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的地方出现公办教师离职的现象,你怎么看?

搏击长空的大鹏


不可否认,公办教师离职与近年来的教育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养老保险并轨有莫大关系。


有人说教师职业太辛苦,教学压力大,工资收入低,这些当然也是实情。但是这些情况是长久以来就存在的,为什么现在才出现离职潮?

本人在学校工作20年。深知教师是良心活,发自内心的想教好和各种制度逼迫的要成绩,那教学效果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要成绩是自然的,成绩也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的硬性指标。

关键是现下评价教师的标准不单单是承担教学任务的多寡,和教学成绩的高低。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俗称教师继续教育)是否合格也是教师评职称的一大拦路石。

以前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一般是睁只眼闭只眼,对此项要求不那么严格。但是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普及,继续教育合格证书将由网络自动生成。教师每年学习多少网课,上传多少教育教学资料,分享多少教育教学成果,都将成为能否取得继续教育合格证的硬性指标。

很烦啊有木有?


每年叫老师们必填的考核表有多浪费纸张就不提了。毕竟一式三份抄抄写写20分钟就搞定。

关键是这个网络培训有几个老师是认真听的?

教育部门提供教学资源是好事,且不说你提供的东西是否有用,谁认证你这些东西是教学必备了?

老师们需要的内容,不必强迫自然会如饥似渴的阅读学习。这强迫性的必须完成多少学时真是太为难人,大部分人都是挂机,到时间点继续学习,凑时间。

可是年年如此,必须学习,今后还必定考核你是否完成学习任务。

中教二级进一级,一级进高级中间要有五年时间差,事实上很多高中一线教师进高级要等很多年,因为紧缺的高级指标。评高级职称不再是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贡献来衡量,而是以上级部门分给学校的指标来衡量。

用职称这个胡萝卜来诱惑教师们团团转。

你教的年代越长,陷的就越深。

工资低,无尊严,评职称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是否仍将上下而求索?

有眼光,头脑灵活的老师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办周末辅导班,办的好的甚至取得了教育部门的认可,扩大规模成为资深教育辅导机构,赚得盆满钵满。

这些课外辅导老师仅仅周末上课,一个月的收入便顶的过一般教师一年的工资收入。

老师们又非圣贤,谁能不动心?

职称也只不过是提高课外辅导价码的非必选项。

养老保险并轨后,个人可以自己缴纳养老保险。

特别是千辛万苦拿到职称的老师,终于可以长吐一口闷气。既然能在课外赚那么多,自己交那么点养老保险还不是小菜一碟?又何必非在体制内受人管束?

我但愿这只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校园里呆上一段时间,不由自主的就会对孩子们产生关爱之情。如果环境宽松一点,谁愿意离开校园去寻找未知的未来?


教师工作需要积累大量经验,可以说姜是老的辣。保持稳定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学校良性发展的基础。如果“公办教师离职潮”大规模爆发,坑害的还是公众的利益,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国家。


但是我以为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离职是不可能的。市场需要也有一个度,这一点教育部门很笃定。

所以公办教师寄希望于改变现状,还是那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


敬请同行指正。


明明麻麻


我姐一男同事去年辞职了。

这位老师需要养老人,老人又经常生病,二胎放开还要养两个孩子,实在负担不起,最后辞职到了北京一教育机构。

有个同事的哥哥,复旦大学毕业,以前在上海一中学,在儿子成为他复旦校友之后也辞职到了一辅导机构。


身边还有不少努力考进了编,又一直在努力跳出去的人。

当然也不纯粹是老师有这种情况,各行各业都有辞职不干的。但是医生、老师缺乏还是对老百姓影响比较直接。

九六年前后教师工资拖欠,大量老师辞职,后采取措施才控制住教师离职潮。

昨天回家看望父母,听姐姐说,最近几年他们学校的老教师将大部分退休,又要大量缺老师了。

前几天安徽省发布了《安徽省2018年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公告》,计划定向培养2500名乡村小学全科型教师,其中初中起点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2200名、高中起点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300名。

