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评价宁王朱权?

朱佑煜


宁献王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七皇子,要对他做一个准确的评价,悦史君认为,必须对他坎坷的人生做一个注解。

明朝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权出生在京师金陵(今江苏南京),父亲是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册封十七皇子朱权为宁王。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宁王朱权离京前往藩地“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的大宁。

在这里,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一支骁勇善战的朵颜三卫骑兵,在与燕王朱棣等人多次出塞作战中,朱权“以善谋称”。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开始实行削藩。

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他想到了十七弟宁王朱权:“曩余巡塞上,见大宁诸军慓悍。吾得大宁,断辽东,取边骑助战,大事济矣。”

同年九月,燕王朱棣自刘家口小道来到大宁,单骑入城,哭着对宁王朱权说自己是不得已起兵,朱权没有防备。

不久,燕军埋伏在城外,城内官兵也被笼络,燕王朱棣辞行,宁王朱权送行时被抓,一家人全部被带往北平,大宁成了一座空城。

燕王朱棣得到宁王朱权后,也拥有了他的军事力量,朱权不得已经常为朱棣草拟檄文,朱棣也许诺称“事成,当中分天下”。

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攻入南京,南京皇宫被烧,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燕王朱棣登上皇位,不承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是为明成祖。

这时,宁王朱权请求改封到南方,想去苏州,明成祖朱棣傲慢地答道:“畿内也。”

宁王朱权又请求去钱塘,明成祖朱棣更有话说了:“皇考以予五弟,竟不果。建文无道,以王其弟,亦不克享。建宁、重庆、荆州、东昌皆善地,惟弟择焉。”

宁王朱权知道别无选择,只能听天由命。

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改封宁王朱权就藩南昌,诏命朱权以布政司为宫邸,没有进行改建。

过了一段时间,有人告发朱权朱权用巫蛊诽谤他人,明成祖朱棣派人密查没有结果,就没有再追究。

宁王朱权只好每天在书斋里弹琴读书,不问世事,才得以在永乐年间避祸。

明朝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皇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

宁王朱权憋屈了20多年,想试试运气,就上书侄子明仁宗朱高炽,说南昌并不是他的封国。

明仁宗朱高炽一句话让宁王朱权没了念头:“南昌,叔父受之皇考已二十余年,非封国而何?”

明朝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驾崩,皇太子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

明朝宣德年间,宁王朱权先是请求封地,后又评论宗室品级,惹得侄孙明宣宗朱瞻基下诏切责,朱权只好上书谢罪。

当时宁王朱权年纪大了,很多官员又很霸道,他每天就跟文人交往,写了很多著作。

明朝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皇太子朱祁镇继位,是为明英宗。

明朝正统十三年(1448年),70高龄的宁王朱权郁郁而终。

读到这里,宁王朱权的形象已经非常清晰,悦史君来给大家划分三个阶段:

第一,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前期

明朝洪武十一年(1378年)到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宁王朱权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是一名年轻有为的藩王和举足轻重的人物,可谓意气风发。

第二,建文帝朱允炆后期

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到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宁王朱权被四哥燕王朱棣挟裹在军中,一起与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战斗,还有一个朱棣的“事成,当中分天下”承诺做念想。

第三,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前期

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到明朝正统十三年(1448年),宁王朱权完全处于四哥明成祖朱棣及其后代帝王的压制下,没有一点喘息,过得非常压抑。

不过,宁王朱权也是一个非常能屈能伸的人,在后期那么恶劣的环境下,还能到70高寿,著作等身,了不起!

