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的地方出現公辦教師離職的現象,你怎麼看?

搏擊長空的大鵬


不可否認,公辦教師離職與近年來的教育生態環境惡化以及養老保險並軌有莫大關係。


有人說教師職業太辛苦,教學壓力大,工資收入低,這些當然也是實情。但是這些情況是長久以來就存在的,為什麼現在才出現離職潮?

本人在學校工作20年。深知教師是良心活,發自內心的想教好和各種制度逼迫的要成績,那教學效果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要成績是自然的,成績也是衡量一名教師教學水平的硬性指標。

關鍵是現下評價教師的標準不單單是承擔教學任務的多寡,和教學成績的高低。

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俗稱教師繼續教育)是否合格也是教師評職稱的一大攔路石。

以前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一般是睜隻眼閉隻眼,對此項要求不那麼嚴格。但是近年來隨著信息化的普及,繼續教育合格證書將由網絡自動生成。教師每年學習多少網課,上傳多少教育教學資料,分享多少教育教學成果,都將成為能否取得繼續教育合格證的硬性指標。

很煩啊有木有?


每年叫老師們必填的考核表有多浪費紙張就不提了。畢竟一式三份抄抄寫寫20分鐘就搞定。

關鍵是這個網絡培訓有幾個老師是認真聽的?

教育部門提供教學資源是好事,且不說你提供的東西是否有用,誰認證你這些東西是教學必備了?

老師們需要的內容,不必強迫自然會如飢似渴的閱讀學習。這強迫性的必須完成多少學時真是太為難人,大部分人都是掛機,到時間點繼續學習,湊時間。

可是年年如此,必須學習,今後還必定考核你是否完成學習任務。

中教二級進一級,一級進高級中間要有五年時間差,事實上很多高中一線教師進高級要等很多年,因為緊缺的高級指標。評高級職稱不再是以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貢獻來衡量,而是以上級部門分給學校的指標來衡量。

用職稱這個胡蘿蔔來誘惑教師們團團轉。

你教的年代越長,陷的就越深。

工資低,無尊嚴,評職稱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是否仍將上下而求索?

有眼光,頭腦靈活的老師早在十年前就開始辦週末輔導班,辦的好的甚至取得了教育部門的認可,擴大規模成為資深教育輔導機構,賺得盆滿缽滿。

這些課外輔導老師僅僅週末上課,一個月的收入便頂的過一般教師一年的工資收入。

老師們又非聖賢,誰能不動心?

職稱也只不過是提高課外輔導價碼的非必選項。

養老保險並軌後,個人可以自己繳納養老保險。

特別是千辛萬苦拿到職稱的老師,終於可以長吐一口悶氣。既然能在課外賺那麼多,自己交那麼點養老保險還不是小菜一碟?又何必非在體制內受人管束?

我但願這只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校園裡呆上一段時間,不由自主的就會對孩子們產生關愛之情。如果環境寬鬆一點,誰願意離開校園去尋找未知的未來?


教師工作需要積累大量經驗,可以說薑是老的辣。保持穩定的教師隊伍是一個學校良性發展的基礎。如果“公辦教師離職潮”大規模爆發,坑害的還是公眾的利益,最終受影響的還是國家。


但是我以為全國範圍內大規模離職是不可能的。市場需要也有一個度,這一點教育部門很篤定。

所以公辦教師寄希望於改變現狀,還是那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


敬請同行指正。


明明麻麻


我姐一男同事去年辭職了。

這位老師需要養老人,老人又經常生病,二胎放開還要養兩個孩子,實在負擔不起,最後辭職到了北京一教育機構。

有個同事的哥哥,復旦大學畢業,以前在上海一中學,在兒子成為他復旦校友之後也辭職到了一輔導機構。


身邊還有不少努力考進了編,又一直在努力跳出去的人。

當然也不純粹是老師有這種情況,各行各業都有辭職不幹的。但是醫生、老師缺乏還是對老百姓影響比較直接。

九六年前後教師工資拖欠,大量老師辭職,後採取措施才控制住教師離職潮。

昨天回家看望父母,聽姐姐說,最近幾年他們學校的老教師將大部分退休,又要大量缺老師了。

前幾天安徽省發佈了《安徽省2018年定向培養鄉村教師公告》,計劃定向培養2500名鄉村小學全科型教師,其中初中起點專科層次小學教育專業2200名、高中起點本科層次小學教育專業300名。

