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五代十國分別是哪五代,哪十國?

mengchuan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五代十國時期是我國一個大分裂時期,自唐朝滅亡(公元907年)開始,至宋朝完成中原及南中國(公元979年)的統一為止,前後持續時間長達72年。

五代十國形成的歷史背景

安史之亂後,唐朝中央實力大為衰落,一些在平叛戰爭中壯大的藩鎮軍閥逐漸掌握了地方上的軍政大權,唐朝中央王朝對地方的控制能力迅速減弱,由此形成了困擾唐朝近百年的藩鎮之患,為唐朝滅亡後形成大分裂局面埋下了隱患。

唐朝末年,爆發了黃巢大起義,唐王朝遭到致命打擊,奄奄一息。

在黃巢起義即將失敗之際,黃巢的大將朱溫投降唐朝,協助唐朝鎮壓起義軍,因功被唐僖宗賜名“全忠”。

後來朱全忠進封梁王,他以河南為中心,極力擴大自己的勢力,逐漸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

唐昭宗天覆元年(901年),朱溫以勤王的名義率軍進入關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權。

天祐元年(904年),強迫唐昭宗逼遷洛陽,不久將昭宗殺死。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即唐哀帝(又稱昭宣帝)。

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梁”,唐朝正式滅亡。

在鎮壓黃巢起義的過程中,中國南方的各地藩鎮勢力也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進一步擴大了勢力,逐步脫離了中央政府的控制。

唐朝滅亡後,這些藩鎮紛紛建國自立。“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由此形成。

五代十國概述

五代十國分成“五代”及“十國”兩個部分。

“五代”指的是先後統治中國中原地區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政權;

“十國”指的是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在十國中,除北漢位於北方以外,其他政權均位於中國南方。

五代(907年-960年):

後梁:

907年,朱溫代唐稱帝,建國號梁,廟號太祖,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梁”。

後梁建立後,與盤踞山西的晉王李克用長期戰爭,後梁多次失敗。

後來,因皇位繼承問題,後梁發生內亂,朱溫被兒子殺死,實力受損。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即後唐莊宗),以光復唐朝為號召建國號唐,史稱後唐。後唐建立不久後即出兵南征,同年殺後梁末帝,後梁滅亡。

後唐:

後唐莊宗滅後梁後,定都洛陽。此時河北三鎮已定,後唐國力強盛,先後吞滅岐國李茂貞、前蜀國王衍,成為五代時期最強大的一個王朝。

不久,後唐即發生內亂,唐莊宗被殺。天平軍節度使石敬瑭意圖自立,以割讓燕雲十六州的代價請求契丹出兵相助。後來,契丹主耶律德光率大軍南下,幫助石敬瑭建立後晉,後唐滅亡。

後晉:

後晉建立以後,對契丹稱“兒皇帝”、割讓燕雲十六州的行為引起了各地藩鎮的極大不滿。因此,各地藩鎮均不服從後晉中央的統治,不斷髮動叛亂,後晉內部局勢極度不穩。

石敬瑭死後,侄子石重貴繼位,是為後晉出帝。他不願意屈尊做契丹的“兒國”,對契丹採取敵對措施,雙方數次爆發戰爭。

後來,由於後晉軍主帥杜重威意圖藉助契丹的力量自立,引契丹軍攻佔開封,後晉出帝向契丹投降,後晉滅亡。

後漢:

契丹佔領中原後,河東軍劉知遠聽從張彥威的建議,以中原無主為由於太原稱帝,建國後漢,即後漢高祖。

劉知遠死後,其子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並以楊邠、郭威、史弘肇與王章為輔國大臣。

後漢隱帝年長後猜忌輔國大臣,對他們大肆屠戮,大臣郭威被迫反叛。

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即後周太祖,後漢亡。

後周:

郭威建立後周後不久病死,將皇位傳給養子柴榮,是為後周世宗。

周世宗柴榮是五代時期少有的大有為之主,他在位期間,發展生產,穩定國內經濟,整頓吏治,延聘文人,打壓武人政治,使後周政治清明。

正當後周世宗計劃大展宏圖只時,突然病死,其幼子柴宗訓即位,即後周恭帝。

960年禁軍領袖趙匡胤率軍抵禦契丹入侵,在開封的陳橋驛發生陳橋兵變,受禁軍擁護為帝。趙匡胤回師開封,廢黜後周恭帝,後周滅亡,宋朝建立,五代結束。

十國列表:

前蜀:

前蜀的開國君主王建本是世代做餅出身,但唐朝末年為了生計而去販賣私鹽。被捕後,王建逃出監獄,當了強盜,又機緣巧合入了忠武軍,因戰功被封蜀王。

唐朝滅亡後,王建趁勢自立,建立了前蜀,不久前蜀被後唐所滅。

後蜀:

前蜀被滅後,李存勖很快死於兵變,西川節度使副使孟知祥趁機佔據蜀地,不久便建立了後蜀。

公元965年北宋大將王全斌率軍伐後蜀,孟昶投降,後蜀滅亡。

南吳:

唐末,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割據一方,朝廷封他為吳王。唐朝滅亡後,他便建立吳國,但並沒有稱帝。順義七年(927),楊溥正式稱帝。

公元937年,楊溥讓位給宰相徐知誥,南吳滅亡。

南唐:

徐知誥代楊溥為帝后自稱唐室後裔,改姓名李昪,改國號唐,史稱南唐,李昪即為南唐烈祖。

公元975年,宋軍攻佔金陵,後主李煜出降,南唐滅亡。

吳越國:

