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如何看待“书法基础不好,就学不好国画”这样的观点?

影影圈圈


古人说过“书画同源”,书画出于同一源头,但书法和绘画的学习路径并不完全一样,值得注意了,是并不完全一样,也就是存在一样的地方。绘画是一种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注重写意,也讲“像物象”,讲“外师造化”,就是以大自然为师,问题来了:你如何看待“书法基础不好,就学不好国画”这样的观点?



书法基础不好,就学不好国画

开篇已说,书画同源,书法绘画出于同一源头,有记载,最早写字的方式就是画画,语言产生以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和密切,可是话说出口,可能很快就从人的记忆中消失了,生活中还有各种重要的经验、事情,不方便都用脑袋来记,


于是古人就对照着世间的事物画成图画,用这些图画做记录,这些图画孕育了最古老的汉字,汉字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书法就是以汉字作为表现对象,以笔为创作工具,是一门独特的线条造型艺术,而绘画又与汉字紧密相连,自然书法就与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

之所以说,书法基础不好,就学不好国画,那是因为书法与国画同用“笔法”,书法讲究“笔墨文化”,国画也是讲究“笔墨文化”,而且中国画注重写意,这和书法的笔意(表现出自然的情趣、人文的修养和高尚的人品)有异曲同工之妙,书法和国画两者都属于线条艺术,



经过上段的叙述,就可以明白书法和国画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了,而且,我们再欣赏一幅狂草书法时,就可以明显的看出,它像一幅画,这就是最形象的理解了,书法的点画结构,和国画的构图形神相似,综上所述,这就是书法基础不好,就学不好国画的原因。


诗夜城主


“书法基础不好,就学不好国画”,我认为这种说法完全正确。

在我国艺术理论体系里,有“书画同源”一说,这个词汇有两层意思,一说书法与绘画的源头是一致的,它们在远古时期是一体的,最早的文字本身就是象形图画。

二是说书法与绘画在用笔,构图等方面是一致的,绘画的许多笔法传承于书法。



第二层意思恰好是证明书法基础不好,而无法画好国画的证据。

书法虽然以方块汉字为骨架,汉字本身具有结构美,造型美的特征,但撑起书法骨架的基本元素却是笔画,也称为线条,每一个汉字的笔画或线条,无非就是,点,横,竖,撇,挪,弯勾这些单位构成,它们的起笔,运笔,收笔,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就破坏了书法的结构美。



有些书法家为了把笔画写的活泼灵动,使整个字体看起来有趣味和耐看,会模仿自然界中的一些非常具有美感的线条。

如“屋漏痕”,是雨水贴着墙面的同一个位置长期流下时,会在墙面形成一条看起来弯弯曲曲,但很有韧性的线条,体现在书法中,就是写竖划时,手在抖动的同时,把毛笔一提一按,让笔锋在纸张上形成一种特别的书法线条。



屋漏痕线条虽然从书法中发明出来,但被广泛应用到了国画的笔法中,主要用来塑造物象的轮廓线,起到强化造型的作用。

比如,一些藤条老树,表面粗糙,斑驳陆离,若用“线性十八描”来勾勒轮廓线,勾出的线条会过于纤细,难以体现出它们的特质,若改用书法中屋漏痕线条来画树干,树枝,最起码在视觉印象上,是符合原貌的,在精神表现力上,也很贴近本质。



当国画水准达到一定高度,若再想取得实质上的突破,必须从书法用笔中吸收一些感触,促使得到启发,进而完成创新。

像我们熟悉的20世纪国画大师吴昌硕,之所以能开一代画风,成为人人学习的楷模,根本原因是他对书法与绘画都有很深刻的钻研,在这两方面都是大师,能把两者融合。尤其他把篆书的金石味融进花鸟画的创作后,开启了国画的雄强之风和高雅格调,盘活了国画的生机。


鸿鹄迎罡


我觉得是这样的,书法基础不好,最起码写意花鸟是画不好的,最起码画不到一个很高的层次,写意花鸟的很多笔法都是和毛笔书法相通的,能否熟练自如的掌控毛笔是关键。

1、书法基础不好,能够画好画,但是画不到一个很高的层次。或者说国画高手都是书法高手。

中国的文人画历来讲究书画不分家,好的画家书法一般都很好,书法家大部分也都会画两笔。而绘画的高手,一般也都是书法高手。历史上的唐伯虎、文征明、赵孟頫,近代的黄宾虹、潘天寿、启功等等都是书画双有的大家。

启功先生画竹子

这主要的原因是,一方面书法是文人画家的必备,书法写不好很难成为一个文人,尤其是在古代,更不要说是文人画家了,这也形成了一个传统,就是文人画家一定要会书法,书法家也都会去学习一下绘画,一直到现在也是这样,我的国画启蒙老师就成不断的感慨,自己的书法不是很好,年轻的时候临帖少了,一位画家却经常感叹自己的书法不是很理想,这是学习西方画的画家所不能理解的,这里面除了技法,还有文化和传统的因素在。


