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真实体验奥迪A6 Avant后我想说:旅行车和情怀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本文是驾仕派的原创文章,来自撰稿人密斯特张。

真实体验奥迪A6 Avant后我想说:旅行车和情怀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旅行车在中国怎么就成了小众?除了传统轿车“造型情节”和售价略高的因素,媒体的导向也应该被打一板子。

这么多年,几乎所有媒体一谈到旅行车就往“情怀”上扯,造成其“清高、不合群”的印象,这与旅行车原本朴实的家用装载属性背道而驰。另外,审美接受度、车主形象认知和销量,这三方面在市场发展中形成了恶性循环,也最终叠加成为旅行车在国内卖得不好的历史原因。即便近两年旅行车的价格大幅探低——日趋接近同平台的三厢传统sedan造型轿车,但很多消费者在选车时,还是不考虑需求匹配度就直接就把旅行车排除了,甚至很多人根本就是对旅行车没有什么概念。

比如前几天我刚问过一位春节前提了奥迪A6L的车主:

“你咋换车了”

“娃出生后,之前的车空间不够用了”

“那对比过A6的旅行版吗”

“看都没看过。多少钱?”

“2.0T的比你30 FSI贵两万多,还是进口的”

“我都不知道”

所以,A6L与A6 Avant,作为同平台的同代产品却有着不同的境遇—— 一个月卖1万台左右,一个因“没听过”就直接被pass了。

而旅行版的A6,是否更适合对空间有刚需的年轻家庭呢?与A6L相比,除了造型以外,旅行版又有哪些同与不同呢?这是我试驾这部车时思考的重点。

真实体验奥迪A6 Avant后我想说:旅行车和情怀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第一,奥迪A6旅行版的造型,已经越来越趋同于大众审美。

首先A6 Avant在外观上与A6L有很高的一致性,正前面看几乎是相同的。不同在于侧面和尾部。不过,相较传统的旅行车给人的印象,比如尾箱是很方正的、车尾D柱是比较接近于垂直的等,如今随着旅行车审美的演进发生了一些改变——在A6 Avant上D柱的呈现,已经是斜率很大了,甚至有点轿跑车的那种意思。所以A6 Avant的外观给我的视觉感受是比A6L更时尚的。而A6 Avant目前在国内只有1.8T和2.0T Sport两个版本售卖,我试驾的这台是2.0T版本,因为多了一个Sport,所以在包围设计、尾灯熏黑等处理上,也有了更明显的运动气息。此外,2.0T版本配的还是19寸的轮圈和薄胎,轮毂缎面有哑光的磨砂处理,很有感觉。

真实体验奥迪A6 Avant后我想说:旅行车和情怀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第二,座舱和A6L设计风格一致,但空间呈现有较大的差别。

众所周知,海外奥迪A6的垂直换代产品已经快发布了,今年的A6L和A6进口车型处在这一代的生命尾期,所以内饰设计用的都不是奥迪最新的内饰语言。至于是否过时,我觉得相比A5这样的全新内饰语言,时尚度和科技感要打个7折,好在豪华度依然是不错的。要指出的是,我拍摄的试驾图片仅供参考,因为试驾的这台车加装了很多原厂加装件,比如要价2万多人民币的Alcantara深色植绒内顶,1万多元的类似西装条纹的铝木材质内饰板,以及8万多的Bang&Olufsen音响系统,这些尽管贵得有些肉疼,但视觉上的确挺加分的——比普通版的全新A5都更豪华了。

真实体验奥迪A6 Avant后我想说:旅行车和情怀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真实体验奥迪A6 Avant后我想说:旅行车和情怀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后排与奥迪A6L差别最大。腿部纵向空间比A6L小一拳,虽依然很充裕,但不比A6L那种“有排场”的感觉。后排座椅靠背倾角比较小,比较板正,不能慵懒的瘫坐。所以我认为A6 Avant的后排座椅舒适度没有奥迪A6L的好。满载五位乘员情况下,后排横向空间挺可观的,装载婴儿座椅后中央座椅依然可以容下一个胖子——这是一些中型SUV都没法做到的。但后排中央座椅的舒适度依然有缺失,因为传动轴使地台形成了较大的凸起,短途可以将就,长途就又些累人了。从有娃家庭的出行规律来看,小两口占据两个座位,儿童安全座椅占据一个后排座位,如果平时是一个老人带娃,那三个成年人刚好,但如果是一对老人带娃,则意味着其中一位要坐后排中间。

真实体验奥迪A6 Avant后我想说:旅行车和情怀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这也是我对旅行车是否适配有娃家庭的评价里,唯一一项不太满意的地方。如果有较高的满载出行频次,比如是老少同堂生活在一起的,就要好好考虑一下。若没有,则不存在该问题。当然这不仅限于A6 Avant,后排中央地台凸起是所有四驱或后驱豪华轿车旅行版的共性问题——源于底盘较低,不像SUV那样有足够的底盘高度来“埋下”传动轴。

