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正史上真实的黄忠到底有多厉害?

一个人的历史


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关于黄忠的记载并不多,和《三国演义》里的精彩纷呈的表现相比,确实乏善可陈。具体记载如下: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投靠刘备,助刘备攻打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立斩曹魏名将夏侯渊,被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景耀三年,被后主刘禅追谥刚侯。


刘表旧部,归属曹操

初平三年,荆州刺史刘表出任荆州牧,任命黄忠为中郎将,辅佐自己的侄子刘磐,驻守长沙攸县。建安四年,刘磐和孙策交战于艾县,黄忠跟随刘磐参加了这次战斗。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南下,刘表病逝,其子刘琮投降。曹操收取荆州后,以黄忠代理裨将军,仍然在长沙郡仕官,归长沙太守韩玄统属。

不战而降,跟随先主

建安十四年,刘备和孙权组成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曹操率军北归,刘备趁机攻占荆州,率领赵云等人南征长沙,长沙太守韩玄知道“独木难支”的道理,便率领长沙郡的军民投降了刘备。黄忠也跟随韩玄一起成为了刘备的手下。

这里没有韩玄的不识时务,也没有魏延的义正言辞,更没有黄忠和关羽的惺惺相惜,那些是《三国演义》里杜撰出来的东西,不是正史!

攻取益州,冲锋在前

建安十六年,刘备在益州牧刘璋的部下法正的引导下,进驻葭萌关,黄忠跟随刘备一起出征。 建安十八年,刘备与刘璋决裂,刘备命黄忠从葭萌进兵。自己先领兵到关中,后与黄忠汇合。

黄忠在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勇冠三军,一路攻到涪城。刘璋安排手下大将张任、冷苞等人阻击黄忠,都被黄忠击败。黄忠又跟随刘备攻打绵竹,绵竹守将李严和费诗投降。


建安十九年,黄忠跟随刘备合围成都,十多天之后,刘璋率众投降。刘备入主成都后,论功行赏封黄忠为讨虏将军。

定军之功,先主之恩

建安二十三年,刘备进军汉中,驻扎阳平关与曹操对峙,黄忠随军出征。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与夏侯渊交战,夏侯渊手下得到都是精锐之众,极难对付。刘备采纳了法正之谋,利用步步为营的策略,抓住骄兵必败,出其不意令黄忠在定军山杀死夏侯渊。

同年,刘备称汉中王,准备改封黄忠为后将军,赐关内侯。诸葛亮向刘备进谏道:“黄忠之功无法和关羽、张飞相比,就算是和马超、赵云相比也有所不及,您现在封赏黄忠和他们一样。其他人还好办,主要是云长远在荆州,知道后恐怕心中不悦。”



刘备说:“没有关系,我会和他们说明的。”遂改封黄忠为后将军,赐关内侯。

因病去世,追谥刚侯

建安二十五年八月,黄忠因病去世,有一子黄叙英年早逝,无后。景耀三年九月,后主刘禅追谥黄忠为刚侯。


在《三国演义》里,黄老将军还老当益壮,随同刘备伐吴,并在战斗中去世。可以这些故事只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自己编撰的,目的无非是强化五虎将之名。

但正史不是演义,黄忠的故事并不精彩,位高主要源于刘备的赏识,关于他的记载到此为止了。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在公元192年的时候,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中郎将,跟刘表的侄子刘磐驻扎在长沙攸县。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黄忠与刘磐在艾县与孙策有过一战。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表病死,刘琮继位,曹操率大军征荆州,刘琮向曹操投降,荆州诸郡归附于曹操,黄忠被封为裨将军,跟随长沙太守韩玄。

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随后刘备以荆州牧刘琦的名义征荆南四郡,其中就包括长沙郡,黄忠就跟着韩玄投降了刘备。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征汉中的张鲁,刘璋担心曹操攻下汉中之后就会继续攻打益州,在张松和法正的劝说下请刘备入益州相助,黄忠、魏延一起相随,后来驻扎在葭萌关,对阵张鲁军。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刘备、刘璋反目,刘备引军攻向成都,黄忠时常冲锋陷阵,勇冠三军,建安十九年,益州刘璋投降,黄忠因功被封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带着黄忠攻打汉中,建安二十四年,黄忠在定军山斩下魏军主帅夏侯渊,曹操率军来夺,但是无功而返,刘备攻下汉中全境,刘备称汉中王,封了四方大将,分别是前将军关羽,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张飞,后将军黄忠。

另外黄忠还被封为关内侯,我们知道关羽和张飞是最早跟随刘备的,三人情同兄弟,而马超本来也是一方诸侯,而黄忠能跟他们并列,原因很简单,汉中一役,黄忠战功极大,而汉中对蜀汉十分重要,所以黄忠才能有此殊荣。

而像很早就跟随刘备的赵云,也是跟黄忠没法相比的,另外魏延也是如此,可以说,黄忠在蜀汉的武将排名第四,不过黄忠在第二年的八月就病逝了,公元260年,黄忠被追谥为刚侯。