也許這樣定向培養可以解決教師缺口問題?如果沒有缺口,教師離職也無所謂了。


媽咪老師


公辦教師離職,並非全是工資原因。在主要的是沒有自我的生活了。我家媳婦就是一個教齡齡快20年了,這裡分享一下這傻媳婦的工作。週一至週五,基本平均每天5節課。中午下午放學,要在學校門口互送學生走完,才能回家。回家後,吃飯洗漱,然後打開電腦,弄那個沒完沒了的課件,還有那個背課,也是沒完沒了的寫。然後深夜了,睡覺!早晨起床洗漱……早餐完,匆匆忙忙往學校趕,說要求在早讀課前30鍾必須到校。整個週一至週五,除了在學校上班,就是在家裡加班。週六週日,更過分,上午要在網上接受再教育(就是不間斷聽課),下午要填寫考核的一堆表和整理準備公開課課件資料。周天要去學生那家訪!月末,說有幾個學生不愛學習,沒考好,學校領導又在會上批評了……瞧瞧,這生活裡,除了工作,基本就沒有自己的生活了!不幹吧,覺得不甘。幹吧,累的要死,還要聽領導批評和不講道理家長的埋怨無理。更別說那待遇了,那點工資,真的還不如外邊打工者的!


山上松6


個別地方出現公辦教師離職的現象,如果是極少數人,還算正常;如果人數多了,那就是出現嚴重問題了。

俗語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一個人要主動離開自己工作的崗位,通常是他要尋求更高的職業平臺,或者,在新的崗位上能獲得更多的尊嚴與利益。

有人要離職,說明這份職業對他不再有吸引力了。公辦教師離職不可怕,可怕的是流失了人才。

每當一些公辦學校教師述說自己的工作量大、責任重,收入低時,總有人說你不願意幹可以辭職呀,可教師是專業人士,需要多年的學習與磨鍊才能勝任,不是經過一、兩個月培訓就能上崗的,一個有知識有豐富經驗的教師離開了,學校很難找到有同樣水平的人來頂替。

在教育類的報刊上,有很多招聘廣告,其中有各地的私立學校用重金和住房等優厚的待遇招名師的內容,如果名師離開了公辦學校到私立學校去任教,意味著只有有錢人才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普通家庭的孩子失去了好的機會,最後損失的是大多數孩子的利益。

教師個人是有選擇工作的權利的。正因為如此,各地的教育部門才要反思:如何為教師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爭取更多的權益,解除後顧之憂,讓教師們愛崗敬業,安心做好本職工作。當教師不再流失,社會上有更多的年輕人嚮往當上一名好教師的時候,我們的教育事業會更加蓬勃的向前發展。


遠方老師在美國


公辦教師離職,我真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情,長期以來,因為有編制,因為有穩定的收入,絕大部教師被這編制和這點收入束縛了手腳,即便心中有夢,也不敢邁步前行。現在,越來越多的公辦教師離職,或去培訓機構,或下海經商,或者去從事自己最想從事的職業,最終目標,都是要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美好,這是一件好事情。

