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被美國一流法學院錄取,我用行動證明了”聰明“毫無意義

被美國一流法學院錄取,我用行動證明了”聰明“毫無意義

被美国一流法学院录取,我用行动证明了”聪明“毫无意义

本文作者目前在美國一流的法學院讀JD(法學博士)學位。

有趣的是,她從小到大成績都很一般,但是憑藉一些特長、一些運氣,以及比別人多的一份努力,走進了浙大、走進了芝加哥大學、走進了密歇根大學法學院。

她說:人即使不”聰明“,也可以走得跟大神們一樣遠。她希望用自己的經歷鼓勵那些資質平凡卻懷有目標的人 ...

本文授權轉載自豆瓣作者@Jack_Dawkins,原文標題《聰明的人》。

........................................

美國名校圈,最不缺的就是聰明人

曾經看到一位上耶魯法學院的前輩在傳授經驗時,說了這樣一句話:“律所招人的條件,首先就是毫無疑問是聰明的人。”

看到這幾個刺眼的字,我再也沒往下看了。自從來了美國,身邊圍繞著各種學霸學神,"聰明“大概是談話裡出現頻率最多的詞。當年在芝加哥大學讀社會學碩士的時候,大家最愛議論的就是這些:

“他這門課拿了A。” “必然的,他特別聰明,你看他上課回答問題就知道了.”

“我的導師真的特別特別聰明。”

“那個讀博的真的是絕頂聰明,我真是特別佩服。”

“她被XX名校錄取了!” “是啊,她這麼聰明,不錄她錄誰!”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跟幾個中國同學聊畢業以後的事,我提起了上一屆某個被哈佛法學院錄取的人。有個同學問我,從芝大畢業後準備做什麼。我說我大概也像那個學姐一樣申請去讀法學院吧。這位同學打量了我5秒鐘,說了一句我至今仍然記憶尤新的話,“嗯,不過她特別聰明."

她大概是無意的,然而這句話在我耳邊迴響了很久,尤其是那個連詞 ”不過“,言外之意就是我不聰明。

那時候我正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我很想考LSAT(法學院入學考試)、申請JD(美國法學院畢業後獲得的學位,也稱法學博士),可大學的朋友當年都說過:LSAT就是一個智商測試,練習是提高不了多少的。這一句話讓我對LSAT望而卻步了很多年。

我所認識的拿到法學博士學位的人們,無一例外都是非常聰明的人,客觀上智商很高的人。有小學跳了兩級的,有門薩俱樂部(世界頂級智商俱樂部)的,有從高考大省出來的北大本科的,等等;唯獨沒有我這樣學渣背景的人。

被美国一流法学院录取,我用行动证明了”聪明“毫无意义

對我來說,聰明其實毫無意義

客觀地說,我一點也不聰明,我分別在兩家診所測過智商,結果都在平均線以下。這也是意料之中的。所以說,這不是謙虛。任何一個瞭解我的人都知道,我並不是個真正謙虛的人。正因為不聰明很少被人誇,所以我每取得一點成就就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

我第一次掛科是小學一年級數學期末考試,考了53。我至今記得紅紅的數字53寫在我姓名的旁邊。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數學是我生活中最大的障礙,不知道給我帶來了多少陰影。到現在,我應該是中國圈裡唯一沒帶過槓、沒當過三好學生、沒上過小學奧數的人吧。

初中攤上了一個對我愛理不理的班主任,還是個教數學的班主任。再加上青春期的我十分叛逆,因此徹底放棄了自己。初二期末考了班上倒數第二,班主任跟我爸談話時,暗示了勸退。那時候班上一個優等生他爸是我爸同事,回家以後我爸跟我說,我真的帶給了他很大的恥辱,他在家長會上無顏面對他的同事。

高中時,我的成績有所提升。但客觀來說,憑我的真實水平,浙江大學於我而言完全是天上掉餡餅——我非常偶然地在死線前兩天得知浙江大學有個小語種(含英語)保送的機會。

那時候我雖然成績一般但是英語特別好,也就是極其偏科,偏到每次英語接近滿分,而物理生物無限趨近於0分。於是我不到半個小時趕出了人生第一份簡歷,卡著死線提交了申請。小語種保送90%取決於英語水平。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只是比英語,當時的我應該是無敵了。

不出我所料,我在發高燒的情況下參加了浙江大學的全英語面試,又參加了自主招生考試。其實考完筆試以後我都放棄了,因為數學題我一道都不會,幾乎是交白卷的,然而我就這麼考上了。

當年市裡只錄了兩個人,另一個人是市裡排第一的高中重點班的全年級第一名,自主考試的數學題五道做出了四道半。

浙江大學這大餡餅掉得讓班主任都不敢相信,讓年級裡的某個同學氣急敗壞地說:你都能進浙大,我們學習又有什麼用?

