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可能改变你命运的37条职场“真相”,你一定要知道?

最近有许多咨询我的职场人,发现了很多问题。


问我有没有那些引导给到ta们,这不,醉翁之意不在酒,都在这篇文章里,哈哈。


大多数人还是思维上没有转换过来,当然没有关系嘛,慢慢学嘞。


说实话,看着你们捉急,我其实比你们更捉急。所以呢,今天想跟你们聊聊职场啊。


可能改变你命运的37条职场“真相”,你一定要知道?

助你们在职场中走的更远。


好了,不多说废话了,直接进入正题呢。


1

思维转换:换个角度看世界


人们常以自己的理解力和经历构建思维模式,然后再用这个思维模式去理解世界。思维转换,就是改变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如果你只想发生较小的变化,专注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就可以;但如果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那就需要转换思维。


有时候错的不是世界,而是你理解世界的思维模式,请试着打开生锈已久的思维转换开关。


多读书、多交友、多旅行,每本书是一套思维模式,一个人读书越多,越能理解不同的思维模式;每个人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认识的有营养的人越多,越能理解自己思维模式的局限性;每个地方有一种文化,去的地方越多,越能开阔自己的思维空间。


培养自己的对象思维,每一次争论都是练习思维转换的好机会,试着切换成对方的角度,练习感同身受的思维方式。


2

如何开会:用时间换结论


什么叫开会?开会是一个用时间换结论的模式,投入是所有与会者的时间成本,产出是一组结论。


为什么要开会?用有效的会议创造出比时间成本更大的结论价值:会议价值=结论价值=时间成本。


怎么开好会?第一,增加结论价值,结论价值一种叫共识,一种叫共创。不管是共识还是共创,都有一个共同原则:跟进。会后,发出“3w会议纪要”--(谁在什么时间完成何事)。


第二,降低时间成本,会议时间成本=每人时间成本*参会人数*会议时间。试着限定参会人数,缩短会议时间。(推荐使用番茄钟控制时间)


3

木沐认为,下班前5分钟千万不可随意对待,它可能藏着你的职场未来。如果该下班前做完的事到下班还没有做完,证明白天工作低效又盲目。


如果当天任务永远是在下班前最后最后一分钟做完,爽了自己,却苦了需要跟你合作的团队成员。而如果还没下班却提前进入下班状态,在老板眼里可能就是“大问题”。


4

互联网资深CFO维小维说:只有屏蔽掉次要甚至无效信息,才能集中精力学到干货,去做人生规划中重要的事。


我们无时无刻不再接收信息,但很多时候,我们不但没有觉得充实,还不如既往的迷茫焦虑。


维小维认为,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一种屏蔽与目标无关事物的能力。信息过载让我们丧失了鉴别好坏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屏蔽力去过滤无效信息,也就不会有足够的精力和脑容量去处理有效信息。


5

赛斯·高汀、美国著名企业家、畅销书作者曾说:聪明的人,是经常在选择放弃的人,他们及时止损,然后重新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到其它活动上,从而进一步向前推进。


美国创业公司Jotform创始人Aytekin Tank认为,放弃不等于失败,而是为了更好的选择,不要等到无法继续才放弃。


在你想要辞职,想撤资,想退出却迟迟拿不定主意时,不妨把放弃看作及时止损,同时认真考虑不放弃的机会成本,并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出发,想鼓励他人一样鼓励自己去追求新的机会。


6

在工作中,“做完”和“做好”虽一字之差,但前者只是完成了某项工作,而后者则不仅是完成工作还有一个好的结果。


7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8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时,才能最有力量。


9

盛世长城数字营销策略总监曾说:如果你不能解决问题,产出价值,无论职位高低,一样会被淘汰。


职场上做什么才不会被淘汰?职场上与其拼经验,不如拼洞察。因为经验只要时间带的够长就可以,但洞察却需要思考,打磨、推翻、重启、实践、论证、优化....