其實我真的不喜歡給老師貼上穩定,貼上清貧,貼上蠟炬成灰,嘔心瀝血等標籤。老師,在教育書育人的同時,應當是對幸福生活充滿渴望的,應當是對自己的人生有規劃有夢想的。所以我們要為那些堅持三尺講臺且深愛教師這項職業的老師點贊,教育需要這樣的老師。同時我們也要以寬容的心態對等那些離職的公辦老師,追求更好生活的權利,誰都不能剝奪。很久以前我參加過一次教育會議,臺上領導對臺下老師說,你們不教書,又能幹什麼。言語中透露出霸蠻之氣和不屑的口吻,當時很多老師聽得心裡很不舒服。但我覺得這位領導說得還有幾分道理,我們不僅要低頭教書,還要抬頭看路,不能做一個只會教書的教書匠,還得多會一些謀生的本領,哪一天,當我們也萌發“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夢想的時候,我們也能底氣十足的走出學校。

其實,每一個人,能幹的事情都很多,只要有勇氣。但老師這個職業,或許是因為教書的時間長了,還是因為其他什麼原因,反而膽子越來越小,做事越來越瞻前顧後。當然,這可以理解,畢竟,真正選擇這開學校,再謀一份職業,沒有想象中那樣容易。最後,還是表明觀點。教書,是一個良心活,留在講臺,就當全力以赴,因為不可誤人子弟。走出校園,就應當雲淡風輕,因為教書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希望某一天,教書這個職業能真正成為最受人尊重,最令的羨慕的職業,希望某一天,越來越多優秀的人才登上三尺講臺,成為孩子們的老師,若能如此,每個孩子,每個家庭,都將因此受益。


途蟲的百味人生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有老師走出第一步,當然,就有步其後塵者。如今公辦教師離職,再不是稀奇古怪的事,我們應理智對待,客觀分析。假如教師地位高,待遇好,工作順心如意,誰願意離職呢?

教師地位低,這是公辦教師離職最重要的原因。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時至今日,不知什麼原因,人們對教師產生這樣強烈的不滿。我就是一個普通教書匠,教書30餘年,不敢說桃李滿天下,但弟子也是遍佈各地。遙想當年,孩子們純真無邪,家長和孩子對老師信賴宥嘉,師如父母,那個孩子不聽話,老師不用打,不用罵,瞪一眼,一個星期不敢抬頭看老師。師生和諧,家校和諧,老師倍受尊重和敬仰。如今,教師飽受質疑,指責謾罵有之。固然與教師自身有悖師德緊密相關,更是社會風氣江河日下相聯,教師地位降到了“零點”,許多老師被逼無奈紛紛逃離。

教師待遇差,這是公辦教師離職最根本的原因。


當了一輩子老師,我沒想過發財致富,但生活在大城市,物價飛漲,乘公交1塊錢都無法上車,房價早已過萬,100元錢去趟農貿市場都走不到頭。而我32年教齡的高級教師,實際打卡工資不過是5千剛出頭,養我自己尚且捉襟見肘,還有一大家子等米下鍋。你讓我情何以堪呢?就這樣的待遇,孩子們都瞧不起,你讓年輕人如何堅守?優秀人才又如何能留住。時下,老師偏低的待遇難怪有人逃離崗位。公辦教師離職知道什麼原因了嗎?


教師不好當,這是公辦教師離職最無奈的選擇。



活了半輩子,教書30餘載,從來沒有向今天這樣無奈。相信許多同仁和我一樣總會仰天長嘆,“孩子難教,學生難管”,無奈?無奈?捫心自問,教育怎麼了?老師怎麼了?其實,我們一樣的奉獻,一樣的堅守,可是“一條魚腥了一鍋湯”。總會有極個別無良教師,有償補課。體罰學生,打罵孩子……讓教師成了眾矢之的,教師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我不想辯解什麼?那個行業沒有臭魚爛蝦,希望人們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看教師,更不要刻意道德綁架。多一些理解,尊重,包容,支持,教育的明天才會充滿生機和希望。


