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新春,疫情来袭
你们放弃团聚投入到战“疫”第一线
不漏一车一人
24小时守护城市第一道关卡
“付小维、祝娇、葛红梦人到齐了,出发!”2月1日晚11点20分,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的门诊楼前,带队组长陈依建迅速点完名,包括自己在内的4名医护人员立即上车赶往咸阳北高速口,替换0点下班的另一组医护人员,开启他们的深夜执勤。
1月27日(正月初三)早晨8点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第一组医护人员驻扎咸阳北口,开始承担抗击疫情期间入城车辆人员的检测任务,接下来的每一天,3组12名医护人员24小时无缝对接,在阴冷清晨、彻骨的冬夜,冒着未知感染的风险,替我们把危险挡在身前,守护这座城市。
晚11点40分:陈依建这组到达,看见出口寒风中矗立的同事,他们小跑进入临时搭建的帐篷工作室,迅速穿戴防护用品。“现在医疗防护物资紧缺,所以,我们的防护服都是消毒重复使用,衣服比较削薄,穿脱要很仔细。”防护服要套在厚重的羽绒服,但是他们手脚麻利,护士葛红梦迅速穿好防护服,帮其他同事拿出胶皮手套、头套、护目镜,“咱们快点换,估计他们已经冻得够呛了。”说完,率先走出去。
晚11点50分:两组医护人员进行简单交接,记者注意到,从早上8点截至到交接班时,进入咸阳的外地牌照车144辆,37.3度以上的人员没有。“我们只登记外地车辆,目前也已经逐渐进入了车辆返程的高峰,进城的车辆主要也以小车为主。”护士付小维说。
晚11点55分:接班的4名队员已经全部就位置,两名站在高速出口,一名在登记站,一名在温度复检站。
凌晨0点15分:第一辆小车从高速口出来,在执勤交警的指引下缓慢停靠并摇下车窗,葛红梦和同组的祝娇赶紧上前测量体温。“请先把口罩戴上”“额头稍微伸出窗外一点”“从哪里过来的”“有没有和湖北人接触过”“好了,都很正常,进城下车后一定要戴上口罩”,检测流程完后,车辆放行。每一辆车,他们都要完成这样的流程,如果遇到体温在37.3以上的乘客,他们要立即引导至体温复检区域,交给另外的组员用水银体温计重新准确测量。
“车辆人员体温检测的高峰时段集中在中午12点至下午4点的班,这4个小时我们一分钟都停不下来。”祝娇说,喝水的时间都没有,站的脚疼,简单几句话但是重复得口干舌燥。
然而采访中,和脚疼、嘴干、熬夜比起来,医护人员告诉记者,这都不算什么,最需要克服的困难是半夜值班寒冷的温度。“真的太冷了,高速出口又不能离人,实在太冷就只能原地跺脚,手上胶皮手套外加了一层线手套还是冷,换班时每个人手都是通红。”祝娇告诉记者,得知这一情况后院里立即给他们配了耳套,还有简单的取暖设施,实在坚持不住可以稍微替换去暖和一会。
凌晨0点30分:陆续又出来3辆车,重复之前的操作,其中一辆车上的大妈测完体温对着医护人员忍不住说到:“这么晚了,天气冷注意保护好自己,太辛苦了,谢谢你们!”“没什么阿姨,您记得下车戴好口罩”。医护人员们说,坚守这些天,让他们最温暖最记忆犹新的话就是,很多乘客说的“你们辛苦啦,谢谢你们!”
当晚的采访中,正赶上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的相关负责人过来看望夜间值班的医护人员。听到医护人员的话语,院长张海涛说,他真为这群80、90后的白衣战士骄傲。“3个小组每天每组要执勤8个小时,4小时一个交班,每个小组都是由一名医生和3个护士组成,而且选派到这里的医生均是中级职称以上的,护士是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张海涛说,之所以安排比较有经验和能力的医务人员,就是要让他们为咱们咸阳的老百姓把好第一道关卡。
目前,医用物资还是紧张,但是医院尽可能先保证这里医务人员的用量,也为他们尽可能提供食物简餐、取暖设施等后勤保障,院领导还会隔三差五上来看望给他们鼓励。“无论是在医院内、还是医院外,我们全体医护人员都会以担当、认真、坚持的工作作风,守护老百姓的安全,请大家放心”。
凌晨1点:高速出口恢复寂静,能听见的是呼呼的寒风声,能看见的是灯光闪烁中,一个个蓝色坚守生命安全的身影。
守一道卡,护一城人!
受命危难,通宵达旦!
战“疫”正酣!
你们是我们的“守护神”
疫情面前
咸阳人始终众志成城
全力以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马沅聪
閱讀更多 愛咸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