也许这样定向培养可以解决教师缺口问题?如果没有缺口,教师离职也无所谓了。


妈咪老师


公办教师离职,并非全是工资原因。在主要的是没有自我的生活了。我家媳妇就是一个教龄龄快20年了,这里分享一下这傻媳妇的工作。周一至周五,基本平均每天5节课。中午下午放学,要在学校门口互送学生走完,才能回家。回家后,吃饭洗漱,然后打开电脑,弄那个没完没了的课件,还有那个背课,也是没完没了的写。然后深夜了,睡觉!早晨起床洗漱……早餐完,匆匆忙忙往学校赶,说要求在早读课前30钟必须到校。整个周一至周五,除了在学校上班,就是在家里加班。周六周日,更过分,上午要在网上接受再教育(就是不间断听课),下午要填写考核的一堆表和整理准备公开课课件资料。周天要去学生那家访!月末,说有几个学生不爱学习,没考好,学校领导又在会上批评了……瞧瞧,这生活里,除了工作,基本就没有自己的生活了!不干吧,觉得不甘。干吧,累的要死,还要听领导批评和不讲道理家长的埋怨无理。更别说那待遇了,那点工资,真的还不如外边打工者的!


山上松6


个别地方出现公办教师离职的现象,如果是极少数人,还算正常;如果人数多了,那就是出现严重问题了。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个人要主动离开自己工作的岗位,通常是他要寻求更高的职业平台,或者,在新的岗位上能获得更多的尊严与利益。

有人要离职,说明这份职业对他不再有吸引力了。公办教师离职不可怕,可怕的是流失了人才。

每当一些公办学校教师述说自己的工作量大、责任重,收入低时,总有人说你不愿意干可以辞职呀,可教师是专业人士,需要多年的学习与磨炼才能胜任,不是经过一、两个月培训就能上岗的,一个有知识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离开了,学校很难找到有同样水平的人来顶替。

在教育类的报刊上,有很多招聘广告,其中有各地的私立学校用重金和住房等优厚的待遇招名师的内容,如果名师离开了公办学校到私立学校去任教,意味着只有有钱人才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普通家庭的孩子失去了好的机会,最后损失的是大多数孩子的利益。

教师个人是有选择工作的权利的。正因为如此,各地的教育部门才要反思:如何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争取更多的权益,解除后顾之忧,让教师们爱岗敬业,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当教师不再流失,社会上有更多的年轻人向往当上一名好教师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事业会更加蓬勃的向前发展。


远方老师在美国


公办教师离职,我真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长期以来,因为有编制,因为有稳定的收入,绝大部教师被这编制和这点收入束缚了手脚,即便心中有梦,也不敢迈步前行。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办教师离职,或去培训机构,或下海经商,或者去从事自己最想从事的职业,最终目标,都是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这是一件好事情。

其实我真的不喜欢给老师贴上稳定,贴上清贫,贴上蜡炬成灰,呕心沥血等标签。老师,在教育书育人的同时,应当是对幸福生活充满渴望的,应当是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有梦想的。所以我们要为那些坚持三尺讲台且深爱教师这项职业的老师点赞,教育需要这样的老师。同时我们也要以宽容的心态对等那些离职的公办老师,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谁都不能剥夺。很久以前我参加过一次教育会议,台上领导对台下老师说,你们不教书,又能干什么。言语中透露出霸蛮之气和不屑的口吻,当时很多老师听得心里很不舒服。但我觉得这位领导说得还有几分道理,我们不仅要低头教书,还要抬头看路,不能做一个只会教书的教书匠,还得多会一些谋生的本领,哪一天,当我们也萌发“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梦想的时候,我们也能底气十足的走出学校。

其实,每一个人,能干的事情都很多,只要有勇气。但老师这个职业,或许是因为教书的时间长了,还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反而胆子越来越小,做事越来越瞻前顾后。当然,这可以理解,毕竟,真正选择这开学校,再谋一份职业,没有想象中那样容易。最后,还是表明观点。教书,是一个良心活,留在讲台,就当全力以赴,因为不可误人子弟。走出校园,就应当云淡风轻,因为教书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希望某一天,教书这个职业能真正成为最受人尊重,最令的羡慕的职业,希望某一天,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才登上三尺讲台,成为孩子们的老师,若能如此,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将因此受益。


途虫的百味人生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有老师走出第一步,当然,就有步其后尘者。如今公办教师离职,再不是稀奇古怪的事,我们应理智对待,客观分析。假如教师地位高,待遇好,工作顺心如意,谁愿意离职呢?

