国民众的就业机会,引发民众不满,英国也是这样。

第六,欧盟内部西欧发达国,时不时总要对东欧欠发达的新成员国援助,也是引起西方发达国家民众不满的原因之一。

总之,英国脱欧是英国国内外多重因素影的结果,并非一单一事件造成的。


王儒枰


英国为什么要脱欧,这其实与当时英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因此绝不仅仅只是英国自身的责任,法国和德国在其中也扮演了跟不好的角色。

特别是英国在加入欧盟之后,虽然在经济上得到了一定的市场扩展空间,但是在政治上却始终被法、德两国来防范和抵制。这就使得如果英国想要在欧盟里待下去,就只能仰仗法、德两国的鼻息。而这种情况可以说是英国人难以接受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美国人看到了分裂欧盟的机会希望,并最终推动英国离开了欧盟。

英国是一个岛国,他在欧洲历史上针对大陆的策略,使得英国成为欧洲各大陆国家长期防范和抵制的国家。

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这个国家与欧洲大陆并不接壤,是一个靠近欧洲大陆的岛国,在欧洲的历史上,英国人与曾经的欧洲大陆霸主法国人,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中相互为敌、相互吞并,甚至有的时候一场战争就能打上一百年。所以对于欧洲大陆来说,英国人长期都是不受欢迎的对象,即使这种情况在进入工业革命之后也同样如此。

由于英国人始终不能在欧洲大陆获得立足点,因此为了加强其对欧洲大陆的影响力,英国人便开始在欧洲国家间的对抗中不断搅风搅雨,这也让英国从此赢得了欧洲大陆“搅屎棍”的称号。

在当时的欧洲大陆上,谁的国家势力弱,英国就帮谁打击对手;谁的国家势力强,英国就想方设法给这个国家制造麻烦,并想办法削弱这个国家的势力。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在欧洲历史上的数百年时间里,欧洲大陆各国一直都十分忌惮英国,而这种局面也同样延续到了二战之后。


比如在法国拿破仑时期,由于拿破仑的强力领导使得法国成为欧洲霸主,于是英国就联合普鲁士、奥地利、沙皇俄国等国家,数次建立起反法联盟并最终击败法国。同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也是这样,由于统一的德国国力强盛,于是英国就在一战中支持法国,并最终赢得了一战的胜利。

由于英国在国际外交上长期缺乏与欧洲大陆国家靠近的向心力,使得欧洲人始终不认可英国的伙伴身份,这种情况导致英国人始终认为自己是欧盟内的“二等公民”。

从二战以后法、德、意等六国在1951年建立欧共体时,没有让英国加入,我们就知道,欧洲人并没有把英国视作为自己的战略伙伴。

为什么英国在欧洲各国建立国家联盟时被排除在外,这一方面因为英国是联合国五常之一,在加入欧盟之后,会和法国和德国争夺在欧洲的话语权,导致法、德在欧盟内部的地位下降。

而在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欧洲的主要敌人-----美国,也是一个英语系国家,这让欧洲各国担心英国人是美国打入欧盟的“楔子”,如果英国在欧共体(欧盟)的话语权增强,将会让美国有机会通过英国插手欧盟事务。而这就违背了欧洲各国成立欧共体(欧盟)的初衷,即为了能够从政治领域帮助欧洲各国摆脱美国额束缚,为今后实现欧洲的完全独立,打好前期基础。

所以在英国加入欧盟这个问题上,欧洲各国特别是法、德两国,其实是相当有顾虑的,这就是为什么英国直到1973年才和丹麦、爱尔兰一起成为第二批加入欧共体的国家的原因。

虽然后来英国也加入了欧盟,但是对于法、德两国来说,他们需要英国在欧盟体系内承当起经济引擎的作用,但是却不希望英国借机谋求欧盟领导者的位置,因此在政治领域长期对英国予以抵制。

正是由于英国在欧盟政治体制内长期受到法、德两国打压的缘故,英国国家内部从一开始就有脱离欧盟的思潮,这种意见被美国抓住之后,便成为了英国脱欧的导火索。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英国在欧盟内部与法、德两国的裂痕加大,这股思潮最终演变成为了震惊世界的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事件。