因此,职场上每一步都要保证自我知识的更新,并不断从细微处,工作总结洞察。


10

仲望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的景红说:在找不到工作时,不妨把找工作当成一项工作来做,猎头之所以能成功帮助客户找到难找的候选人,或者帮人才找到工作,是因为找工作就是我们的工作。


裸辞后长时间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景红给你了几个建议:


第一、加入一个团体,打破人脉拓展的僵局,让你了解并愿意为你背书的人向他人引荐你。


第二、创造一个新的环境,扩大自己的选择面,不要因为想去外企,就不去尝试民企的机会。


第三、想猎头一样找工作,把找工作当作一项工作来做。


11

职业发展的“致命陷阱”


奖励是最重要的员工管理手段,分为四类:


第一、认可、表扬

第二、工作指导、一对一技能培训、职业生涯建议和提升

第三、薪资奖金提成、福利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团队氛围

第四、给予更多的责任和授权,更好的项目机会、升职、期权。


所谓“职业瓶颈”也许是公司出了问题。


一家公司发展,取决于业务发展的增长和团队(特别是核心人才)的扩张。业务增长的速度取决于企业领导者采用何种扩张策略,是激进还是稳健,这是主观控制。


但团队的扩张速度常常受限于管理能力。所以,大部分情况,你看到一家过度扩张的公司因为管理能力跟不上,而最终被拖垮。


但某些情况正好相反,人才增长反而超越业务的增长。这类企业,往往是很资深的老板创业,又想当世外高人,崇尚慢就是快,讲究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但却没有想过手下的员工,难道也要跟着你这样混下去吗?


大部分人并不关心公司战略,只是从个人层面感到自己做事不痛快,工作上的成就感越来越无法满足自己;周围的人都很优秀,但总是在“做细做精”的名义下,重复着毫无意义的要求;


虽然薪水在不断张,可你却不知道你新增的贡献的在哪里?尤其让你不安的是,因为你的职责已经多年没变,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接受更多挑战。


这并不是你的问题,不是“职业倦怠症”,也不是你开始浮躁,而是公司的业务出现瓶颈。


卓越稳健的管理模式已经给你足够的成长空间了,坚持还是果断抛弃,要快速做个抉择。


职场上坚持还是放弃,公司和员工都没有错,只是大家彼此不再需要而已。


12

管理者的6大素质要求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总结出管理者6大素质要求:


01、热爱创造和突破


愿意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去弄脏自己的手,时不时做出个什么东西?想出个什么方法,然后去实现它,哪怕过程中困难重重。


02、爱你的工具


工具是管理者的武器,不管是虚拟工具,还是现成软件,还是数据报表,甚至一个小文件夹。这个工具是赖以生存的法宝。


03、不容易被满足


真正的管理者,都会发现可以改进的地方,可以优化的地方,可以完善的地方。如果出现满足也只是短暂的当下的满足,并不是整体的满足。


04、倡导理性至上


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非常有限。所以最关键的是咱们不做无用的事。同时我们还要明白实验与犯傻之间的区别,情绪和道理的区别。


05、超强好奇心


对自己专业的好奇,对不同专业的好奇,对生活的好奇,对世界的好奇,对宇宙的好奇。好奇心就是你主动了解企业,了解个体的驱动力,拥有好奇心的管理者才是最有潜力的管理者。


06、忠诚于自己的专业


就像你忠诚你自己的爱情,自己的球队,自己的理想。在专业领域一直挖下去,直到测试出自己的极限。


13

职场新人如何打破“学生思维”?


过分努力就是一种常见的“学生思维”表现。持续的努力,得不到想要的“公平”结果时。让这批“三好”青年觉得自己的日子过的很惨。


久而久之,他们中有的自暴自弃,混起了日子;有的拥抱云淡风轻,选择出逃;还有的憋在死循环中,用“我还年轻,必须坚持”来消除内心的不安。


职场新人如何打破学生思维?