吳越國的建立者為鎮海、鎮東節度使錢鏐,都杭州,其疆域約同浙江省。

907年錢鏐被後梁封為吳越王,即吳越太祖。在位期間促進經濟發展,保境安民;對外奉五代為宗主國,與吳和南唐為死對頭。

公元978年在大一統的趨勢下,錢俶為了避免戰亂主動獻土併入北宋,吳越國滅亡。

閩國:

建立者是後梁冊封的閩王王審知。他去世後,次子王延鈞弒兄奪位,正式稱帝。

公元945年南唐趁閩國內亂,出兵攻打,閩國滅亡。

南楚:

楚國的建立者馬殷原本是木匠,後來從軍,逐漸成為了割據湖南的大將。

隨後,他又攻下嶺南數地,並被後梁封為楚王,被後唐封為南楚國王,最終存世五十五年,被南唐攻滅。

南漢:

南漢的建立者劉隱被後梁封為南海王,後來稱帝,因地處偏遠,存世五十餘年。

公元971年,宋朝伐南漢,南漢滅亡。

南平:

南平由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建立,他被後唐封為南平王。南平佔據今天的湖北一帶。

公元963年,宋朝伐荊南,荊南滅亡。

北漢:

後漢滅亡後,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河東節度使、太原尹劉崇也據河東十二州稱帝,仍用後漢的乾祐年號,史稱北漢。

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伐北漢,北漢滅亡。

結語

五代十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一段十分混亂的時期,各路軍閥紛紛自立,為了爭奪地盤、人口、正統你徵我伐,人民深受其害,社會生產遭到極大的破壞。

五代十國大分裂時代造成的另一個嚴重的後果就是靜海節度使從此自立,徹底脫離了中原王朝,成為今天越南的國家雛形。


我有觀點


五代十國的歷史,很多人會覺得很亂,因為涉及到的國家和人名太多,而他們所建的政權又都很短暫,總共加起來也不到百年,所以讓人讀來總有種雲裡霧裡的感覺。

但事實上,五代十國的歷史表面上很亂,但其實很簡單。所謂五代,就是指北方五個朝代輪流交替;所謂十國,就是指盤踞在南方七省的九個國家,外加一個盤踞在北方的國家。

我們先從五代說起,大家知道黃巢起義後,唐帝國基本名存實亡,只剩下一副空架子。而在剿滅黃巢起義中,有兩個節度使趁機做大,一個是盤踞山西的晉王李克用,一個是盤踞河南的梁王朱溫。

朱溫本來是黃巢的手下,後來歸降唐朝,屢立戰功,被唐僖宗賜名“全忠”,進而敕封梁王,後來朱溫率軍進入關中,控制唐朝中央政權。七年後,朱溫代唐稱帝,建國號為梁,史稱“後梁”,這也就是五代中的第一代。



當時,朱溫雖然稱帝,但盤踞在山西的晉王李克用卻根本不甩他,也不承認他的皇帝身份,於是雙方在潞州展開大戰。這場戰役從907年的五月份開始,一直持續到908年的三月份才結束,李克用也在這戰役中病逝。

後來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繼位,親率大軍偷襲朱溫,致使朱溫大軍傷亡數以萬計,至此這場戰役才以朱溫的失敗而告終。朱溫也由此感嘆道:“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存勖小名),李克用雖死猶生!我的兒子與之相比,就像豬狗一樣!”

四年後,朱溫因繼承人問題被親兒子所殺,李存勖趁機發兵滅粱並稱帝,定國號為大唐,是為莊宗,史稱“後唐”,這也就是五代中的第二代。至於後來的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其實基本都屬於是李存勖內部軍方大佬輪流坐莊。

先是李存勖的乾哥哥李嗣源搶了李存勖的皇位,然後李嗣源的乾兒子李從珂,又搶了李嗣源親兒子李從厚的皇位。最後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搶了李嗣源乾兒子李從珂的皇位,於是後唐滅亡,石敬瑭稱帝后,改國號晉,史稱“後晉”。

十年後,石敬瑭的後晉被契丹所滅,於是他的親密助手劉知遠趁機在太原稱帝,改國號為漢,史稱“後漢”。四年後,劉知遠的親密助手郭威,又搶了劉知遠兒子的皇位,並改國號為周,史稱“後周”,這也就是北方所謂的五代。

再後來,郭威的養子柴榮繼承了郭威的皇位,柴榮的親密助手趙匡胤搶了柴榮孤兒寡母的皇位,建立北宋,並最終一統天下。



五代說完,我們再來說一說十國。所謂十國,主要就是江南七省割據,他們分別是:四川軍閥建立的蜀國;湖北軍閥建立的荊國;湖南軍閥建立的楚國;江蘇軍閥建立的吳國;浙江軍閥建立的越國;福建軍閥建立的閩國;廣東軍閥建立的漢國。這些國家其實很好記,因為這些國家的國號,基本與這些省的簡稱相似。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是七省割據,為什麼會有十國。那是因為王建建在四川建立的蜀國,被唐莊宗李存勖滅掉後,讓孟知祥當西川節度使,後來孟祥再度讓四川獨立,又重建蜀國。這兩個蜀國的皇帝,一個是王氏,一個是孟氏,史稱前蜀後蜀,通常來說算兩個國家。

同時,江蘇楊行密建立的吳國,後來被徐知誥(李煜的爺爺,稱帝后恢復李姓,改名為昪)篡權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這樣一來,南方就有九個國家。當時,南唐雖偏安於淮河以南,卻是十國當中版圖較大和實力最強的國家,共傳三世一帝二主,享國三十九年。



