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白加黑減,怎樣應用曝光補償?

槐鄉拍客


我在講攝影知識時經常會講到“白加黑減”原則,但是從來沒有專門去講過這個知識;所以很多人在看我的文章時,一看到“白加黑減”原則就開始看不懂了。攝影中的“白加黑減”原則是比較基礎的知識,也是很常用的知識。今天就給大家講講“白加黑減”原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拍雪景需要用到白加黑減原則

一、曝光補償

想要知道什麼是白加黑減,首先要了解曝光補償。簡單來說曝光補償就是一種控制曝光的方式,一般用“EV”來表示。但是曝光補償並不是在任何拍攝模式下都能用的,只有在光圈優先模式、快門優先模式、全自動模式時可以使用曝光補償。如果你使用全手動拍攝模式,是無法使用曝光補償的。

曝光補償調節

曝光補償調節

如果是在光線較差的環境下拍攝,那麼我們就可以增加曝光補償,以獲得更多的光量;如果是在光線很亮的環境下拍攝,那麼就可以減少曝光補償,以獲得準確的曝光。

f/2.8 1/1000s 4000 曝光補償為:-1EV

f/2.8 1/500s 4000 曝光補償為:0EV

f/2.8 1/250s 4000 曝光補償為:+1EV

上面的三張照片從上到下分別是:曝光補償-1、沒做曝光補償、曝光補償+1,可以看得出來曝光補償並不是影響曝光的要素。它只是執行我們給相機的一個命令,從而讓照片變亮或者變暗。

二、什麼情況下使用曝光補償?

當我們利用相機的測光模式拍攝進行拍攝時,經常都會出現一些曝光不準確的照片,當出現曝光不準確時就需要調整曝光補償來獲得準確的曝光。 ①使用相機的測光模式拍攝,出現曝光不足或者曝光過度的時候。

在拍攝時利用相機的測光模式進行拍攝,但是經常會出現曝光不足或者曝光過度的情況,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調整曝光補償來獲得準確的曝光了。

下面的照片是在曝光不足的情況下調整曝光補償,以獲得更多的光量,從而讓照片曝光準確。

下面的照片是在曝光過度的情況下,利用曝光補償來減少光量,讓照片曝光準確。

②“白加黑減”

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白加黑減的意思,覺得畫面已經很亮了為什麼還要增加曝光,這會導致畫面過曝啊?畫面以及偏黑了為什麼還要減曝光,這樣畫面會曝光不足啊?大家會有這樣的認識是因為對相機的認識不夠。

大家可以嘗試一下拿相機拍攝純黑或者純白的物體,你會發現相機會自動拍成灰色的。這是因為我們的眼睛能看到物體、相機能拍攝物體是因為物體本身能反射光線。而相機的測光系統就是通過收集物體反射的光線,從而計算出曝光量。

而不同的物體對光線的反射能力是不一樣的,相機的系統無法判斷出每個物體反射光線的能力,所以就需要一個統一的標準。很早以前科學家就總結出大自然物體的平均反射率是18%,所以相機的標準就是18%。

數碼相機將所測內容不論黑白都定義為18%灰(中灰),也就是說相機對著白牆自動測光、曝光,拍出來是中灰;對著黑牆自動測光、曝光,拍出來也是中灰。所以要注意曝光補償。例如:對白紙與黑本拍照

如果只對白紙,不做曝光補償,測光拍攝為“中灰”:

如果只對黑本,不做曝光補償,測光拍攝也為“中灰”:

有了統一的標準,無論你是拍攝高反光率物體,還是拍攝低反光率物體,相機都會以18%的反光率作為標準來測光。當大家拍攝過亮的場景(反光率很高),比如雪景,它的反光率是98%,相機拍出就是灰色的,所以大家要增加曝光才能拍出雪白的雪景。減少曝光也是同樣的道理。

總結:雖然今天講的是白加黑減的知識,但是還是把曝光補償方面的知識給大家講了一下,因為一來就給大家講白加黑減,肯定很多人不知道怎麼用。白加黑減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法則,大家在拍攝時可以多利用。


攝影初級班


在攝影時,相機不可能完全準確測光,測出的曝光值會存在誤差。為了彌補這種誤差,現在的數碼單反相機都有了曝光補償功能。這個功能怎麼用呢?我就和大家交流一下。

什麼是曝光補償?

簡單來說,曝光補償其實就是在相機對被攝物體測光,得出快門、光圈的組合曝光參數後,再人為的改變這次測光所獲得的參數值。

目前的相機測光系統所讀取的都是18%灰色影調,這個數值是經過大量研究所得到的,也是我們日常環境中的平均光線值。當畫面的反光率高於18%灰度時,相機的測光系統就認為畫面過曝需要調小廣角或者降低快門,反之相機就認為是欠曝,需要加大光圈或者延長快門。但是有的時候,也會出現過曝或者欠曝的情況,這個時候就要使用相機的另一項功能了,那就是曝光補償。


什麼是白加黑減?

