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考上了清华、北大的孩子,除了自律和自信之外,智商一定要高吗?

咪兔和幼兔


首先智商高低是相对而言的。

作为记者,我曾经报道过一次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有同行问毕业于人大附中的学霸,你的智商是不是特别高,做过智商测试吗?

该同学回答:自认为智商就是平均水平,只是比普通人更早地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并且因为兴趣而更加专注罢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家庭教育的培养,以及后面遇到了很好的指导老师。

这个学霸因为拿到了国际级的金牌,没有参加高考,直接被北大保送录取,不过他为了追求更加前沿的科研环境,去了普林斯顿大学。怎么说呢,国外的大学更加偏重实验,北大的物理学院则理论更强一点,该学霸的理想是成为像丁肇中一样的实验物理学家,所以选择也是相当理性的。

我们回头再剖析他的这段话,表面看上去平淡无奇,但是仔细分析却能发现惊人的事实。

首先,他说自己的智商是平均水平,参照物是什么?作为一个就读人大附中的顶尖学生,人大附中可以说是全国综合实力第一的中学,他又是其中的精英,周围的同学自然都是人中龙凤了,因此他觉得自己智商平均水平是相对于他接触的小环境来说的,而并非人群的整体——毕竟作为一个中学生,他的社会阅历并不足,肯定不会把自己的智商放在整个人群中作比较。

所以,你就可以理解为:学霸的智商相对于他们那个圈子,或许没有太多优势,除了像霍金这样的非常少数的天才,但是比起整体水平还是要高出一大截的。

除此之外,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了。我后来曾经看过该同学的访谈,他说在小学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带着他做奥数题,和他比谁学得快,以此激发他的好胜心。到了五年级,奥数的难度已经是他父亲难以驾驭了,而他的父亲是电脑工程师,可见小学奥数对于儿童思维的开发是很有深度的,这给他后来搞中学竞赛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后来在中学,他又遇到了很好的老师和同学,人大附中自不必说,还有北京民办教育机构的老师,都是北大清华毕业的,自己都拿过竞赛奖牌的。

所以,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家长是高级知识分子,自己出生在北京,可以接触很好的教育资源。

而题目说的自律和自信,根本是无所谓的。试想,如果你有这样的环境和智商,你怎么会不包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哪里需要自律来维持,又怎能不自信呢?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希望留下你的赞和关注,来支持小编写出更多优秀的原创,谢谢!


佩子临


按上次规矩,咱们再来一张图。


嗯,看这张图上说的数据,清华北大学生的平均智商并不离谱,也就正常人的水平嘛!

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 创新不是由逻辑思维带来的。尽管最后的产物有了一个符合逻辑的结构。

霍金在奔向星辰大海前,也曾经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智商方面我不是天才,那些拿智商说事的人根本就是失败者(loser)。

既然代表人类智慧顶尖的物理大牛们都这么说,那么这个统计结果的可信度就大大提高了。

➤显而易见,考进清华北大的孩子,绝大多数靠的并不是智商高于常人。

那么我们就可以试想一下,当一个孩子智商正常,又拥有了“天赋自律”和“沉稳自信”,他还缺什么呢?

“天赋自律”和“沉稳自信”(这种表述在我的前几天的类似问答里有详细解释。)解决的是态度问题。态度和方法是一对双生子。这么看来,我们就该讨论下方法了。

➤什么样的方法才是进清华、北大的方法呢?

有人一定会说:会思考,会归纳,会总结,会举一反三,记忆力要超好,脑子转速要够快,理解能力要强……好大一堆要求。

这种复杂的表述会让人无所适从,觉得自己似乎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到了!

是的,以上说法虽然都没错,但却没有抓到表面现象背后的本质。

➤这本质就是我们应该将注意力,放到解决问题过程的中去,而不要仅仅关注问题的结果。

关注过程可以让我们积极对问题的本身产生兴趣,研究它的来龙去脉,因为我们知道在过程里的每次尝试都会让人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积极思考解决办法、对各种路径进行试错,然后对比选择最优方案。

这种分析的态度使用久了,会形成一种直觉,在直觉面前,新问题的内部架构将无所遁形,不管题型怎么改变,直觉会将题目中所有迷惑人的“皮肉”去掉,只剩下知识点的“骨架”。

久而久之,我们会习惯于挑战困难,在挑战的过程中,研习各种不同框架。出题者的巧妙思路,将在题型中与做题者产生交流,这种做题的快感和高效率,才是学霸们与普通人最大的差别——刷题的时候,越来越多的题,学霸们看一眼就扔到一边去了。因为他已经一眼看透!