南唐最鼎盛時,先後滅掉滅閩和楚國,佔據南方三十五個州,大約地跨今江西、安徽、江蘇、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但後來,南唐李璟(李煜的父親)在淮南戰場被柴榮給擊敗,不得不將江北十四州割讓給柴榮,後周的疆域由此從淮河北岸推進到長江北岸,為北宋滅南唐打下基礎。

而這戰後的南唐,只剩下蘇南(不含蘇州)、皖南、江西、閩東地區。從此,傷筋動骨的南唐再無爭奪天下的可能,只能混吃混喝,等著最後那一刀。於是十八年後,宋軍攻佔金陵,後主李煜出降,南唐覆滅。

十國中的最後一個國家,是盤踞在山西的北漢,它是十國中唯一一個在北方的國家,是五代中的後漢劉知遠的後裔所建立。趙匡胤建立宋朝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群雄,於979年滅北漢,十國就此結束。


我是趙帥鍋


五代十國,指的是唐朝滅亡後至北宋建立前這一政權割據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原地區存在後梁、後唐、後晉、後漢以及後周五個割據政權。

是五代時期的第一個政權。公元907年,後梁太祖朱溫逼迫唐哀宗李柷禪位,建立了梁國,史稱“後梁”。公元923年,“後梁”被後唐所滅。

後唐,公元923年,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於魏州稱帝,沿用國號唐,史稱“後唐”。公元936年,後唐被後晉高祖石敬瑭所滅。

後晉,公元936年,後晉高祖石敬瑭建國,定國號為晉,史稱“後晉”。947年,後晉少帝被契丹人俘虜,後晉滅亡。

後漢,元947年,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借後晉滅亡的機會,在太原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漢,史稱“後漢”。950年,劉知遠次子漢隱帝被叛軍所殺,後漢滅亡。

後周,後漢鄴都留守郭威所建。後漢隱帝因猜忌郭威,遣人慾殺之。公元950年郭威發兵攻入開封,滅後漢。次年,郭威登基稱帝,國號為周,史稱“後周”。959年,周世宗柴榮去世。不久節度使趙匡胤黃袍加身登基稱帝,建立北宋,後周滅亡。

除此之外,在中原以外的地區還存在有前蜀國、後蜀國、南吳國、南唐國、吳越國、閩國、南楚國、南漢國、南平國以及北漢國等十個割據政權。其中,除過北漢政權位於北方,其他九個政權均在南方地區。

公元979年,北宋在將南漢納入版圖之後,宋太宗趙光義親征北漢,北漢末帝被迫投降,北漢滅亡,標誌著五代十國時期結束。


環球網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907年,宣武軍節度使朱溫通過禪讓的方式從唐哀帝李柷帝王手中奪得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梁”,而這就是五代十國的開始,自此華夏大地陷入了長達53年的大混亂時期。



此後中原地區先後出現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等五個王朝,統稱“五代”。而在中原地區之外則存在著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統稱“十國”,這就是“五代十國”。

五代

一、後梁。它是五代中的第一個朝代,907年朱溫篡唐建梁,都洛陽(後實現兩京制,東都開封,西都洛陽)。後梁共歷三帝,即太祖朱溫、朱友珪、末帝朱友貞,享國17年。鼎盛時期,後梁一統黃河中下游地區,轄巴州、武州、澤州、鄆州等地。龍德三年(923年)11月19日後唐軍進至開封城下,不久城破,梁末帝自殺,梁遂亡。



二、後唐。它是五代中疆域最遼闊的一個朝代,“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也是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朝代,歷史學家徐駿曾言:“時梁晉吳蜀四分天下,後唐以一滅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天祐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稱帝,改元同光,國號“唐”。後唐歷四帝,即唐莊宗李存勖、唐明宗李亶、愍皇帝李從厚、末帝李從珂,享國十四年。鼎盛時期,後唐疆域東接海濱,西括隴右,北帶長城,南至嶺南,轄今河南、陝西、山西、寧夏、北京、天津、山東、湖南、湖北等省市,河北省張家口以南地區,四川省岷江、大渡河以東地區,甘肅省東部,貴州北部,江蘇省徐州地區,安徽省西北部、廣東省北部以及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西南部。其時“東際於海,南至淮、漢,西逾秦、隴,皆唐境也,共得州一百二十有三”。



清泰三年(936年),後唐主力大軍被後晉和契丹聯軍擊敗。十一月二十六日,末帝李從珂見大勢已去,遂登上京師玄武樓,自焚而死,後唐遂亡。

三、後晉。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在契丹的支持下,滅後唐,建國晉,都洛陽(後遷開封)。後晉歷二帝,即晉高祖石敬瑭、晉出帝石重貴,享國12年。鼎盛時期,後晉疆域轄今河南、山東兩省,山西、陝西的大部,河北、寧夏、湖北、江蘇、安徽的一部分。947年,晉被契丹所滅。

四、後漢。947年,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後定都於汴州。後漢歷二帝,即漢高祖劉知遠、漢隱帝劉承佑,享國3年。鼎盛時期,後漢疆域轄今山東、河南兩省,山西、陝西的大部,河北、湖北、安徽、江蘇的一部分。950年,郭威反叛,隱帝為潰軍所殺,後漢滅亡。



五、後周。951年,郭威在汴州稱帝,國號周,都開封。後周歷三帝,即周太祖郭威、周世宗柴榮、恭皇帝柴宗訓,享國10年。鼎盛時期,周朝疆域轄今河南、山東、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陝西中部、甘肅東部、湖北北部以及長江以北的江蘇、安徽地區。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後周遂亡。