(写有趣的历史,说不尽的传奇,我是悦史君,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历史这样说


明朝有两个宁王,一个宁王是造反的被王阳明先生抓了。宁王朱权是另一个宁王,是朱元璋的第17个儿子,很有才华,他被明成祖朱棣挟持,一起起兵造反反抗建文帝朱允文。在起兵的时候,成祖跟他说和他平分天下。但是一旦坐上皇帝的位置之后,什么态度都没了。


如果仅仅什么都没了,都还没有关系,朱棣对他还是不放心,处处对他制约,朱权他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也没有办法,谁叫他不是皇帝。最后朱棣把朱权封在南昌,但问题是,他是一个王爷,应该按照王爷的建制,但有没有按照这样的建制呢?答案是否定的。还让住在布政司衙门,这等于是变相的压制了它的规格,不但如此还诬陷他谋反,幸好没有找到证据。

一个谋略高人自然能看得出意思,他就学乖了,不关心国家大事,去跟那些文人交,还说自己没有野心,只是一个沉迷的人。正是这个沉迷拯救了他,所以他没有遭到朱棣的迫害,成功的保住了性命。而正是这一份沉迷,使他受到了后世的尊重,只是权宜之计,或许他没有想到得后世影响那么大。


朱权心思寄托于道教、戏剧、文学,自号月瞿仙。朱权曾奉命编辑《通鉴博论》二卷,又写成《家训》六篇,《宁国仪范》七十四章,《汉唐秘史》二卷,《史断》一卷,《文谱》八卷,《诗谱》一卷,其他记载、编纂数十种。所撰道教专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八卷,收入《续道藏》。


编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谱》和北曲谱及评论专者《太和正音谱》是中国现存最早杂剧曲谱,是中国戏曲史上重要的理论著作。我想这一切的成就是他自己也想不到的。那些被他视作为避祸的才能是他流芳百世的根本。


知常容


大家好,欢迎你的阅读,感谢你的来访大家发现错误的地方,可以下方留言小编纠正,谢谢!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封赏有功之臣,建功者一一有赏。更是把自己的的儿子分封到各地做藩王,目的就是让这些藩王保守大明王朝的戍边。其中朱元璋十七子朱权被封宁王。


宁王朱权是个多才多艺的才人,自经子、九流、星历、医卜等等,并在戏曲中、历史方面的着述颇丰。宁王朱权自小聪明好学,以善于谋略着称。他也寄情于戏曲、游娱、着述、释道之中。在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一年,燕王朱棣便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宁王朱权被策反,在朱棣成功打败建文帝继位的时候改封宁王朱权为南昌,不久便被人诬陷朱权害人,朱棣经调查,朱权没有此行为。至此,朱权便终日韬光养晦,并建造书斋一间,弹琴读书于其间,因此,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朱权并未遭祸害。

历史学家蔡东藩曾对其评:燕王(成祖)朱棣骁勇善战,宁王朱权善于谋划!


历史影视讲坛


明朝有好几个宁王,最有名的两个宁王,第一就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另一个就是朱权第四代继承人朱宸濠。

明太祖儿子众多,分封了二十多个藩王,宁王朱权在这里面排名第14,封国在大宁卫(今天内蒙古赤峰)。论封国,宁王是最大的(如下图),论军队,宁王也不虚,带甲八万(注意藩王里最强的燕王朱棣带甲十万),还有所属的骁勇善战的朵颜三卫骑兵。

燕王朱棣起兵谋反时,非常想借助宁王的力量。建文帝也担心宁王倒向燕王,可是宁王的态度是观望。于是朱棣近水楼台先得月,采取连骗带劫持的方法迫使宁王走上了靖难的道路。当然朱棣也开出了事成之后平分天下的超级大礼包。

靖难成功,朱棣当了皇帝,对宁王来说,平分天下是不敢想了,可是宁王提出改封自己到南方苏州的愿望也被朱棣拒绝,最后无奈选择了南昌封地。仁宗时,宁王还试图从南昌这个破地换到更好的地方,可惜也没被同意。宁王心情自然低落。