俺油菜


公辦老師離職,我認為是好現象。

公辦老師離職,好比是正常的職業流動,就像人體新陳代謝,有老的細胞離去,新的細胞補充,身體才會越來越棒,青春永駐。但是,假如公辦教師被迫無奈離職,那就要問問原因了。

1、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好的機遇簇擁下,教師待遇不如自主創業。

本人認識一名村小校長,公辦在編教師,前段時間離職了,去了一傢俬辦學校當一名普通教師。問其原因:一是工資待遇翻番,待遇豐厚,私辦學校給出的工資與付出的努力對等,符合當下的物價、消費水平,負擔減輕,房貸還完還能養輛車,何樂而不為?二是行政任務減少,督導不會每天盯著你的一畝三分地,想補課就補課,想辦培訓班都沒問題。三是私辦企業更重視教學實力而非教研論文,教的好就能被認可,簡單而又目標明確,教師可能有更多時間專研教學。四是私企在城區,村小在鄉下,離家近,回家也方便。上述事例只是個例,但機會成本優先,在同一時間裡,能夠提高效率做出的最優選擇,對社會而言就是資源的最優分配。

2、公辦教師離職,打破圍城困惑。當柏林牆被推倒,鐵飯碗、金飯碗神秘面紗不再神秘。

公辦教師加上了公字,好像很有說頭,體制外的人覺得公辦穩定,到老退休金有保障,一年寒暑假休息看得見,教師職業真的是太完美啦。而體制內的人覺得教師公職尷尬,上有行政體制約束監督,工資福利不如公務員,雖然現在提倡教師待遇與公務員同工同酬,但也只是提倡,實際差距仍然看得見;而下有家長怨言舉報,有時明明很努力的教授學生學習,家長卻不認可,舉報教師是常有的事。而家長素質層次不齊,對學生要求也是眾口難調,教師既要教好書,還要處理好與家長的關係。哪都得罪不起,只為這一公字。現在,教師離職了,外面的人看到了教師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完美,也就不再指手畫腳,裡面的人一看,原來外面的機會足夠撐起自己的一片天,也都躍躍欲試,不再為公字所累,各得所需。

3、教師社會地位降低,教書育人辛苦半輩子不如一套學區房房價。

北京一套學區房半地下式竟然賣到千萬,而一個學校教師一月工資2000左右,學區房房價抵得上多少個教師整個職業生涯薪水。不如這樣,用這千萬買斷教師時間,不比買千萬學區地下室好?這只是玩笑,可是現實也就如此,教師能買斷嗎?或者說教師尊嚴能買斷嗎?荒謬至極,是的,教師、醫生職業是神聖的,我僅這樣認為!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做事要有氣節,做老師更要有氣節,我為身為一名普通教師感到榮幸!


xlei




最近一次中小學教師離職潮發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八十年代,教師地位和待遇低下,不少教師選擇跳槽到企業。當時國家沒實行公務員制度,不少教師通過人事調動,進入機關或其他事業單位發展。九十年代,“下海潮”興起,不少教師下海經商。所以,現在不少公務員和企業管理層,不少人都有教師工作經歷。

九十年代後期,隨著教師地位的提升和工資待遇的提升,公務員制度的推進,教師隊伍開始穩定下來。



現在有的地區教師離職的越來越多。一方面是因為教師工作的壓力。我認為更大原因是因為人們對職業的認識改變。人的意識上的進步。很多人不想一輩子幹一份職業,不順心就跳槽。公司員工跳槽是常事。現在教師高學歷化,這些人不僅只能勝任教師工作,其他發揮才華的積業還很多。教師也只是一種職業,一言不合就跳槽,也沒什麼奇怪。