黄宾虹的画

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在技法上确实有一定的相通性,扎实的书法用笔对于绘画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大写意花鸟画,更需要扎实的笔墨功夫,传统的书法临帖,能够很好的训练毛笔的掌控能力,对于绘画有一定的帮助。

黄宾虹的书法

2、书法写的好,未必能够画好,但是如果学画,相对来说会容易一些。

但是这也不意味着能否把书法练好,画就能画好,要不然所有的书法家都成了画家了,只是说有了一定的书法功底,学起绘画来相对会容易一些,这也是很多国画老师喜欢教一些书法基础好的学生。

3、但无论如何,书法和绘画属于两个门类,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想要把其中一项做好,还是要单独用功,其它的方面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启功先生书法

很多书法家或者画家喜欢创新,认为既然书画不分家,不如把二者融合一下,结果却写出或者画出一种不伦不类的作品来,沦为江湖路数,虽然书法和绘画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二者仍然是相对独立的,以书法的技法绘画尚可,但是如果以画入书,就有一点不伦不类了。

你觉得呢?你认为书法基础不好就学不好国画吗?欢迎留言讨论。

喜欢书法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不二斋,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不二斋


这种观点只是书画关系传统认识的一个方面,并不能代表全部,书是书,画是画,如果说书法基础好,对国画有帮助才更准确。

传统的观点有书画同源的认识,但只是指绘画和书法源于一处,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并不是同样,当然由于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的确有很多相同之中,这种说法只能说是书画之间的一种关系。

第一书画合璧同根同源

中国画与中国书法相同点很多就不赘述了,其最重要的是三方面

书画同"形"源,书画同"神"源,书画同"心"源

对书画同源的"源"字,除最初的起源一解外,还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不仅在于其形式的美,更在于其蕴含的抒情的艺术意境,具有相同的神髓、意境之源,是为了人们表达思想、直抒胸臆的桥梁,成为人们宣泄感情的工具。

另外,中国画有诗书画印四绝,好的书法自然对画是一种提升和补充, 书入了画,既能丰富画面内容,又能扩大画面境界,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 构成中国画的另一种形式美。


第二书圣只是书圣,画圣却另有其人

但却绝不能说没有好的书法基础,就画不好画。

首先,“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的认识,并非是画中某笔像篆书某笔像草书,就是提出须知书画本来同的元代书画家赵孟頫,也是讲绘画用笔与书法用笔有相通之处,强调的是“通”,而没有讲谁是谁的基础。

另外,在宋代以前,画上是很少题字的,那时虽然也有题画诗,却不是写在画面上的。到了宋代,才有一些诗人兼书法家的画家,开始在自己作的画上书一段题记或一首诗。

还有,中国书画历史长河中,的确有很多书画都好的大家,但更多的是,书法和绘画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如果按照问题的逻辑,那么宋以前的画都不是好画,那些大书法家也应该都是大画家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书圣只是书圣,画圣却另有其人。

第三书是书画是画

术业有专攻,再多的相通也只能是借鉴而不是代替。真正理解书法用笔的要领,理解绘画用笔的要诀自然会方便些,若不得要领,恐怕写字也会陷入描画的误区。

而国画也自然有书法没有的规律,比如造型比如色彩,

中国画不只有知白守黑的水晕墨章,也有谢赫六法的随类赋彩,中国绘画也称丹青,可见色彩在国画中的重要地位。

当然,既然是绘画就离不开造型,虽然中国画讲的是神似,似与不似,但归根到底还是至少要似,何况还有雅致细腻的工笔画。

所以说,书法与绘画可以互相影响借鉴,这是毋庸讳言的,而这种借鉴与影响与书画之外的其他艺术形式对书画的影响本质上是一样的,并不是谁为谁基础的问题。


红梅工笔佛画


作为一个国画工作者,我怎么说呢?现在很多人没写字,没练习书法,国画照样画,还画的挺来劲。

在当代,书法基础不好,就学不好国画的观点得改一改,与时俱进改一改。现在的国画不需要“写”,能画则成,特别是能制作,照样可以画出很“成功”的国画。虽然我不赞成国画制作,当代,一切是为了出彩,博眼球,制作出来的国画高大上啊!