我在浙大成績並不好,掛過好幾次科,思政類和體育課都是低空飄過。本科四年稀裡糊塗地過去了,那時的簡歷要科研沒科研,要實習沒實習,最大的成就也就是人人賬號常駐浙大人氣之星。

被美国一流法学院录取,我用行动证明了”聪明“毫无意义

浙大校園

所以,我這個從來都跟聰明沾不上邊的人,為申請法學院考LSAT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然而我還是想了。我知道我的本科同學會有不少人笑我痴人說夢、眼高手低,也會有不少人勸我別下那個功夫,我根本沒有做這行的天賦,連我父母都肯定說,放棄吧,沒那個潛力。

因此,法學院申請這件事,我瞞著所有人。我沒告訴父母,沒告訴本科時候認識的任何一個人,甚至沒有告訴本科時無話不談的好基友。

我一直是個固執的人。我真正想做的事,我是無論如何都要做到的。

所以,我知道會有人勸我別申請,所以我壓根就不告訴任何人,免得被說得打退堂鼓。我隱瞞得很累,尤其是我這麼依賴社交網絡,恨不得把生活的全部都PO在網上的人。那段時間我拋棄了微博和FB,發個朋友圈和豆瓣都要檢查很久。本科同學發來的消息我基本沒有回覆過。

2016年,我用行動證明了”聰明“毫無意義,被密歇根大學法學院錄取。

我在論壇上寫了申請總結帖,希望能鼓勵那些和我一樣資質平庸卻懷有目標的人。

被美国一流法学院录取,我用行动证明了”聪明“毫无意义

密歇根大學法學院

用“聰明與否”來判斷一個孩子,非常狹隘

有人說,很多孩子就是被“你真聰明”這句話毀了。長輩們都說“這孩子真聰明,就是不努力”,於是孩子們也會認為,自己只是不努力學,只要努力起來就能飛黃騰達。從此孩子們的惰性一發不可收拾。

然而被傷害更深的,是那些不聰明的孩子,那些從來沒被任何長輩、老師誇過一句“聰明”的孩子,那些被小學老師叫“木魚腦袋” “笨蛋” “智障” 的孩子。

從我很小的時候,家人就發現我學東西比同齡人慢,反應總是比同齡人慢半拍。印象裡總是有親戚指著我對我奶奶說 “你說這孩子是不是有點傻呢?”

多年來,因為資質平庸而產生的自卑感從未停止過。

所以,那位耶魯生用”聰明“一詞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在浩大的北美JD圈裡,很可能潛伏著和我一樣智商不高,資質平庸的人?這些人,完全是靠著努力一步一步爬上跟大神們勉強平起平坐的位置的人。

所以每次聽到“聰明”二字,我都要忍不住懷疑 :“聰明”是不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是,那我在孃胎裡就已經落後了。

而一路浙大、芝大上來,也有被別人叫“學霸”的時候;此時,我的心情也是複雜的。別人學一個小時,我們學三個小時。別人準備LSAT用幾個禮拜,我用幾個月。

他們看到我從早學到晚,卻不知道那是因為我的資質不行,學東西比別人慢。我要是跟同學們一樣優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我曾經用行動證明了經典謬論 ”女孩只有小時候學習好,因為都是死記硬背,長大了就不行了“。之後的人生,我也一直試圖證明:人即使不“聰明”,也可以走得跟大神們一樣遠。

可是每次聽到別人用“聰明”評價一個人時,心裡都在想,“聰明” 是不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呢?我希望有朝一日我能證明,這也是個謬論。被美國一流法學院錄取,我用行動證明了”聰明“毫無意義

........................................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

上海 | 北京 | 深圳 | 廣州 | 天津 | 江蘇 | 湖北 | 東北 | 山東 | 山西 | 湖南 | 重慶 | 四川 | 浙江

等全國30餘個地區群,與45萬家長暢聊國際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