教師職業人才流動起來,並非壞事。不喜歡的離開,喜歡的進來。人才更新加快,也是好事,不必大驚小怪。

當然,要留住人才,政府還要從提高教師社會地位和待遇上下功夫。讓優秀人才加入教師隊伍。


搏擊長空的大鵬


最近網絡上時常出現,有的地方出現公辦教師離職的現象,還有文章誇大為教師離職潮,看後啞然失笑。

部分教師抱怨的焦點,無非是收入低,沒有晉升空間,晉升高級職稱難,工作辛苦,需要常年備課,交際圈狹小,等等。

說教師工資低要看怎麼比較,跟大老闆相比工資肯定低,跟高端人士相比工資肯定低,跟發達國家的美元相比,工資肯定低,單列出工資數額跟高收入者相比,工資數額肯定低。 無論各地教師所列出的每月工資3000元也好,4000元也罷,我只是想弱弱的問一句,在你們當地相比較,你的收入是最低嗎?

所謂的教師沒有晉升空間,晉升高級職稱難,教師晉升中級職稱不難吧?中級職稱的工資相當於機關的科級工資,你能說你沒晉升空間?

職稱呈金字塔結構,越往上人數越少,晉升難度越大,高級職稱就是塔尖,晉升難很正常啊?怎麼可能那麼容易獲得?高級職稱工資相當於機關縣處級的工資,空間小嗎?

高級職稱,相當於大學副教授級,就是大學的副教授、教授也有名額的限制,也有很高的要求,也不是人人隨意都可以評上的,這很正常啊。

工作辛苦,需要常年備課,請問,教科書的教材經常性的大幅變動了沒有?以前的備課筆記需要每年大幅重新寫嗎?正常情況下,還不是每年沿用原來的備課資料?無非按部就班罷了。

所謂的教師交際圈狹小,請問,交際圈和教師職業有關聯嗎?交際圈大小不是與每個人的情商有關嗎?跟每個人的個性有關嗎?跟每個人的為人處世有關嗎?如果你會交際,每屆的學生家長資源還少嗎?

有教師離職的現象很正常啊,哪個行業沒有人離職,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呢?至於有人講的教師離職潮,絕對是誇張,

請各位讀者看看自己的身邊,有大批教師離職的情況嗎?有發生誇張的大批教師離職潮嗎?如果沒有看到這種現象,那就充分說明是誇大其辭而已。


劍過留香2


有進有出這是良性循環,全國那麼多老師,幾個人離職,有什麼值得驚詫的?哪一個行業沒有人辭職?為什麼老師和公務員辭職就值得大驚小怪,想借此引起什麼樣的輿論或者重視?

至於很多人提出的會不會出現什麼公辦教師離職潮?不要說國家正在提高教師的收入,就這樣維持現狀,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報考教師的人從來都是絡繹不絕。

對於那些敢於辭職的人,我還是比較贊成的。如果覺得教師的收入不夠高,那就自己站起來去找高收入的工作,不要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收入從來不是敬不敬業的藉口,更不是去搞歪門邪道的理由,站起來重新選擇,這是最正確的方法,不抱怨,不埋怨,不等待。

前幾天我也有一篇關於教師待遇的文章,有一位網友舉了一個數據說,我們現在GDP全球第二,但是教師收入全球倒數第三,我是絕對不認可這個數據的。他說這是網上公佈的數據,不容我質疑,我給他舉了三個例子,緬甸,老撾,柬埔寨。

這組數據不知道是誰編造的,這絕對是罔顧事實,並且用心險惡。可笑的是,我們這些知識分子的老師,教人明辨事理的人,竟然會相信這樣的謬論,並且到處在宣傳這個數據,不用腦子想,用屁股想也知道這個數據是假的。

我個人認為,教師隊伍還是應該引入競爭機制,這個工作要和提高收入同時進行 ,鐵飯碗一樣的高收入是非常不公平的。

其實按照現在的人工智能技術和信息傳播技術,中小學教育的教師,是最容易被替代的。至今也沒有出現這樣的局面,不是技術不行,是國家有諸多考慮,如果不是為了保就業。把這樣的技術推出來,至少會有60%的教師要下崗。

幾個人的辭職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不值得作為什麼現象來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