好在宁王是个文学青年,他知道自己功劳极大,皇帝又猜忌,所以他好黄老之术,选择了一种文学青年的生活,整日著书立说,和文人打成一片,终于得享70寿岁在正德年间去世。

他的著作说出来惊人,有《文谱》、《诗谱》、《史断》、《通鉴博论》、《汉唐秘史》、《茶谱》、《琼林雅韵》、《太和正音谱》等数十种著作。

他号丹丘,丹丘子是著名的隐士,命运捉弄了宁王,他不该是个王爷。

他的后代朱辰濠在正德时期起兵谋反(宁王之乱)被王阳明制服,王阳明得以享后世大名,宁国的封国也被废除。


明史林泉


宁王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生於洪武十年五月,自幼就聪明好学。十三岁被封为宁王,十五岁就藩於大宁。大宁地处今内蒙古东部地区赤峰市一带,该地区东连辽东,西接宣府(辽东与宣府都是大明设有的九边镇地区)、宜农宜牧、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宁王朱权握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的骑兵也都骁勇善战。朱权多次会合诸藩王出塞作战,以善于谋略著称。燕王朱棣起兵发起靖难之役之初,就与手下诸将领商议说:“我以往巡察边塞时,看见大宁的军队都十分剽悍。如果我能获得大宁,就可以截断了辽东地区,再采用边塞骑兵相助的话,夺取天下便大事可成了!”

而同时,建文帝朱允炆也害怕边塞诸藩王倒向燕王朱棣,就派人召诸藩王回南京,在与燕王朱棣封地较近的边塞诸藩王中。辽王朱植、谷王朱橞都听从诏令回京了,唯独宁王朱权未听从诏令回南京。

燕王朱棣便以计谋挟持了宁王朱权,从而获得了大宁的军队及朵颜三卫的骑兵相助。在宁王朱权被挟持进入燕军之后,经常为朱棣草拟檄文。燕王朱棣便对宁王朱权许诺,等到事成之后,两人平分天下。所以说燕王朱棣最终能夺取天下,与获得宁王朱权的相助是分不开的。

等到燕王朱棣即位,为了解决藩王对中央的威胁,便采取了徙藩的政策,将握有统兵之权的边塞诸藩王都迁往内地,再渐渐地解除其护卫兵权。宁王朱权请求改封到苏州或者杭州都未获得批准,却被安置到南昌。南昌是建文初年,卓敬向建文帝进言把燕王朱棣改封到的地方,以便于控制。朱棣如今却把朱权安置到该地方,可见燕王朱棣内心对宁王朱权这个有能耐的弟弟防范极深。

而朱权的旧有封地却渐为蒙古的朵颜三卫所有,使得大明的关内地区与辽东地区的连接只剩下一条极为狭窄的辽西走廊相连。而在明末,后金军队之所以能够几次绕过关宁防线从喜峰口破关大规模地寇掠关内的根源就在於大宁地区沦丧於蒙古人之手。

朱权在被改封到南昌后,感觉到被猜疑,便韬光养晦,多与文人学士往来,寄情于戏曲、著述,研习道教经典,弘扬道教义理。在戏曲、历史方面的著述颇为丰富,有《汉唐秘史》、《史断》、《太和正音谱》等书数十种,堪称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

正德年间,其四世孙朱宸濠谋反不成,以致宁王一系封国终被废。

明末著名画家“八大山人”朱耷为其九世孙。


有知社


众所周知,自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初始,国家主权日益集中,百姓生活安宁,朝中风气在朱元璋抗贪击腐的政策下也逐渐日出清明。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死,因其长子朱标英年早逝,遂在临终前将皇位传于皇长孙朱允文。

怎奈这位皇长孙朝廷威信不足,加上又有些迂腐不堪。仅仅几年便在叔叔朱棣的篡位下丢失皇位,最后落得个生死不明。

其实,在朱允文为帝期间,不仅仅是朱棣这个藩王图谋不轨,起兵造反。

我们都知道,通过史书记载,朱元璋的孩子很多,26个龙子中,除了嫡长子朱标被封为皇太子和第26子早夭以外,共有24位皇子被封为地方藩王了。当然,这24个藩王里五花八门,啥人都有,有羔羊,也有豺狼。

是豺狼终究会露出本性,长出狼牙。

宁王朱权,便是其中觊觎皇位最为厉害的豺狼虎豹。

宁王朱权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生於洪武十年五月,自幼就聪明好学。十三岁被封为宁王,十五岁就藩於大宁。

