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英國戰列艦簡史(四)——馳騁大洋的細管子:KGV

這是英國戰列艦系列的第四篇作品,主講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KGV)的建造與服役歷程,希望大家喜歡。

  • 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KGV)

建造背景

當納爾遜級戰列艦剛剛開工時,英國海軍就開始籌劃新式戰列艦用來替代老舊的戰艦了。由於英國國力逐漸衰弱,已經無力再建造納爾遜級那樣強大的戰列艦,於是他們降低了一些標準,希望新式戰艦擁有9門14英寸炮,排水量28000噸。

英國戰列艦簡史(四)——馳騁大洋的細管子:KGV

納爾遜級戰列艦,擁有9門16英寸炮。再建造這樣龐大的戰艦對英國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但是在1927年的英美日海軍會議上,英國提出打算建造的這個戰列艦方案遭到了其他國家的否決。於是英國只得暫時放棄這個新式戰列艦計劃。

1929年,麥克唐納當選英國首相。面對美國經濟危機給世界造成的嚴峻打擊,他們主持召開了第一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在此會議上,英國試圖再建造新艦,只不過排水量已經降到了25000噸,主炮也僅有12英寸。不過參加會議的其他國家對此並不感興趣,最終英、美、日達成一致在1936年之前不建造新型戰列艦。

1936很快就要到了,英國也開始考慮新式戰列艦的設計。在最初,海軍部仍然想要建造排水量28000噸、裝備12英寸主炮、航速23節的戰列艦。但次年,意大利和法國宣佈要建造排水量35000噸、裝15英寸主炮戰列艦,使英國只得重新設計新式戰列艦。

英國戰列艦簡史(四)——馳騁大洋的細管子:KGV

意大利建造的就是後來的維內託級戰列艦

在排水量確定在35000噸後,英國開始考慮主炮口徑:14-16英寸。在最初,海軍部認為新式戰列艦應該裝9門15英寸炮,並有29節的航速。但這時英軍聽聞美國正在研製4聯裝14英寸主炮,於是最終海軍部決定新式戰列艦裝備3座4聯裝14英寸主炮。

事實上英國的情報並不完整,美軍研發的新式炮塔可以換裝成3聯裝16英寸。英軍根據這個不全面的情報就大大削減了自己新式戰艦的戰鬥力。

丘吉爾對新式戰列艦的火力極其不滿,他給第一海軍大臣寫信道:

如果我在你的位置上,我是不會接受14英寸主炮計劃的。以每艘700萬英鎊的代價來建造並非世界上最強的戰列艦,那簡直是不堪設想!不要忘記費舍爾的話——英國的海軍,應該永遠是一流的

英國戰列艦簡史(四)——馳騁大洋的細管子:KGV

英國不知道的是美國早就留了一手,他設計的新式戰艦的主炮可以被更換成3聯裝16英寸炮。這就是後來的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1936年3月25日,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召開。會議上日本和意大利拒絕在新的條約上簽字,而美、法兩國同意將戰列艦的上限限定在排水量35000噸、裝備14英寸主炮,但如果日本和意大利不在1937年3月25日前簽字,那麼戰列艦的上限將自動放寬到排水量45000噸、裝備16英寸主炮。

這樣以來局面對英國極為不利:只有他按照35000噸,14英寸的標準設計了新式戰列艦,而其他國家早已做好了更強大的戰列艦的準備工作。但是,英國還為了節省噸位將“B”炮塔改成了雙聯裝。這再次削弱了新式戰列艦的性能。

1936年5月28日,海軍部批准了最終設計草圖,前2艘戰艦的訂單則於7月29日簽署,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就這樣誕生了。

英國戰列艦簡史(四)——馳騁大洋的細管子:KGV

英王喬治五世級縱剖圖

設計特點

英王喬治五世級艦橋的設計採用了高大的箱型塔樓艦橋結構,兩根菸囪位於中部。他的艦型設計方面,有著平甲板艦形和直線形艏柱設計。

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最初計劃安裝12門14英寸火炮,但是最終只安裝了10門。其中“A”和“Y”兩座炮塔為四聯裝,“B”炮塔為雙聯裝。四聯裝炮塔重1557噸,雙聯裝炮塔重900噸。3座炮塔全部位於艦體中軸線上,“A”、“B”兩座炮塔成揹負式佈局,艦艉的“Y”炮塔與“A”炮塔在同一水平面上。

英王喬治五世級的副炮採用的是16門133毫米50倍口徑火炮。所有副炮都安裝在8座雙聯裝炮塔中,這是繼納爾遜級之後英國第二級將副炮安裝在全防護炮塔中的戰列艦。

英國戰列艦簡史(四)——馳騁大洋的細管子:KGV

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的副炮

英王喬治五世級的防空武器包括有4座八聯裝的40毫米“砰砰”炮。除了“砰砰”炮,“英王喬治五世”級上還裝有20管防空火箭,這種火箭直徑76.2毫米,重15.7千克。當火箭發射至離艦900米遠、330米高時會自動打開一個降落傘然後慢慢下降,只要敵機碰到就會爆炸。不過後來因為效果不佳取消了。