2016年发生的英国脱欧事件,绝不应该被简单的描述成美国人的操纵和英国人的随性,这其中不仅包含了英国人在欧盟内部几十年里受到的“怨气”,也包含了英国人对未来的担忧。

对于2000年之后的英国来说,他对于自己国家将会走什么样道路,其实是十分迷茫的,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英国对欧盟前景的担忧。

因为为了打击和分裂欧盟,美国从1998年开始,就不断地通过经济、军事手段给欧盟制造麻烦,而欧盟却始终拿不出有效的反击手段,这迫使英国必须要为本国的未来多考虑一点,而不是再傻乎乎的跟着欧盟继续走下去。

况且如果仅仅是在欧盟内部成为法、德两国的“小老弟”的话,那么对于英国来说,这种方式的欧盟不加也罢,毕竟与欧盟比起来,美国才是世界的老大,放着世界老大的“小弟”不去做,却直愣愣的去跟着一个整天防着你的人后面混,我想不管是哪个国家,都是不甘心的。

再加上美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彻底同化了英联邦国家圈,这对于英国来说,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坏事就是他从此不能再在英联邦国家圈中说一不二,而好事则是只要英国甘心做小弟,那么美国就一定会尽力罩着他,毕竟英美两国同文同种,天然就具有国家联盟的属性,罩住了英国,美国就可以更稳固的掌控英联邦国家。


落下m


首先英国脱欧并不完全是民意的选择。大于70%的年轻人是反对脱欧的。在发达的大城市这个比例更高,甚至高于90%。但是由于投票规则的设定,要求必须连续在相同地址居住几年(好像是三年,记不清了)以上的居民才可以投票,这就造成了很多年轻人不符合投票资格。投票脱欧的人群组成很大一部分是老人,尤其是住在小地方的老人,他们信息不发达,脑子里还停留在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的阶段,他们对英国的现状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同时这一部分人也是受传统媒体影响最大的人群(报纸,电视)这里面主要有默多克这个传媒大亨的功劳,他是绝对的脱欧派。他甚至在采访中说过:他不管去哪个国家,都能得到当地领导人的尊敬(意思是他的话人家听),就只有在欧盟,人家不鸟他。所以他支持脱欧。还有一大部分支持脱欧的人群是移民!(可笑吧,尤其是允印度的移民)因为他们觉得如果英国脱欧了,每年的移民指标会多留个他们在印度的亲戚,原因就是这么简单。还有一部分支持脱欧的是富人,为了保护他们自己利益,而嘲讽的是,这些人都是有除了英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护照的,他们自己也并不住在英国!所以,这些人投票脱欧,是非常自私的,不客气的说,他们毁了英国的年轻一代!

好忘记说一点,我说这个俄粉们肯定要喷。但是普京在背后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利用网络媒体散步了很多假新闻,煽动蛊惑了很大一部分教育地下的人群支持脱欧。


Tao768


英国是欧洲最富的国家。比德、法都富。英国没有用欧元。有独立的英镑货币,如果有需要可以自己决定贬值或升值。欧盟成员国27个。如有问题需要全体成员国一致同意。这27个国家贫富差距太大,语言不一样,互相间没有什么互补优势。如希腊的国家债务危机爆发。只有德国有钱相救,其他国家都是无能为力。还有就是难民问题,德国说欢迎难民,现在又限制难民。难民里有很多isis 控怖分子,你很难发现。这些人对社会影响很大。一个控怖分子需要多少警察来監视他?而且许多欧洲的穷国的人越来越多的人都来到英国,带着一家老小来英国吃住医疗孩子上学都免费。这给英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他们从没有给英国交过税坐吃英国。欧盟成员国之间人员自由流动。人当然会去好的地方。英国富,也不能养全欧洲的穷国家人民?想得太好太容易了……欧洲一体化。国家穷富差距太大,原来的12个国家已经成为了经济共同体。就不应该扩大。现在的意大利也出现问题,欧盟一点办法都没有。意大利和中国签订协议,这才有望改变意大利的经济危机。希腊的经济危机也是中国出手,改变了希腊的经济。


YanYan184920861


对于像英国为什么要脱欧这样的国际性问题,涉及到太多国家与国家组织、国家与国家、政党与政党、政府与议会、还有不同社会阶级之间诸多的观念矛盾与利益冲突,根本不是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就能够阐述清楚的。

