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郭德綱的相聲比較好,但如果仔細回想姜昆對其評價,你覺得“郭式相聲”是否應該被批評?為什麼?

華三舵主


我實事求是,實話實說,郭德綱相聲在網上最早流傳剛開始聽過,基本能聽見去,有笑料和包袱,過了不長時間,那就不是聽相聲了,某種程度上就是閒的沒事兒找樂,但有的段子真的樂不起來,尤其是遭改於謙及家人,不清楚于謙的父親是否在世,更不知道于謙的媳婦是否聽這些相聲,純屬低級下流了!後來這個人開始走邪道,不幹正事兒,這些已經是無法狡辯成正理兒的事實,由此對這個人的印象急轉直下。再好的藝術形式如果添加了不該有的東西,再好的作品如果出自一個無品無德的人之口,真的索然無味了!有時都感覺可笑、可悲、可鄙,甚至噁心!


傳奇隱士


姜昆對於郭德綱來說,可借用一句話,即“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由於姜昆沒有真正學過相聲藝術,或不理解相聲藝術。他不會說相聲,卻被電視媒體推上了相聲藝術家的寶座,給大家的印象是相聲沒落了。最起碼北京人是這麼認為的,他們不再關注相聲。天津是相聲窩子,一些老相聲藝術家仍活躍在舞臺上。他們尊循相聲藝術規律,對觀眾負責,以一個藝術家的責任心,不說低俗的段子,特別是尊循解放後淨化相聲藝術的要求,說一些膾炙人口,深入人心的優秀相聲。為什麼在這麼豐厚的藝術土壤中,郭德綱無法紮根呢?原因是不言自明的,並非是由某些人所說的是嫉妒他,容不下他。以他的藝術水平,資歷排位,人們是不屑拿他當回事的。相聲藝術在天津仍是很火爆的。

為什麼郭德綱到了北京竟然火了呢?原因不外是:姜昆讓北京人對相聲死了心。郭德綱雖沒正式學過相聲,但他帶去了天津人說話幽默,善耍貧嘴的特性,引起了北京人極大的興趣,以為他說的才是相聲。是姜昆襯托了郭德綱。再加之郭德綱沒什麼學識水平,又是一個個體戶,沒有顧及,逮什麼說什麼,這就是姜昆說他的三俗:庸俗、低俗、媚俗。說郭德綱發展了相聲是不確的,他不僅沒發展了相聲,反而使之倒退,他師爺侯寶林畢生淨化相聲藝術的努力,讓他糟蹋了。說他接地氣,他只是迎合了一些人的低級情趣愛好。任何藝術不能沒有靈魂,不能僅僅為了樂。


玉樹臨風39585


最近研究了一下傳統段子《大上壽》,比較了幾個比較知名的相聲演員在表演這個段子時候的不同,應該能以點帶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大上壽》不是《大長壽》,對不聽相聲的人來說,名字是什麼大概不重要。

《大上壽》這個節目格調不高,跟郭德綱平時調侃于謙媳婦都是一個路數的段子。

郭德綱于謙說過這個段子,岳雲鵬孫越、苗阜王聲、張雲雷楊九郎都說過,甚至盧鑫也說過。

他們中對這個段子的演繹來看,是以《傳統相聲集錦》中於寶林馮寶華表演的版本為母版的,但是表演的時候,在對節目的理解上,都是參考的郭德綱版本。

也就是,都把逗哏要沾捧哏家女性便宜當做重點來表演。

這點應該是大家對郭德綱的批評中佔分量最大的一部分,愛佔于謙媳婦便宜。

但其實,在傳統相聲行業,逗哏佔捧哏家女性便宜的包袱是比比皆是普遍存在的。

姜昆如果說批評的話,是批評的傳統段子裡的內容,郭德綱只是因為知名度大,被網友或者黑粉推出來的出頭鳥。

姜昆幾乎沒有點名批評過郭德綱,說的時候也只說“小劇場”相聲裡面存在這個那個的問題。

問題在於,全國兩百多家小劇場呢!

郭德綱已經多少年沒有正經說過相聲了,還在這說郭德綱應不應該被批評呢。

就好像我沒有隨地大小便,你跟我說如果我要隨地大小便你就要批評我。

你也是閒的。

你看電視聽名家相聲,你聽的都是正活。你聽郭德綱的時候聽得都是墊話。

小劇場為了節目效果,一般都是墊話比較長,因為墊話說的都是自己擅長的包袱,在墊話上讓觀眾過足癮了,再入正活,一場相聲五十分鐘,正活其實也就十幾分鍾完事。

還拿《大上壽》來說,老先生於寶林馮寶華在《傳統相聲集錦》裡說的《大上壽》,這個是留資料用的,所以直接入活,12分鐘就說完了。

郭德綱那版也才24分鐘。因為這個段子跟他平時墊話的風格蠻像的,所以墊話就說的短了。

你在看看苗阜那段《大上壽》,說了五十多分鐘,前面三十分鐘都是墊話。

如果你把小劇場裡的相聲錄下來,把其中的墊話刪掉,直接拿正活跟老先生的比較,你會發現,他們說的都是同一個劇本。

根本不存在題主說的“如果聽聽那些老前輩的相聲,不光有黃,更多的是對語言的巧妙總結,而且能學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的知識”這個問題。