英王喬治五世級的主炮由兩個主炮射擊指揮室控制,一個位於艦橋頂部,一個在主桅之後。每個指揮室內都有一具長4.5米的測距儀,測距儀會將目標數據導入海軍火控指揮台中。就算是指揮室被毀,安裝有12.5米測距儀的“A”、“Y”炮塔和安裝有9.1米測距儀的“B”炮塔也能夠獨立作戰。

對於指揮和控制防空火力,英王喬治五世級採用了高仰角火控系統對空射擊指揮儀。在後來的不斷改造中,她還安裝了大量的火控雷達以引導主炮和高射炮對目標進行射擊。

英國戰列艦簡史(四)——馳騁大洋的細管子:KGV

八連裝40mm“砰砰”炮

在防護方面,英王喬治五世級採用了重點防護。英軍要求他能在15000至30000米距離上抵禦381毫米穿甲彈,甲板能夠經受住從3600米高度投擲的450千克炸彈攻擊。它在艦體外側安裝了垂直裝甲,其主裝甲帶長126.49米,高7.01米,其中水線以下3.66米。最厚厚度達到374mm。

裝甲帶在水線下2.5米處開始變薄至112毫米。在英王喬治五世級的主裝甲帶前後分別有兩道橫向的裝甲隔壁連接,這樣便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裝甲盒子。

在水平防禦上,英王喬治五世級甲板厚12.5至31毫米,之下還有主甲板和裝甲甲板,裝甲盒子之前艦艏甲板裝甲厚62.5至124.5毫米,後面的甲板裝甲厚112.3至124.5毫米。彈藥艙和輪機艙頂部進行了特別加強,裝甲厚度分別達到149毫米和124毫米。

英國戰列艦簡史(四)——馳騁大洋的細管子:KGV

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

水下防禦系統由三層縱向水密隔艙構成,其中內外兩側為空艙,夾在防魚雷隔壁中間的是裝滿油和水的積液艙,彈藥艙和輪機艙之下還有雙層艦底保護。它能抵禦450kgTNT爆炸的威力。

英王喬治五世級上安裝了8座三鍋筒小水管鍋爐,這些鍋爐分為4組分別安裝在4個鍋爐艙內。英王喬治五世級安裝有4座帕森斯單級齒輪減速汽輪機,分別驅動4個直徑達4.42米的三葉錳銅螺旋槳。

英王喬治五世級的最大功率為110000馬力,航速28節。載油量達3700噸,其續航能力並不出色,在22節航速下航程距離只有3900海里。

英國戰列艦簡史(四)——馳騁大洋的細管子:KGV

在大西洋上行駛的英王喬治五世號

英王喬治五世級安裝有6臺330千瓦直流渦輪發電機和2臺330千瓦應急柴油發電機,由於英國海軍對電力的使用很保守,因此戰艦的電氣化水平並不高。

英國戰列艦簡史(四)——馳騁大洋的細管子:KGV

圖片選自英國戰列艦全史

性能數據


英國戰列艦簡史(四)——馳騁大洋的細管子:KGV

圖片選自英國戰列艦全史

服役動態

所有的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都在1939至1942年間下水服役。此時二戰已經進入到了關鍵階段。威爾士親王號在建造時就遭到德軍空襲,所有英王喬治五世級都進入了本土艦隊服役。

1941年5月,新建成的威爾士親王號與胡德號編隊前往攔截俾斯麥號戰列艦。在此戰中,胡德號被擊沉,威爾士親王號受重創後撤退。在接下來的圍剿俾斯麥中,英王喬治五世號是最早趕到的一批戰列艦,他對擊沉俾斯麥號做出了重大貢獻。

英國戰列艦簡史(四)——馳騁大洋的細管子:KGV

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

威爾士親王號在維修完畢後,1941年8月運載著丘吉爾到美國商討建立反法西斯同盟。1941年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戰列巡洋艦組成遠東Z艦隊開往新加坡。

Z艦隊並沒有遇到他們預想中的金剛級戰列艦,而是遭到了日軍戰機的空襲。12月10日兩艦先後被擊沉。這也象徵著英國海上霸權的徹底終結。

1943年12月26日,約克公爵號迎來服役期間的最大戰果——在北極航線的護航作戰中,率領3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擊沉了德國海軍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此役,約克公爵號的雷達發揮了巨大作用,得以在暴風雪和大浪中數次發現將要逃脫的對手。

英國戰列艦簡史(四)——馳騁大洋的細管子:KGV

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

在戰爭後期,安森號、豪號、英王喬治五世號參加了對日作戰。他們在對空防禦和炮擊岸上設施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小結

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在同時期並不能算是一級優秀的戰列艦,他的出現讓人們清晰的看出了大英帝國的衰落。儘管如此,這級戰列艦依舊奮戰在對敵作戰的一線(尤其是命運悲慘的威爾士親王號)。

這級戰艦帶給了大英不少啟示。為了皇家海軍最後的榮耀,英國又開始設計了比英王喬治五世級更為強大的戰列艦。

本期關於英王喬治五世(KGV)的介紹到這裡就要告一段落了,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一下,謝謝大家的支持!!!下一期中,我會為大家帶來獅級戰列艦(不是那個一戰戰巡)。希望大家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