可谓是少年得志,春风如煦。

朱元璋驾崩时,21岁的朱权就已经是威风八面的军事统帅了。而新即位的朱允炆是自己的侄子,从表面看,这对朱权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但问题是这个叔叔比朱允炆小一岁,这样尴尬的事实使得大明帝国在朱元璋驾崩后的政治局势变的复杂了。

从宁王一生来看,他很有才气,具有军事家的天赋和谋略,20岁出头就已经勇冠三军了,又是龙种,他绝不是甘居人后的主儿,或许说,他极有可能是深藏不漏的未来皇位争夺者。

但不久爆发的靖难之役打碎了宁王的政治雄心之梦。

我们都知道历史没有假设。

燕王朱棣便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当面朱允文要求削番之时,朱棣便以装疯卖傻大打亲情牌成功迷惑朱允文。

不久发生的靖难之役,朱棣便以计谋挟持了宁王朱权,从而获得了大宁的军队及朵颜三卫的骑兵相助。在宁王朱权被挟持进入燕军之后,经常为朱棣草拟檄文。

燕王朱棣便对宁王朱权许诺,等到事成之后,两人平分天下。所以说燕王朱棣最终能夺取天下,与获得宁王朱权的相助是分不开的。


等到燕王朱棣即位,为了解决藩王对中央的威胁,便采取了徙藩的政策,将握有统兵之权的边塞诸藩王都迁往内地,再渐渐地解除其护卫兵权。

宁王朱权请求改封到苏州或者杭州都未获得批准,却被安置到南昌。南昌是建文初年,卓敬向建文帝进言把燕王朱棣改封到的地方,以便于控制。

朱棣如今却把朱权安置到该地方,可见燕王朱棣内心对宁王朱权这个有能耐的弟弟防范极深。

朱权也不是个傻子,在被改封到南昌后,感觉到被猜疑,便韬光养晦,多与文人学士往来,寄情于戏曲、著述,研习道教经典,弘扬道教义理。

在戏曲、历史方面的著述颇为丰富,这也为他安乐死奠基了基础。

谢谢。


娱乐杂记铺


朱权,朱元璋第十七个儿子,自幼聪慧好学,十三岁被封大宁(今内蒙古宁城),领兵八万,其中便有战斗力极强的“朵颜三卫”。

公元1399年,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起义之初便对部下说,若得了大宁部队,必可靖难成功。

建文帝也看出了朱权若助力朱棣,势必会增加很大的麻烦,于是招朱权回京,朱权未响应,建文帝便削去朱权部分的兵权。

不久,朱棣亲自前往大宁,用各种手段诱骗天真的宁王朱权出城,而后趁机夺取其兵权,并许诺若靖难成功,与宁王平分天下。

朱权被迫上了朱棣的贼船。

不过朱棣的这条贼船经历了四年的奋斗,终于转正成了正统,靖难成功,朱棣称帝,年号永乐。

当年那个“平分天下”的许诺当然被选择性忘记了,而且,朱棣还提出,大宁不适合给宁王朱权做封地了,估计是怕朱权回去再成第二个他。

朱权请求改封苏州,朱棣不允,再求改封钱塘,还是不允,最后几经周折,改封南昌。

朱棣欢送朱权去南昌,并将南昌的布政使司作为新的宁王府,朱权未改寸瓦,住了进去;不久,有人诬告朱权用巫术害人,朱棣暗查,未发现证据,不了了之。

从此,朱权自知此生已无可能再建功立业,便建立起书斋,将一切志向寄托于文学与道教研究方面。

朱权著有《通鉴博论》二卷,《家训》六篇,《宁国仪范》七十四章,《汉唐秘史》二卷,《史断》一卷,《文谱》八卷,《诗谱》一卷,其他作品数十种。

朱权还自号号臞仙、号涵虚子、丹丘先生,道教造诣及其高深,拜第43代天师张宇初为师,研习道典,弘扬道教义理。朱权还曾再西山缑岭创建道观与陵墓,朱棣看这位弟弟没啥大抱负,也就放了心,为道观赐额“南极长生宫”。

