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古代士兵的盾牌为什么不做大一点呢?

999封信


我想从字面意思来说题主对古代的盾牌多有误解。

古代的盾牌自从有了战争开始就有了,古语有“干戈相加”的说法,其中“干”就是盾牌,“戈”则多指长矛。可见盾牌的地位。

在后来的战争中多有用到盾牌兵的场景,巨大的盾牌组成一道屏障,盾牌表面画上凶恶的怪兽,一个是古代人信仰神佛,这样可以起到恐吓等心理作用。其材质很少有纯纯的金属制作,那样成本太高,一般多数用木制包着一层金属的外壳。这样成本低一些,还轻便一些,便于制作和运输。但是严格来说实在比较影响速度,一个是行军的速度,一个是布阵的速度。



秦朝士兵通常很少带盾牌的,他们也不穿金属的铠甲,而穿着轻便的皮甲,这样步兵的行进速度也可以很快,加上秦军兵种齐全,更有强弩兵远程打击压制,步兵受到对方弓箭的影响较小。另外秦国法制森严,对军工奖励丰厚,对战败的处罚也很重,秦国士兵多数战斗非常勇敢,人人用命。

还有一种蒙古骑兵携带的盾牌,因为是骑兵,他们更多的是讲究骑兵冲锋突破的速度,携带淄重的重量非常影响骑兵的战略突破。所以他们选择带的是一面小小的皮质圆盾,这样可以一方面保护行进中的骑兵士兵保护住身体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也保证骑兵的机动和灵活。

三国时期诸葛亮打孟获,就还有一种云南等少数民族常用的盾牌,他们选择用藤条编制,经过多少次泡油,多少次晾干然后制作成功。可见当时少数民族地区还是很缺金属的,不然也不会创造这样的东西。但是藤条编织的盾牌十分轻便,好携带好保管,而且成本低,后来也多次在中国历史上出现。最大缺陷就是不禁火攻。遇到火就烧的一塌糊涂。所以使用的也不是很广泛。

大多数的盾牌,后来逐渐退出了,因为中国的战争更讲究团队的性质。排兵布阵很重要,士兵整体素质的提升很重要。长矛兵通常不方便携带盾牌,而携带盾牌的多数是特殊兵种,比如岳家军的背魁军。小小的能保护上半身的盾牌,加上特制的单手兵器,组成战斗组合,更有利于发挥团队优势。


阿庆还是阿庆


盾牌有大的啊,最大的盾牌有一辆小汽车那么大你见过没?

古代战争中,盾作为重要的防具,主要功能有二,格挡刀剑的攻击和阻拦弓箭,还有一些情况下盾牌可以直接用来撞击敌人造成敌人眩晕。一般情况下,拿在手里的盾牌不宜过大,太大的话行动不方便,挡挡弓箭可以,短兵相接时就成了累赘。像古罗马大盾就很理想了,罗马大盾正面看是方形的,正好可以遮住士兵除了头部和四肢以外全部身体。这种盾牌在格斗时十分好用,格挡面积大,重量和体积也能接受,不至于太过笨重。在防御弓箭时更加理想,手握盾牌,只要往下一蹲,正好盾牌可以如一堵墙样遮住整个身体,然后步兵方队外围的将盾牌立在地上,圈内的将盾牌举过头顶,刚好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严丝合缝,就是所谓的“鱼鳞阵”了。玩过《罗马全面战争》的人想必对这种盾牌印象很深。

还有古希腊的大圆盾,例如《罗马全面战争》中的斯巴达大圆盾,这种大盾牌也很不错,举在胸前可以遮住整个身体,一队斯巴达战士并排举着盾,形成一面盾墙,然后举着长枪从盾与盾之间的空隙穿出去,就是传说中的“长枪方阵”了。这种方阵正面堪称无敌,温泉关战役中斯巴达三百勇士正是利用这种方阵成功抵挡了波斯十万大军。“长枪方阵”中盾牌的作用不可小觑,当敌人发动弓箭时,斯巴达战士们蹲在地上,将盾牌斜竖在地上,刚好能够形成一把伞,有效地保护士兵免受弓箭袭击。古希腊大盾牌在军旅生活中还可以做床使用,面朝下往地上一摆,整个人可以躺进去,比较舒适。

有人想,既然盾牌这么好使,为什么不造更大的呢,大到足以为一队士兵提供遮挡。其实这种超级大盾牌是存在的,但不能叫盾牌了,而是叫盾车。玩过战略游戏《要塞》的应该还记得,其中就有一款装着四个轮子的盾车,士兵们躲在盾车的后面,推着盾车靠近敌人的城墙。

盾牌,大有大的用法,小有小的用法,只要称手就好了。


萌叔观世界


古代冷兵器时代,为了自卫,人们想出了无数的方式与方法!盾牌就是古人为了防御敌方的弓箭射击和兵器攻击而设计的!