所以笔者只希望自己的片言只语能让大家对于整个事件有个大致的了解,并在思考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理解。

因为我一直都觉得,只有当我们开始去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格局才不会被局限在每日的柴米油盐。

脱欧的直接原因

早在1975年,欧盟还被称为欧共体的时候,英国就对是否要留在欧共体这一问题,发动过全民公投。而当时投票的结果是67%的民众选择留在欧共体。

虽然当时的英国并没有脱离欧共体,但我们仍可以看出英国与欧盟之间的矛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导致如今英国脱欧的最直接的原因,则是在2016年进行的第二次——关于英国是否要留在欧盟而发动的全民公投。

第二次全民公投的结果让很多人始料未及,甚至是组织公投的执政党领袖——卡梅伦。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卡梅伦在公投结果出来后就宣布辞职,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接连辞去其他职务,退出政坛。

所以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那次导致英国脱欧的全民公投。

卡梅伦发动脱欧公投有以下几个原因:

在卡梅伦接手保守党领袖的时候,党内有两派人士都对欧盟很不感冒。一派是质疑待在欧盟能否给英国带来益处的疑欧派;另一派则是已经认定英国继续待在欧盟只会对损害英国的国家利益的退欧派。

于是为了安抚这两派以便保持党内的团结,卡梅伦选择了全民公投。(毕竟当时他认为公投的结果肯定会是继续留在欧盟)

但质疑欧盟却不仅仅是党内人士。英国民众的日子越来越惨淡;贫富差距扩大导致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越发尖锐;失业率与恐怖袭击都让英国民众对于英国待在欧盟的未来抱着悲观的态度。

卡梅伦的做法也是为了顺应这种疑欧情绪,进一步争取支持率。


虽然英国与欧盟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但卡梅伦本身其实没想过要脱欧。他之所以宣布发动公投只是想对欧盟施压,以此获得更多的自主权。

英国对于欧盟来说是很重要的存在,光是英国缴纳的会费就每周就有两亿英镑左右。所以卡梅伦刚开始的时候对于施压还是很有自信的。

然而公投结果却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约52%的英国民众选择脱欧。

学者对投票的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愿意脱欧的都是收入较低、受教育水平也比较低的人群。

因为英国社会在经济危机与欧债危机的侵袭后,阶层的矛盾日益突出。脱欧派,利用人民对于现状的不满,通过宣传把内部矛盾转变为了外部矛盾。

那些贫困的英国人都以为自己贫困的原因是英国向欧盟缴纳了太多的会费。


真正的原因:

主权意识:英国议会的主权从1215年的《大宪章》开始确立,在之后的无数次革命或是改革中,唯一不变的就是英国对于议会的主权的尊重。

因为议会(议会的下议院是平民组成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着人民的意志,只有议会的权力得到保证,独裁才不会发生。英国的政府更是直接从议会中产生。

由此可见,议会就是英国人民的信仰。它既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又代表了国家的主权。

而欧盟倡导的欧洲一体化,势必会逐渐吞食成员国的主权。

从农业、贸易、货币到难民政策,英国向欧盟让渡了很多的权力。而这些让渡的权力有些时候却会危害英国的利益,特别是难民政策的制定。

虽然我们都宣扬人道主义精神,但从国家的层民上看,难民就是包袱。难民不仅会增加政府的开支、拖垮经济,甚至还会带来社会动荡。

难民危机也是大部分欧美国家都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



出于人道主义精神,欧美国家大都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山芋的温度,而不好把山芋扔掉。

欧洲的难民往往都是叙利亚、阿富汗、伊拉克等阿拉伯地区的人民。因为经受不住战乱与贫穷的摧残,所以用尽各种办法:偷渡也好、移民也罢,疯狂地向欧洲涌入。

除了位于西亚的阿拉伯还有北非地区。他们和欧洲之间只隔了一个地中海。所以对他们而言,去“人间天堂”只需要一张船票。

无数的难民疯了一样地涌入欧洲,以至于连偷渡行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欧洲的难民策略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当时正值第一次难民潮。欧盟声称各个成员国都有均摊难民的责任,山芋人人都得拿。