十國

一、前蜀。907年,王建自立為帝,國號蜀,都成都。前蜀歷二帝,即蜀高祖王建、末帝王衍,享國十八年。鼎盛時期,前蜀疆域轄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925年,後唐莊宗李存勖舉兵伐蜀,末帝王衍投降,蜀亡。



二、後蜀。934年,孟知祥自立為帝,國號蜀,都成都。後蜀歷二帝,即蜀高祖孟知祥、末帝孟昶,享國三十二年。鼎盛時期,後蜀疆域轄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965年,北宋太祖趙匡胤舉兵伐蜀,末帝孟昶投降,蜀亡。

三、南吳。927年,楊溥稱帝,國號吳,都廣陵,936年以金陵府為西都,廣陵為東都。南吳歷一帝,睿皇帝楊溥,享國十一年。鼎盛時期,吳國疆域轄江都府、金陵府、海州、楚州、泗州、潤州、常州、滁州、濠州、壽州、和州、廬州、宣州、光州、池州、鄂州、舒州、黃州、歙州、蘄州、江州、饒州、信州、洪州、撫州、吉州、袁州、虔州等二府二十六州。937年,吳帝楊溥禪位於徐知誥,吳亡。



四、南唐。937年,徐知誥從楊溥手中奪得帝位,建國齊,都江寧,二年後徐知誥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並改名李,遂後改國號為“唐”,之後遷都南昌。南唐一帝二主,即高皇帝李昪、宣皇帝李璟、後主李煜,享國三十九年。鼎盛時期,南唐疆域轄揚、楚、洲、滁、和、光、黃、舒、蘄、盧,壽、洵,泰、濠、通、潤、常、寅、歙、鄂、升、池、饒、信、江、洪、撫、袁、古、虔、筠、建、汀、劍、漳、泉等36州。976年,宋軍攻佔金陵,後主李煜投降,唐滅。

五、吳越。907年,錢鏐在杭州建吳越,都杭州。吳越歷五主,即太祖錢鏐、世宗錢元瓘、成宗錢佐、忠遜王錢倧、忠懿王錢弘俶,享國七十二年。鼎盛時期,吳越疆域轄今浙江省全境、江蘇省東南部(蘇州市)、上海市和福建省東北部(福州市)等二浙十三州。978年,錢弘俶“納土歸宋”,吳越亡。



六、閩。933年,王延鈞自立為帝,國號閩,都長樂府。閩歷四帝,即太宗王延鈞、康宗王昶、景宗王延羲、末帝王延政,享國十三年。鼎盛時期,閩疆域轄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等五州。945年,閩被南唐所滅。

七、楚。907年,後梁封馬殷為楚王,楚國正式成立,都長沙府。楚歷六主,歷馬殷、馬希聲、馬希範、馬希廣、馬希萼、馬希崇,享國四十四年。鼎盛時期,楚疆域轄潭、衡、永、道、郴、邵、嶽、朗、澧、辰、漵、連、昭、宜、全、桂、梧、賀、蒙、富、嚴、柳、象、容等二十四州。951年11月,楚被南唐所滅。

八、南漢。917年,劉龑在番禺稱帝,國號大越,次年改國號漢,都興王府。南漢歷四帝,即劉龑、劉玢、劉晟、劉鋹,享國五十四年。鼎盛時期,南漢疆域轄今天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及越南北部。971年為北宋所滅。



九、南平。924年,高季興受後唐封為南平王,都荊州。南平歷五主,即高季興、高從誨、高保融、高保勖、高繼衝,享國四十年。鼎盛時期,南平疆域轄轄荊、歸、峽三州。963年,高繼衝納地歸降,南平亡。

十、北漢。它為五代十國中十國的最後一個政權,951年,劉崇自立為帝,國號漢。北漢歷四帝,即劉旻、劉鈞、劉繼恩、劉繼元,享國二十八年。鼎盛時期,北漢疆域轄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979年,趙光義舉兵伐漢,劉繼元降,漢亡。


澳古說歷史


五代十國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個大分裂時期,這段時期非常的混亂。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五代十國到底是哪五代?它們和其他朝代是什麼關係。

要說五代十國,首先要從唐朝說起。唐朝是我國最出名,也最強大的朝代之一。但是盛極必衰,歷史上每個朝代基本都是維持在三百年左右。

唐朝末年因為一系列原因,世道變的非常亂,掌握著軍權的節度使們紛紛開始造反,權臣與宦官的政權,農民起義也頻頻發生,國家到了風雨飄搖的時期。

後來一個叫做朱溫的人手下兵馬最強,成功的控制住了皇帝,逼迫皇帝禪位給自己。自此延續了289年的大唐滅亡,五代十國時期開始了。

什麼是五代十國

這個時候唐朝雖然已經滅亡了,但朱溫並沒有統一全國,梁朝控制的區別只有中原、北方的幾個省。後來北方政權更替,前後變換了五次,所以被稱為五代。

而除了中原政權,南方地區還有大大小小的很多勢力,一共分裂為了十個國家,所以被稱為十國。這就是五代十國的由來。

五代的第一代--後梁

朱溫得到了皇位以後,把新的國號定為了梁,後世史學界稱其為後梁,我們也可以叫它梁朝,這就是五代中的第一代。

這些勢力都不承認它的正統身份,朱溫就準備把這些不服他的人一個個都收拾了,統一全國。

其中在山西有個叫李克用的人,他以前就跟朱溫有矛盾,兩人以前都是唐朝的節度使,勢力也都差不多。朱溫奪了皇位後,李克用根本不甩他,也不承認他的皇帝身份。於是朱溫就發兵去討伐他,第一個拿他來開刀。

