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评价百年战争?

双人一横


说起欧洲历史,就绕不开英国、法国这两个欧洲国家,这两个隔海相望的欧洲国家在中世纪曾爆发过一场著名的战争——

百年战争。想必大家对英法百年战争都有所耳闻,这场世界上历时最久的战争,将英法两国人民都拖入了巨大的灾难之中。但你能想到,这场战争的爆发仅仅是因为一对夫妻关系不睦么?今天笔者给大家讲述英法百年战争的历史原因,看完之后不禁让人感叹历史的奇妙。

在阅读文章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欧洲国家的领地制度,和我们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欧洲国家的领地归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领主的意思。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件事情了。

1131年,法国小王菲利普夭折,菲利普的弟弟路易七世不得不坐上法国国王的位子,这时路易七世才十一岁,但他却一直居住在皇家教堂学习教义,从小被当作大主教培养,这次接任国王实在是无奈之举。路易七世当上法国国王之后,迎娶了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诺,埃莉诺是法兰西国内的大诸侯,她的嫁妆就是她名下的阿基谭公国。

路易七世从小生长在修道院性格沉闷、虔诚,甚至将男欢女爱视为罪恶,每次和埃莉诺行房事之后都会痛哭忏悔,他把与埃莉诺的结合视为折磨,唯一的愿望就是早点让埃莉诺怀孕,生一个皇子好结束这种生活。

埃莉诺在这种生活下连续生了两个女儿,路易七世本来对埃莉诺的第二次怀孕抱有很大期望,但二女儿的诞生让两人的关系降到了冰点。1152年,路易七世向教宗提出要和埃莉诺离婚。离婚之后,埃莉诺的封国不再归路易七世统治。

教宗同意了路易七世的请求,结束婚姻后,埃莉诺返回了自己的封国。这位身价不菲的前王后立刻受到许多贵族的追求。仅仅六周,埃莉诺就与当时的诺曼底公爵、未来的英国国王亨利二世再婚了。两年后的1154年10月25日,英国国王斯蒂芬去世,埃莉诺的新丈夫继承英国王位,两人的封国也被划归到了英国的统治下,这一下路易七世可坐不住了,因为他们两人几乎卷走了半个法国。

更要命的是,埃莉诺嫁给亨利二世之后,一连生了四个儿子,全欧洲的贵族都开始嘲笑他,这可把路易七世气的要死。于是路易七世计划家仇国恨一起报,向亨利二世开战,结果却被打的惨败,毕竟这时的英国领土可比法国大多了。

就这样,英法两个国家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有了战争的目标。从这时一直到1337年百年战争正式爆发前,英法两国之间的大小冲突就没有停过。但对法国来说幸运的是,虽然路易七世没有什么本事,但他的儿子腓力二世却是一个明君,法国在腓力二世的统治下渐渐收回一部分领土。

1337年百年战争正式爆发,战争总共持续了116年,一直处于下风的法国最终在圣女贞德的带领下成功战胜英国,把英国赶出了法国,英国也失去了所有欧洲大陆的领土,彻底变成了一个岛国。

这场战争使英法失去了三分之一、将近千万的人口,起因却只因为一对夫妻关系的不和睦。贵族们把国家视为私产,肆意分割,为了自己的利益挑起战争。在战争中贵族们却躲在坚固城堡中免于战火,平民却必须拿上武器去和敌人战斗。伏尔泰这样形容百年战争,“百年战争是一场持续百年的屠杀游戏。当两国的皇族及贵族为了自己所夺得的利益而庆祝的时候,那些痛失家园及亲人的无辜平民却只能在无声地痛哭。战争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


邓海春


英法百年战争1066年的诺曼征服战争使诺曼王朝在英国建立了统治,英法两国从此结成了姻亲,但双方仍存在许多矛盾,争夺英国在大陆上的领地,一直是双方斗争的一个焦点。

另外,商业经济在西欧迅速发展,尤其是毛纺业的发展使法国境内的佛兰德尔和阿基坦地区变成了聚宝盆,它的羊毛来自英国,法国无法单独控制这一地区,英国又垂涎这里的财富,双方对领地与财富的贪婪欲望,终于演变成了战争。