虽然三国志里对黄忠的记载很有限,也没有像云别传这样专门对赵云的记载,但是从黄忠能跟关羽、马超、张飞等人并列,可见黄忠确实是一个很厉害的武将。


历史简单说


演义里关于黄忠出场一段,描写的相当精彩。


关羽主动请缨攻取长沙,诸葛亮故意激他,说有个老将黄忠厉害,要多带人马。


关羽心说一个糟老头,有啥可怕,看我就带五百人,砍了他脑袋回来。


哪知黄忠武艺确实了得,不输关羽。关羽第二天想用拖刀计砍了黄忠。不了黄忠马失前蹄。


关羽爱惜黄忠勇猛,不忍杀害,让他回去换马再打。黄忠感激关羽不杀之恩,再次出阵,放了几次空弓,最后一次故意射偏。


这可恼了韩玄,以为黄忠投靠关羽,便要斩他,魏延不服,接了法场,杀死韩玄。献城投降。


黄忠因为没能保得了韩玄,闷闷不乐,推说有病,窝在家里。后来刘备听说,亲自拜访,黄忠感念刘备礼贤下士,才出来做官。


其实正史上没这些事。


真实情况是,刘表曾任命黄忠为中郎将,和刘表的侄子刘磐一起镇守长沙攸县。


刘磐多次攻击艾县等地,有时候会带黄忠出征,后来孙策派太史慈镇守,刘磐再也不敢造次。


曹操拿下荆州之后,命黄忠代理裨将军一职,仍然留在长沙,隶属太守韩玄。


赤壁之战,曹操打败。刘备乘机夺取南方各郡。黄忠也归附刘备。


刘备相当有识人之明,重用老将黄忠。刘备入主西川,进攻涪县,曾派黄忠出击,立下不少战功。夺取成都之后,黄忠被封为讨虏将军。


夺取汉中一战,黄忠领兵与夏侯渊激战,黄忠作战勇猛,兼用计策,一战杀死了夏侯渊,声名大振。同年,刘备称汉中王,封黄忠为后将军。


关羽对此颇为不服气,因为黄忠之前籍籍无名,而且关羽远在荆州,并未目睹黄忠立下大功。费诗晓以大义,劝告关羽,关羽才恍然大悟。


三国演义,是宣传忠义的,所以才有黄忠为关羽报仇,中箭身亡的情节。


其实黄忠是在被封为后将军的第二年病死的。他的儿子黄叙早死,因此黄忠一家从此绝后。


黄忠前半生,默默无闻,没干啥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这不代表他没真材实料。人,有时候需要的是一个机遇。樊哙,萧何,刘邦不是赶上天下打乱,大概一辈子混迹下层。卫子夫假如没嫁给汉武帝,卫青可能一辈子是个奴隶,无法建功立业。


黄忠是千里马,刘备就是他的伯乐。如果黄忠跟随曹操,孙坚,可能早就名扬天下,也不至于到晚年才发迹。


嵩山派左盟主


黄忠其实并不怎么厉害。起码在汉中之战后,刘备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来看,刘备是觉得魏延比黄忠厉害的。

黄忠被无限拔高到四方大将,与关羽、张飞、马超齐名,是由于黄忠立了阵斩曹魏大将夏侯渊的大功

但是夏侯渊的死亡具有很大的意外性,并不能完全体现是黄忠的军事统帅水平

首先在定军山之战并不如《三国演义》所描述,是黄忠独自领兵作战的。实际是刘备亲自领兵作战,以主力猛攻张郃军,逼迫夏侯渊抽调人马增援。随后刘备派军火烧夏侯渊军的鹿角。

其次,夏侯渊没有中黄忠计谋。同样夏侯渊也没有中刘备的计谋,刘备的做法是穷途末路、歪打正着,在夏侯渊死后魏军无主帅的情况下,依旧没有较大的进展。

第三、夏侯渊亲自带少量部队去修补鹿角。这完全不是一军主帅的工作,而且所带军队不多,被刘备派黄忠以多数军队去偷袭夏侯渊军。这里表明刘备派谁谁就立大功。

所以夏侯渊战死具有很强的意外性,气的曹操大骂夏侯渊为白地将军。虽然黄忠立了很大的战功,但意外性不能体现他实际的能力。

就像阿里巴巴十八罗汉,现在身价不菲。但是追随马云有很大的偶然性,早期他们立了很大功劳、吃了很多苦,但也不能完全体现他们的实际能力,除了少数几个、其余在集团多不处于核心位置。


铯媒体


正史上关于黄忠的记载真是少的可怜,只有三国志黄忠传简短的篇幅,真正的黄忠有多厉害,充满了谜团。

1.年龄之谜。

正史上并没有黄忠的出生日期,只有死亡年月,也没有关于他年龄的描写。

黄忠老当益壮的形象都是三国演义编写的,这可能是根据刘备成为汉中王,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关羽不满黄忠官职和他并列,愤怒的说了一句:“大丈夫终不能与老兵同列。”

老兵并不一定年龄就大,况且关羽说的是气话,所以黄忠的真实年龄是一个谜,他可能不是老年人,是个年富力强的中年人,不然怎么有精力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2.武器之谜。