教师地位低,这是公办教师离职最重要的原因。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时至今日,不知什么原因,人们对教师产生这样强烈的不满。我就是一个普通教书匠,教书30余年,不敢说桃李满天下,但弟子也是遍布各地。遥想当年,孩子们纯真无邪,家长和孩子对老师信赖宥嘉,师如父母,那个孩子不听话,老师不用打,不用骂,瞪一眼,一个星期不敢抬头看老师。师生和谐,家校和谐,老师倍受尊重和敬仰。如今,教师饱受质疑,指责谩骂有之。固然与教师自身有悖师德紧密相关,更是社会风气江河日下相联,教师地位降到了“零点”,许多老师被逼无奈纷纷逃离。

教师待遇差,这是公办教师离职最根本的原因。


当了一辈子老师,我没想过发财致富,但生活在大城市,物价飞涨,乘公交1块钱都无法上车,房价早已过万,100元钱去趟农贸市场都走不到头。而我32年教龄的高级教师,实际打卡工资不过是5千刚出头,养我自己尚且捉襟见肘,还有一大家子等米下锅。你让我情何以堪呢?就这样的待遇,孩子们都瞧不起,你让年轻人如何坚守?优秀人才又如何能留住。时下,老师偏低的待遇难怪有人逃离岗位。公办教师离职知道什么原因了吗?


教师不好当,这是公办教师离职最无奈的选择。



活了半辈子,教书30余载,从来没有向今天这样无奈。相信许多同仁和我一样总会仰天长叹,“孩子难教,学生难管”,无奈?无奈?扪心自问,教育怎么了?老师怎么了?其实,我们一样的奉献,一样的坚守,可是“一条鱼腥了一锅汤”。总会有极个别无良教师,有偿补课。体罚学生,打骂孩子……让教师成了众矢之的,教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我不想辩解什么?那个行业没有臭鱼烂虾,希望人们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教师,更不要刻意道德绑架。多一些理解,尊重,包容,支持,教育的明天才会充满生机和希望。


俺油菜


公办老师离职,我认为是好现象。

公办老师离职,好比是正常的职业流动,就像人体新陈代谢,有老的细胞离去,新的细胞补充,身体才会越来越棒,青春永驻。但是,假如公办教师被迫无奈离职,那就要问问原因了。

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好的机遇簇拥下,教师待遇不如自主创业。

本人认识一名村小校长,公办在编教师,前段时间离职了,去了一家私办学校当一名普通教师。问其原因:一是工资待遇翻番,待遇丰厚,私办学校给出的工资与付出的努力对等,符合当下的物价、消费水平,负担减轻,房贷还完还能养辆车,何乐而不为?二是行政任务减少,督导不会每天盯着你的一亩三分地,想补课就补课,想办培训班都没问题。三是私办企业更重视教学实力而非教研论文,教的好就能被认可,简单而又目标明确,教师可能有更多时间专研教学。四是私企在城区,村小在乡下,离家近,回家也方便。上述事例只是个例,但机会成本优先,在同一时间里,能够提高效率做出的最优选择,对社会而言就是资源的最优分配。

2、公办教师离职,打破围城困惑。当柏林墙被推倒,铁饭碗、金饭碗神秘面纱不再神秘。

公办教师加上了公字,好像很有说头,体制外的人觉得公办稳定,到老退休金有保障,一年寒暑假休息看得见,教师职业真的是太完美啦。而体制内的人觉得教师公职尴尬,上有行政体制约束监督,工资福利不如公务员,虽然现在提倡教师待遇与公务员同工同酬,但也只是提倡,实际差距仍然看得见;而下有家长怨言举报,有时明明很努力的教授学生学习,家长却不认可,举报教师是常有的事。而家长素质层次不齐,对学生要求也是众口难调,教师既要教好书,还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哪都得罪不起,只为这一公字。现在,教师离职了,外面的人看到了教师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也就不再指手画脚,里面的人一看,原来外面的机会足够撑起自己的一片天,也都跃跃欲试,不再为公字所累,各得所需。

3、教师社会地位降低,教书育人辛苦半辈子不如一套学区房房价。

北京一套学区房半地下式竟然卖到千万,而一个学校教师一月工资2000左右,学区房房价抵得上多少个教师整个职业生涯薪水。不如这样,用这千万买断教师时间,不比买千万学区地下室好?这只是玩笑,可是现实也就如此,教师能买断吗?或者说教师尊严能买断吗?荒谬至极,是的,教师、医生职业是神圣的,我仅这样认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做事要有气节,做老师更要有气节,我为身为一名普通教师感到荣幸!


xlei




最近一次中小学教师离职潮发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八十年代,教师地位和待遇低下,不少教师选择跳槽到企业。当时国家没实行公务员制度,不少教师通过人事调动,进入机关或其他事业单位发展。九十年代,“下海潮”兴起,不少教师下海经商。所以,现在不少公务员和企业管理层,不少人都有教师工作经历。

