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不懂這些“宮心計”,如何應對美國大學的“雙標”

近年來隨著國人經濟水平的提高,有越來越多的家庭有能力把孩子送到國外去唸書,據官方統計,2018年中國留學人數已經達到66.2萬人,破歷史新高。而在眾多留學國家中,又以選在去美國的人佔多數,超過了一半以上。

究其原因,還是由於美國佔據著全世界最一流的高等教育資源。世界大學排名前50 的大學,有將近一半都是美國大學。如我們比較熟悉的哈佛、耶魯、普林斯頓、MIT等名校更是長期佔據榜首,多少年來都無法撼動的存在。如此自然是吸引了來自世界上多個國家無數學子的報考。


不懂這些“宮心計”,如何應對美國大學的“雙標”

然而隨著報考人數的每年遞增,申請壓力也是越來越大,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又是一個被稱為“史上最慘”的申請年。

許多名校的錄取率不足百分之五。要知道,能申請這些大學的學生都是各個國家的尖子。

那麼對於中國學生來說,想要申請到比較好的美國大學應該在哪些方面努力呢?

01 標化成績要過硬

和中國一樣,美國大學在招生是也同樣會看學生的考試分數,美國也有高考,如SAT、ACT,由美國大學委員會主辦,考試科目包含閱讀、數學、寫作等,不過與中國高考的全國統一一個時間,每年一次考試的方式不同,美國高考每年可以考好幾次,不用一考定終身,學生可以有很多次機會,最終在提交申請時選擇自己成績最好的一次就行。


不懂這些“宮心計”,如何應對美國大學的“雙標”

而對於中國學生來講,因為受前幾年曝光的亞洲考場洩題事件影響,以及亞洲學生大面積超高分的現象導致有一些美國大學在審核亞洲學生成績時會出現“雙標”,甚至有時也會面臨某一地區考試成績直接取消的情況,這當然會連累很多辛辛苦苦準備很久的無辜學子,所以,近兩年,也會有很多中國學生會選擇繞過亞洲考區,在美國參加sat考試,因為成績相對來說會比較安全,不太可能面臨取消的危險。

大家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慎重選擇。


不懂這些“宮心計”,如何應對美國大學的“雙標”

02 課外活動不能輕視

除了標化成績以外,課外活動也是美國大學在招生時對申請者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核項目。每一個申請者在填申請表的時候都要面臨“活動”和“獎項”這一欄,時間區間主要是申請者的高中階段。大家要注意的是初中和小學時參加的活動獲得的獎項不算在內。

有的學生在高中時期忙於標化成績的準備,沒時間做活動,在申請時想著可以把自己初中或者小學的輝煌經歷拿來做補充,豈不知這樣的做法只是畫蛇添足,不僅不會讓招生官予以高看,甚至還會起到反作用。

因為在招生官看來,如果這個學生小學初中表現亮眼,高中卻平平無奇或者沉寂了,那他的成長趨勢就是衰退的,沒準在大學還要更差,這樣的學生當然不能考慮了,這就是美式思維與中式思維的差異。

所以大家一定要拿出同樣的重視來對待成績和活動,最好的做法就是兩者都提前規劃,成績要早早開始打基礎後期就不會疲於刷分,焦頭爛額,活動也是,最好高一或者初中就開始規劃。哥倫比亞大學校友面試官曾表示:“由淺入深,由普通到拔高,長期的、報以熱情和耐心的投入,最終才能收穫到理想的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