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吉林省糧食增量為何在全國又拿第一?農業科技功不可沒

2019年吉林省秋糧總產量達到775.6億斤,同比增加49億斤。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9年全國糧食生產數據,淨增加量居全國第一。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幾年來吉林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農業機械化、科技化水平,擴大保護性耕作範圍,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糧食產量連續七年突破700億斤。

在有“天下第一糧倉”之稱的榆樹市,記者看到,高標準稻田四周安裝著地塊物聯網環境監測設備,白雪之下更是別有洞天,過去的土埂已全部改造成塑料埂。塑料田埂佔地面積小,與普通稻田相比,利用率增加了15%左右。農機進出也更方便,水稻生產作業效率、生產質量明顯提高。民悅種植合作社作社負責人陳禹慶說:“我們運苗省勁了,用小車一推就進去了,減少不少費用。過去農機一個小時作業就三畝左右,現在我們一小時六畝!”

吉林省糧食增量為何在全國又拿第一?農業科技功不可沒

除了不需要整修田埂,高標準農田也不必為用水發愁。一條條管線連接地頭的機井,就像一根根“毛細血管”,為農作物輸送營養和能量。目前吉林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3665萬畝,成為糧食生產增產的堅實保障。

這裡的玉米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好。東興隆農機作業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振軍說,從2016年運營至今,社裡承包的土地從50多公頃擴大到了350公頃。但社裡的工人卻只有不到20人。李振軍指著廠房裡好幾十臺大大小小的農機說,這都是這些鐵傢伙的功勞。

吉林省糧食增量為何在全國又拿第一?農業科技功不可沒

從種到收,播種、施肥、打藥、收穫全程機械化,幾百公頃地,幾個人就可以搞定。現代化的農業種植方式不僅減少了人工成本,農資損耗率也大幅低。李振軍算了一筆賬:種子一公斤批發的價格大概30塊錢,原先一公頃土地得下百八十斤苞米種,機械化播種20公斤左右就夠了。

現代農業裝備的廣泛應用,讓種地變得更加精準化,作物長勢、糧食產量的穩定性也更高。近年來,吉林省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裝備應用,主要農作物機械化水平達到89%,農業科技貢獻率達58.6%。

但是因為單一的種植結構和掠奪式種植,這裡曾經黑土地資源退化嚴重。農民盧偉說,頭一輪土地承包的時候,土壤用手一摳,就能摳到20多公分的黑土,後來摳到兩公分都很費勁了……

這幾年,這裡的農民搞起保護性耕作。春耕時免耕播種,施用有機肥,秋收後將玉米秸稈粉碎還田。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黨支部書記趙麗娟說:“玉米秸稈覆蓋,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防止風蝕水蝕,大約能增產10%以上。這項技術也是個節本增效的技術,一公頃能夠節省1000至1500元,農民增收效果明顯。”

吉林省糧食增量為何在全國又拿第一?農業科技功不可沒

今年,吉林省超過1300萬畝土地採取了保護性耕作,有效改善了黑土地“變薄”、“變瘦”、“變硬”的質量退化問題,實現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節肥增效的目標,推動了黑土地的可持續耕作。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