第一、二八定律。将80%的资源和努力值贡献给能够产生结果的20%的事情上,再利用这20%带动其余的80%。

第二、断舍离。工作上专注在那些给我们带来最大成就感的事情上。

第三、精选最可靠的常用工具。

第四、减少不必要的应酬。


14

职场新人如何打破“学生思维”?断舍离极简主义法则


“极简生活”的倡导者习惯于某种固定的秩序来维持自己有节奏的生活。他们通过将自己的时间和资源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来完成自己的每一个目标。


这与游戏体验类似。当你选择“刺客”这一个职业,积累的所有经验都只能为这个职业服务,装备技能,甚至游戏时的策略都必须选择最适合这个职业成长的。


工作中的职业发展与游戏中的类似。兴趣是第一驱动力,其次要思考所做的事情需要的精力以及成果对自己来说是否合算?还要衡量多个项目中哪个属于产生任职公司效益的最关键环节?


极简生活提倡“断舍离”的态度?日常生活中用有限的资源去完成各项活动。《我的家里空无一物》的作者缓莉舞分享了自己的丢物心得和整理房间的窍门,只留下最爱的、最好的,最需要的。


工作中也一样,只有那些最值得在意、最重要的事情才会最大程度上让我们有获得感,用短时间,小努力获得最大回报是可行的。


在单项重要任务上,我们设定的时长可以一次比一次短,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的高效。


当长期项目摆在面前,该如何执行?放在截止日期之前的那一星期一定是自我欺压行为,不如尝试把项目任务化,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完成这个项目的阶段性任务。


15

职场新人如何打破“学生思维”精选最可靠的工具


在那些以极简主义为生活方针的人们家中,装潢都不会复杂。他们多用选购那些可折叠家具,工具也是一物多用,发挥每一个物品的全部功能,并珍惜使用。


这样,不但物件少了,又能充分做到物尽其用,工作中最常见的工具不会太多,一旦出现了可期待的更高效的工具,也可以将旧有的替换下来。


协作文档工具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在多端同步工作的效率。但最好选择一款习惯使用的;在碎片化学习APP,自媒体账号等品类越来越多的时候,也不要见一个下一个,定期清理超过三个星期没有打开过的APP,可以直接卸载了。


你并不会因为这个简单的操作而丢掉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别纠结了。很多人都有这种习惯在飞机或者高铁上坐定后,电脑,平板,手机,所有家伙一应俱全。


可是一路上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推崇“极简生活”的人都有一个“胶囊衣柜”在舒适的前提下,减少自己衣装打扮的时间,它们往往会选择一些同色系的服饰。


现在看一眼自己的办公桌,有什么东西是超过一个月没有碰过的,你可以把它收起来了。


16

职场新人如何打破学生思维?减少不必要的应酬


除了那些少数具备天生资质的社交达人之外。我们中的大多数每天都在承受着压力。在与他人定下约定之前,不妨问自己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我真的不得不去吗?


刚开始问自己的时候。我们也会用各种理由说服自己,得去。


他可能认识很多什么行业有头有脸的人物,我不去,他会不会以后都不会邀请我?虽然现在没什么关系,说不定以后他就能帮到我,仔细想想自己说服自己的理由与不得不去有关吗?


如果实在害怕错过什么机会,可以多选择出席集体社交活动,而不是在毫无任何理由的前提下与他人组局。


我们都是成年人,有事才见面的道理大家都懂,如果没事儿还想到对方,对于对方来说可能也是一种压力。当然,长久不联系的朋友不要忘记主动问候,朋友圈回复就是最简单也是最省时的方法。


17

人在职场一定要找到可以为你背书的人


在你初入职场的两三年,你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是事业发展最重要的通行证。


但是光有能力也是不够的,随着你在职场的资历变得更加深厚,你就越来越需要人脉资源做你的通行证。


人在职场一定要找到你的背书人,背书人指的是那些身处决策层。能在公司高层人士决策会议上说话算数的人,ta必须要了解和信任你的能力和才干,愿意为你争取机会,不惜赔上在公司内的政治和社会资本来支持你。


背书人的寻找之旅可以早从你进公司面试时就开始,面试时不妨观察一下,给你面试的人中间哪个人会更愿意投资在你身上,这个人往往会帮助你的公司里获得成功。


18

你有选择工作困难症吗?


