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怎样赏析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文学妙语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辛渐拟由润州(今江苏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着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芙蓉楼”分手。

此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两人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因为辛渐就要回到洛阳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前两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地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词“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描绘了诗人从清澈无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相思之情。而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是传达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理想信念,这句诗从古至今大有深意,并让人们牢牢地记住了洛阳这个地方。

(洛阳晚报 冯保萍)


洛阳晚报


↑↑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 记得点赞 ←

你喜欢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在唐代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角,又名西北楼。辛渐,王昌龄的友人,他路过润州,准备北上洛阳。当时,王昌龄正谪居江宁,为了送辛渐赴洛城,王昌龄特地从江宁赶到润州。



诗的第一句,就交待了诗人冒雨夜入润州送友人的事。这是一个语义模糊的句子,从字面上看,“入吴”的主语可以是连江的寒雨,也可以是抒情主人公。语义的模糊丰富了句子的信息量,使它至少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描画了万里长江上弥天塞地的一片秋雨;二、交待了诗人冒雨从江宁赶赴润州的行程;三、渲染了诗人送友时的凄迷心境。



第二句由两个表面上关系松散的小句子组成。一个是叙述句。“平明送客”,“平明”承“夜”,点明送客的时间是第二天的拂晓;一个是描写句“楚山孤”,描绘了送别的情境。楚岭连绵,本自不孤,以楚山为孤,从心理学角度说,是移情于物。



客中送客,本来郁积在胸中的孤独感,因为友人即将赴洛与洛阳亲旧逢迎而大大强化,诗人不说自己的孤独,却将这种强烈的情感泛化到大自然中,使目之所接,无非孤拔之物。这个“孤”既是远离亲友的生活上的孤单;也是不被理解的心境的孤独。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人浊我清,必撄众忌。孤独中又隐含着诗人不肯与世同流的傲气,这种复杂的心情就借兀傲特立的楚山具象化。于是,意识很自然地流向“洛阳亲友如相问”的设想和“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心迹的剖白。


《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因为“不矜细节”而“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和王昌龄同时的诗人常建、李白都有诗为他鸣不平。常建在《鄂渚召王昌龄、张偾》一诗中说:“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表示了对王昌龄无罪遭贬的深切同情。这些正是王昌龄设想洛阳亲友殷勤探问的现实基础。末句却避实就虚,以“冰在玉壶”的比喻来自写胸臆。


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高洁的品德;唐朝名相姚崇也以“冰壶之德”来比喻“当官明白者”。王昌龄引用古语,又自出新意,直接以冰来形容心。冰,是晶莹、透亮的;玉,是坚贞、纯洁的。冰心放在玉壶之中,表里澄莹,洁白无瑕。诗人对亲友的询问,不说客居之状,不抒思念、抑郁之情,偏用暗喻的手法以自己光明磊落、清廉自守之志告慰亲友,诗格自高一筹。


你喜欢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

↓↓ 记得点赞,喜欢就分享和收藏 ↓↓


文学妙语


送别诗多是抒写诗人与友人的深情厚谊,但也有借送别友人来表明自身高洁的。《芙蓉楼送辛渐》就是这样一首诗,一同来赏读下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寒冷的冰水与江水连成一片,友人离去隐隐的孤独在我心中。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的近况,就说我依然像玉壶一样清洁。

此诗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今江苏镇江),然后在此分手。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连江夜入吴”,现在的南京一带,就是三国时孙吴的故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的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王昌龄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平明,指天亮的时候。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新唐书》王昌龄本传称“其诗绪密而思清”。他的绝句大都有这一特点,此首也不例外,特别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二句,细致精密,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又是王昌龄诗歌的独特风格。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

萃辰天心书院【开心学国学之“天心365”】诗歌赏读栏目每日一首诗词赏读,您可以关注萃辰天心书院官方订阅号“萃辰天心国学传播”(cctxgxcb),收听完整图文、音频版哦~