这样的声明刚一提出,就受到了一些国家的猛烈对抗,这里面自然也有英国。当时的难民政策推行实在缓慢。

第二个阶段,起源于2015年9月。人们在土耳其海滩上 发现了一个遇难的叙利亚难民小男孩的尸体。于是国际社会一致谴责欧洲国家对人道主义精神的蔑视。

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英国只能增加均摊到的需要安置的难民人数。


即便到了现在,因偷渡遇难地中海的难民人数仍在增加。今年7月的时候,就有一艘偷渡船在利比亚沿海地区倾覆,110人失踪。

这其实也和日益发展的偷渡行业密不可分……

第三个阶段,则是发生了更让人头疼的事件。

以15年巴黎的恐怖袭击事件与16年德国的大规模性侵事件为导火索,欧洲所有国家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进一步收紧了难民政策。

巴黎的恐怖袭击事件与德国科隆的大规模性侵事件的嫌犯都是难民。

难民的受教育水平甚至都没有,素质自然也是极低的。让这些人进入文明更为发达的社会,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治安问题:偷窃、抢夺、性侵甚至是恐怖袭击。

人道主义精神又一次遭到了质疑。人道主义危机也逐渐开始转变为政治危机。英国脱欧便是政治危机的体现。

难民不仅会影响社会治安,还会影响本国居民的就业。如今英美国家猛增的失业率,很大程度上是难民危机的余波,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为什么要修墙的原因之一。(挡住难民潮)



疑欧情绪

英国对欧盟一直都是三心二意。因为英国有着辉煌的历史(美国之前,是英国在称霸世界),所以他或多或少地瞧不起其他欧洲国家,自然也瞧不起欧洲国家构成的欧盟。

英国人认为即便是战后,英国还是有着强大的军事、政治影响力。他们之前加入欧盟是想要领导欧盟,然而如今却被欧盟牵着鼻子走。英国人自然会怀疑欧盟——这个由一堆小国与组成的组织有没有资格带领英国。

那些脱欧阵营的人也都认为欧盟拿了英国的钱与和主权,却没有让英国人过得更好。

欧债危机

说起西方国家,最令人羡慕的就是他们的福利制度。据说在欧洲一些国家,即便不工作也能靠社会救济过着中等水平的生活。

除了对劳资关系的纠偏以外,民粹主义也是福利制度只升不降的原因之一,民粹主义又是什么呢?

在欧洲,人们信奉民主,于是所有的政党想要执政,就得获得人民的支持。

而获得人民支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人民好处,也就是福利制度。所以一个政党想要上台执政,就不好削减福利制度,就算是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为了上台处理问题,甚至还得增加福利制度的支出。


这就使得某些生产力一般的国家,福利制度却好得惊人。(教育水平不高的民众往往缺少远见,但是他们却能决定什么政策会被推行,这就是民粹主义)

(PIIGS笨猪五国)以这几个字母开头的某些国家,国内的工业体系很糟糕。在经济萧条的时期根本没有多余的收入,只能靠债务解决国家因福利制度引起的过多的开支。

钱从哪里来?欧盟成员国向欧盟借钱,欧盟的钱大多数又是从英国、德国这些发达国家那里收取的。也就是说,英国待在欧盟就得出钱养那帮小弟。

这就让英国很不爽。经济危机之前,那些小弟靠着旅游业还能有些收入,勉强还英国钱。

经济危机之后,英国自己都负债累累,更何况那些因经济萧条旅游业惨淡而没有什么收入的国家?

外交政策

最后我们从英国的外交政策着眼,再来看一看英国脱欧。


二战之后,英国的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但在那之前,英国在欧洲乃至世界一直是老大,英国的外交政策也一直贯彻着扶弱抑强的原则。

并不是英国人喜欢匡扶正义,只是英国人害怕某国的实力增长会威胁到自己霸主的地位,所以才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帮助弱小的国家。

当英国发现自己在二战之后地位没有以前那么高了,很着急,就希望借助欧盟来掌控欧洲,顺便恢复昔日的地位。但是欧盟却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好搞定,自己反而还被欧盟牵着鼻子。


史之策


英国脱欧主要是在欧盟“吃亏了”

2016年6月23日英国公投通过脱欧决议,时任首相戴维·卡梅伦宣布辞职不玩了,作为吃瓜群众当时在家看电视得知此消息,和大部分人一样,出乎意料,毕竟欧盟这艘船已经开了20多年。

英国作为欧盟主要成员国,冒着“巨额分手费”“国家信用受损”等风险,坚持脱欧,究竟是为什么?