朱权还可以称的上是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二种,现存有《大罗天》、《私奔相如》,其亲手所制的“中和”琴,号“飞瀑连珠”,是历史上有所记载的旷世宝琴,被称为明代第一琴。

朱权纂写的道教书籍《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八卷,被收入《续道藏》。

虽然晚年的朱权也曾向朝廷建议宗室不应该设立品级,引起过当时明宣宗的不满,但自从就藩南昌后,宁王基本上寄情于文学创作和道教研究上,处于与世无争的状态。

1448年,朱权去世,谥号宁献王。

纵观朱权一生,虽在建功立业方面因靖难之役而无法继续,但上天为他关闭了一扇门,却为他打开了一扇文艺之窗,这也让他从无数宗室诸王中脱颖而出,为后世所铭记。

值得一提的是,朱权的第四代继承人朱宸濠在南昌发动了叛乱,也算是给朱棣的后代正德皇帝造成了麻烦,算是还了当年朱棣诈骗朱权的债吧。



明离子,致力于华夏历史知识的普及,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宁王朱权大智若愚,传奇富有色彩的一生!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和了解宁王是何许人也?以及宁王朱权的一生又有那些经历呢?宁王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儿子,被封为宁王,封地为宁国(也就是我们今天的蒙古宁城)。其中宁王在靖难之役中被朱棣绑架,无奈受到逼迫,共同反叛建文帝。


在建文元年的时候,燕王朱棣发动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这时的朱权也中了朱棣的计策,被朱棣绑架,从而宁王被迫与朱棣一起起兵反叛。朱棣登上帝位后,在永乐元年二月的时候,改封朱权到南昌,以布政司(明朝时期地方的行政官员的官名)为宫邸,建筑规模毫无变更。不久,朝中就有人告发朱权用巫术(古代的一种诅咒之术)害人,并且诽谤朱权,明成祖朱棣于是就命人秘密查访,但是一直没有获得证据,于是朱棣又停止追查此事。这件事过去以后,给朱权很大的影响,于是朱权终日韬光养晦,并建造书斋,经常弹琴读书,也多亏如此,朱棣在位期间,朱权才得以免遭祸患。

宁王朱权也是一名道教学者,修养极高。在被改封南昌后,朱权深感前途无望,于是开始韬光养晦、托志冲举,在南昌期间朱权多与文人学士往来,寄情于戏曲、著述、释道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通过以上对朱权的讲述和分析,我们知道了朱权其实是一个有军事才能,骁勇善战,而且有谋略的一位政治家。后期的朱权其实更像是一个心性淡雅的的一个学士!

以上为本文的全部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围观讨论交流!


BM大嘴


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宁王,在靖难之役中被朱棣绑架,共同反叛建文帝。等到朱棣即位后,将朱权改封南昌。

洪武二十四年,年仅13岁的朱权被封为宁王,二年以后,朱权前往藩地大宁。在大宁,朱权拥兵8万,战车六千。
所以宁王比较早的深入到地方军政管理方面,并且多次会合诸王出塞作战,以善于谋略著称。

朱权可以说是朱元璋所有儿子中,较为聪明的儿子,他内心也是相当有野心抱负的,只可惜燕王朱棣在阴谋论上,更胜一筹。
朱权之所以会跟着朱棣一起反叛,很大一部分是被迫的。朱棣很清楚,自己起兵篡夺帝位,能力尚为不足。

宁王朱权就成为了朱棣拉拢的对象,但是朱权不会轻易答应一起反叛,怎么办呢?朱棣就设计圈套,使得朱权就范。
这期间朱棣承诺夺取天下后,会和朱权平分天下。但是事实远不是朱权想的那样,朱棣最后没把朱权杀了就是一种仁慈。

朱棣把朱权改封到南昌,朱权深知前途无望,就开始寄情于戏曲、著述、释道、结交道家的人。
朱权没有办法,政治上的失意,只能寄情研习道教经典,戏曲等方面的传统文化。所以说朱权是一个典型政治抱负难以实现,最终只能寄情山水之间,消磨自己的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