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杜甫最著名的五言律诗之一,前四句皆为千古名句,整篇更是绝佳

唐肃宗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杜甫人在泰州。这一年九月份,史明思的军队攻陷了汴州,向西挺近洛阳,于是山东、河南等地区,皆陷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零星分散在战乱地区。正是由于战乱,杜甫与他们音信不通,所以,对于弟弟们的思念之情和担忧之意,杜甫无日不在心头。

杜甫最著名的五言律诗之一,前四句皆为千古名句,整篇更是绝佳

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写下了一首千古著名的诗作,这便是下面这首《月夜忆舍弟》。在唐宋诗词中,对于亲友的怀念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因为写得极多,所以很容易陷入俗套,要想流传千古,不仅要感情真挚,还要在表现手法上有读到之处,无疑,杜甫是满足这两个特点的。其大家本色,在此诗中便能体验到。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首二句便突兀不平,“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虽然是在“月夜”忆舍弟的情绪中写下这首诗的,但是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季边塞的萧条画面:宵禁以后,路上绝少人行,边塞地区,秋雁声与戍鼓声交织成一片。所见所闻,皆是荒凉一片,这是“月夜”的背景。开头两句主要为我们渲染了浓重且悲凉的气氛,成为著名的名句。

杜甫最著名的五言律诗之一,前四句皆为千古名句,整篇更是绝佳

之后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既是写景,也是点明时令。正当白露节气,寒意无限,而在杜甫看来,似乎今夜的月亮不如家乡的明亮。这是十分著名的千古名句,杜甫显然在这里加入了强烈的感情,要知道,月亮就是那个月亮,如何家乡的最明?可是杜甫却偏偏这么认为,正是因为他对故乡充满了强烈的感情啊,就像我们平时提起故乡的东西,总觉得是最好的。杜甫实在是说出了我们心中最想说的话,同样是写月亮,此处却令人称绝,这便是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笔力。

杜甫最著名的五言律诗之一,前四句皆为千古名句,整篇更是绝佳

由此过渡,诗人自然转向抒情,“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杜甫在这月夜中,想起弟兄们,自然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以沉痛的语气说出了这样的话:兄弟分散,天各一方,而且战乱频繁,不知是生是死。令人肝肠寸断,战乱的苦难,此处可见。

到了结尾,杜甫进一步抒发自己内心的忧虑心情,“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由于分散无定,平常寄书还常常到不了,更何况是现在这种战乱时期呢?生死之事,就更难预料了!杜甫这不是第一次抒发这种感情,像他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也是此意,令人不忍卒读。

杜甫最著名的五言律诗之一,前四句皆为千古名句,整篇更是绝佳

杜甫的这首诗,章法井然,结构严谨,开头四句看似写景,似乎与“忆舍弟”无关,但是却句句有情,引起人无限思念之意。后四句转而抒情,也十分自然,令人读之落泪。在安史之乱的混战中,杜甫颠沛流离,既有家愁又有国愁,千头万绪一起涌来,使他写下了无数像这样的著名诗作,凄楚感人,沉郁顿挫,千百年后我们读来,也不禁为之动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