陈会衡山水画局部

原本书画同源,国画和书法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古时候的文人骚客,能写既能画,书法是国画的坚实基础。还有,国画里独有的意境,意到笔不到的审美理念,是一种充分的抽象思维,带来给欣赏者无尽的遐想。国画如果没有书法的书写性,也就失去了中国画的精髓,失去了中国画的人文关照。


陈会衡山水画局部

学习国画,要练习书法,具有书法功底的国画家,创作出来的国画有韵味,是一种带有思想意韵的高级境界。

陈会衡山水画局部


陈庄水墨画家


书画同源,是自古以来的讲法。但随着中国画的发展,各种流派、画风纷呈,百花齐放,中国画已发展出很多种画法了。

按近代很多国画作品来说,书法基础是国画的基础的一部份,但不是必要的基础。而且纵观现代国画的用笔、用墨,比书法的用笔、用墨要复杂很多,丰富很多。如皴擦、渲染的笔法,泼墨、破墨等用墨,都是书法中没有的。

所以总结一下:

“书法基础不好,就学不好国画”在传统某种类型的国画国法中,是适用的。

但在现代的很多国画画法中,是不适用的。特别是近代的一些水墨名家,发展出很多各种各样和画法,都与书法基础没有太大关系。在这类作品中,“书法基础”好,只能作到“增色”作用,“书法基础不好”照样能成画。


西江艺苑


说句真心话!书法没有国画线条丰富!只不过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作为书法,因为没有墨了,笔破开了,最后也是要把笔合起来的,始终追求的是中锋行笔,也是高级线条,所谓出乎意料!而就这一点来说,国画线条显然是达不到的……

而作为国画创作,要表现山的雄伟,前后左右四面立势,要表现花的前后明暗,要浓淡变化,要表现人物的衣褶和皮肤皱纹,需要中锋侧锋浓暗相兼,只是中锋行笔就不行了!这也是画画的人书法可能很好,而书法好的人未必画画。

而书法好的人一旦学画,水平有可能会很高,那也是要书法水平很高的人,因为必须懂破笔又会收拢笔锋!


昆仑飞廉



“书法基础不好,就学不好国画。”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书画同源”,顾名思义,指汉字原是象形文字,即本身也是一种画,所以在高古年代写字和绘画实际并无多大差别。



  • 尽管现在书法和国画已经有明确的区分,但是把书法的笔法和绘画的笔法相比较,可以看出,不仅它们使用的材料和工具相同,对笔法的内涵和外在的表现也相同,甚至对笔法的审美观念也有非常多的相同之处。譬如中锋用笔、一波三折、藏头护尾等线条的写法或绘法;譬如枯湿浓淡、墨分五色、新墨与宿墨之墨法等等,在书法或者绘画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 有了自如的书法控笔、调墨能力,再学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就会得心应手,轻车熟路。



文字本身也是一种图形,也有简单繁复,凝聚舒展,高矮大小,庄严婀娜等美学因素需要进行设计和调和。书法的字法或者说字形结构以及章法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同样对提高国画的造型、构图能力,有相当大的助力作用。

绘画的题款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还需要写的一手好字,刻一枚好印,方能显出作者全面而扎实的传统功力。



国画审美和书法审美的许多价值观是相同的,譬如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经营位置等等。

书法的审美境界高,也会促进绘画的审美境界更快提升。


闻道深般若


书画同源,这样的关点在学绘画以达共识。如果说书法基础不好,就学不好国画。这个关点我认为还不完全正确。大家都知道写好书法的人不一定会画好画,但是画好画的人,可以写好书法。

以上关点就产生了新的问题,是先打好书法基础后在学囯画呢?还是先学国画后在研究书法呢?实际上有很多的人都是先爱上国画,学习国画,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技艺,才懂的书画同源的真谛。才懂的什么是笔墨,才懂的要从书法来提高技艺,才懂的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休养,学习诗书等等,来提高自己绘画的整体境界。

有些知识都是在,顺其自然当中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不断吸收各种知识,使其达到更高的境界。





伴雲堂


中国画和书法实用的毛笔是相同的工具,甚至有写技法都是相同的,在基本的画理和用笔技法是也有共同之处,再者,书法和绘画作品本身是一体的,所以学习中国绘画就一定要有毛笔书法的基本功,这不仅仅是绘画作品的落款问题,还有线条的形质问题,气韵格调,用笔用墨问题。从技法上来说,如留白问题,计白当黑,奇趣乃生,这种技法理论在古代的书法和绘画中就是同用的,除了没骨画法和皴然以外几乎都是相同的。不过现代一些画家的,特别是接触了西方绘画训练的画家取势在毛笔书法方面有所缺失。书法的功夫远不如绘画功夫。这种尴尬启功先生早年有曾经遇到过。

中国画好书法实用的毛笔工具是一样的,笔墨纸砚有是一样的,文化背景也是共同的,并且书法的从汉字造字之初就会绘画有不解之源,不象西方绘画的素描和写生。

中国绘画艺术没有好的毛笔书法功夫,整体的文化格调就会不高,有显得不过完善完美。

实际上是我们古代的大画家的绘画和书法本身就是同步的,并且几乎是绘画书法,都是精通和擅长,甚至包括诗词其他传统国学修养。书法之所以是书法和艺术,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艺术,而不是简单到写字,绘画同样如此,即是艺术也是文化。书法可以单独成为作品,而绘画没有与作品适应的书法毕竟是一个大的缺陷,而且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所以一些有眼光的书法家一直都在提倡中国画家一定要学好毛笔书法,特别那些几乎完全以西方绘画理论和技法创作中国画的画家,更需要这方面的功夫和修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