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6個錯誤做法,把本應正常生活的高血壓患者,推進了深淵

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 等到我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這是大話西遊經典臺詞。

人們對自己健康的態度又何嘗不是如此。

6個錯誤做法,把本應正常生活的高血壓患者,推進了深淵

前天一個朋友的朋友,給我打電話,詢問其母血壓不穩該怎麼辦,詳細詢問了病史,發覺該患者血壓控制有諸多問題,而這些問題又是很多高血壓患者經常遇到的問題,這讓我想起半年前就診的一個典型高血壓導致心臟嚴重損害的患者,希望通過這個實例,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迪。

老王,63歲(化名),半年前的一個夜裡突發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到我院就診,診斷為急性心力衰竭,經過積極搶救,患者症狀緩解,但由於發生了心衰,患者不能從事較大的體力活動,生活質量較差。

在人均壽命不斷延長的今天,63歲可能算是個中老年。剛剛退休不久的年齡,本應該到處走走看看世界,但對老王來說目前失去了機會,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結果,一起回顧一下老王都經歷了什麼。

6年前,老王第一次發現高血壓,當時老王自覺頭脹、頭痛,到社區診所測量血壓160/95mmHg,當時吃了一片降壓藥(具體不詳)後好轉,之後一段時間內由於沒有症狀老王沒有在意。

5年前老王再次出現頭痛,測血壓175/85mmHg,到醫院就診,診斷為高血壓,醫生建議老王應定期服藥,老王這回也重視了,開始吃藥了,偶然間老王的一個朋友也是高血壓,吃的一種叫替米沙坦的藥,效果不錯,所以老王也換用了該藥,一直服用至今。

5年來,老王偶爾測量血壓,如果出現頭痛、頭暈,血壓高於150/90mmHg時,自己就在加服用一次替米沙坦。

3年前,老王體檢時做心臟彩超提示室間隔略肥厚,其餘未見異常,到某醫院就診,醫生建議患者年齡超過60歲了,血壓可以放寬,高壓只要不超過150就可以,定期體檢。老王之後因為沒有什麼症狀,平時每天測一次血壓均在140-145/80mmHg左右,所以老王一直按原量堅持服藥。一直到心衰發作,老王一直服藥。

很明顯,老王經歷了典型的高血壓併發症的進展過程(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直到老王出院,自己仍然不理解,高血壓藥也吃了,血壓控制也算理想,為什麼還會出現併發症。

實際上老王發展成心力衰竭並非偶然,在其6年的高血壓治療過程中,存在6個錯誤做法,才導致了今天的結局。

錯誤一、沒有症狀不吃藥

高血壓是慢性損害疾病,被稱為“無聲的殺手”,早期一般症狀,少數患者可能出現頭痛、眩暈、氣急、心悸、耳鳴等典型症狀,可能並不嚴重。很多患者高血壓很多年出現了心、腦、腎等併發症後才被發現。所以,發現高血壓一定要及早治療,把高血壓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老王的錯誤:老王在6年前就發現了高血壓,而1年後才開始治療。

錯誤二、血壓一降下來就停藥

很多患者吃藥後血壓控制不錯,認為高血壓好了,或者擔心再吃下去血壓會低,就把降壓藥停了。這都是錯誤的做法。首先高血壓病不會治好,血壓正常是降壓藥物起作用了,而不是治癒了。中斷降壓藥物,心腦血管併發症發作幾率會翻倍增高,而且降壓藥吃一段時間就達到穩定狀態了,每天一次藥是為了補充前一天代謝掉的那部分藥物,不會導致血壓更低。

老王的錯誤:6年前血壓高,吃過一次降壓藥物,血壓降到正常水平沒有症狀了,就覺得高血壓好了,這也是後期出現室間隔肥厚的重要原因。

錯誤三、“藥”,別人吃的更好

有一種事情叫別人家的“最好”,服藥也是如此。很多人發現親屬、朋友吃的降壓藥物比較好,感覺效果不錯,也買來吃,這樣的做法也是非常不科學的。

降壓藥物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每種降壓藥物都有自己的適應症及禁忌症,應由醫生根據患者個人情況選擇適合的降壓藥。

老王的錯誤:聽朋友說替米沙坦好,就自己買來吃,替米沙坦對嚴重腎功能不全,雙側腎動脈狹窄等情況下的患者是禁忌的,所以藥一旦選錯,不但降壓效果不好,還會出現更多併發症。

錯誤四、降壓不達標

高血壓患者,不但應積極控制血壓(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藥物治療),而且應治療達標,如不能達標將等同於未治療,高血壓損害仍然繼續。我們所說的達標是指血壓值降低達到的標準。

2017年美國高血壓指南,把高血壓被定義為≥130/80 mmHg,當時存在很多爭論,至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血壓降到130/80 mmHg會更好,包括老年人。

2020年2月26日,JAMA心臟病學子刊發表高血壓研究領域的里程碑式研究(SPRINT)研究結果表明,沒有糖尿病和心血管高風險的中老年人群中,血壓降至120mmHg者,全因死亡風險降低了27%,強化降壓可將壽命延長6個月至3年。

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降壓受益會減少,但即便是80歲開始降壓,強化降壓組患者的生存期也明顯延長。

老王的錯誤:老王降壓標準仍然採用60歲以上血壓控制在150mmHg以下,這是以前的標準。目前認為,如果沒有不適,血壓應降至120mmHg,至少不能超過130mmHg,這樣才能防止併發症的發生。

錯誤五、血壓高除了吃藥,不做任何檢查

一旦發現血壓增高,很可能已經得病很長時間了,已經有一些重要臟器發生了變化,所以發現高血壓後應馬上去做檢查,及早的發現高血壓是否使我們的重要器官產生了損害,根據檢查結果選擇合適的降壓藥物,特別是選擇針對靶器官有保護作用的降壓藥物,積極控制血壓、控制併發症。

老王的錯誤:發現高血壓後沒有做相關檢查,未早期發現器官的損害,及時的給予糾正。

錯誤六、血壓測量不正確

每個人24小時內血壓時刻都在變動,正常人血壓在早6-10點,下午16-20點出現兩次血壓高峰,其餘時間血壓偏低,即便你是180mmHg以上的3級高血壓患者,一天中也可能出現130mmHg的時候,所以偶爾測一次血壓如不能在血壓高點測量,便不能發現血壓增高,耽誤了治療。

目前要求高血壓患者應早上服藥前和晚餐前應至少測量2次血壓,間隔1分鐘,然後取平均數。如果更換降壓藥物,應在藥物變動2周後獲取1周的血壓值,並交給醫生評判。

老王的錯誤:偶爾測量血壓,自覺血壓已經控制在正常範圍,實則未必。

如果老王能在犯下6次錯誤前,有人給他糾正,就不會有這樣結局,這是血的教訓,請轉告給身邊的人,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