因為你能從老先生那裡聽到的,從這些小先生嘴裡也都能聽到。因為老先生是現在學說傳統相聲的模板啊,包袱身法都是跟著那個詞兒走的。偶爾會有些地方翻新的包袱,但是相聲樑子是不會變的。

所以,奉勸想聽相聲的朋友,聽相聲的時候別老盯著墊話聽,想感受相聲對語言裡面巧妙總結的,多聽正活啊朋友。

在網上搜別人剪輯的幾分鐘小段子,那不叫聽相聲啊。

最後,言歸正傳。

我說這麼多題外話的意思,主要就是想表達,姜昆對郭德綱的批評什麼的是一種網友的跟風表述,不是真相。

真相是,姜昆作為新相聲的代表人物,對傳統相聲有固有的偏見。這話可能站隊了。但這確實是相聲內部關於藝術方向上的爭辯,跟外行觀眾關係真不大。

姜昆批評的是傳統相聲,不是郭德綱。當然了,要是揪罪魁禍首,也應該是郭德綱出來背鍋。

畢竟是郭德綱當初打著“傳統相聲”的旗號,把已經被人忘記的好多段子給復活的。

站在這個角度,替你喊一句口號,“打倒郭德綱!”,滿意不?


閒白社


姜昆提出反三俗這是正確的,不必質疑,藝術就應該弘揚高雅,倡導正能量。但是,亂扣帽子我就不服了,郭德綱的相聲我一直聽,說實在的確實裡面少了不少主旋律的東西,至於俗不俗我只能認為是接地氣,應該是最接近傳統相聲,姜昆理論上說的也是相聲,但實際上和傳統相聲根本不是一回事,嚴格的說根本不算相聲,叫雙人脫口秀比較貼切一些,這種表演形式沒有了傳統相聲的舞臺佈置和道具,比如捧哏的沒有桌子和扇子,也不穿大褂,也不分逗與捧。作品也往往都是以比較幽默的風格去歌頌主旋律,很少體現說學逗唱,這真的不算是相聲了。另外,姜昆那一派人對於相聲界來說可以說是敗家子,就是因為相聲幹不過小品了,就不再出新作品了,只躺著功勞簿上吃老本、耍大牌。而郭德綱在搞相聲剛有點起色他又出來評頭論足,你是前輩不假,但是你的修為早被你坐吃山空了,你還有什麼資格?

如今,相聲被郭德綱徹底盤活了。德雲社的氣場告訴世界:相聲還活著,而且還活的好好的!


自媒正能量


公眾人物,又是靠表演賺錢的,哪有隻聽得見讚美,沒有拍磚的道理。別說郭德綱這種級別的藝人,梅蘭芳馬連良又如何,還不是一半鮮花一半批評。

姜昆對郭德綱的批評,其實有一定道理,郭德綱相聲當然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大量不雅段子充斥其中,這種東西作為休閒娛樂無傷大雅,但如果放到高階討論空間,那就只能當靶子打了。

姜昆就是處在上位的人,你不可能要求他像郭德綱粉絲一樣吹彩虹屁,把郭德綱當偶像供起來吧。姜昆賣弄曲協領到範兒再正常不過,而且姜昆對郭德綱也是有褒有貶。而且早年支持大力小劇場相聲的人裡面,姜昆也是其中之一。

相聲能有今天的火爆,郭德綱功不可沒,你覺得自己能做到他那樣,你不服可以去試試。

姜昆所代表的,其實就是另一種聲音,誇你的人夠多了,我說說反對意見吧。郭氏相聲現在是市場主流,影響著很多人,如果都是鮮花和掌聲,對於郭德綱和德雲社來說,也不是好事,那等於失去了進步的空間。

但姜昆為什麼批評招來那麼多反感呢,原因就在於他所處的位置,加上姜昆打管腔的毛病,讓大眾覺得他不是提意見,而是用權利壓人。加上姜昆及背後的北京傳媒跟郭德綱對立局面形成已久,在立場鮮明的情況下,自然也就難以保持理性了。



另外姜昆對於郭德綱敵人的無條件扶持,也是強化這種印象的關鍵所在。苗阜也好,李宏燁也罷,有些人明明就不是對行業有利的存在,或者就是攪屎棍一個,但只要跟郭德綱有矛盾,姜昆也照用不誤。打著讓行業百花齊放的旗號,實際結果卻是弄成群魔亂舞。



或許姜昆在像馬季那樣退居二線以後,才能說出對郭德綱的真實評價。而現在的他,只能端著架子裝大輩,高高在上頤指氣使,以高雅之名對抗三俗的郭德綱。但看到相聲市場的繁榮,他作為從業者,內心還是會有一絲欣慰,除非他根本不愛相聲。