五代的第二代--後唐

朱溫和李克用剛打了沒多久,李克用就生病先死了,後來他的兒子李存勖扛起大旗繼續戰鬥。雙方的戰爭持續了很多年,最後以李存勖的勝利而告終。後梁就這麼被滅了。

李存勖勝利後,奪取了皇位,他想恢復大唐的輝煌,於是就定國號為唐。後世為了把他的唐跟我們所熟知的大唐區分開,將其稱為後唐,這就是五代中的第二代。

五代的第三代--後晉

後唐建立後,開始發展的還算穩定,左右出擊收復了很多疆土,是五代時期疆土最大的一個,不過離統一全國也還差很遠。在經歷了十幾年後,後唐的統治也漸漸混亂起來,內部權力爭奪非常厲害。幾方為了爭奪權力,大打出手,最後被一個叫石敬瑭的人得手,這人是李克用的養子的女婿,在歷史上可謂臭名昭著,是個民族敗類。

石敬瑭做的最出名的一件事情,就是為了借兵,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所謂的燕雲十六州,就是現在北京、河北附近很大一片地區。這裡在古代非常重要,因為地勢較高,易守難攻,是抵禦遊牧民族入侵的重要防線。正是因為石敬瑭割讓了這裡,導致此後的一百多年裡,中原政權一直受到遊牧民族的威脅。

石敬瑭得到了契丹人的支持,推翻了後唐,建立了後晉,這是五代中的第三代。

五代的第四代--後漢

契丹人被石敬瑭引來後,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契丹人就此進入中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搞的天怒人怨的,後來百姓們被逼的紛紛起兵反抗,契丹人最後敗逃。

一個叫做劉知遠的人趁機發展壯大,最後取代了後晉,建立了後漢,這是五代中的第四代。

五代的第五代--後周

但是劉知遠也不是什麼好人,比契丹人也好不到哪去,他統治的後漢也是民不聊生,朝廷從上到下都非常的殘暴黑暗。

劉知遠登基沒多久就病死了,他的手下們紛紛開始奪權,最後一個叫做郭威的勝出,打敗了其他人,推翻了後漢,建立了後周,這就是五代中的最後一代了。

相比於劉知遠,郭威就好多了,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後周在他的統治下,發展的很好,國家漸漸的煥發出生機,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來。郭威也在一點點的擴張領土,收復其他的小國。

郭威手下有個大將軍,非常有威望,叫做趙匡胤。當年郭威起兵時候,趙匡胤就投靠了他,為他建立後周立了不少的功勞。郭威死後,他的養子柴榮繼位,柴榮同樣很器重趙匡胤,後來沒幾年柴榮也死了。趙匡胤就趁著柴榮的兒子還小,發動了陳橋兵變,兵不血刃的奪取了江山。

後來趙匡胤一步步的滅掉了南方十國,統一了天下,建立了大宋,分裂了多年的中國才終於又重新統一。


漂浮菌


其實這個問題網上搜一下基本也就知道了,我就簡單的聊一下吧。

五代十國是繼春秋戰國、三國、南北朝之後,中國再一次大分裂的時期。其實,在被喚作五代十國的時期,遠非五個朝代十個國家。  

五代十國指的是:在中原相繼遞承建立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在南方先後存在的吳、南唐、前蜀、後蜀、南漢、楚、吳越、閩、荊南及北方的北漢十個國度。這裡尚未算北方的燕、陝西的岐、東北的契丹、雲南的南詔、河西的曹氏等難以計數的大大小小的政權。  

五代的時間跨度,一般從朱溫代唐算起,到趙匡胤禪周為止,也即後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至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實計五十四年。然而,十國的全部結束,並不與此同時,其中有六國是在北宋建立之後覆亡的,最後的北漢被滅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為五代結束後十九年。  

黃仁宇對五代十國的歷史作用,發表了這樣一段看法,他說:“在悠久的中國歷史裡,五十四年不為過長。況且五代十國上接李唐下承趙宋,彼此都是連亙約三百年的大帝國,可見中國社會在這過程中雖經顛簸,並沒有完全垮臺;並且這五十四年內,尚可能產生若干積極的因素,這樣才能……繼續在歷史進程中邁進。”(《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  

五代的特徵是:每個王朝存在的時期短,更迭快;君主在位時間短,最短僅幾個月;政權內部亂,政變多,兵變多,分裂多;外部戰爭頻繁;後梁、後周為漢人所建,後唐、後晉、後漢三朝均為沙陀人所建。  

後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為朱溫(梁太祖)所建,定都開封。龍德三年(公元923年),被李存勖所滅。共歷三帝,存在時間為十七年。最盛時,領土據有今河南、山東二省全部,陝西、湖北二省大部,安徽、江蘇、河北、山西、甘肅、寧夏六省一部分。  

後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為李存勖(唐莊宗)所建,定都洛陽。清泰三年(公元936年),被後晉所滅。共歷四帝,存在時間為十四年。最盛時,領土據有今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四省全部,甘肅東部、陝西、湖北、安徽三省北部。  

後晉:天福元年(公元936年),為石敬搪(晉高祖)所建,定都開封。開運三年(公元946年),被契丹所滅。共歷二帝,存在時間為十一年。最盛時,領土據有之地基本和後唐相同。  

後漢: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為劉知遠(漢高祖)所建,定都開封。乾枯三年(公元950年),被郭威所滅。共歷二帝,存在時間為四年。最盛時,領土據有今河南、山東、山西三省全部,河北南部,陝西、湖北、安徽三省北部。  