萃辰天心书院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是唐诗中的名篇,在离别诗中别具一格。起句“寒雨连江夜入吴”,渲染离别的气氛,弥漫江天的雨丝恰似朋友分别的无边愁绪,使人顿生凄凉。接下来,“平明送客楚山孤”,一个“孤”字,点染出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此地一别,只剩下孤零零的作者留在异国他乡,故作者看楚山孤寂之情油然而生。吴水楚山,又暗寓离别之意。王夫之曰:“一切景语皆情语。”孤、寒都是作者自己的感受,却赋予了山和雨,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下面两句一改离别诗的通常写法,不写将远行的朋友,反写自己,表达自己对国家的一片忠贞之心。“一片冰心在玉壶”,化用前人“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而不留痕迹,堪称点铁成金。


白眼看绿茵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原诗及其大意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大意是:在秋冬交替之际的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我来到了吴地。一大早我把好朋友辛渐送走了以后,我感觉到楚山也和我一样显得很孤单。如果你到达了洛阳以后,有亲朋好友打听我的情况,就请你告诉他们吧,我的心还是跟那冰清玉洁的玉壶一样的纯洁。

二、王昌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王昌龄 (698— 757)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字少伯,盛唐时著名的边塞诗人,因为特别擅长于写七绝,被誉为“七绝圣手”。他小时候家里比较贫困,主要靠干农活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之后担任了几任小官,后来被贬岭南。 王昌龄与李白、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等人交往深厚,经常在一起饮酒作诗。后来回到长安后又担任了一个小官,没多久又被贬了,最后在安史之乱时被杀。其诗以七绝见长,绪密而思清,在当时非常有名气。著有文集六卷,现存编诗四卷共181首。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三、写作背景

写这首诗时,王昌龄身份属谪宦,他于公元739年被贬岭南,第二年允许他回来,此诗应是公元742年所作,当时他为江宁(今南京)县丞(仍为贬官)。辛渐是王昌龄的好朋友,他准备从镇江渡江到洛阳去。王昌龄从南京陪他到镇江,然后在镇江分手道别。他为此做了两首诗,这是第一首。

四、具体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句。在这秋冬交替之际,我陪着我的好朋友辛渐连夜从南京来到了镇江,江风肆掠,冷雨滂沱,连江和天都分不清楚了。“寒雨”指明了季节是秋冬之间,“连江”说明了雨之大,“夜入吴”指出了作者是和朋友一道到吴地的。能在这样的天气下陪着朋友连夜赶路,送朋友一程,可见他们的友谊之深。

“平明送客楚山孤”句。第二天天一亮我就把朋友送走了,送走他之后,我的心里空落落的,觉得不是滋味,看到那楚山也只留下了一道孤单的身影。前面四个字简单地道明了送别的时间,“楚山孤”以楚山的孤单来反衬自己的孤单。

“洛阳亲友如相问”句。你如果到了洛阳了以后,肯定会有亲朋好友问起我的消息的。这句是设想好朋友到了洛阳后可能发生的事,这在唐宋时的诗词里经常有这种写法,能起到比正常描述所不能起到的效果,使表达更加的自然而新颖。

“一片冰心在玉壶”句。我的心没有任何变化,还像是跟那冰清玉洁的玉壶一样的纯洁,没有受到官场庸俗恶劣的风气的污染。这句话既是明志,又是释疑,让他的亲友们知道,我王昌龄虽然仕途不顺利,一直被贬,但我初心不改,不会与恶俗同流合污的,也请他们放心,我现在过得也很好。这句诗自问世以来就是千古名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此诗写得别有风味,前两句写送别,后两句言志,但言志不露痕迹,很自然地就借好朋友到家后亲友可能会问到这个问题而表达出来了,实属大家风范。

谢谢大家,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欢迎交流讨论!

如果喜欢就请点赞,请关注头条号;0红旗漫卷0,谢谢!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