盾牌分几类:城防盾牌,是用于城墙防守时抵抗敌方弓箭射击时的防卫用的。

骑兵盾牌,是执有刀剑之类短柄兵器的骑兵单手使用的自卫装备。多用于轻骑兵。

步兵盾牌,是步兵用于防御的轻型盾牌。有些时期也有过巨大的、笨重的用于列阵的大盾。但是后来由于过于笨重而很少使用了。

盾牌车,这种既是车又是盾的装备,在后金军与明军进行冷热兵器混用的对抗时,双方都装备过。它可以防御铅弹丸,但是却无法抵抗火炮的打击…

总之,因为机动性的要求,除特殊情况外,古代军队一般不会装备过于笨重的巨大盾牌!


北疆同心侃历史


大的也不少啊,罗马人的大不大?

日本的还有和门板一样大的大橹。

只是,盾牌做大后,面对的问题是,双手都占用了,还怎么战斗?要是只想着防御,那干嘛这么费劲,直接深沟高垒不出来就是了,在粮食饮水耗尽前,对方能拿你怎么办?再不济也可以用盾车之类的东西,往前面挡着就是了。

可是这么一来,你也攻击不到对方了呀。小盾之所以普遍,就是因为和单手武器结合的话,能攻能守。你把盾牌做太大了,你就失去攻的能力了。罗马人的大盾基本就到了和单手武器结合的极限了,再大要么无法保证盾牌防御力,要么只能双手拿了。


加密货币百晓生


我就知道盾是小的,主要用来格斗。综合性能强。大的叫撸,是单一用来结阵防御弓箭的。虽然有些人把这个当成了下山用的雪橇,甚至用来做担架,甚至用来做爬犁。但是最初用途就是防止弓箭雨。并且属于缓慢推进的结阵用的。

破解盾,一般需要长矛,弓箭雨,灰瓶,滚木雷石,还有骑兵。

破解撸,一般是用战车,冲车,滚木雷石,灰瓶。

盾对砸,砍,抽,打等扇面攻击的武器效果极佳。也就是说,对付大锤,鞭,翦,大刀等。

撸对箭雨,骑兵等武器效果极佳。也就是说对兵种克制比较好。这也就说明了当年的蒙古骑兵为什么在花啦子模有一仗没占到优势的原因。

盾属于单兵武器,撸属于结阵的道具。

斯巴达勇士在温泉关大败波斯大军的主要原因除了专业军人对阵农民以外。还有一点就是武器配合。

在投矛手的掩护下,斯巴达勇士很容易贴近波斯大军形成近战优势。这时候盾的近战优势就显露出来了。大军交战,兵种克制很重要。结果因为波斯农民战斗经验少的原因,慌乱后,没有立即转化阵型。使得波斯骑兵没有足够的冲击力场地,所以斯巴达勇士一个打十个很正常。而波斯的长矛兵种没有给力的原因是斯巴达的投矛手完全碾压他们。加上波斯的弓箭手水平比较渣,并且是高等民,只会缩在后面,根本没法在人群中看到斯巴达战士。

话说回来,如果斯巴达300人面对日本幕府时期的300名职业五式的话。那就不一定了,单挑的话可能不占优势,群体攻击的话可能能有优势。

因为盾对冲刺类攻击动作防御性并不高。

但是换成撸,那就是完虐冲刺类武器了。

为此,哥萨克人发明了一种盾牌。还是骑兵拿着盾,另外利用骡马等牲畜携带或者拉着撸。准确的说是拉爬犁。结阵需要的时候就把这种爬犁嵌在盾上,混战的时候就取下来。但是这个发明在荒漠作战的时候限制太多,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随后在北欧,一种类似滑雪板的哥的盾牌应运而生,因为北欧人口少,所以一般没有大规模混战,攻打城堡基本不太可能。所以一般都是野外作战多一些,能当滑雪板的哥的盾牌因为实用,迅速被模仿。

还有印度曾经用撸装在大象身上,经历了象战。但是因为装甲象本身是推进用的支撑点,结果被对方大象撞到后因为自重站不起来。从此以后很多年,装甲坦克的雏形,装甲象就没人再用了。

 近代自蒙古时期之后,基本很少有战役大规模使用撸的了。


弯弯绕573


这是你们不了解古代的兵器志。。我们所说的盾,是小型盾牌,多用于防护自身。你所说的大盾牌,叫做橹。差不多一人高。就是你看新三国里,挡战车的那个。。而所谓的流血漂橹,说的就是这种大盾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