曝光補償的基本原則,就是“白加黑減”。所謂白加黑減,通俗地講,就是當拍攝物體以白為主的時候,相機認為白色物體太多而降低了曝光量,所以要適當增加曝光補償;而拍攝物體以黑為主的時候,相機認為現場光線不足會增加曝光量,你本來要拍攝的黑色物體,可能就過曝呈現了一種灰色,這個時候就需要降低曝光補償讓物體呈現自然的顏色。因此,在需要進行曝光補償設置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以上的原則來進行調整。


曝光補償是如何調整的?

在數碼單反相機廣泛使用的今天,測光系統的誤差仍然廣泛存在。因此,一般的相機上都配備了曝光補償功能。一般都有-2EV至+2EV,共4級的曝光補償範圍,每一級代表一級曝光值,簡單說一級就是代表一級光圈或者快門的曝光值。更高級一點的相機,它自帶的曝光補償範圍甚至達到-5EV至+5EV,一共有10級。最小調整值為1/3EV。進行曝光補償時,相機的光圈和快門值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具體對應關係如下:

在光圈優先(AV)模式下,光圈值是不變的,快門會根據曝光補償量做出變化。如果設置光圈為F5.6,相機給出了1/500秒的快門速度,曝光補償+1,快門速度則會變成1/250秒。

在快門優先(TV)模式下,快門值是不變的,光圈值會根據曝光補償量做出變化。如果設置快門速度為1/125秒,相機給出了F8的光圈值,曝光補償-1,光圈值則會縮小為F11。

瞭解了曝光補償的原理,我們就可以自由地設置出準確的曝光,對於我們正確還原拍攝對像的亮度和顏色,拍攝有創意的作品,是非常有幫助的。

什麼時候需要調整曝光補償?

什麼時候需要進行曝光補償調整,最直接的方法的就是通過直方圖。直方圖中橫軸代表著明暗,最左側代表著黑色(最暗),最右側代表著白色(最亮)。而縱軸則是某個亮度值下像素的相對數量。如果數值分佈比較平均,沒有明顯的的偏向左側或者右側以及斷層,那麼這張照片的曝光就是比較準確的了。如果出現了黑色或白色溢出,則需要根據情況進行曝光補償調整。

另外,要注意在日常拍攝中積累經驗,不斷提升對曝光補償功能使用的熟練程度,用得多了,碰到什麼拍攝主題,要不要進行曝光補償,補償多大量,都能水到渠成。這能大大地改善我們的攝影水平,提升作品的成像質量。

以上回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景中景


這樣的前題是在畫面上,大面積的白或黑時,相機拍的測光就判斷不了。拍出的片子以灰色為主,如雪地,拍出的片為灰白,要想為白色就得增加曝光值。俗稱白加黑減。


袁丁視野


白加黑減,不知是那個傻瓜老師發明的攝影界最蠢的口頭禪!還得到很多人,多年的追崇!影像的曝光的概念是什麼?其實拍攝感光是要以拍攝主題為準,當主題處在明亮的背景的情況下,相機的自動測光系統會受到明亮背景的影響,測光出現失誤,反之較暗的背景前的主題,也會出現相反的失誤,因此我們看出,應該是測光方法上出現了問題,而非任何情況下都要使用(白加黑減),如背景較量,但它就是拍攝的主題時!我們不要被所謂的經典攝影口訣所迷惑,要高清事件的本質,簡單粗暴的所謂經典迷惑我們本應搞清,認識明白的原理和技術!比如拍攝晴空萬里,天空明亮,而地面較暗,如若用”白加黑減”,拍攝出來的天空就回是死白一片。再如拍攝夜空的月色和山色,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這些簡單粗暴的”口訣”,不要誤導攝影者,曝光的實質是按主體為準,這樣你才能成為真正的攝影者!



如果加曝光,雪就會沒有層次了!


前面人物曝光,主體就有層次了! 照片的影調要好,暗部,亮部均要有層次,不能死白或死白!


著名攝影家藍洋


在膠捲時代,相機沒有測光功能,全憑經驗,曝光不足,或過曝是常有的事,由無數的攝影師總結出來的一種規律,白加黑減,對於相機鏡頭來說,加就是數字加大 ,實際是光圈縮小,減少進光量,速度也是如此,增加速度值,就是加快速度,縮小進光量,反之,速度也是如此,

,現在數碼相機,都程序自動曝光,無論你調整光圈還是速度,相機都是自動控制曝光量,白加黑減已經是過去時。


大海lzd


白加黑減說簡單點兒就是背景越亮,主體反襯變暗,所以要增加曝光補償;黑減是背景黑,反襯主體亮,所以此時要減曝光補償。但前提是系統顯示曝光正常,如果本身曝光就偏大或者偏小就不必動補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