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教师地位的提升和工资待遇的提升,公务员制度的推进,教师队伍开始稳定下来。



现在有的地区教师离职的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工作的压力。我认为更大原因是因为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改变。人的意识上的进步。很多人不想一辈子干一份职业,不顺心就跳槽。公司员工跳槽是常事。现在教师高学历化,这些人不仅只能胜任教师工作,其他发挥才华的积业还很多。教师也只是一种职业,一言不合就跳槽,也没什么奇怪。

教师职业人才流动起来,并非坏事。不喜欢的离开,喜欢的进来。人才更新加快,也是好事,不必大惊小怪。

当然,要留住人才,政府还要从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上下功夫。让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搏击长空的大鹏


最近网络上时常出现,有的地方出现公办教师离职的现象,还有文章夸大为教师离职潮,看后哑然失笑。

部分教师抱怨的焦点,无非是收入低,没有晋升空间,晋升高级职称难,工作辛苦,需要常年备课,交际圈狭小,等等。

说教师工资低要看怎么比较,跟大老板相比工资肯定低,跟高端人士相比工资肯定低,跟发达国家的美元相比,工资肯定低,单列出工资数额跟高收入者相比,工资数额肯定低。 无论各地教师所列出的每月工资3000元也好,4000元也罢,我只是想弱弱的问一句,在你们当地相比较,你的收入是最低吗?

所谓的教师没有晋升空间,晋升高级职称难,教师晋升中级职称不难吧?中级职称的工资相当于机关的科级工资,你能说你没晋升空间?

职称呈金字塔结构,越往上人数越少,晋升难度越大,高级职称就是塔尖,晋升难很正常啊?怎么可能那么容易获得?高级职称工资相当于机关县处级的工资,空间小吗?

高级职称,相当于大学副教授级,就是大学的副教授、教授也有名额的限制,也有很高的要求,也不是人人随意都可以评上的,这很正常啊。

工作辛苦,需要常年备课,请问,教科书的教材经常性的大幅变动了没有?以前的备课笔记需要每年大幅重新写吗?正常情况下,还不是每年沿用原来的备课资料?无非按部就班罢了。

所谓的教师交际圈狭小,请问,交际圈和教师职业有关联吗?交际圈大小不是与每个人的情商有关吗?跟每个人的个性有关吗?跟每个人的为人处世有关吗?如果你会交际,每届的学生家长资源还少吗?

有教师离职的现象很正常啊,哪个行业没有人离职,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至于有人讲的教师离职潮,绝对是夸张,

请各位读者看看自己的身边,有大批教师离职的情况吗?有发生夸张的大批教师离职潮吗?如果没有看到这种现象,那就充分说明是夸大其辞而已。


剑过留香2


有进有出这是良性循环,全国那么多老师,几个人离职,有什么值得惊诧的?哪一个行业没有人辞职?为什么老师和公务员辞职就值得大惊小怪,想借此引起什么样的舆论或者重视?

至于很多人提出的会不会出现什么公办教师离职潮?不要说国家正在提高教师的收入,就这样维持现状,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报考教师的人从来都是络绎不绝。

对于那些敢于辞职的人,我还是比较赞成的。如果觉得教师的收入不够高,那就自己站起来去找高收入的工作,不要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收入从来不是敬不敬业的借口,更不是去搞歪门邪道的理由,站起来重新选择,这是最正确的方法,不抱怨,不埋怨,不等待。

前几天我也有一篇关于教师待遇的文章,有一位网友举了一个数据说,我们现在GDP全球第二,但是教师收入全球倒数第三,我是绝对不认可这个数据的。他说这是网上公布的数据,不容我质疑,我给他举了三个例子,缅甸,老挝,柬埔寨。

这组数据不知道是谁编造的,这绝对是罔顾事实,并且用心险恶。可笑的是,我们这些知识分子的老师,教人明辨事理的人,竟然会相信这样的谬论,并且到处在宣传这个数据,不用脑子想,用屁股想也知道这个数据是假的。

我个人认为,教师队伍还是应该引入竞争机制,这个工作要和提高收入同时进行 ,铁饭碗一样的高收入是非常不公平的。

其实按照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中小学教育的教师,是最容易被替代的。至今也没有出现这样的局面,不是技术不行,是国家有诸多考虑,如果不是为了保就业。把这样的技术推出来,至少会有60%的教师要下岗。

几个人的辞职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不值得作为什么现象来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