有的人总是怀疑自己选择的工作不是最好的,因此不是全力以赴的做好手头的工作,而是将所有的心思都花在找新工作上,几个月就跳一次槽去换“正确的”工作,换到最后,再也没有适合他的工作了。


选择工作困难症如何治?


第一、告诉自己没有唯一正确的选择。但选了后就要坚定执行,但如果你选了后犹豫不定,只要你没走下去,那这条路哪怕再“正确”也没用。


第二,告诉自己犯错是进步的必要推力。选择工作只要能保证自己可以再找到下一份工作(犯错成本可控),那即使手头的这份工作选错也无妨。


19

你的团队工作差在哪?使命、行动还是结果?


深响创始人兼CEO刘亚澜曾说:要想提高团队工作的效率,就必须让协同力时刻辅佐工作的进行,让使命、行动与结果三者协同起来。


刘亚澜认为,使命决定一个公司要抵达的终点。一个好的使命会让每一位员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让所有人为了实现共同的使命而协同奋斗。


最好的使命既目标远大,鼓舞人心,又切合实际。在确认好使命后。公司的领导必须要以非常公开,非常清晰,非常一致的方式告诉员工怎么做才能完成这一使命?这是行动。


最后是在使命和行动之后取得的结果,公司要保证有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来激励员工。


20

我们是要坚守现在,还是要拓展自己的能力圈?


巴菲特曾说:如果你能持续扩张能力圈,当然要这么做。我大概也是这么多年就拓展一点,但是你不能强迫拓展能力圈的进度。


美国时间5月4号,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如期举行,89岁的沃伦巴菲特与95岁的查理芒格分享了许多有关成长,职场、选择的建议。


第一,在有限的生命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第二,不要担心自动化取代传统就业岗位的问题。

第三,持续扩张能力圈,但不能强迫扩展能力圈的进度。

第四,不一定非要逼自己延迟满足感,有一些钱,也可以拿出来让自己感到生活更快乐,更开心。

第五,相比读书,阅历更能让你看清人性。


21

聪明人有哪些缺点?


即便是智商高的人,有时候也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成就。原因是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己的心态所害。


总结了高智商人群的五个缺点:


第一:聪明人有时候会过于注重智力而忽视了其他技能的培养。


第二:不善于团队合作,聪明人很难把工作委托给别人,因为他们总觉得自己能够把任务做得更好。


第三:聪明人自尊心强,凡是让聪明人自觉不聪明的状况,将令他们备受打击。


第四:聪明人很容易感到无聊。


第五,聪明人会把深入思考当作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法,但反而忽略了一些简单,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法。


22

如何做好团队中“专才”和“通才”搭配?


有意思教练CEO高琳曾说:人和人不一样,有人也许是专才,而有人则注定是通才,我们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天赋来规划与之相适应的人生和职业。


任何顶尖团队都是由专才和通才搭配而成,但弄清楚什么“才”适合什么样的岗位至关重要,“专才”可以深入研究和执行,而“多重潜力者”也就是“通才”可以带来更广的经验支持。


如果硬把专才当通才使,会让他们很痛苦,比如把一些技术能力特别强的人提拔到管理岗位,反过来讲,如果强迫通才缩小自己的涉足领域,反而会限制他们的发挥。


好在现在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当今社会,我们所面临的很多问题非常复杂,涉及诸多领域。因此,越来越需要那些有创意的,能破除思维定式的人来解决这些问题。


23

员工因谁辞职?