後周:廣順元年(公元951年),為郭威(周太祖)所建,定都開封。乾德七年(公元960年),為趙匡胤所禪代。共歷三帝,存在時間為十年。最盛時,領土據有今河南、山東二省全部,河北中南部,陝西中部,山西南部,湖北北部,安徽、江蘇二省江北部分。  

十國的特徵是:除了北漢,九國盡在南方;出現的時間,先後參差不齊;建國之.地,有相承、有獨立;版圖大小不等,相差懸殊;存在的時間,一般都比五代各朝長;領袖名號,稱帝、稱王不一。  

吳:楊行密在景福元年(公元892年)被唐廷任為淮南節度使,從此據有一方。天覆二年(公元902年),被唐昭宗封為吳王。楊行密第四子楊溥於順義七年(公元927年)稱帝(睿帝),國號吳,定都揚州。天柞三年(公元937年),被徐知浩所廢。共歷四主,存在時間為三十六年。最盛時,領土據有今江蘇、安徽、江西、湖北四省大部。  

南唐:徐知浩廢吳後,改名李異,同年登上帝位(烈祖),定都金陵。開寶八年(公元975年),為北宋所火。共歷三主,存在時間為三十九年二最盛時,領土據有今江蘇大部,安徽淮河以南部分,福建、江西、湖南三省及湖北東部。  

前蜀:為王建所創,天覆三年(公元卿3年)被唐昭宗封為蜀王,武成元年(公元907年〕走上帝位(高祖),定都成都。鹹康元年(公元925年),被後唐所滅。共歷二主,存在時間為二十三年。最盛時,領土據有今四川全省,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湖北東部。  

後蜀:為孟知祥所創,長興四年(公元933年)被後唐封為蜀主,次年稱帝(高祖),定都成都。乾德三年(公元935年),為北宋所滅。共歷二主,存在時間為三十三年。最盛時,領土據有今四川全省,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湖北東部。  

南漢:為劉隱所創,開平三年(公元909年)被後梁封為南平王,乾化元年(公元911年)進封為南海王,劉隱死,其弟劉險接位,乾亨元年(公元917年)稱帝(高祖),以大越為國號,定都廣州。次年,改國號為漢。開寶四年(公元971年),為北宋所滅。共歷四主,存在時間為五十五年。最盛時,領土據有今廣東、廣西兩省,湖南南部。  

楚:為馬殷所建,開平元年(公元9年)被梁太祖封為楚王,天成二年(公元927年)被唐明宗封為楚國王,改潭州為長沙府,建國稱制。保大九年(公元951年),為南唐所滅。共歷六主,存在時間為四十五年。最盛時,領土據有今湖南全省及廣西東北部。  

吳越:為錢鏐所建,以杭州為政治中心。天覆二年(公元902年),封越王。天佑二年(公元904年),封吳王。開平元年(公元907年),被後梁封為昊越國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為北宋所滅。共歷五主,存在時間為一七十二年。最盛時,領土據有今浙江全省,江蘇一部分。  

閩:為王潮所創,以福州為政治中心。乾寧四年(公元897年),王潮弟王審知(太祖)接兄之業,封琅邪王。開平元年(公元907年),被梁太祖封為閩王。天德三年(公元945年),為南唐所滅。共歷六主,存在時間為三十七年。最盛時,領土據有今福建省。  

荊南:又稱南平,為高季興所建,以江陵為政治中心。同光三年(公元925年),被後唐封為南平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為北宋所滅。共歷五主,存在時間為四十年。最盛時,領土據有今湖北江陵、公安等地區。  

北漢:為劉崇所建,乾拓四年(公元951年)割據河東地區稱帝(世祖),定都太原。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為北宋所滅。共歷四主,存在時間為二十九年。最盛時,領土據有今山西北部,陝西、河北部分地區。

以上這些其實都能查到,我要說說這個時代對中國以後歷史的深遠影響。

1、政治上:全國政治中心東移,在這之前似乎還能長安與洛陽輪流坐莊,五代十國之後,中國政治中心徹底東移,宋的開封、元的大都、明清的北京、民國的北京和南京直到現在。因為運河的興起(感謝隋煬帝),從江浙一帶運來的糧食可以比較快的運達首都,解決了以前關中平原遇到災害,皇帝老子吃飯的問題。,交通的便利也對軍事領域起到了好的影響。

2、經濟上:南方(尤其是江南)經濟從此佔據主導地位,之前我曾回答過“江浙滬為何富裕”的問題。江浙滬成為經濟中心就是從此開始的,南方政權雖多,但相對比較和平,適合生產發展,而戰亂對北方破壞嚴重。

3、軍事上:由於深受藩鎮割據之苦,從北宋開始,全國的兵權掌握在皇帝手裡,之後的元明清時期,地方很難再產生割據勢力,即使是清三番時期,也是中央給的特權,不久也收回。這種情況直到民國的軍閥時期才結束。但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方軍隊戰鬥力不足的問題。而且幽雲地區被遼、金、元掌握,漢族政權深受其苦,也成為兩宋滅亡的關鍵,直到明朝才收回。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看法,喜歡的請點贊關注哦。


黑水布衣


熟悉我國曆史的人,對於五代十國也算是比較熟悉的了,即使不能準確快速的說出都有哪五代,哪十國,但是隻要有人提及,也基本上可以算是略知一二。

這五代除了後梁和後唐,還包括後晉、後漢和後周,十國分別就指的是:南漢、北漢、荊南、前蜀和後蜀,當然還包括:楚、閩、南唐、吳越和吳國。

根據歷史上的記載,五代十國也算是我國古代一個比較大的動盪分裂時期,五代是由於唐朝滅亡之後,更替產生的新政權。

在960年趙匡胤發動政變,正式宣佈建立北宋,五代才得以終結,這是由於當時四分五裂在唐末宋初,除了五國在中原地區的其他割據政權,又被統稱為十國!

