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很多学术大牛近年来的论文都不是第一作者?

刘亦鑫


通常来讲,论文第一作者是学生的居多,导师们通常在第二(年轻导师)或最后几位(大牛导师、大导师)。

什么时候,老师会作为第一作者呢?根据我的认识,如果这个想法对于论文非常重要,而老师是想法的产生者,他可能要求挂第一作者。另外,有些老师可能会受邀撰写评论、综述等,此时老师可能会作为唯一作者出现在作者列表里。

下面以一篇SCIENCE论文为例来分析:

这篇论文复合通常的情况,即主要贡献者是第一作者,导师是通讯作者(排最后一个,是大牛)。Pingwei Liu是MIT化工系的博士后,为论文第一作者,Michael S. Strano是MIT化工系的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学术青椒


提问者没有说出的话是,这种学术大牛一般都会充当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另一个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是,第一作者一般都是学术大牛的学生或者下属,他们承担了大部分研究工作或者试验过程与数据整理等。

根据ACSNANO期刊2012年的社论,通讯作者是那些读者可以提出问题、索取补充材料和对未来工作提出建议的作者(those to whom readers can address questions, requests for materials, or even suggestions for future work)。


通讯作者的出现首先是对当前学术研究的复杂性与联合性的一种回应。以物理领域为例,从1920年到2010年,平均的作者数量已经从1个多增长到现在的5.25个,比1980年时候的作者数量翻了一番。

一般而言,当读者对文章中的研究提出问题时,单个作者一般无法回应相应的问题与补充材料,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承担起责任,来回应问题、提供补充材料甚至对未来研究提出规划的人。这个人就是通讯作者,一般也是一个实验室或者一个教研室的老大,或者是这种学术大牛。

与此同时,学术研究的跨学科性也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更是需要有个人能够居中协调对论文进行修改或者提交,这个人需要比较强大的能力,也就是学术大牛啦。

对于当前学术研究中的流动性,这种充当通讯作者的学术大牛一般拥有稳定的职位,然后其学生(博士或博士后)则经常会换单位,因此无论是提交论文还是修改论文或者回应论文,都需要这种学术大牛出现,并且承担重要的责任。因此,在这个方面,通讯作者实际上是一种具有问责性的称呼,当论文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最先承担责任的也是当通讯作者的学术大牛。

参考文献

Cell期刊 http://crosstalk.cell.com/blog/what-does-it-mean-to-be-the-corresponding-author


南大毛维准


作为高校人事人才工作者,这个问题我们关注很久了。这种现象非常正常,也非常合理。如果我们高校仍然以第一作者来要求学术大牛们,那才是真正违背人才规律,把人才用废了。

首先,这是团队的需要。科学研究并不是一个人完成的,尤其是重大的科研项目,可能需要好几十人。这个时候,领导好一个团队以及为团队研究引导方向比具体去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求也更高,至少需要一个有学术话语权和威望的人。这才是这些学术大牛们的真正使命。当然,我们也发现,并不是每一个学术做的好的人都能带好团队,这里面,领导力和团队协调能力都非常重要。一些人在利益分配上过于计较,造成团队不和;也有人在细节问题上纠结过多,导致项目推进困难。这些人很难成为大牛。

其次,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一个团队除了合伙做科研外,还要想方设法让团队里的人快速成长,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团队里自然形成了一定的分工:团队负责人(大老板)负责定方向分课题,主要跑大项目、科技奖励;课题负责人(二老板)负责推动课题的完成,整合数据、研究工作思路,主要跑基金项目、发高水平论文、申请人才称号等;剩下的就是实际干活的了,这部分人包括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年轻教师,甚至包括一些优秀的硕士,他们根据老板们的指导,做实验、采数据、写论文。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论文第一作者,但论文的贡献一般都归到了课题组,普遍也认可为大牛们的成果。

最后,这也是评价的需求。大牛们已经不需要那么多论文了,他们要的是重大成果,而且,正如上面所说,即便这篇论文是成员写的,学界也会把这个成果算到团队头上。另一方面,青年人发展需要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需要论文,这个阶段的考核体系还要求他们必须是第一作者,所以,大牛把论文的署名权让给后辈是学术界很常见的,也是团队建设的必然要求。如果一个大老板还抢着发第一作者,他一定干不长。

综上,尽管大牛们已经不怎么发表学术论文了,但他们对团队以及整个研究的推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把科研比作一次创业,那他们现在已经是CEO了,如果再让他们写论文,就好比要求王健林亲自去售楼处卖房,马云亲自当淘小二,比尔盖茨亲自写代码,那才叫人才浪费。


高校人才真经



解朋医生


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通常为科研工作的主要完成者学生,导师通常作为通讯作者出现,对整个文稿负责!其他作者按照贡献大小排在中间!


科学Insights


大牛功成名就,不需要一作来证明自己,大牛的学生,或者年轻的老师要靠一作的文章来找工作、评职称。而且很多时候,大牛跟文章本身没关系,是拉来给文章增加分量用的,现在好多文章都会找些院士,Fellow来撑撑场面,要不然review给的意见很尖酸刻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