在三国演义中黄忠是著名的神射手,但是正史中完全找不到一点黄忠擅长弓箭的描写。

三国演义把黄忠描绘成神射手,可能是照搬元朝的《三国志平话》,那里黄忠就是神射手。可是《三国志平》完全是一本神书,那里的黄忠武功天下第一,一人单挑关羽、张飞、魏延三名猛将不落下风,简直就是吕布,一点真实性都没有。

正史中没有关于黄忠武器的描写,在南北朝编的一本《古今刀剑录》中倒是记载黄忠用的是一把赤血刀,刀身如同血液般鲜红,但真实性就不够保证了。

所以黄忠在历史到底用什么兵器是一个谜,他的单挑能力也是一个谜。


3.杀死夏侯渊之谜。

黄忠一出现就是刘表手下的中郎将,年龄不详。后来他谁占了荆州就跟谁,最后就跟了刘备。

公元211年,黄忠跟随刘备入川,一直到公元214年平定益州,这三年时间并没有关于黄忠具体战绩的描写,只是说他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冠三军,然后被封为讨虏将军。

到了公元219年,黄忠才再次出现,演艺他人生中最精彩的一次战役,是他威震天下的成名之战,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战,这就是定军山战役。


这一战在《三国志.黄忠传》中描写的非常简单,就是黄忠在定军山中对阵夏侯渊的精锐部队,黄忠带领部队奋勇杀敌,鼓声震天,斩杀夏侯渊,然后被封为征西将军。怎么杀死夏侯渊的细节一点都没有给出。

不过在《三国志.夏侯渊传》中有描写。

刘备率精锐万余人,分十部夜袭张郃,张郃率亲卫奋战反击,刘备不能克,夏侯渊派张郃守备鹿角东部,自率精锐守备鹿角南部。刘备于是全力猛攻张郃,张郃不敌,夏侯渊遂分军一半往救张郃,于是刘备又在走马谷采用烧围角之策,趁夏侯渊前去救火、修补鹿角之时,派讨虏将军居高临下突袭渊军,夏侯渊遂战死。

黄忠是突袭杀死夏侯渊的,曹操听到战报也骂夏侯渊是白痴将军,作为统帅不应该向士兵一样去补鹿角。

黄忠虽然没有像三国演义一样是夏侯渊来进攻,他以逸待劳,等夏侯渊疲惫时闪电般斩杀夏侯渊,而是趁夏侯渊分兵一半的时候,突袭杀死的,但是他的功绩依然很大,依旧很厉害。

黄忠作为蜀国五虎将之一,虽然没有三国演义描写的那么厉害,但是依旧是三国数一数二的大将,还是非常厉害的。


吴斜月


黄忠其实还是很厉害的,只有由于追随刘备时间短,所以跟他有关的故事并不多。《三国志》中黄忠的记述是非常短的,首先来看黄忠的大致的人生经历。


在刘表这边的时候,黄忠做到了中郎将,并且和刘表的侄子共同守卫长沙攸县。等到曹操拿下荆州的时候,黄忠成了长沙太守韩玄的属下,职位还是和以前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黄忠并不受重用,但是他还是一个将军,并不是关羽所说的一个老兵。在古代的时候,如果不受重用,英雄是无用武之地的。

后来,他遇到了刘备。刘备一个很厉害的地方就是得人心,会用人。比如早期张飞,关羽,赵云,后来的诸葛亮,魏延,黄忠等等。黄忠遇到刘备以后,终于有了一展自己能力的舞台。他作战身先士卒,勇冠三军,平定益州以后,就成了讨虏将军。


特别是后来的汉中之战,他在定军山斩杀了夏侯渊。说实话曹操吃亏最大的除了赤壁之战,应该就是这次夏侯渊被杀了。黄忠斩杀夏侯渊得汉中不亚于后来的关羽被杀丢荆州。凭借此次盖世之功,他做到了征西将军,并且在刘备成了汉中王以后,黄忠成了后将军,而关羽是前将军。他和关羽在官位是相同的,并且赐爵关内侯。

关羽心里并不服气,其实是有道理的。如果把刘备集团比作一个公司,关羽和张飞是最早的骨干,几十年风风雨雨,出生入死,不是旁人能够比的。张子龙虽然比不上关张,但是追随刘备时间也是很长的。马超则是属于空降高管,出身好,名气大。反观黄忠这边,虽然后期功劳大,但是毕竟追随刘备时间短。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在一个公司工作资历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晋升都是有工作年限的要求的。

前面说过刘备是非常会用人的。黄忠斩杀夏侯渊,汉中镇守人就是魏延。按照道理来讲,怎么说也应该给张飞呀。可是刘备还是给魏延了,试想一下张飞当时是什么心情?至于黄忠厉不厉害的,你觉得刘备给他那个位子,到底是为什么?


历史是什么



记忆就像棉花糖


两件事可以证明

1,40多岁的关羽打不赢60的岁的黄忠

2,夏侯渊是黄忠斩杀的要知道当初夏侯渊可是曹魏的西方战线统帅。不管怎么杀的,帮助刘备打下汉中这就是最大的功业,反而关羽可没见过打仗有多厉害,反而经常看到他被人家用箭射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