不过,问题有其两面性。旅行版轿车底盘比SUV车型低,使得座舱的门槛也低,更方便于老人上下车——对于老人腿脚上的照顾,是很多家庭在当初选择SUV车型时没有考虑到的。

真实体验奥迪A6 Avant后我想说:旅行车和情怀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第三,超棒的尾箱。

可以说,尾箱是旅行车最大的“宝贝”,纵深尤其是优势。A6 Avant的尾箱容积565L,常规尾箱纵深近1.2米,宽度超过1米。可以对比的是,在纵向上,比A6L的尾箱长了20厘米。这意味着,在并排竖着塞进婴儿睡蓝和婴儿车后,还富余了一个放包的位置。此外A6 Avant尾箱还可以选配滑轨、锚点和绑带,可以固定行李,防止在激烈驾驶时的行李滚动。

真实体验奥迪A6 Avant后我想说:旅行车和情怀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真实体验奥迪A6 Avant后我想说:旅行车和情怀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真实体验奥迪A6 Avant后我想说:旅行车和情怀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相比sedan传统造型的三厢轿车,旅行版轿车的尾门为掀背式,提供了更大的开口;相比SUV,旅行版的尾门地台更低,放取物品时更方便省力。这是旅行版轿车的共性特点,不仅仅属于奥迪A6 Avant。

真实体验奥迪A6 Avant后我想说:旅行车和情怀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第四,操控有惊喜。

A6 Avant悬架偏硬朗,支撑强,相比A6L操控更好。这是试驾之前我没想到的——我原本以为轿车旅行版会偏向于绝对舒适性,调校成轮船。其2.0T高功率版引擎,拥有252匹马力和370N.m的最大扭矩,国产的A6L上则没有搭载这款发动机。实际表现畅快有力,并且A6 Avant在声浪上有比A6L更好的速度感知和乐趣。这款发动机与7挡双离合的匹配表现成熟,在舒适驾驶模式下很平顺,在动态驾驶模式下响应迅速到位。

过弯时,超过4.9米长的A6 Avant有着比A6L更小的拖尾感,这不仅得益于车长短近10厘米,旅行车尾箱和座舱的整体感也带来好处。地下停车场空间较狭小的转弯处也并未给我压力,而此前开4.7米的中型SUV我都觉得需要要小心一些。所以A6 Avant给人的感觉是很容易驾驭,加之车头的灵活性和方向盘的轻巧,带给我强烈的激情驾驶欲望。于是,我自己开和带着家人出行时录得的耗油数据有巨大差别——独自驾驶时红绿灯之间大脚油门、刹车穿梭,快速路上的疾驰,百公里油耗常常突破15L;而在舒缓驾驶的四人出行环境下,油耗基本在9L左右。

真实体验奥迪A6 Avant后我想说:旅行车和情怀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第五,高速表现稳定。

旅行车尾部大,和sedan传统三厢轿车造型比,设计上风阻控制会更有挑战,高速行驶时风噪和油耗容易大一点,这是普遍认知。而实际感受上,A6 Avant的风噪我觉得很小,和A6L相比几无差别,个人猜测这得益于溜背的尾门设计——今日的旅行车已不可与过去同日而语。另外,A6 Avant在高速上底盘很稳,质感很好,是一台德系中大型轿车应有的素质。

驾仕结语:

首先,通过这次相对详细的试驾,我认为旅行车就是非常适合家庭日常出行的合格工具,尤其是低平台、大纵深、大开口的尾箱特征,让婴儿车装载成为一件轻松的事情。加之旅行车的售价越来越靠近同平台的sedan三厢轿车,所以我认为“一谈旅行车就往情怀上扯”完全是错误的认知——旅行车是适用于日常生活的,它切合于上班、家庭日常出行、购物、晒娃和春节回老家等很多场景,而真正用于旅行的占比其实很低。

真实体验奥迪A6 Avant后我想说:旅行车和情怀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其次,同平台对比的话,奥迪A6 Avant的操控感比奥迪A6L更佳,有明显的运动属性,这是我之前没想到的。它的后排没有A6L舒适,但比A6L更兼顾“一个人驾驶有乐趣”和“全家驾乘空间足够”。如果拿 A6 Avant与跨界车A6 allroad相比,后者底盘更高,通过性更好一些,而前者舒适度更好,选哪款主要看使用场景频次。

最后,根据一汽-大众奥迪2108年产品规划,今年A4 Avant将上市,我觉得我对旅行车的兴趣已经越来越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