鹹魚茶館


何謂“郭氏相聲”?尖酸而外還是刻薄,粗鄙而外還是葷腥。

一襲長袍在身,適是商周以來服飾文化之風情 ——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當年侯寶林先生的說學逗唱,無一不是儒雅灑脫收放咸宜。相較於郭德綱團隊的心底陰暗滿口粗俗,文化之涵養,君子之風範、捧逗之格調,相去天差地別,不可同日而語。

文化缺失,素養低劣,已成當下相聲的發展瓶頸。郭德綱們須要自愛,相聲迷們亦須自重。


聞魯生


以前姜昆的相聲那是真的接地氣,是和平常老百姓緊密相連的,虎口脫險講出了當時大齡青年的心聲,講醬油漲價的,批評了當時的物價調控,他講的事都是老百姓身邊的事,感覺自己身邊就發生過,所以很有共鳴。郭德綱的相聲葷的多,不雅的,埋汰人的都有,貌似接地氣,實際上就是段子,聽著當時一樂,過後沒什麼印象,另外也是相聲創作出現短板,為了逗樂而逗樂,現在就是缺少批判,缺少為人民發聲的東西,網絡太強大,一些熱點事件沒等編成段子就已經過了熱乎勁,再放到相聲中,大家也覺得乏味了。總之我覺得,現在的問題其實還是創作的問題


白山黑水823


郭德綱的相聲最初是打著回覆傳統的旗號,初聽時確實感覺讓人耳目一新,畢竟建國以來要求一切符合新時代要求,都是新創作的,其中良莠不齊,尤其一些歌頌型相聲讓人不禁反感。但郭德綱相聲聽多了,就膩了,發現也沒啥東西了,無非是拿各色人等的家人親戚取樂,從網上隨便下載幾個段子直接改編故事。和之前的相聲沒法比,之前的相聲都是專門創作的,現在的相聲簡單,就是倆人把段子的人物代入直接念一下。

要說相聲經典段子,還真就是姜昆馮鞏當年的那些相聲是經典!


雨過天晴209223853


現在想想,姜昆對郭德綱的評價還還是中肯的,老郭和他的弟子們就是靠著低俗的段子或者。可悲的是社會上一些盲目的追隨者瞎起鬨,混淆視聽。張雲雷及其郭氏弟子相繼出事:不是因為沒底線的調侃就是因為下三濫的籌款或者死皮賴臉跟觀眾要禮物。最初覺得德雲社還行,偶爾俗一點可以接受,誰知現在郭氏相聲打著雅俗共賞的旗號,把相聲糟蹋的有點不像樣了。


東方一丁1


到目前為止,連上我的總共有271個回答。而我僅粗略的看了一下前30個回答。在這前30個回答當中絕大多數,我看來極為搞笑而膚淺。

首先值得指責的是提問題的這個人提的這個問題是有問題的。他指責說郭德綱的相聲就只有一個字,那就是黃。而我卻認為這樣的指責太過分。郭德綱的相聲的確能用一個字來概括,這個字不是黃而是俗。說他俗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像是這東西,本來就是說給市井小民聽的。他們哪有欣賞雅的能力?你把相聲往雅了說市井小民他們聽得懂嗎?

然後就是這些回答問題當中的人指責的郭德綱的相聲,沒有什麼中心思想。我拜託你們動動腦筋好不好?我拜託你們想一想相聲是怎麼回事好不好?在早期相聲就是要飯的活計,說相聲的藝人為了能活口必須隨時注意圍觀群眾的表情,要及時根據觀眾的喜好調整自己的相聲內容。如果不及時調整內容估計到最後只能說給空氣聽了。都沒人聽了,誰還給賞錢?

然後還有人指責說他一天到晚的調侃于謙的家人。這也是相聲的特殊性決定的,沒辦法。而且,在這件事情上的正確理解是,他調侃的是一個虛構出來的人,並非真正的于謙的家人。這就好像有些電視劇,特別是古代的電視劇,有皇帝和大臣。但某些電視劇的皇帝和大臣是父子演的。演皇帝的是兒子,演大臣的是父親。在古時候大臣跪皇帝是很正常的,但一直以來認為父親是不能跪兒子的。可是出於演出的需要,這演大臣的父親,就必須得向演皇帝的兒子下跪。那麼這麼做也錯了唄?就不說古裝劇了,就是現代劇也經常有高利貸,小混混等向普通老百姓打劫的劇目。假設兒子演的是討高利貸的混混,而父親演的是被欠高利貸人家的老人,或者是兒子演的是攔路打劫的劫匪,父親演的是過路的客商。老的像小的下跪也是演出需要。你能指責這兒子不顧倫理嗎?

而且,之所以郭德綱只能拿于謙來調侃,那是因為調侃外人,那肯定會得罪一幫子人。而於謙,跟他是至交,瞭解老郭調侃的是虛構的自己,不會介意。張雲雷事件就是因為調侃了不該調侃的人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