我们常说员工辞掉工作或炒掉公司,但其实他们炒掉的是领导。公司不会做不利于他们的事情,而人会。


如果领导是个混蛋,员工迟早都会发现,那么员工会因为哪类人辞职?


第一、轻视他们的人。每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都想得到别人的赞美。但是很多人在工作中不但得不到赞赏和认可,反而会被轻视。

领导一旦轻视下属就会操纵他们,物化他们,不把他们当成人看。


第二、不值得信任的人。员工追随领导的关键在于对领导的信任,没人愿意和自己不信任的人一起工作。


领导在工作中出现以下问题时,很快就会失去下属的信任:言行不一致,将个人利益置于团体利益之上,隐瞒信息,说话半真半假,思想保守。信任关系的破裂,如同镜子破裂一样,即使可以重新联合,可能会有裂痕。


第三,能力不足的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领导有能力胜任工作,而领导增强员工信心依靠的是能力而不是魅力。

无能的领导会分散团队注意力,浪费员工的精力,妨碍员工对于主要事物的关注。


第四、没有安全感的人。缺乏安全感的领导,对权力,职位和他人认可的欲望可能外化为恐惧,猜疑、不信任或嫉妒,通常都表现的相对隐藏。


他们不会培养下属,他们只想借助下属们的帮助获得自己的成功。只要下属达到一定水平,他们就会视为威胁。


如果员工认为领导更在意维护自己的权威和职位,那么他们最终会选择投奔其他领导。


24

为什么工作中过度创新会带来问题?


职业生涯咨询师孙瑞希曾说:你的努力,就像一把射出去的箭,没有目标就没有成果,目标太远,会射不中。


为什么工作中过度创新会带来问题?孙瑞希认为,走的太慢会被淘汰,但走的太快,也会没人跟随。创造力只是成功的一半。


成功的另一半是你创造出来的东西所处的社会环境。因此,仅有创造力是不够的。它还需要与现实情况产生共鸣。


25

人生每隔三年就要让自己“重启”一次


彼得德鲁克曾说:无论是在社会还是企业机构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只有可能是知识,而不是技能,技能的变化周期特别慢,但知识自身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有自己的过期日期,而且其有效期也越来越短。


职场作家Darius Foroux写到:知识是有过期日期的,学习掌握某个知识并指望下辈子靠着它来谋生的时代已结束了,你的学位证书和资格证书以及工作的经验,阅历都是有过期日期的。


有些知识到一定时候就会变得毫无用处,因此知识型员工。只能通过掌握新的技能才能增加其成功的几率,每隔3至4年,就要让自己重启一次,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以保持与时代接轨的步伐。


不难发现的是,对于刚毕业的学生而言,或者刚进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来说,职业生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妨可以尝试着问自己,过去三年当中,自己是否学习并掌握了新的知识或技能,如果答案是否,或者你无法判断的话,那现在你就应该立刻改变所处的现状。


每3至4年,让自己重启一次,并尝试做出较大的改变,尝试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并且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


如果能坚持下去的话,不仅会对你的职业发展有所帮助,更重要的是,你也会一直保持着热情的生活及工作状态。


26

名片上最值钱的是你的名字,而不是你的头衔


周国平在《只有一个人生》中写道:每当我接到一张写满各种头衔的名片,我就惊愕自己又结识了一个精力超常的人,并且永远断绝了再见这个人的念头。


不知道从何时起,职场中流行起了一种头衔之上的哲学,见面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名片,一连串的头衔晃的你眼晕,什么xx主席、xx协会会长、xx协会名誉主席、xx投资总监、xx合伙人、xx创始人、xx资深顾问等等,总之,什么团体的头衔都有,有的甚至还是跨国集团的某某联合组织成员。