关注结果的同学会如何呢?他们往往题目拿到手,一看不会做,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题我做不出来,我没有这个能力,还是算了吧!

于是毫不尝试的,他们就决定放弃了。又或者在补习班老师的逼迫下,通过死记硬背着老师告诉他们的解题办法,目的只是把这个题目的结果算出来,解题的过程不但毫无快感,而且还要背负着强行记忆的痛苦,痛不欲生。

于是方法强化了态度(自律和自信),态度回过头又决定了方法(注重过程或结果)。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各自闭环。

➤于是学霸和学渣就这样,在同等智商程度下逐渐形成了。

仅仅因为注意力的侧重点不同,就导致了这么大的差异。是不是现在觉得,使用正确的方法,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很重要呢?

➤更有趣的是:

  1. 依照正确方法的孩子,从来不需要什么补习班。高考前轻松、高效、愉快的将该刷的题都刷完了。甚至还有时间弹琴、下棋、练书法、画画来放松大脑。
  2. 依照错误方法的孩子,焦虑而毫无自信的将自己塞进补习班。用双倍的时间将该刷的题再刷一遍,还是不知所以。就算大脑累趴下了,也没时间休息,效率却更加低下。

不懂的人看到他们之间的巨大差别会说:嘿!你看那个孩子多聪明,智商多高,轻轻松松的就搞定了一切还有时间玩!你看你多笨,花了这么多时间,虽然也很努力,但就是学不会!


总之,道理虽然是简单的,但却是实践得出的真知。教育是复杂的,教育因人而异。所以对不同的孩子引导方式肯定是不同的。

这却是题外话了,咱们下次再聊。说不定我会考虑在头条号下,出一个系列文章,逐个点的剖析深入阐述。

谢谢阅读!



大河向北


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在智商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但不一定就比其他高校的学生来的高。题主说的自律和自信,我认为也不一定就好,这要具体看到学生。

其他优势还是有的,比如学历的能力,能考上清华北大的(除北京地区考生享有一点的优势),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各地区各高中的顶尖学生,在知识、学习上肯定是不错的,相对于普通的学生,那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再者就是知识储备和构架,这些学生同样在这些方面会优于普通学生。

扯远了讲,再来就是他们的朋友圈了,这里不做详细分析。


大盛谈


从录取比例来看,一个高中生考上清华大学的概率大约0.3%,能考上的是凤毛麟角,考上的人都是人中龙凤!

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人说,其实我也是普通智商。你信?

我不信!就算他是普通人的智商,那也至少是普通人中的佼佼者,就算是只公鸡,那也是公鸡中的战斗机!

当然了,有可能他小时候测智商可能真的很普通,但是人是会变的,智商难道不会增长吗?智慧难道不会增长?

单靠刷题能刷上清北?以为开挖掘机呢?

我高中有位同学考的就是清华,他天天和我下围棋,经常下到半夜,高考前大约两三个月的时候,他和我说,从现在开始不下棋了,努力复习,力争清华,然后就考取了。nnd,他是普通智商?


家有儿女初长成呢


这个是肯定的。如果你在那些好学校待过的话你就会发现对于那些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来说的话,你与他们的智商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这个不仅仅是后天的努力就可以追上的,真的。

我对这个有着深刻的经历,那是在补习的时候,我发现有些人在学习方面根本没有下多大的功夫,但是人家每次考试都考的特别好。为啥呢?人家的学习效率要比我们要高很多。这个不仅仅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与智商也有很大的关系。举个例子,有些人补习了好几年也没有考上清华北大,你能说他们不努力吗?很明显,不是的。

所以说,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除了自律和自信外,智商也是很重要的。


梦幻之域


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不一定是自律和自信,更有可能不是智商,而是天赋。读书的天赋,每一个人出生的时候,他的天赋早已注定,有的运动神经好,有的画画好等。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所以考上好学校更依赖的是天赋。


血锁六界


感觉能进顶尖名校光靠努力啊什么的,上去的几率很小,也不是没有可能。智商还是占很一部分。就算很普通很普通的人上这种高校了,越是好的学校任务量越大,光靠勤奋自律的学生可能会吃不消。


一切都好lxx


这基本上是肯定的,高中以前,性格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刻苦努力的占有优势。高中以后光努力是不行的。智商是基础。不得不说,人与人之间智商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有些人无论如何努力都是不行的。学习是需要天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