關於五代十國的歷史,我們不妨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歷史上的安史之亂,對於我國北方的經濟影響尤為深遠,不僅造成了極大的破壞,而且對於往後的恢復,也造成了極大地不便利。

江湖也飄搖動盪,時局極為不穩,各黨派鬥爭頗為盛行,畢竟各自利益也存在很大的衝突,這就不得不給予其他地方更大的賦稅壓力,底層百姓也是苦不堪言!

但是這裡我們就要認真剖析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當然與唐末的統治者脫不了干係。就拿當時的唐昭宗來說,當時面對風雨飄搖的唐帝國盛世之風也一去不復返。

擺在眼前很現實的問題,不得不面對沒有說話的權利,更沒有選擇的餘地,畢竟當時中央管轄已經不再像往常一樣有效合理了。

怎麼辦?當然唐昭宗也是想盡了辦法組建軍隊出征討伐,但是殊不知,這就是在養虎為患,後來的歷史就是最好的佐證!

西線將領王建私自擴充勢力架空主帥,即使後來中央有令,也為時已晚,駐軍西川改國號為蜀,也就是所說的前蜀。

以前蜀的建立為轉折,正式開闢十國時代,當時中央軍在向東討伐李克用的時候異常艱難,唐昭宗也因此損失慘重,但是萬萬沒想到這一切只不過是被朱溫利用罷了。

同樣作為將領,討伐的同時,一方面也是為了削弱李克用的實力,但是主要是想乘機擴充他自身實力。

(唐昭宗)

吳國的建立也和唐昭宗有關,當時淮南節度使被人陷害,楊行密藉機想上位,但是卻不料淮南卻被秦宗權盯上,而此時朱溫出手打了他個措手不及,也只能退位讓賢。

親弟弟也被孫儒殺害,自然孫儒也是在投靠朱溫後,被任命為淮南節度使,當然楊行密不肯善罷甘休,也是大費周折,最終坐穩淮南節度使,後來他被封為吳王,也就是所說的吳國政權!

(朱溫)

後來唐昭宗分別任命閩王和鎮海軍節度使,也就是後來的閩政權和吳越政權,大約在896年,馬殷被任命為潭州刺史,後來封為楚王,建立楚政權!

905年劉隱接受朝廷任命,但是沒多久就稱帝改國號,也就是後來的南漢,這裡只不過都是一些小嘍囉,但是最大的蛋糕還掌握在朱溫、李克用、李茂貞和劉仁恭手中。

(李克用)

所以呢,四個人也相互制衡,最終還是朱溫在907年提前繼承了後唐的主體,改國號為梁。

也就是歷史上的後梁,同時也意味著開啟了第一代!

朱溫稱帝后,就任命了荊南節度使,也就是後來的荊南政權,自此十國已經有了七個。923年李存瑁消滅後梁建立後唐,也即五代第二代。

當然好景不長,926年李存瑁被取而代之,孟知祥乘機脫離後唐稱帝改國號為蜀,也就是第八國後蜀!

936年成立後晉,次年吳國政變,改國號為齊,之後又改為唐,也就是第九國南唐。

後來,分別由劉知遠建立後漢郭威建立後周政權,五代政權建立完畢,十國建立最終以北漢建立而告一段落!


大國布衣


五代十國是一個大動亂的時代,也是唐宋之間的分裂時期。黃巢死去23年後,其昔日部將朱溫篡唐立梁,是為梁太祖,從此唐朝宣告滅亡,五代十國正式開啟,這一年是公元907年。

梁太祖朱溫定都開封,三年後遷都洛陽。朱溫雖然推翻唐朝,但卻無法取得唐共主的地位。梁就是一個格局中原的藩鎮,自然無法統一全國。梁的政權也不穩定,僅僅存在了十幾年。繼梁之後,接續的有四朝,即唐、晉、漢、周,與梁便形成“五代”。

五代共歷經54年(公元907年—960年),為了避免與之前同名的朝代想混,一般在每代名字之前加一個“後”字以示區別。梁之後的四朝,其制度與風格與梁基本上一樣,其實五代就是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五代是傳承的而非並存的。

(朱溫)

五代中每代的建立者都是前一或二代的將領,每代都是以割據的形式存在,其主要佔有的區域基本上在黃河下游與渭水下游。在五代佔領的區域之外,還有許多的割據勢力存在,這些勢力就被統稱為“十國”。

十國是指唐末梁處興起的南吳、前蜀、吳越、馬楚、閩、南漢、南平,後唐時興起的後蜀,後晉時篡吳而形成的南唐,及後周時建立的北漢。十國的滅亡時期也不相同,有的在後堂時期就被滅亡,有的直到宋太宗趙光義時才被滅。

這十國除北漢外,其餘的都在南方。這一時期的割據勢力並不止這十國,十國只是一種為了方便的統稱而已。十國也是由藩鎮演變而來,在朱溫滅唐前後,各地節度使紛紛獨立稱王,逐漸形成十國。

(李存勖)

那麼這些所有的割據勢力為何要用“代”和“國”來區分?五代與十國,雖然大致上並存於同一時期,但五代在史書上是被認定為中原王朝傳遞、禪位的正統。所以,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被作為朝代來傳承。

五代的每個朝代國祚都非常的短,後梁16年(907年-922年),後唐13年(923年-935年),後晉11年(936年-946年),後漢4年(947年-950年),後周10年(951年-960年)。五代共歷經13為皇帝。