无形之中,这些眼花缭乱的头衔就筑起一道装逼的围墙。堆砌他们社交的资本,然而你会发现越和这些人深入聊下去,越让人开始质疑他们的头衔名不符实。


的确,当今社会会忽悠,已经成为现在职场人士行走江湖的必备技能,毕竟能说会道也是一个人实力的体现,走到哪里都会受欢迎。


但切忌一心追求嘴皮子功夫,忽略自己内功的修炼。胸无点墨,就去大放厥词,碰到对这个行业不了解的人还好,但若碰到专业人士,马上就原形毕露。


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辨别真伪的能力。不人云亦云才是这个浮躁时代最可贵的本事。少吹牛,多读书,比任何虚构的头衔都来的可靠。


印一张名片只要几毛钱,而打造你的个人品牌可能需要一辈子。所以说名片上最值钱的不是你那些头衔,而是你的名字。


27

真正的中年危机来自于“确定感”


职场专栏作家曾说:太多人焦虑的不是自己没有什么,而是焦虑别人拥有什么。一边抗拒风险,一边又预期过高,逐渐在二者的落差中越陷越深。


作家冯唐在一档访谈节目中提到:真正的中年危机来自于“确定感”。


即你已经知道哪些事你能干,哪些事你一辈子也干不了,然后你就发现工资被固定了,岗位被固定了,前途也被固定了....固定多了,就被钉死了。于是你开始接受了死工资与死工作,最终你反应过来,这辈子好像也就这样了.....


28

学历不能决定一切,但它是成本最低的逆袭途径


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斯宾塞曾说:大学教育对于劳动力市场而言,最主要的功能不是培养人才,而是鉴别人才。


总有人说读书无用,能力更重要,而最后发现学历是人生进场的敲门砖,如果连入场资格都没有,根本没有人跟你谈能力。


网上还有个段子:上大学就像坐火车,名牌大学是软卧,普通本科是硬卧,专科,硬座,民办就是站票了,成教的只能挤厕所,虽然路途享受的待遇不同,但是到了终点站以后,大家一样都得下车,下了车去找工作....


可事实真相是,四年后下车,985毕业生世界500强来接车,211普通企业来接车,而专科到站后,自己下车消失于茫茫人海。


这时才发现其实老板不关心你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


公司招聘一般第一时间就是看学历,虽然学历不代表能力,但代表你比同龄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从学历上能看出你过去的学习态度,做事的态度,某种程度上也能预测出你未来对待工作的态度。


一个学习没有毅力的人,读书的苦都吃不了,又怎么会相信你能咽下生活的艰苦?


还有人说手术刀不如杀猪刀?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煎饼大妈月薪三万,连快递小哥都月薪破万了,而如今,七成毕业生月薪不到6000,读书还有什么用?


是的,煎饼大妈和快递小哥是挣钱不少,你不妨去问问他们,要不是因为没学历,生活所迫,他们是宁愿拿6000的工资去写字楼工作还是天天风吹日晒与时间赛跑。


煎饼大妈起早贪黑,站着挣钱,他们挣的是辛苦钱,一天不干活儿就损失一天的收入;外卖小哥风餐露宿,在狂风暴雨下和时间赛跑。


而高学历的人,在写字楼里吹着空调,坐着把钱挣了,还有更厉害的人挣的是睡后收入,躺着挣钱。


我们承认高学历,未必会给你带来高薪,也不能决定你的人生,但会给你更多的机会去展现自己,精进自己,助你迈向成功。


你的学历就是你的实力,你的学历就是你职场的起跑线,加油吧,我们年轻人。


29

遇到“垃圾”领导需要马上辞职吗?


