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花花绿绿广彩瓷器

说到广彩,很多人会认为广彩不是景德镇烧造的,因此收藏价值不高,更有甚者一见广彩就认为是晚清民国的东西,甚至说是新货。其实不然,胡同儿格外喜欢广彩,可能是因为早年做IT的缘故,因此对于特别艺术或者玄学的东西,胡同儿领悟不深,只能弄点花花绿绿的俗气广彩,来充点自己的生活。但胡同儿的俗气并不代表广彩没有收藏价值,相反,在广彩中有很多精品,值得大家玩味。今天胡同儿就带大家学习学习广彩的一些收藏知识。

广彩

广彩,直译,广东彩色瓷器。广彩在清代瓷器中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品类,它代表了当时人们的一种全新的审美观念。广彩在现代审美中大多数人会觉得有点俗气。花花绿绿,描金,富丽堂皇,且缺乏素雅之感。但在广彩创烧的时候,广彩的销量一度超过了青花,成为出口欧洲的主力品种。

先说说广彩的历史:

关于广彩的创烧,有很多种说法,并有很多种书籍详细记载了广彩的创烧历程。1936年吴敬业、辛安潮所著的《中国陶瓷史》曾经提到“广东广窑,模仿洋瓷,甚绚彩华丽,乾隆唐窑曾仿之,又常于景德镇贩瓷至粤重加彩画,工细殊绝,以售外洋。‘’《陶录》中也曾提到过广彩”盖仿洋瓷器者,常见炉、瓶、浅碟、碗、盘、壶、盒之属,甚绚彩华丽。”其特点当是指广彩瓷,“惟精细雅润不及瓷器”。这里说到了广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富贵华丽,但缺乏景德镇瓷器中的韵味。综合很多书籍中的记载,胡同儿可以肯定的是广彩创烧于乾隆时期,大发展于乾隆后期至嘉庆年间。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第一个由广东人创造行会组织“灵思堂’成立,标志着广彩正式进入大规模生产的新里程。

花花绿绿广彩瓷器

注: 这是一件乾隆时期的广彩瓷器,画面上看颜色绚丽,但这时还没有金彩。因此与我们普通的粉彩瓷器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花花绿绿广彩瓷器

广彩产品亦分为艺术瓷和日用瓷两大类,欣赏艺术瓷的彩绘技法以国画画法为主,讲究技巧,笔工精湛,内容多为人物花卉,亦有外国油画的西方风景、人物故事。日用瓷包括碗、碟、壶、盅等,加彩方法简单、豪放、富于民间装饰风味。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彩瓷器逐渐成为出口欧洲的主力品种,加之广东等地离港口较为便利,因此吸收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因此当洋彩进入中国时很快便被广彩所采用,逐渐出现了金碧辉煌的广彩新风格。17世纪后期,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命令他的宰相马扎兰创立中国公司,派人到中国广东订做带有法国甲胄纹章的瓷器。这个标志性事件为后来的订烧瓷器开辟了先河。

广彩的工艺:

广州彩瓷的生产流程分为样品设计、描线、填色、封边、斗彩、炉房等工序。构图设计讲究完整、统一、和谐,这是广彩最大的特点。随着新颜料的使用,彩绘颜色更加丰富,更加鲜艳。19世纪初,广彩开始仿照中国缎锦纹样作瓷器装饰,此技法称为“织地”,后用金水织地,发展为“织金地”且普遍用于各种瓷器,使得清代中后期的广彩瓷器普遍带有西洋风格,并有织金地纹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彩。19世纪末,广彩运用我国织锦图案的手法,以色彩艳丽、构图严谨、绘工精细著称;”数百年来经过艺人们一代代不断发展、创新,广州织金彩瓷以其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别具匠心的风格在中国瓷器中独树一帜。

花花绿绿广彩瓷器

注:这是一件典型的嘉道时期的广彩瓷器,具有广彩所有的特点,但人物画法沿袭了清代中期的风格,写意不适韵味。

广彩的繁盛阶段

在乾隆后期到嘉庆年间,出口瓷大量被广彩瓷器所占据。地理优势,审美贴近西洋风格,最主要是价格上的优势,使得广彩进入了繁盛时期。广彩既吸收了传统的制瓷工艺,亦吸收了欧美的艺术精华,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备受欧美人的青睐。

在装饰花式设计方面,已改初期的“岁无定样”,而逐步进入批量生产,使零碎、分散、单独的纹样联合起来,成为连续图案,或完整的构图。如“织金人物羽毛”、“散花花雀”等构图,这个时期的发展后,最终固定下来,成为一种新的样式。

花花绿绿广彩瓷器

广彩的收藏价值:

广彩的收藏价值其实很高,由于它代表了清代中后期人们的艺术思想逐渐西方化,因此不被很多老藏家所喜爱。但进入到新世纪以来,一批新的瓷器爱好者开始关注广彩瓷器,国外的拍卖价格节节攀升。那么到底广彩瓷有没有收藏价值呢?胡同儿可以肯定的说,有,肯定有,而且具有较大的潜力。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关于官窑的问题。因为当初广东烧造广彩的作坊式做法,使得在乾隆时期并没有创烧广彩官窑,到后期大繁盛时期又碰到中国国力逐渐衰败,应该说,广彩应该没有官窑。(这里胡同儿没有经过考证,只是凭借收藏经验所得出,如有错漏还请大家指正。)广彩在民国后期至建国初期成为出口创造汇的重要瓷器品种,这一时期的广彩瓷器多有印章款识”乾隆年制“,但这可以肯定不是官窑。

最后共同欣赏几件广彩的精品瓷器

花花绿绿广彩瓷器

花花绿绿广彩瓷器

花花绿绿广彩瓷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