大部分不理解英国脱欧的朋友恐怕是认为欧洲还是那个高贵富有安逸的欧洲,实际上当今的欧盟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好,希腊债务危机,巴黎恐怖袭击,数百万难民潮,欧盟已经是一艘多处漏水的“破船”,而船上的富国希望穷国扔掉一些“包袱”,比如希望希腊减少福利削减预算,而穷国希望富国出钱帮助修补“经济舱”的漏洞,英国觉得没道理牺牲自己国民的福利去堵这个无底洞,自己坐小船跑了。

智猪博弈下英国的选择

2008年,英国支付给欧盟27亿英镑,作为欧盟机构的开支和扶持弱小成员国的资金。到了2013年这笔钱打到了113亿英镑,英国人认为脱离欧盟之后,可以更有效的运用这笔资金来增加英国国民的福利待遇。

从投票的结果上也可以看出,不赞成脱欧的都是年轻人,认为欧盟通关往来就业便利,同意脱欧的都是年长者,他们认为现在的福利确实不如以前,而年轻人是不知道“以前的好”。

要知道即使在一个国家,不同的省份的社保都是独立缴纳和支付的,如果把北京和河北的社保账户合并,统分统付,恐怕北京也是不愿意的。想明白“智猪博弈”这一点,就不难理解英国的选择。

德国说了算

欧盟主要是德国说了算,主要的政策都是德国主导,而英国作为大国肯定是不愿意说了不算还要出大笔会费的。

这笔欧盟的“会员费”只是欧盟经济账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英国更在意的是欧盟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对英国进行的“整体式捆绑”。

举个例子,英国的优势产业越来越从制造业转向金融与服务业,其中一个大客户是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但欧盟和中国进行的自由贸易谈判中将制造业放在头等优先的地位。这导致了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作为制造业领军者的德国大量获益。根据统计,德国2014年对华出口总额超过74亿欧元,是英国对华出口的五倍多。

移民问题

还有一个争议的关键点是移民问题,欧盟条约规定凡是加盟国必须遵循三项自由原则:贸易自由,资本和服务自由以及人身行动自由。

这就使得加入欧盟的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比如东欧国家,以及偷渡到条件较宽松的欧洲国家,产生大量非法移民。他们合法的在英国领土上生活和工作。据估算总共有超过1400万的欧盟成员国公民,生活在不是出生国的土地上。英国本身则一直在饱受大量来自前苏联加盟国公民涌入的烦恼,移民加剧了犯罪等社会问题,并且按照欧盟的规定有权享受英国的福利。这也是大多数英国人难以忍受的。


十分有财


为什么英国要脱欧?

英国脱欧,是在2016年举行脱欧公投中获通过的!最终脱欧,需欧盟各成员国,一致举手表决才会生效!

英国曾经是一个雄霸世界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二次世界大战,以顽强抵抗法西斯德国军队之壮举,而令世界瞩目惊叹!

欧盟是由几十个国家组成的欧洲联盟,决定一件事,须经所有欧盟成员国统一表决。由于各国利益不尽相同,同时内部又有很多法规限制,每次表决,难免有些机遇不得不被动放弃,甚至有些国家主权或利益要受到损害!

一,曾经兴盛的英国,惯于特立独行,很不情愿受欧盟法规的束缚,不愿低下自认为高贵的头颅,同时也意识到欧盟的法规条律限制了其国家的发展!

二,欧盟内部,各成员国需缴纳巨额会费,英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先进发达国家,所缴纳会费数额相对较大,这些会费大都扶植了欧盟内部一些弱小国家;脱欧后,这些钱不用缴了,可作为英国人的福利用途。还有就是欧盟一些贫弱国家的难民涌入,增加了英国的负担…!

英国本不是一个欧元区国家,一直保持着自己的老牌货币,英磅。另外,英联邦也是有生气有潜力的资源,脱欧后,可以充分自由的,挖掘其潜力,发挥其作用。摆脱欧盟太多的监管法规,降低其生产领域的成本,使英联邦经济体系更有作为,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总之,英国脱欧主要源于,自身利益的权衡和考量,以重新找回当初的自信与强大!

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