後梁為朱溫所建,共歷2帝;後唐為李存勖所建,共歷4帝;後晉為石敬瑭所建,共歷2帝;後漢為劉知遠所建,共歷2帝;後周為郭威所建,共歷3帝。五代時期結束於宋太祖趙匡胤的篡周,但十國是在北宋建立20年後才被徹底消滅完。這一時期實際存在了70多年之久。

(石敬瑭)

十國的國祚相對五代來說,稍微長一些。南吳為楊行密所建,享國35年(902年-937年),共歷4主;前蜀為王建所建,享國18年(907年-925年),共歷2主;吳越為錢鏐所建,享國72年(907年-978年),共歷5主;馬楚為馬殷所建,享國55年(907年-951年),共歷6主。

閩國為王審之所建,享國36年(909年-945年),共歷7主;南漢為劉龑襲所建,享國54年(917年-971年),共歷4主;南平為高季興所建,享國39年(924年-963年),共歷5主;後蜀為孟知祥所建,享國31年(934年-965年),共歷2主;南唐為李昪所建,享國39年,共歷3主;北漢為劉旻所建,享國29年(951年-979年),共歷4主。

(郭威)

十國中有近半數的國祚超過整個五代。唐朝滅亡以後,北方戰事頻發,南方要相對穩定一些,經濟也發達不少。五代的都城除後唐定都洛陽外,其餘均在開封,梁也一度在朱溫時期遷到洛陽。大宋建立後,也是以開封為都城。

整個五代十國,呈現南北兩大勢力,北方為五代政權,南方為十國,其中吳和南唐實力最為強大。因此吳、南唐與五代的敵視程度最為激烈,雙方都以兼併臨近的小國為主要目的。五代末期,南唐為後周所敗,大宋代周後,宣告五代十國時期的結束。


野史也是史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分裂時期,開始於朱溫篡唐建立後梁,結束於宋太宗趙匡義攻滅北漢。

那時候中原地區經歷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5個朝代(907年-960年 ),地方有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10餘個割據政權(902年-979年 )。

“五代十國”影響深遠,簡單舉2個例子,定難軍逐漸獨立出來成為西夏,而靜海軍佔的交趾永久性脫離。

後梁:朱溫原是起義軍領袖黃巢的部將,後來投降唐朝受封“梁王”,907年起兵推翻唐朝。事後,催生“十國”的6國,分別是楚、吳越、前蜀、閩、南漢、南吳。

後唐: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建立“後唐”,年底滅後梁,定都洛京。接下來,後唐於924年封“南平(荊南)”,於925年滅掉“前蜀”。9年後,孟知祥在成都自立“後蜀”。

後晉:936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得到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支持,滅掉“後唐”建立“後晉”。1年後,徐知誥(後改名為李昪)篡奪南吳政權,建立齊國,939年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945年,南唐出兵滅“閩”。

到這時候為止,中原先後有後梁、後唐、後晉,而地方已經出現9個政權,其中3個已經被滅。

後漢:後晉“成也契丹,敗也契丹”,947年被契丹所滅,同年劉知遠建立“後漢”。

後周:951年,郭威篡漢自立,建立“後周”。同年,後漢河東節度使劉崇,在太原即“後漢”皇帝位,史稱“北漢”。現在,“五代十國”的主角全部上場!

接下來的事情是這樣:951年南唐乘南楚內亂出兵,南楚滅亡。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篡得“後周”政權,建立宋朝。963年,南平(荊南)歸降宋朝。965-975年,宋朝大軍攻滅後蜀、南漢、南唐。975年,吳越王錢弘俶向宋朝納土歸降。

10國亡9國,只剩下“北漢”。放心,宋朝不會放過它,979年宋太宗率軍親征北漢滅之。


子屠龍


五代十國不太好記,尤其是十國。作者總結了一個簡單記憶法:五代,梁唐晉漢周;十國,一北越(北漢、吳越)兩蜀閩(前蜀、後蜀,閩)四南楚(南吳、南唐、南漢、南平,楚)。

五代十國是對唐末宋初建立的一系列大小政權的統稱,五代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從梁太祖朱溫篡唐、建立後梁開始,到宋太祖趙匡胤取代後周、建立北宋結束,這五個政權除後梁和後唐有過一段時間並立外,其他都是前後相繼的關係。

有意思的是,朱溫是使用武力作後盾,通過“禪讓”登上帝位,趙匡胤也是使用武力作後盾,靠“禪讓”登上帝位,兩人一個開始,一個終結,而其他三個政權也都是實力武將或藩鎮,憑藉兵強馬壯而奪取政權,建立江山,足以證明五代十國是一個強者為王,拳頭說了算的時代,正如節度使安重榮所言“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

五代被認為是中原正統,十國比較複雜,只能算土皇帝,有的甚至從未稱帝,只是稱王。

十國除了北漢外,其他政權都在南方。其中,四川、重慶主要是前蜀、後蜀前後相繼;湖北主要是南平(荊南);福建主要是閩;浙江主要是吳越;湖南主要是楚,江蘇、安徽、江西主要是吳、南唐前後相繼;兩廣主要是南漢;山西主要是北漢。

當然,上述統治區域都是大體範圍,個別時期是有變化的。比如楚巔峰時曾佔據湖北、湖南;南唐最強盛時,曾攻滅楚,佔據兩湖;北漢只是佔據山西的一部分。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先後消滅南平、後蜀、南漢、南唐;趙光義繼位後,吳越、彰泉納土,北漢投降,宋朝基本統一全國,五代十國宣告結束。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