职场专栏作家、MNC策略总监木沐曾说:与其嫌弃一个无用的领导,不如将精力放在尽自己所能改善工作,协助领导并改善彼此关系上。


很多人都有碰到能力差或帮不上忙的“无能”领导的经历。他们要么缺乏专业知识,要么不懂管理,瞎指挥,帮不到下属,还到处添乱,自我感觉却又超级良好。


从中长期来看,这种领导无疑是破坏员工积极性,谋杀员工生产力的元凶,让人分分钟有立马辞职走人的冲动。


然而现实中,在你所面临的各种因素面前,切记冲动做决定。情绪之下,每个人都会存在思维的局限,调整方位,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同一个问题,也许会让你做出不一样的决定。


木沐在文章中谈到,领导既然在那个位置上,必然有一个合理的理由,绝不会因为我们的不喜欢或不认同而在短期内有所变动。


不管领导的能力是否真的差劲,你都必须将工作完成,这是毋庸置疑的。遇到不给力的领导,不要着急辞职,而是要学着管理上司,以实际行动辅助有缺点的领导一起完成工作,而不是被动消极,坐以待毙,这样反而可以倒逼我们多学习,多做事,快成长。


不要让一个人毁了你的一天,你的工作以及你的职业生涯那样真的很不划算。


30

毕业选工作是人生的第二次职业定位,成长比赚钱更重要


不是有了回报才付出,而是付出了才有回报,别人只会因为觉得你行,而给你机会,不会给你机会让你证明你行。


每年的七月,都会有一批毕业生从校园走向社会,迎接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人的职业发展有两次选择至关重要,第一次是高中考大学选专业。第二次是大学毕业选工作。


选专业是人生的第一职业定位,选工作是人生的第二职业定位,第一份工作最重要的标准是利于你的成长,刚出来混,成长第一,赚钱第二。


选择工作机会,不要只看三瓜两枣的小钱,重点在于你能不能成长,只要你长本事,赚钱是自然而然的事。


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也不要纠结,大公司当螺丝钉一样没前途。


职场新人刚进入职场时,不要做事前先讲条件,也不要因为工作不爽而离职。几乎所有的工作,不爽的事情都是大同小异的。

因为稚嫩,所以勤奋。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刚进入职场,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知识,强大自己。


同时,不要总琢磨老板你会剥削你压榨你,熬过这段时光,呼吸到上层的空气,你才不会被代替。你才开始有话语权,你之前所有的委屈才会换成更多的尊重补给你。


31

职场上怎么做才算“靠谱”?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Jarvan提到:进入社会后,我们会发现当一个社会人很难,而当一个靠谱的社会人更难。


来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文章中提出了进阶为一个靠谱的社会人的四个建议:


第一:要有始有终,必须要有责任心;

第二:信息同步,就是做到信息的及时反馈沟通;

第三:不缺不漏,不论是老板、上司、同事给你交代的任务,一定要做到不缺不漏;

第四,快速推进,每一个项目的流程都需要主动参与推进。


32

实际工作中你选择先汇报还是先解决问题?


如果你没有解决问题,老板从别人那儿知道了这件事,你就是一个试图掩饰失误的不诚信的员工;如果你解决了问题之后,老板才知道,那你就是一个难以掌握的危险的员工。


工作有失误,先解决问题,还是先向上汇报?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工作失误时,让你成为“坏消息的传播者”,千万别想自己把问题解决了再告诉上司。但是,在如实汇报问题的同时,也要让领导对你仍然抱有希望。


因此,在一个坏消息之后,请准备好可能的解决方案,或是一连串好消息。


33

人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吗?


畅销书《美食·祈祷·爱》作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曾说:爱好可以填充你的生活,给你带来愉悦,但你不会希望从中得到什么。


工作是用来支持你的生活,帮你付账单的,你对工作并没有情感的需求,工作之外,你还有生活。


事业才是你的激情所在。是一份你深爱着的工作。而使命则是一种神圣的召唤,是一种更为高尚的存在,它会成为你生活的中心,无论什么也无法阻止你追求使命。


伊丽莎白·吉尔伯特在接受美国高级编辑Jessi Hempel的播客《你好,星期一》采访时表示:人们在职场生涯中,往往把四个概念混淆在一起:爱好、工作、事业、使命。


她认为,与其说要喜欢上自己的工作,不如找到真正热爱的事业。用你的工作去支持你的事业。


34

找工作时硬标准不达标怎么办?