1328年2月,法国国王查理四世去世,他的侄子腓力继承了王位,史称腓力六世。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不服,以查理四世外孙的身份要求继承法国王位。腓力六世为了消除这个威胁,于1337年授意弗兰德斯伯爵带领5000土兵占领了加特森岛,切断了英国与弗兰德尔的联系。爱德华三世也不甘示弱,发动英军击溃了加特森岛的法军。积聚在双方内心的矛盾与怒火终于爆发,并由此引发了战争。从这一刻开始,双方断断续续打了100多年。

1337~1424年是战争的第一个时期,主要是两国封建统治阶级之间争夺王位和领地的战争。加特森战役拉开了英法战争的序幕,英军取得胜利以后,爱德华三世信心大增,他怀着无比的愤怒亲征弗兰德尔,深入法国西北部。1340年6月,双方在斯勒伊斯海上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法国军队被击溃。此后的十几年间,法军的失败一直挥之不去,克雷西战役和普瓦提埃战役一度给予法国军队沉重的打击。1360年,在胜利的喜悦中,爱德华三世接受了法国的停战请求,将卢瓦尔河至比利牛斯山以南的领土揣入了自己的腰包。法国不会永远消沉。

查理五世登基基以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立志收复失去的领土。他改革军事,取消骑士团,建立了以雇佣步兵为核心的野战炮兵和舰队。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于1368年重新挑起战争,先后几次给予英军致命打击,收复了部分领地,将英军赶到沿海一带。但是,这位英明的国王不能和身体抗争,很快就去世了。此后,法国陷入权力争夺时期,形成以奥尔良公爵和勃艮第公爵为首的两大集团。英国也爆发了沃特泰勒起义,战争被搁置下来。一直到1415年,英国趁着法国内江之机重新发动战争,阿金库尔一战,法军惨败,陷人了被瓜分的局面。英国侵略者纷纷而来,法国人民遭受了沉重的灾难,战争性质由王位争夺战变成了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第二个时期的战争发生在1429-1453年,主要是法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1429年,奥尔良巾帼英雄贞德带领人民奋起反抗英国的侵略,誓死捍卫奥尔良城。法国各地人民纷纷揭竿而起,连同政府军队一道给予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救亡之歌。在全国军民的努力下,法国相继收复了被英军占领的大片土地。1453年10月19日,法军收复波尔多,至此此,英国在法国的领地只剩加来一地。其实这场战争谁胜谁负也许不是最主要的,对人民造成的灾难才是最主要和最可怕的。116年的英法百年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的伤害是无法估计的,奥尔良姑娘贞德所唤起的那一份爱国心,将永远是法国人民最骄傲的精神财富。


凡尘静流


一三三七年,英王自称法兰西国王,从而导致英法之间的战争正式爆发。这场战争一直延续到一四五三年,史称"百年战争"。英法百年战争大致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337一1360年),法军屡战屡败,在普瓦提埃战役中,法王约翰二世被俘,客死伦敦。第二阶段(1369一1396年),法军反攻,恢复大部分失地,英军只剩下沿海少数据点。第三阶段(14I5一1453年),英军又重新攻占北部半个法国,法国人民在女英雄贞德的带领下,奋起反击,收复了北部的一些城市,贞徳牺牲后,法军士气反而大增,迫使英军节节败退。一四五三年,英国除仍占领加莱港外,法国领土全部收复,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告终。百年战争的胜利是法国统一的关键步骤,此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加强。路易十一时期,以巴黎为中心的国内市场开始形成。共同经历、共同文化、共同历史所形成的共同心理状态,成为统一的法兰西民族形成的标志。法兰西国家就是这个统一民族的国家。而英国百年战争失败之后,两个贵族集团矛盾激化,一四五五年至一四八五年又牵延了三十年的"红白玫瑰战争"。亨利七世即位后才结束战争,建立起君主专制的统治。到十五世纪末,开始形成近代的英吉利民族和这个民族的独立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