许多公司不要女生,不要本地人,外地人,不要35岁以上的人,不要没有留学经验的人。


大部分情况下,这些公司都会坚持这些条件,但是也有例外,而且那些例外很可能最有能力帮他们解决问题的人。


如果我们坚信我们就是那个例外,那就要想办法用例外的方法走到他们面前,证明他们是错的。


找工作时,硬标准不达标怎么办?职场上大部分竞争是复合的,任何招聘都会有一定弹性,不会只考虑单项条件。


应聘时首先要突出强项,如果你有其它项优秀到完全可以让人忽略“弱”项,针对普通人的标准对你根本不起作用。


其次,可以尝试曲线救国,内部转岗和外部应聘的要求不一致是常见现象,不妨先通过内部转岗实现小跳,再最终去理想公司。


35

职场“凌乱帝”们,别让办公桌毁了你的职业生涯


经常有人说,办公桌凌乱,越有创造力。

并且经常拿一些大人物总来举例子,爱因斯坦、马克吐温,乔布斯...

还有人做了相关研究:桌子凌乱的人比桌子整洁的人创造力平均高出50%。


今天我想告诉大家,这个理论有毒,那些大人物的桌子不是凌乱,只是研究的资料太多,堆积如山而已,这只是一个巧合,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现实中你的办公桌就是你的一张脸,即使你穿再高档的西装,如果你的桌子整天堆满乱七八糟的纸张和堆满烟头的烟灰缸,那么,实际上是在告诉别人你是一个毫不自律,虚有其表的糟蹋鬼、Lowser。


凌乱的办公桌也可能会成为你职业生涯的绊脚石,原因如下:


第一、当你花费很长时间在堆积如山的文件中,找老板想要的重要文件时;你的老板已经等的不耐烦了,质疑你的工作效率。


第二、客户、老板和同事都会以桌取人,脏乱差的办公桌,只会让大家觉得,你是一个没有条理和管理能力的Lowser。


第三、一份机密文件因为桌面凌乱被随手遗弃在废纸堆里,弄丢了。


第四、你运气不好,遇到的老板是个处女座。


36

坚持擅长的事在舒适区也能成功


职业生涯咨询师孙瑞希曾说:你很擅长它,它就是你的舒适区,千万不要轻易放弃它。


你需要做的是,对外界保持敏锐,根据形式的变化外拓舒适区,让它越来越大,而不是轻易放弃一件擅长的事,跳到两眼一抹黑的全新领域。


你不再做你擅长的事情,你就不是你了。你纵身一跳那一刻,对面可能是高楼,也可能是深沟,而有些跳跃,让你今生再无机会回头。


如何在舒适区内获得成功?孙瑞希提出了这几点:


第一、感受最佳自我,一旦你意识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就会产生运用这种优势的冲动,热情就会被激发。


第二、创建安全区,先小成本试错,比如考虑是否转行时不妨先尝试把新行业作为副业,在这个安全区里,你可充分证明自己,即使失败,也不需要承担严重后果。


37

在职场上,最大的恐惧,就是我害怕变成你


经管作家喻德武说:人生最大的恐惧不是面临现实的困境,而是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改变现状的雄心,却又看不到希望,没有盼头。


职场最大的风险,就是不敢冒险,在一些公司,也许安稳,但也因为过于安逸而框住了你。


喻德武说:有一种辞职,叫“我害怕变成你”。很多人辞职,其实是害怕循规蹈矩,害怕变成单位里为了一点福利、争得头破血流的老同事,如果不走,就好像看到了几年后的自己。


人生最大的恐惧不是面临现实的困境,而是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改变现状的雄心,却又看不到希望,没有盼头。哀,莫大于心死。


所以,在职场上最大的恐惧,就是我害怕变成你。


最后呢,2020我们江湖再见,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